- 1.40 MB
- 2024-02-14 发布
河西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质量调查数学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为虚数单位,复数,则的共轭复数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首先由复数的运算法则求得z的值,然后求解其共轭复数的值即可.
【详解】,则,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运算法则,共轭复数的概念与计算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
2.设全集,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求出全集后可得.
【详解】,所以,选C.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的补运算,是基础题,解题时注意集合中元素的属性.
3.函数的最小周期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利用正切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公式即可求得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详解】由最小正周期公式可得函数最小正周期为:.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切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公式,属于基础题.
4.已知=(2,3),=(3,t),=1,则=
A. -3 B. -2
C 2 D. 3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向量三角形法则求出t,再求出向量的数量积.
【详解】由,,得,则,.故选C.
【点睛】本题考点为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难度不大.
5.对于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是“=是奇函数”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容易得选项B正确.
6.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的前4项和为15,且,则( )
A. 16 B. 8 C. 4 D. 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方程思想列出关于的方程组,求出,再利用通项公式即可求得的值.
【详解】设正数的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则,
解得,,故选C.
【点睛】本题利用方程思想求解数列的基本量,熟练应用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7.已知函数在区间内单调递增,且,若,,,则的大小关系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由f(﹣x)=f(x)可得f(x)为偶函数,结合函数的单调性可得f(x)在(0,+∞)上递减,进而又由2﹣1.2<2﹣1<1<log23,分析可得答案.
【详解】解:根据题意,函数y=f(x)满足f(﹣x)=f(x),则函数f(x)为偶函数,
又由函数y=f(x)在区间(﹣∞,0)内单调递增,则f(x)在(0,+∞)上递减,
a=f(3)=f(log23),b=f(2﹣1.2),c=f()=f(2﹣1),
又由2﹣1.2<2﹣1<1<log23,
则b>c>a,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的综合应用,注意分析函数的奇偶性,属于基础题.
8.若实数满足,则的最小值为( )
A. B. 2 C. D. 4
【答案】C
【解析】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所以的最小值为,故选C.
考点:基本不等式
【名师点睛】基本不等式具有将“和式”转化为“积式”和将“积式”转化为“和式”放缩功能,因此可以用在一些不等式的证明中,还可以用于求代数式的最值或取值范围.如果条件等式中,同时含有两个变量的和与积的形式,就可以直接利用基本不等式对两个正数的和与积进行转化,然后通过解不等式进行求解.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9.已知函数,若集合含有4个元素,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简f(x)的解析式,作出f(x)的函数图象,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求出直线y=﹣1与y=f(x)在(0,+∞)上的交点坐标,则π介于第4和第5个交点横坐标之间.
【详解】f(x)=2sin(ωx﹣),
作出f(x)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令2sin(ωx﹣)=﹣1得ωx﹣=﹣+2kπ,或ωx﹣=+2kπ,
∴x=+,或x=+,k∈Z,
设直线y=﹣1与y=f(x)在(0,+∞)上从左到右的第4个交点为A,第5个交点为B,
则xA=,xB=,
∵方程f(x)=﹣1在(0,π)上有且只有四个实数根,
∴xA<π≤xB,
即<π≤,解得.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属于中档题.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多空题对一空得3分,共30分)
10.命题“”的否定是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利用特称命题的否定方法对所给的命题进行否定即可.
【详解】分别否定量词和结论可得命题“”的否定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特称命题的否定,属于基础题.
11.在中,若则三个内角中最大角的余弦值为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由题意首先利用比例关系设出边长,然后利用余弦定理求解最大角的余弦值即可.
【详解】由题意不妨设:,
利用大边对大角可知∠A为△ABC中最大的角,
由余弦定理可得:.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余弦定理及其应用,大边对大角结论的应用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
12.设函数若,则__________.
【答案】3
【解析】
由函数解析式,可得即 ,则
即答案为3.
13.在梯形中,,,,,,若,则的值为_______.
【答案】7
【解析】
【分析】
用表示出各向量,根据3,计算,再计算的值.
【详解】∵AB∥CD,AB=4,CD=2,∴,
∵,∴,
∴,
∴()•()3,
即93,∴4.
又,
∴•()9﹣2=7.
故答案为:7.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的应用,考查了数量积的运算性质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14.已知实数,,且,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得到,则 ,再根据均值不等式得到最值即可.
【详解】根据题意得到,变形为,
则
因为,故得到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故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特别注意“拆、拼、凑”等技巧,使其满足基本不等式中“正”(即条件要求中字母为正数)、“定”(不等式的另一边必须为定值)、“等”(等号取得的条件)的条件才能应用,否则会出现错误.
15.已知函数,若函数有6个零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由题意首先研究函数的性质,然后结合函数的性质数形结合得到关于a的不等式,求解不等式即可确定实数a的取值范围.
【详解】当时,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很明显,且存在唯一的实数满足,
当时,由对勾函数的性质可知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减,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结合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可知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减,在区间上单调递增,且当时,,
考查函数在区间上的性质,
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减,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函数有6个零点,即方程有6个根,
也就是有6个根,即与有6个不同交点,
注意到函数关于直线对称,则函数关于直线对称,
绘制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
观察可得:,即.
综上可得,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的应用,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
(I)求的值;
(II)求的值.
【答案】(Ⅰ)(Ⅱ)
【解析】
试题分析:利用正弦定理“角转边”得出边的关系,再根据余弦定理求出,
进而得到,由转化为,求出,进而求出,从而求出的三角函数值,利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求出结果.
试题解析:(Ⅰ)解:由,及,得.
由,及余弦定理,得.
(Ⅱ)解:由(Ⅰ),可得,代入,得.
由(Ⅰ)知,A为钝角,所以.于是,
,故
.
考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名师点睛】利用正弦定理进行“边转角”寻求角的关系,利用“角转边”寻求边的关系,利用余弦定理借助三边关系求角,利用两角和差公式及二倍角公式求三角函数值.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问题是高考高频考点,经常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结合正、余弦定理解题.
17.已知函数最小正周期为.
(1)求的值及函数的对称轴方程;
(2)将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的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求的单调递增区间.
【答案】(1),;(2).
【解析】
【分析】
(1)首先将函数的解析式整理为的形式,然后利用最小正周期公式求得的值,最后由函数的解析式求解其对称轴方程即可;
(2)结合(1)中的解析式首先求得函数的解析式,然后求解其单调递增区间即可.
【详解】(1)
,
∵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
∴,,
对称轴方程,
(2),
单调递增区间:
解得:,
所以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对称轴的求解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三角函数单调区间的求解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
18.已知函数=.
(1)若不等式的解集为,求不等式的解集;
(2)若对于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已知,若方程在有解,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答案】(1)或;(2);(3).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首先求得a的值,然后求解二次不等式即可得到不等式的解集;
(2)首先将原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求最值的问题,然后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得到关于a的不等式组,求解不等式组即可求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
(3)首先整理所给的方程,分离参数得到关于的二次函数,结合二次函数的值域即可确定实数a的取值范围.
【详解】(1)由的解集是,可得有2个不等的实根1和2,
由韦达定理,可得
此时等价于,
即,解得或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是或;
(2)对于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
也即 对任意的恒成立,
因为二次函数开口向上,最大值在或处取得,
所以只需满足,解得:,据此可得;
综上可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3)若方程在有解,
可得到在有实数根.
参数分离得,则,
结合二次函数性质可得,
所以,也即.
综上可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点睛】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统称“三个二次”,它们常结合在一起,有关二次函数的问题,数形结合,密切联系图象是探求解题思路的有效方法.一般从:①开口方向;②对称轴位置;③判别式;④端点函数值符号四个方面分析.
19.在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中,,且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的前项和,求;
(3)求的值.
【答案】(1);(2);(3).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首先求得数列的公差,然后利用等差数列的首项即可确定数列的通项公式;
(2)由题意首先确定数列的通项公式,然后利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即可求得;
(3)由题意结合(1)中的通项公式裂项求和即可求得的值.
【详解】(1)由成等比数列,可得
,解得或(舍)
.
(2) ,利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可得: ;
(3),
所以.
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裂项求和的方法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
20.已知函数.
(1)若曲线存在斜率为-1的切线,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求的单调区间;
(3)设函数,求证:当时, 在上存在极小值.
【答案】(1) .(2)答案见解析;(3)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1)求出函数的导数,问题转化为存在大于的实数根,根据在时递增,求出的范围即可;
(2)求出函数的导数,通过讨论的范围,判断导数的符号,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即可;
(3)求出函数,根据,得到存在,满足,从而让得到函数单调区间,求出函数的极小值,证处结论即可.
试题解析:
(1)由得.
由已知曲线存在斜率为-1的切线,所以存在大于零的实数根,
即存在大于零的实数根,因为在时单调递增,
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
(2)由可得
当时, ,所以函数的增区间为;
当时,若, ,若, ,
所以此时函数的增区间为,减区间为.
(3)由及题设得,
由可得,由(2)可知函数在上递增,
所以,取,显然,
,所以存在满足,即存在满足,所以, 在区间(1,+∞)上的情况如下:
- 0 +
↘ 极小 ↗
所以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