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 MB
- 2024-02-12 发布
康杰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
高二地理试题
2017.9
一、选择题(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读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右图中
A. 各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一致
B. 各区域的分布范围相当
C.各区域是按照单一指标划分的
D. 各区域之间的边界清晰明确
2.从a到d
A. 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大 B. 传统房屋窗户越来越小
C. 现代楼房高度越来越大 D. 传统房屋墙壁厚度越来越薄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但两地气候具有明显的差异,并对农业生产产生显著影响。据此完成3题。
3.两地气候差异显著的原因是
A.气压带和风带 B.纬度位置和地形
C.距海远近 D.沿岸洋流性质
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下图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纬度每变化一度,正午太阳高度减少一度。)读图回答4-5小题。
4. 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云南元阳位于橫断山地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下图示意目前当地三种发展类型村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据此完成6-7小题。
6. 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红米稻
A. 技术要求高 B. 劳动力投入大 C. 种子成本高 D. 单位面积产量低
7. 乙类村红米稻种植规模较大的主要目的是
A.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B. 提供粮食深加工原料
C. 建设特色商品粮基地 D. 满足村民膳食需要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8-10题:
省(区)界
山脉
8.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全年高温、干湿季节分明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9.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青稞
10.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A.灌溉条件较差 B.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C.日照时间太长 D.土壤盐碱化严重
下面两图分别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 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组合合理的是
A.草地减少——过度开垦 B.耕地增加——草地退化
C.荒漠扩大——水土流失 D.森林减少——矿山开采
12.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图中大河下游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 ②河口海岸线后退 ③径流季节变化减小 ④通航能力下降
A. ① 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017年6月,重庆的悟空单车成为首家彻底退出共享单车市场的企业。丢车、高报修一直是共享单车企业的梦魇,悟空单车创始人曾表示,在重庆投放了1200辆共享单车,最后找到的只有10%左右。据此,回答13-14题。
13.很多人认为重庆并不适合投放共享单车,其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
A.重庆当地无生产优质单车的企业 B.重庆经济较落后,居民文明程度偏低
C.重庆气候较湿润,单车易生锈而损坏 D.重庆地形起伏大,选择骑车的需求小
14.可有效解决共享单车易丢失问题的地理信息新技术是
A.GIS、RS B.GPS、GIS C.RS、GPS D.GIS、RS、GPS
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小题。
云
云
(1534mm)
降水量
降水量
(1454mm)
蒸发量
蒸发量
15. 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
A. 蒸发量减少 B. 下渗量减少 C. 径流总量增多 D. 气候更加湿润
16. 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A. 涵养水源能力变强 B. 自然灾害减少
C. 生物多样性增加 D. 土壤肥力下降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下图,完成17-19题。
17. 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坡度在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C.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18. 坡度在40°~9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A. 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C. 坡面径流流速小 D. 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19. 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下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A.① B.② C.③ D.④
湿地的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读黄河流域湿地分布与干燥度的折线图(干燥度是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之比,完成第20-21题。
20.关于该流域湿地与干燥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燥度越小流域湿地总面积越大
B.干燥度越大湖泊湿地率越高
C.沼泽湿地率与干燥度相关性最强
D.河流湿地受干燥度影响最明显
21.黄河下游流域的干燥度主要在1.5~3之间。有关黄河下游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湿地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大小
B.上游来水量减小使沿海沼泽湿地面积扩大
C.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使河流湿地大幅扩大
D.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是提高湿地率的有效措施
1978年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中国粮食生产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表1为1990-2010年中国不同雨量带的粮食产量表。据此完成22-23题。
表1
年均降雨量
(mm)
不同年份粮食产量(104t)【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1990-2010
粮食增产率(%)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0
863.9
1044.9
1242.2
1284.3
1800.2
108.4
200-400
883.4
1195.2
1137.7
1496.9
1743.5
97.4
400-800
16177.3
20192.3
19425.3
22011.1
28389.9
75.5
≥800
25832.2
27663.7
27922.9
27851.7
29887.4
15.7
22. 1990-2010年间,中国粮食生产重心区域的变化趋势是
A. 由200mm以下雨量带向200-400mm雨量带偏移
B. 由200-400mm雨量带向400-800mm雨量带偏移
C. 由400-800mm雨量带向800mm以上雨量带偏移
D. 由800mm以上雨量带向400-800mm雨量带偏移
23. 年均降水量<200mm地区粮食增产率较高,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加剧 B. 土壤盐碱化加重
C. 石漠化现象加剧 D. 生物多样化增多
2016年2月20日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我国部分行业去产能的原则、路径和保障政策。下图为“某煤炭基地发展模式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 该基地去产能的关键是
A. 压缩煤炭开采规模 B. 转移机械制造工业
C. 关闭化工化肥工业 D. 重组建筑材料工业
25. 去产能政策实行后,该基地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群是
A. 环保业 B. 制造业 C.服务业 D.服装业
二、综合题(50分)
26.(18分)读塔里木盆地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M
N
— N湖水位
… M地潜水位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孔雀河的流向,并说明理由。(8分)
(2)左图为塔里木盆地中某地的放大图,N为盆地的一内陆湖,M为湖边的一小绿洲,据图中信息判断 M绿洲上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并分析原因。(6分)
(3)楼兰古城在2000多年前曾是塞外水乡,林草繁茂的绿色王国和丝路重镇,但现在已经消失,消失的人为原因是什么?由此总结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空间扩展规律是什么?(4分)
27. (18分)
材料一:山西省煤炭外运路线图
材料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
材料三: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于2008年正式开工,主干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南可达广东、香港。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目前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滇黔两省与广东省签订了“西电东送”协议,至2005年滇黔两省已向广东省输送了500万千瓦左右的电力。“十五”期间总装机容量为660万千瓦的秦山二期、秦山三期和岭澳、田湾4个核电项目建成投产。与相邻省区近年来开发的大型露天煤矿相比,山西省的煤炭开采不具优势。
材料四: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图
(1)据材料一可以得出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有哪些?(2 分)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得出我国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8分)
(3)据材料三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困境是什么?(2分)
(4)据材料四具体分析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为缓解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困境有何作用?(6分)
28.(14分)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该湖流域河流众多、草场广布、雪山环抱、环境优美。然而,20世纪80年代由于农牧业的过度发展使该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引起世界各界的高度关注。
材料一:青海湖2001---2009年4月与9月份水体面积变化曲线。
材料二: 2001—2009年青海湖周边三个观察点气候参数变化图。
海晏
刚察
天峻
年降水量变化值(毫米)
+18.9
+7.4
+15.5
年平均气温变化值(℃)
+0.05
+0.06
+0.12
(1)依据上述材料,推测2001—2009年青海湖面积年际变化总趋势。(2分)
(2)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出现此趋势的可能原因。(6分)
(3)分析青海湖面积年际变化总趋势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6分)
高二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1---5 CDBCD 6--10 DACAB 11---15 ACDBB 16--20DCABC 21---25ADBAC
二、综合题(50分)
26.(18分)
(1)西北向东南。(2分) 图示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小。(2分)沿途无支流汇入。该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沙漠广布,地表水下渗严重。(2)加之沿线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增加,所以河流流程短,下游多季节河。(2) 共8分
(2)夏季(2)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2)夏季 N湖水位高于M地地下水位, N湖水补给M地地下潜水,M地地下潜水水位高,(2)导致盐分向地表积聚,土壤盐渍化严重。 共6分
(3)中上游用水过多,导致下游水源枯竭而荒漠化。(2)从河流下游向中上游扩展。(2)共4分。
27.(18分)
(1)市场距离近,交通便利。(2分)
(2)材料一,能源消费结构单一。大力发展水电、核电等新能源,实现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4分)
材料二,能源供求配置不平衡。进行能源的跨地区调配。(4分)
(1)市场萎缩。(2分)
(2)发展电力、炼焦等以煤为原料的工业,加强煤炭的加工和转化,调整能源工业的生产结构和产品的输出结构;发展炼铝、炼钢等高能耗工业;增加了煤炭的销售渠道。(6分)
28.(14分)
(1)增加(2分)
(2)2001年以后,青海湖流域降雨量增加,降水补充湖泊水导致湖面面积增大;平均气温升高,导致冰雪融水增加,补充湖泊水导致湖面面积增加;该地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牧,退牧还草,合理放牧等,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6)
(3)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减少;大气降水增多;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