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4.00 KB
  • 2024-02-12 发布

语文卷·2018届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二12月月考(2016-12)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新津中学高 2015 级高二语文 12 月月考试题 第 I 卷 阅读题(67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9 分,每小题 3 分) 薛宝钗的悲剧人生 住大观园蘅芜苑的薛宝钗跟林黛玉相比,从外貌到性格,以至才情,是两种不同的美: 一个丰满如太真,一个苗条如西子;一个端庄凝重,一个天真孤傲;一个雍容典雅,一个俏 丽明洁;“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及其妙,莫能相下”。(俞平伯语) 薛宝钗是一个特殊的悲剧人物。宝钗身上虽然也有少女的天真活泼,但她严格按照封建 礼教做人:“罕言寡语”、“装愚守拙”,“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她“人 情练达”,“世事洞明”。加之她“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的容 貌和知书识礼,勤于“女红”,完全达到了封建世家要求女子的“德、容、言、工”的标准, 成为一个“宜至宜家”的“窈窕淑女”,在她身上,体现了几千年封建社会所要求于妇女的 伦理和教养的标准。但她太冷漠和超然,其冷静几近于冷酷,书中就多次以“冷香丸”、“冷 美人”、“任是无情也动人”等隐喻强调她性格的这一特点。当我们读到金钏儿投井、尤三 姐自刎、柳湘莲出家及抄捡大观园等震撼人心的章节时,不难发现她超乎常人的冷静。我们 是应该叹服她的冷静还是应该感叹于封建的道德标准对少女天真的扼杀。 就算对待爱情,宝钗也控制着,虽然她对贾宝玉并非全无感情,但她选择理智地听从于 “父母之命”。在她的生命中不知道有没有贾宝玉之外的男人让她动心过, 但估计她是早 就把自己的婚姻交给了左右她的封建力量。而她的贤淑、冷静和大度等封建伦理女性道德标 准的楷模让她在和黛玉相比的劣势中最终获胜,所谓“金玉良缘”之说,虽是出于癞头和尚 冥冥之中的安排,实则反映出贾府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为迫使宝玉尽心 “正务”,读书上进,以便继承祖业而在婚姻问题上作出的抉择。 照理说,宝钗获得了她需要的婚姻,成了贾府年轻女性人心所向的宝二奶奶,但她没有 收获爱情的幸福,她和宝玉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理想却大相径庭。因此,“金玉良缘”对宝玉、 宝钗来说,只是一杯没有爱情的苦酒。尽管薛宝钗能克尽妇道,象传说中的孟光那样“举案 齐眉”,几近完美;但贾宝玉仍不能忘情于悲凄而逝的林黛玉;而薛宝钗也不免在孤寂冷落 中抱恨终身。 薛宝钗的悲剧很难引起人们的同情,却自有其发人深思之处。整个封建社会象张开的血 盆大口,连拥护它的人也一并吞下腹去。说来可悲,封建伦理道德,可以让一个人顶礼膜拜, 俯首贴耳到如此地步!宝钗实在是被吃的,但她是拿出以身殉道的精神,服服帖帖,泰然自 若的面对悲剧结局,这是薛宝钗悲剧更深刻的体现。 1.下列对贾母王夫人等选择宝钗不选黛玉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贾母虽然知道宝玉喜欢黛玉,但还是选择宝钗的目的是为了家族的振兴。 B.宝钗更冷静、沉着和大气,不似林黛玉那样小气、斤斤计较、尖酸刻薄。 C.贾母的最终选择,说明贾母已然不喜欢先前十分宠爱的外孙、小气的黛玉了。 D.宝钗知书识礼,勤于“女红”,完全达到了封建世家要求女子的“德、容、言、工”的 标准,她更能够帮助宝玉实现家族的振兴。 2.下列对薛宝钗的悲剧人生理解,概括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薛宝钗的悲剧主要体现在爱情上,她获得了她需要的婚姻,却没有获得宝玉的爱情。 B.薛宝钗的悲剧不是她自己造成的,根源主要在于封建伦理道德吞噬了女性美好的人生。 C.薛宝钗的悲剧产生不是宝玉所造成的,因为宝玉也是受害者,贾母王夫人等让他娶了个 自己不爱的人。 D.薛宝钗的悲剧的可悲之处在于,面对吞噬她美好幸福人生的礼教她竟然拿殉道者的精神, 服服帖帖,泰然自若,这悲剧是深沉的。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 A.在作者看来,薛宝钗死守封建教条,刻意按照封建女子的道德标准约束自己,不敢说、 不敢爱,将婚姻幸福都交给父母,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的。 B.薛宝钗在贾府里谨言慎行,甚至于在金钏儿投井、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家及抄捡大观园 等震撼人心的章节时,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冷静,甚至冷酷,主要是为了做宝二奶奶而做出的 隐忍之举。 C.宝钗获得了她需要的婚姻,成了贾府年轻女性人心所向的宝二奶奶,但她没有收获爱情 的幸福,根源是宝玉始终喜欢林黛玉。 D.宝钗和黛玉虽然性格志趣有很大差异,但“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及其妙,莫能相 下”,他们都同是悲剧人物,他们的幸福都是被封建道德礼教扼杀了的。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 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蚤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 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 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 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①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②。而诸侯叛之也,以弑 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 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 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 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 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 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 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 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注:①卿子冠军:即宋义。公元前 207 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 援救赵国,途中,宋义畏缩不前,被项羽矫诏杀死。②楚怀王孙心:楚怀王孙子熊心,项梁 拥立他为王,仍称怀王。项羽称霸后尊熊心为义帝。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独恨其不蚤耳 恨:遗憾 B.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稍:稍微 C.义帝必不能堪 堪:容忍 D.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 比肩:并肩,引申为地位相等 5.下列对文中花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 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B.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 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C.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 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D.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 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6.下列各项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 分) A.范增既不能促使项羽抓住机遇除去刘邦,又没有帮助项羽抢在刘邦之前进军关中,更没 有阻止项羽弑杀义帝。所以作者评价时说范增“陋矣”。 B.作者认为项羽怀疑范增是两人之间矛盾的必然结果。两人初期的政治地位为后来的矛盾 埋下伏笔,后来政治主张上的巨大分歧又加剧了这个矛盾。 C.作者分析问题时,能从两方面着眼。比如作者认为项羽先有怀疑范增之心陈平的离间计 才能发挥作用;又比如从一方面指出范增浅陋,从另一方面又指出范增也是人中豪杰。 D.本文结构上很有特色。从“增之去”这一点铺开,多次运用引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推理 证明,层层深入,逻辑性强。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每小题 5 分) (1)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5 分)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夕旅怀 崔 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唐代诗人,浙江人。公元888年举进士,终生飘泊,久在湘、鄂等地做官, 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 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 山水。 8.颔联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9.全诗除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外,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4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使百姓愚昧,在文化上采取措施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朱自清《松堂游记》:“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 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文中化用《琵琶行》的名句 : , 。 12.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 或思念之意。《锦瑟》有一联提到杜鹃“ , 。”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4 分)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第(1)~(4)题。 大师的由来 【法】莫洛亚 画家比埃·杜什正在收尾,就要画完那张药罐里插着花枝、盘中盛着茄子的静物写生。 这时,小说家葛雷兹走进画室,看他朋友这么画了几分钟,大声嚷道:“不行!” 那位正在描一只茄子,惊愕之下抬起头来,不画了。“不行!这样画法,永无出头之日。 你有技巧,有才能,为人正派。可是你的画风平淡无奇,老兄。这样轰不开,打不响。一个 画展五千幅画,把观众看得迷迷糊糊,凭什么可以让他们停下步来,流连在阁下的大作之 前……不行的,杜什!这样永远成不了名。太可惜了。” “为什么?”正直的杜什叹了口气。 “作品比买主多,蠢货比行家多。没成名的成千上万,你想想,怎样才能出人头地?” “靠苦功,靠真诚。” “咱们说正经的。那些蠢货,想刺激他们一下,非得干些异乎寻常的事。炮制几篇宣言, 否认存在什么动态或静态,白色或黑色,圆形或方形。发明只用红黄两色作画说是新荷马派 绘画啦;或者抛出什么圆锥形绘画,八边形绘画,四度空间绘画,等等。” 这时,飘来一缕幽微的清香,斯卡夫人到来了。这是一位美艳的女子,杜什赞赏不已。 只因杜什没什么大名,她便也瞧不起他的画品,瞅了一眼画布,娇嗔地说: “昨天,我看 了个展览,那是关于全盛时期的黑人艺术。噢!何等的艺术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 现力!” 画家送上一张自己颇感得意的肖像画,请她鉴赏。“蛮好。”她用舌尖轻轻吐出两字。之 后,她失望地,婉转地,娇媚地,留下一缕清香,走了。 杜什抄起调色板,朝屋角扔去,颓然坐倒在沙发上:“我宁可去当保险公司跑街、银行 职员、站岗的警察。画画这一行,最要不得。帮闲们只知瞎捧,走红的全是画匠。那些搞批 评的,不看重大师,一味提倡怪诞。我领教够了,不干了!” 葛雷兹听毕,点上一支烟,想了半天。临了,说道:“你能不能这样做,向斯卡夫人, 向其他人郑重其事地宣布,这十年来,你一直着意于革新画法?” “你听着……我写两篇文章,登在显著位置,告诉知识界的名流,说你开创了一个意识 分解画派。真正能体现一个人的,不是肖像,而是他在我们心中唤起的意念。因此,画一位 上校,就应以天蓝和金黄两色作底,打上五道粗杠,这个角上画匹马,那个角上画些勋章。 实业家的肖像,就用工厂的烟囱、攥紧的拳头来表现。杜什,就得拿这些去应市,懂吗?这 种肖像分解画,一个月里你能不能替我炮制二十幅出来?” 画家惨然一笑,答道:“一小时里都画得出。可悲的是,我不会胡说八道。” “那好办,老兄。有人向你请教,你就不慌不忙,点上烟斗,朝他脸上喷一口烟。来上 这么一句:‘难道你从来没看过江流水涌吗?’这样,人家会觉得你很高明。你等着让他们 发现、介绍和吹捧吧!到时候,咱们再来谈这桩趣事,拿他们取笑一番!” 两个月后,杜什的画展在胜利声中结束。美丽的斯卡夫人,那么娇媚地跟着新近的名人, 寸步不离。“噢,”她一再说,“何等的艺术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现力!哎,亲爱的, 真是惊人之笔,你是怎么画出来的?” 画家略顿一顿,点上烟斗,喷出一口烟道:“难道你,夫人,从来没看过江流水涌吗?” 波兰美女感动之下,微启朱唇,露出柔媚的微笑。 风华正茂的斯特隆斯基,穿着兔皮领外套,在人群中议论开了:“高明!真高明!但是, 杜什,你是从什么地方得到启示的?” 杜什吟哦半晌,得意地朝他喷了口烟道:“难道你,朋友,从来没看过江流水涌吗?” “妙哉!妙哉!”那一位点头赞叹道。 这时,一位有名的画商,在画室里转了一圈,抓住画家的袖子说道:“这些作品,我统 统包下了。不告诉你,你就不要改变画风,我每年向你买进 50 幅画……行不行?” 杜什像谜一样不可捉摸,只顾抽烟,不予理会。画室里人慢慢走空,这时楼梯上还传来 渐渐远去的阵阵赞美。跟画家单独相对时,小说家兴冲冲地说:“哎,老兄,你信不信,他 们全给你骗了?我原以为人类的愚蠢是深不可测的,殊不知更在我预料之外!” 他抑止不住狂笑起来。画家皱皱眉头,看他不住地笑,突然喝道:“蠢货……”“蠢货?” 小说家愤愤然了,“我刚开了一个绝妙的玩笑……”画家傲然环视那二十幅肖像分解画,踌 躇满志,一字一顿地说:“是的,葛雷兹,你是蠢货。这种画自有某种新意……”小说家打 量着他的朋友,愣住了。“真高明!”他吼道,“杜什,你想想是谁让你改弦更张用新法作画 的?” 这时,杜什消消停停地从烟斗里吸了一大口烟。 “难道你,”他答道,“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 13.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画家杜什的静态写生被否定是因为他的画风平淡无奇,不能吸引人的眼光。由此看来, 要想成名不能只靠苦功和真诚,有时要讲究一下技巧和手段。 B.杜什颇感得意的肖像画换来斯卡夫人轻描淡写评价后,他“抄”“扔”“倒”等一系列动 作,表现出了他对自己画风和技艺水平的极度失望之情。 C.小说家深谙世事,处事圆滑,作为朋友也很真诚。他帮画家开创了一个意识分解画派, 这个画派的典型特征是以唤起来的意念来代替肖像。 D.画展胜利结束后杜什“不可捉摸,只顾抽烟,不予理会”这句描写,在情节结构上起到 了转承的作用,使得后文杜什性格变化有了支点。 E.小说围绕“大师的由来”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写朋友的启发、帮他成为“大师”;暗 线写画家思想上的一步步变化,以致最终堕落。 14.画家比埃·杜什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15.斯卡夫人前后出现两次,请简要分析这个人物在文中所起的作用。(6 分) 16.有人觉得这篇小说以“大师的由来”为题目不如以“江流水涌”为题目好,你认为哪一 个题目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7 分) 第 II 卷 语言表达题 六.语言文字运用(22 分) 17.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A.阜盛(fǔ)  敕造(chì)  芒刺在背 沸反盈天 B.钗钏(chāi) 勠力(lù) 百无聊赖 瘦削不堪 C.盥沐(ɡuàn) 呜咽(yè) 毫不介意 间或一伦 D.惫懒(bèi) 懵懂( méng ) 咀嚼赏鉴 相形见拙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以为桂林、象郡 ②以五十步笑百步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④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19.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由于王熙凤出生于高贵而复杂的大家庭,小时候曾被当做男孩子教养,使她接触广泛, 见识丰富,性格泼辣。 B.广东国投破产事件暴露了中国金融业的风险隐患,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提供了教 训,向我国金融业敲响了警钟。 C.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 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D.祥林嫂可能在家里无法忍受不了婆婆的欺凌,或者不想像牲畜一样被婆婆卖掉,于是逃 了出来。 20.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组是( )(3 分) ①31 周岁,对于任何一名游泳运动员而言,都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年纪,而菲尔普 斯克服了这一切,在里约奥运会上仍拿下了 4 枚金牌,以 23 枚奥运金牌总数打破前人保持 的奥运奖牌纪录,也创造了奥运历史上奖牌和金牌最多的纪录。 ②小李是我最要好的朋友,经常对我耳提面命,使我在日常的学习与工作中能少犯错误, 我非常感激他。 ③我跟他认识,也有几年了,但除了见面点头,几句寒暄,就没有别的,因此至今还是 白头如新。 ④今年暑假,我和几个小伙伴几经艰辛,终于登上了西岳华山绝顶。立于巅峰,放目远 眺,天无涯际,我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⑤泛舟在美丽的漓江上,只见江水浩浩荡荡,两岸丛山叠峰,各具神态,令人目不交睫, 身在其中,倍感奇趣横生。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① ,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 等。其中纯电动汽车技术相对简单成熟, ② :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 购买价格较贵等。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可使中国实现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转变、继续开 辟中国的汽车市场等重大战略意义, ③ ,财政部出台政策“对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免 征车船税”,深圳市甚至对购买新能源车车主直接发放牌照。 第①处: 第②处: 第③处: 22.根据下图的寓意,请写出两条建议。(4 分) 建议1: 建议2: 七.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近日,英国演员艾玛·沃特森将自己喜欢的书放在地铁的角落,并在书里夹有留言纸条, 以此来推广地铁阅读和全民读书,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日前,为鼓励人们在互联网时 代多读书,分享阅读的快乐,演员黄晓明在北京开展中国版“地铁丢书”。诸多演艺界和文 化界人士也在北上广等地的地铁上开展“丢书大作战”。中国版“地铁丢书”,一时在微信 朋友圈里刷屏,网友纷纷表示要前去“捡书”。不过也有乘客提出质疑:中国人没有在地铁 上读书的习惯,况且在国内常常拥挤到无处插脚的地铁内开展读书活动不现实。 对此,你怎么看?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标题自拟,文体自选,综合材料内容及含 义,字数不少于 800 字。 新津中学高 2015 级高二语文 12 月月考试题 参考答案: 1.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按条件筛选指定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筛选条件是“贾母王夫人等 选择宝钗不选黛玉的原因”,C 项“贾母已然不喜欢先前十分宠爱的外孙、小气的黛玉了” 错,婚姻的选择与亲情之爱并不具有排他性,贾母的选择并不能说明贾母不喜欢黛玉。文中 也无此信息。 2.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具体观点的分析概括能力。要求理解的是“对薛宝钗的悲 剧人生”的分析概括,B 项前一分句是对宝钗个人原因的全盘否定,而文中“她严格按照封 建礼教做人”“她太冷漠和超然,其冷静几近于冷酷”等语句表明,作者认为宝钗的悲剧并 非与自己无关。 3.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语句的能力。此题涉及对文中多方面内容的理解,且与上 两题不同的是选择表达正确的一项,那就要在三个选项中找出理解错误。A.“咎由自取, 不值得同情”错,原文说“薛宝钗的悲剧很难引起人们的同情”; B.是性格追求所致,并 非因想做宝二奶奶 ,原文说“她严格按照封建礼教做人”,“但她太冷漠和超然,其冷静 几近于冷酷,书中就多次以‘冷香丸’、‘冷美人’、‘任是无情也动人’等隐喻强调她性 格的这一特点;C.根源理解错,是因为宝玉与宝钗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理想却大相径庭” 4.B 5.B 试题分析:注意句首的语气词“安”句尾的语气词“也”和中间停顿的词语“则”。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 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 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 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意句首的语气词“安”句尾的语气词“也”和中间停 顿的词语“则”。 6.A 试题分析:范增没有见微知著,没有审时度势,更没有在政见不合时果断除掉项羽或者果断 离开,所以作者认为范增“陋矣”。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 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 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 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 项 A 范增没有见微知著,没有审时度势,更没有在政见不合时果断除掉项羽或者果断离开, 所以作者认为范增“陋矣”。 7、(1)意见一致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时机,却想依靠 项羽成就一番事业,(见识)浅陋啊!(“就”“成功”“陋”各一分,句意 2 分) (2)砍下树木作为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百姓像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应 和着,(许多人)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揭”“云集”“响应”“赢”“景” 每处 1 分) 8. ①虚实结合:上句写梦见自己回到万里之外的家园,是虚写;下句写梦醒之后,发现自 己依旧孤眠异乡,是实写。虚实相生,更加触动思乡之情。 ②对比:梦中回乡的片刻欢娱与醒来子规啼唤的悲凉构成对比,一乐一悲,突出表现了 诗人愁苦的思乡之情。 ③用典:运用了庄周梦蝶和杜鹃啼血的典故,写出了由思乡入梦境,梦醒还思乡,子规 啼唤更让人愁上加愁,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④烘托、映衬: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相互烘托、映衬,构成一片清冷、凄凉、 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以景传情,表达作者的思乡之苦。 ⑤对仗:“蝴蝶梦中”对“子规枝上”“家万里”对“月三更”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 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 (答对一点给2分,3点给6分) 9. ①春逝之伤:春水远流,春花凋谢,诗人送春归,渲染了一片暮春景色,表达作者的伤 春情怀,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 ②迟暮之悲:三四联既有对范蠡功成身退的羡慕,又有对自己“华发”“满镜”而功业 无成、心有不甘的慨叹。 ③故园美好却欲归不得归的矛盾:尾联两句是倒装,从暗用范蠡典故来看有归隐之意, 可诗人却“不归”,反映其处于彷徨矛盾之中:欲为不能,欲隐不甘。 (能分析出其中两种思想感情即可,每点2分,两点给4分) 10.《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使百姓愚昧,在文化上采取措施的两句是: 于是废先 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11.朱自清《松堂游记》: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 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文中化用《琵琶行》的名句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 面 。 12.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 或思念之意。《锦瑟》有一联提到杜鹃“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 13.(5 分)E(3 分),D(2 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14.(共 6 分)要点:①画展举办前:老实本分、正直正派、勤奋真诚;②画展举办后:骄 傲自满、过河拆桥、随波逐流。分析略。(6 分) 15.(共 6 分)①斯卡夫人的两次出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有效的勾连了前后文,使小说 脉络自然合理;②斯卡夫人的第一次出现印证了葛雷兹所描述的社会现实,第二次增强了杜 什内心的膨胀感,是他性格转化的催化剂;③斯卡夫人是批评家们的代表,对斯卡夫人的刻 画,讽刺了那些批评家们不看重艺术本身,只追求怪诞的不正之风,突显了小说主旨。(每 点 2 分,共 6 分) 16.(共 7 分)观点一:以“大师的由来”为题好。(1 分)a 正话反说,通过“大师”含义 的变化来体现小说的讽刺特色;(2 分)b 要想成为法国社会的“大师”,首先要抛弃自己的 真诚和正直,然后在画风上投机取巧、故弄玄虚,一味追求怪诞,只有这样才会被社会认可; (2 分)c 围绕“大师的由来”安排叙事结构,将画家与艺术领域的帮闲和批评家、画家与 小说家的矛盾有机地统一到一起。(2 分)观点二:以“江流水涌”为题好。(1 分)a“江流 水涌”本是故弄玄虚之语,无实际意义,却被人叹为“高明”,讽刺了当时法国上层社会艺 术领域的可悲现实;(2 分)b“江流水涌”含有“变化”之意,正暗合了小说主人公杜什 性格的变化;(2 分)c“江流水涌”一句三次出现,推动了情节发展,也给小说带来了言 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2 分)(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 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解析】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 5 选 2 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 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 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 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 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 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此题的选项 ABC 考核内容,选项 DE 考核手法。其中 ABC 理解或分析出现偏差。 1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 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 价 D。 【名师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 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 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 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 征。此题从画展前后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15.试题分析:注意从情节的推进、本身的性格特征或是哪个阶层的代表以及主旨的表达的 角度分析作用。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 价 D。 【名师点睛】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题目是小说经常考核的题目,首先分析其形象特征,然后 分析和主人公的关系,对主人公的命运或性格特征产生什么影响,然后分析对揭示文章的主 旨方面产生的作用。此题主要从情节的推进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 16.试题分析: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情节、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文章的主旨的表达的 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名师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 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 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 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 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17.【答案】B 【解析】 A 项“阜”读 fù。C 项“伦”应为“轮”。D 项,懵读“měng,“拙”应为“绌” 18.B (介词,把;②介词,凭借;③④连词,表修饰。) 19.【答案】B 【解析】 【名师点睛】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 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 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 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此题选项 A 典型的介宾短语开头,造成主语淹没。 20.D 【解析】:①望而生畏——望:看见 畏:畏惧,害怕。表示看见了就害怕。在本句中, 符合语意,是正确的。②耳提面命: 对着耳朵告诉,表示教诲的殷勤恳切。多指(长辈对晚 辈、上级对下级)恳切地教导,而不能用于同辈之间。在本句中,属于用错对象。③白头如 新: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在 本句中,符合语意,是正确的。④登高自卑——自:从;卑:低。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 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做事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不能误以为看见高山而觉得自己 很渺小。在本句中,“登高自卑”错在望文生义。⑤目不交睫:交睫,上下睫毛相交接,即 闭眼。指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在本句中,属于望文生义的错误。 21.【答案示例】①新能源汽车种类丰富;②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③ 各级政府陆续颁 布了一系列补贴政策。 【评分细则】6 分,每处 6 分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分析清楚上下文,前后句的语意联系,注意文段的语意发展推 演关系。从①空的下句的汽车类别举例,应推知填品种丰富一类语意,从整个文段得知主体 应是“新能源汽车”;②空后标点为冒号,可见此空要开启下文,起总领作用,下文介绍“蓄 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购买价格较贵等”不足劣势,由此可知此空可填“存在的缺 点不足”一类语意,再根据之前介绍优点,还应体现转折的语意关系。③空上句谈到新能源 汽车发展的战略意义,下句谈到中央到地方的具体措施,可以推出此空应该填各级政府出台 补贴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之意。本题的解答,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只要语句通顺,符合 情理,即可酌情给分。 22.答案:①做任何事都不应该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②只有充实自我,才能走向成功;③ 只有战胜自己,才能取得成功。(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对两点得 4 分,言之成理即可。) 23.作文解析参考: 命题上要求综合材料及含义,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或者说是情景评论文写作,因此首先 要就事论事,然后适当挖掘该活动背后的内涵。 “地铁丢书”是个实验性的活动,唤起人们阅读意识的象征性意义更甚于带动人们迅速地一 头扎进书海,没有理由仅因为其是“舶来品”就以“与国情不符”为由率先加以否定。 中国版“地铁丢书”的传播效应必然可观。曾经风靡中国的“冰桶挑战”如此,中国版 “地铁丢书”亦如是。那些与国际接轨的“挑战”或“实验”,总是能够受到城市年轻人的 极力追捧,尤其是与精神层面有关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中国版“地铁丢书”的 行为迅速发酵,无疑表明了一个问题:展现了这个时代的读书焦虑。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 织实施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5 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 7.84 本, 欧美国家年人均阅读量约为 16 本,北欧国家更达到年均 24 本。而在活动发起国英国,这一 数字更是高达 64。 中国人从小到大其实一直都生活在“多读书”的规劝里。但是,今天的读书多少变成了 一种“姿态”,变成了一种近乎于“炫耀性的消费和消遣”,正如每年的世界读书日,媒体 们或者网友们都会“按时”的发一些一眼看去就是修饰过的读书美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 也不能泛泛的地说媒体大张旗鼓地举办活动和网友们摆出读书美照是虚伪的,这只是体现了: 我们对于读书的缺乏,对于精神层面缺乏追求却渴望追求的心态,对不读书的过度焦虑,造 成了号召全社会读书的景象。 中国版“地铁丢书”的意义更像是一次对心灵的提醒。阅读的普遍性还需要更多的时日 来达到,阅读的意义不一定是带来“成功”,而是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和知识层面以及开阔 眼界。中国版“地铁丢书”意义在于不管你是谁,你是什么身份,让你从玩手机的低头一族 重新找回对最原始的阅读的喜爱。只有这样,才能在互联网高速发达的现在里,找回我们内 心的宁静,追求我们精神世界的丰富。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版“地铁丢书”行为,也是有 效仿国外的必要,引起大众重拾对阅读的兴趣。 【参考译文】 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和汉暗中勾结,渐渐剥夺了 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成为定局,君王也自为之吧。希望能让我这 把老骨头回乡务农。”回乡时,还没到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背上痈疽发作就病死了。 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对的,如果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了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 罢了。”既然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在什么时候(也可译为“因为什么事”)离开呢?当初范增 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终因此而失去天下;应当在此时离去吗?回答说:不。范增想要 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在此时离去呢? 《易经》说:“能洞察事情的发展趋势,大概很神明吗?”《诗经》说:“观察那气象,若 要下雪,水 气必定先聚集成雪珠。”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 陈涉能够得民心,因为打出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帜。项氏的兴盛,因为拥立了楚 怀王孙子熊心;诸侯背叛他,因为他杀了义帝。况且拥立义帝,范增实际上是主要谋划者。 义帝的生死存亡,岂只关系到楚国的盛衰成败;也和范增的祸福密切相关。绝没有义帝被杀, 而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项羽杀卿子冠军朱义;就是杀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 是怀疑范增的本源。难道还要等到陈平出反间计吗?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蛆虫; 人必定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能够乘机而入。陈平虽说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 有怀疑的君主呢? 我曾经评论义帝;认为他是贤明君主。只派遣沛公入关却不 派遣项羽,在稠人广众之 中发现了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如果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些吗?项 羽既然假托君王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 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 服从(楚的指挥);中途杀义帝,一定不是范增的本意;其实岂但不是他的本意;他必然极 力劝谏又没有被接受。不听取他的忠告又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 就开始了。 在项羽 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确定君臣之身份,如果替 范增考虑,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岂不是毅然决然的大丈夫吗?范 增年龄已经七十岁,意见一致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时机, 却想依靠项羽而成就一翻事业(见识)浅陋啊! 虽然如此,范增还是汉高祖畏惧的人物。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是人中 的豪杰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