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6.00 KB
  • 2024-02-09 发布

新疆昌吉市教育共同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19—2020学年新疆昌吉州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小明正在那儿冥思苦想如何才能学习好高中生物课程,那么问题来了,此时,直接参与这一活动的最小结构是( )‎ A. 神经细胞 B. 血液 C. 大脑 D. 神经系统 ‎【答案】A ‎【解析】‎ 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细胞,所以参与这一活动的最小结构是神经细胞。故选A ‎2.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A. 脂质、RNA B. 氨基酸、蛋白质 C. RNA、DNA D. DNA、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及脂质合成的场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内质网可以合成脂质,细胞核中可以发生转录合成RNA,A正确;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RNA,细胞核中可以合成DNA和RNA,C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DN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D错误。‎ ‎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哪项不是蛋白质在人体内主要功能 A. 运输作用 B. 发挥免疫作用 C. 催化生化反应 D. 遗传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 ‎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 ‎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详解】根据分析,在选项中蛋白质有运输、免疫、催化的作用,但没有遗传作用,能够发挥遗传作用的是核酸。‎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功能,要求学生识记蛋白质的功能的基础知识。‎ ‎4.寨卡病毒和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分别是RNA和DNA,这两种病毒均()‎ A. 不含蛋白质和糖类 B. 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C. 含有A、T、C、G四种碱基 D. 需在宿主细胞内繁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营寄生生活,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含有A、T、C、G四种碱基;RNA含有 A、G、C、U四种碱基。‎ ‎【详解】A、病毒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因此寨卡病毒和乙肝病毒都含蛋白质,A错误;‎ 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B错误;‎ C、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含有 A、G、C、U四种碱基,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DNA含有A、T、C、G四种碱基,C错误;‎ D、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需在宿主细胞内繁殖,D正确。‎ 故选D。‎ ‎5.观察图所示的模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3为核仁,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仁较大 B. 图中2为核孔,通过该结构不仅可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还可实现信息交流 C. 图中4为核膜,它是一种双层生物膜,可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D. 图中1为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和染色体形态结构相似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1表示染色质(DNA和蛋白质),2表示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3表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4表示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详解】A.图中3为核仁,与某种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因此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仁较大,A正确; ‎ B.图中2为核孔,通过该结构不仅可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还可实现信息交流,B正确; ‎ C.图中4为核膜,它是一种双层生物膜,其上有核孔,可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C正确; ‎ D.染色质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和DNA,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成分相同,形态结构不同,D错误。‎ 故选D。‎ ‎6.科研上鉴别死细胞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这项技术的原理是细胞膜能 A. 实现细胞与外界环境的能量转换 B. 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 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流动性为细胞膜的结构特点,选择透过性为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用台盼蓝染色,台盼蓝为细胞不需要的物质,活细胞不吸收,死细胞膜失去了活性,丧失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台盼蓝进入细胞,细胞才会被染成蓝色,故选C。‎ ‎7.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B.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 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大量ATP的过程。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无葡萄糖,A错误;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在第二阶段转化成乳酸,B正确;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会生成少量ATP,C错误;马铃薯块茎储存时,氧气浓度增加会抑制其无氧呼吸,酸味会减少,D错误。‎ ‎8.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A. 血浆渗透压升高 B. 产生渴感 C. 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 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值和温度,其中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水分的流失相当于无机盐与蛋白质含量增加。‎ ‎【详解】当人体失水过多时,血浆浓度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A正确;人体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还会导致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增加,使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B、C正确;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升高,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D错误。‎ ‎9.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一个ATP分子由一个腺苷与3个磷酸基团组成 B. 细胞中ATP含量不多,但是易于再生 C. ATP的合成属于放能反应 D. 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ATP的合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A、ATP分子由一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A正确;‎ B、细胞中ATP含量不多,但是可以通过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易于再生,B正确;‎ C、ATP的合成属于吸能反应,C错误;‎ D、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可以用于ATP的合成,D正确。‎ 故选C。‎ ‎10.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体积越大,核糖体的数量越多,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越强 B.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出现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C.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不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D. 癌细胞易扩散和转移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周期缩短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衰老的细胞,一小,一大,一多,三少,一小是体积减小,一大是细胞核体积增大,一多是色素增多,三低是酶的活性降低,物质运输功能降低和新陈代谢速率降低。‎ ‎2、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的。‎ ‎3、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详解】A.细胞生长过程中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相对表面积减少,物质交换效率减弱,A 错误;‎ B.减数分裂及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B正确;‎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相关基因活动加强,对于个体的生长发育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C错误;‎ D.癌细胞易扩散和转移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D错误。‎ 故选B。‎ ‎11.如图甲、乙所示是渗透作用装置,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蔗糖分子不能通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图中溶液A、B、a、b均为蔗糖溶液,实验开始前其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一段时间达到平衡后,甲、乙装置中漏斗的液面上升高度分别为 h1、h2,下列正确的是( )‎ A. 若Ma=Mb>MA>MB,则 h1>h2 B. 若MA=MBh2‎ C. 若h1>h2,MA=MB,则 Ma>Mb D. 一段时间后,漏斗内外的溶液浓度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水分子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其动力是浓度差,且总是由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运输。渗透发生的原理是:(1)具有半透膜;(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详解】A、若Ma=Mb>MA>MB,则甲吸收的水分少于乙,所以h1<h2, A错误;‎ B、若MA=MBh1,B错误;‎ C、若h1>h2,说明甲吸收水分多于乙,而MA=MB,则说明Ma>Mb, C正确;‎ D、由于大气压强,液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达到平衡,此时漏斗内蔗糖溶液浓度仍大于漏斗外蔗糖溶液浓度,D错误;‎ 故选C。‎ ‎12.人体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细胞皱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是 A. Z>X>Y B. Y>X>Z C. Z>Y>X D. X>Y>Z ‎【答案】A ‎【解析】‎ 人体细胞有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如果细胞内溶液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相等细胞能维持正常形态,如果细胞内溶液和外界溶液有浓度差就会发生渗透作用,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内溶液浓度时细胞会发生渗透吸水而涨破,所以X>Y,B、C错误。如果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溶液浓度时细胞会发生失水皱缩,所以Z>X,A正确,D错误。‎ ‎1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了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如图中能正确表示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 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的一部分还可以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经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 ‎【详解】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中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淋巴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淋巴只能来自于组织液,回到血浆。‎ 故选A。‎ ‎【点睛】本题通过图示考查了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是识记和理解能力。‎ ‎14.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血浆蛋白 ④Na+‎ ‎⑤K+ ⑥载体蛋白 ⑦胃蛋白酶 ⑧尿素 A. ①④⑤⑥⑧ B. ②③⑤⑥⑧ C. ②③④⑤⑧ D.‎ ‎ ③④⑤⑥⑦‎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 (1)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2)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 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 ‎【详解】①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①错误; ②葡萄糖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②正确;  ③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③正确; ④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④正确;    ⑤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细胞外液也有,是内环境的成分,⑤正确; ⑥载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⑥错误; ⑦胃蛋白酶产生后分泌到消化道中,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⑦错误;‎ ‎⑧尿素是细胞代谢产物,是内环境的成分,⑧正确。‎ 故选C。‎ ‎15.某成年男子,智力正常,但身高只有‎88cm,其身材矮小的最可能原因是幼年时缺乏 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 生长激素 C. 甲状腺激素 D. 促甲状腺激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侏儒症与呆小症的区别,生长激素可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骨的生长,幼年缺乏时,会引起侏儒症;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缺乏时,会引起呆小症。‎ ‎【详解】年幼时缺少甲状腺激素时,会引起呆小症,患者不但个子小,而且智力低下;年幼时缺少生长激素,会引起侏儒症,智力正常但身材矮小,根据试题信息“某成年男子,智力正常,但身高只有‎88cm”,判断该病为侏儒症,是幼年期缺少生长激素导致的。 故选B。‎ ‎【点睛】‎ ‎16.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CO2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兴奋,这属于(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激素调节 D. 免疫调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CO2等),经体液(血液、组织液等)运输达到全身,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详解】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CO2气体,当血液中CO2含量增多时,就会刺激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快,这种对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B正确。‎ ‎17. 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 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 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人体中淋巴细胞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而成的淋巴细胞叫做B淋巴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而成的淋巴细胞叫做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效应B细胞(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结合,并能够释放淋巴因子。‎ ‎【详解】‎ 在胸腺中发育而成T淋巴细胞,既可参与细胞免疫,也可参与体液免疫,A正确;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正确;在人体中淋巴细胞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它们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发育而来,C正确;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能促进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少量记忆细胞,D错误。故选D。‎ ‎18.《战狼2》电影中小女孩帕莎是感染“拉曼拉”病毒后自行痊愈者,医生从她的血清中检测到“拉曼拉”抗体,这种抗体是终结这场瘟疫的希望。冷锋在保护帕莎撤退时,误闯“拉曼拉”疫区而感染病毒,后来被同行的援非医生救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随电影剧情发展心跳加快,这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B. 猜测冷锋被治愈是用了帕莎的血清,这是一种主动免疫 C. 冷锋在感染“拉曼拉”病毒后,其机体先有细胞免疫再有体液免疫 D. 帕莎在自愈过程中,巨噬细胞分泌一些物质促进辅助性T淋巴细胞活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随电影剧情发展心跳加快,这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A错误;‎ B、 猜测冷锋被治愈是用了帕莎的血清,这是一种被动免疫,B错误;‎ C、 冷锋在感染“拉曼拉”病毒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同时发生,共同发挥作用,C错误;‎ D、 帕莎在自愈过程中,巨噬细胞分泌一些物质促进辅助性T淋巴细胞活化,D正确。‎ 故选D。‎ ‎19.植物体内有多种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具有调节功能的微量无机物 B. 在植物体内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C. 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D. 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变化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体内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 ‎【详解】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微量高效的有机物,A错误;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可由色氨酸在植物体内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生成,B正确;植物体内生长素运输包括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极性运输主要发生植物幼嫩组织,而非极性运输主要发生在成熟组织,如植物的韧皮部,C正确;基因的表达受环境的影响,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都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D正确。‎ ‎20.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探究H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一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 B. 图中实验的自变量依次是:催化剂种类、H2O2浓度、pH值 C. 图二bc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有限 D. 图三可以得出pH越小或越大酶活性越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1、酶的特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条件下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A、过氧化氢酶作为催化剂时比Fe3+催化效率高可以证明酶具有高效性,A正确;‎ B、图一是探究不同催化剂催化效率,其自变量是催化剂量种类,图二是探究不同过氧化氢浓度时氧气产生量,自变量是过氧化氢浓度;图三表示不同pH值对酶催化效率的影响,自变量是pH值,B正确;‎ C、在一定的范围内,O2产生的速率与H2O2浓度呈正相关,当H2O2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O2产生的速率不再增加,原因是过氧化氢酶数量有限,C正确;‎ D、从图三可以看出一定范围内随pH值增大溶液中过氧化氢量越少,表明此过程中酶活性就越高,超过一定值,随pH值增加,由图可看出反应的过氧化氢量减少,表明酶活性减弱,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1.下图Ⅰ、Ⅱ、Ⅲ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关图像,按要求回答:‎ ‎(1)据图分析,图Ⅰ表示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期,判断依据是该细胞______________。该时期细胞有染色体_________条,DNA分子_________个。图Ⅰ→图Ⅱ的过程中,染色体发生的主要行为变化是____。‎ ‎(2)图Ⅲ表示细胞周期,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可表示为____。‎ A.甲→乙 B.乙→甲 C.甲→乙→甲 D.乙→甲→乙 ‎(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流程为:_______、漂洗、_____、制片。‎ ‎(4)真核生物细胞有三种增殖方式。蛙的红细胞增殖方式为________,其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中 (2).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3). 4 (4). 8 (5). 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由纺锤丝牵引着平均向细胞两极移动 (6). C (7). 解离 (8). 染色 (9). 无丝分裂 (10). 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Ⅰ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Ⅱ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III中a表示分裂间期,b、c、d、e分别表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甲→乙表示分裂间期,乙→甲表示分裂期,甲→乙→甲表示细胞周期。‎ ‎【详解】(1)图Ⅰ细胞无细胞壁,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动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图中有4个着丝点,共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DNA分子共有8个。图Ⅱ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由中期到后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由纺锤丝牵引着平均向细胞两极移动。‎ ‎(2)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所以图Ⅲ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可表示为甲→乙→甲,故选C。‎ ‎(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4)蛙的红细胞的增殖方式为无丝分裂,主要特点是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22.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其中A、B、D代表膜上的化合物,a、b、c、d、e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细胞膜的成分中____________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种类和数量也越多。‎ ‎(2)细胞膜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控制物质进出,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是_______(填字母),代表甘油等脂溶性小分子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填字母)。‎ ‎(3)a的物质运输方式是_________,判断依据是物质的运输需要____________和需要___________。这种运输方式能选择吸收____________排出_________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4)人体血液中的吞噬细胞能够将侵入人体内的病菌吞噬。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制备细胞膜的最佳实验材料是______________,该细胞以____________的方式吸收葡萄糖。‎ ‎【答案】 (1). 蛋白质 (2). bcd (3). b (4). 主动运输 (5). 载体蛋白 (6). 消耗ATP(或逆浓度梯度运输) (7). 需要的物质 (8). 代谢废物 (9). 一定的流动性 (10).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11). 协助扩散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A是蛋白质分子,B是磷脂双分子层,D是多糖,D与A结合形成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另一侧位于细胞膜内侧;a是通过主动运输,由细胞外运向细胞内,c、d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由膜外运向膜内,e是通过主动运输由细胞内运向细胞外。‎ ‎【详解】(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其中蛋白质在细胞膜行驶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种类和数目越多。‎ ‎(2)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d,代表甘油等脂溶性小分子的运输方式是b自由扩散。‎ ‎(3)由于a物质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需要消耗ATP ‎,所以其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方式能选择吸收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4)吞噬细胞通过胞吞的形式将病菌吞噬,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是制备细胞膜的最佳实验材料,红细胞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葡萄糖。‎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特点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掌握是解题的基础。‎ ‎23.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回答相关问题。(图中“CR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1)由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调节网络是动物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图中的信息分子,除由_______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外,还有___________ 。‎ ‎(2)研究表明,快乐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长期精神忧郁则容易引起感染和肿瘤,据图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IAS是一种罕见的低血糖症,其致病机制是机体能产生胰岛素抗体,该抗体在胰岛素分泌旺盛时,能和胰岛素结合,抑制胰岛素的作用;在胰岛素分泌减少时,亲和力降低,抗体和胰岛素分离,胰岛素又能正常起作用。胰岛素降低血糖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IAS患者在饭后半小时的血糖浓度_________(填“低于”“高于”或“等于)正常人,饭后4小时,其体内的血糖浓度则会快速下降,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神经—体液—免疫 (2). T (3). 神经递质、激素(CRH或ACTH和糖皮质激素) (4). 长期精神忧郁会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抑制了免疫系统的功能 (5). 促进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或抑制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氧化分解、转化为肝糖原、肌糖原及脂肪等非糖物质) (6). 高于 (7). ‎ 胰岛素分泌旺盛时,胰岛素和抗体结合后无法发挥降血糖作用,4h后,大量的胰岛素和抗体分离,能正常发挥作用,使血糖浓度降低 ‎【解析】‎ ‎【分析】‎ 结合题意分析,IAS的致病机理是患者体内能产生一种抗体,在胰岛素增多时,会与胰岛素结合,抑制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但在胰岛素含量较低时,又与胰岛素分离,胰岛素又能正常发挥降血糖的作用;这样可能导致高血糖时,不能迅速降低,而低血糖时,还可能继续降低血糖,从而出现明显的低血糖症。显然,与抗体结合的胰岛素是抗原,该抗体的产生,破坏了正常物质的功能,所以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详解】(1)由神经—体液—免疫构成的调节网络是动物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由图可知信息分子,除由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外,还有神经递质、激素(CRH或ACTH和糖皮质激素)。‎ ‎(2)研究表明,快乐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长期精神忧郁则容易引起感染和肿瘤,说明长期精神忧郁致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据图分析,原因可能是长期精神忧郁会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抑制了免疫系统的功能。‎ ‎(3)胰岛素促进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或抑制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氧化分解、转化为肝糖原、肌糖原及脂肪等非糖物质),从而使血糖降低。IAS患者在饭后半小时因消化吸收大量葡萄糖,使血糖含量升高,此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抗体与胰岛素结合而无法发挥作用使患者血糖下降速度减慢,所以患者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饭后4小时,胰岛素分泌减少,此时大量的胰岛素与抗体分离而正常发挥作用,使血糖浓度进一步迅速降低。‎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在于抓住IAS患者的致病机理进行分析。‎ ‎24.某研究小组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两组,按下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a角),测得数据如下表。据此回答问题。‎ 分组 甲 乙 琼脂块 左 右 a角/度 ‎20.4‎ ‎9.0‎ ‎9.1‎ 一、(1)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属于极性运输,这种运输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 ‎(2)图中a角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表可知乙组中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a角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所引起的a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图2表示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示意图,甲、乙、丙代表不同激素或者生长调节剂,“”表示促进,“”表示抑制,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4)甲的作用是促进种子休眠和抑制生长,故甲是________,合成部位是_________等。‎ ‎(5)乙是_________,除了在图中能解除休眠外,还能促进生长,原理是______________,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6)NAA 是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其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2). 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的左侧,使胚芽鞘左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引起胚芽鞘左侧生长快于右侧,形成a角 (3). 乙左右两侧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 (4). 脱落酸 (5). 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6). 赤霉素 (7). 通过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植株增高 (8). 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9). 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 (10). 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表:甲、乙两组的自变量为胚芽鞘尖端是否被云母片完全阻隔。甲组的胚芽鞘尖端无云母片阻隔,尖端产生的生长素既能从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也能从尖端向下运输到琼脂块;乙组的胚芽鞘尖端因云母片的完全阻隔,导致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能从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但能从尖端向下运输到琼脂块,所以左、右两侧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基本相同,但明显低于甲组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胚芽鞘之所以弯曲生长,是因为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只能沿着与胚芽鞘的接触面向下运输,造成生长素在胚芽鞘中分布不均匀。‎ 分析图二可知,甲作用是促进种子休眠和抑制生长,甲是脱落酸;乙是抑制种子休眠,促进生长,乙为赤霉素;丙能促进生长和促进单性结实,丙为生长素。‎ ‎【详解】(1)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2)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只能沿着与胚芽鞘的接触面向下运输。图示中的琼脂块放置在去顶胚芽鞘切面的左侧,导致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断的左侧,使胚芽鞘左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引起胚芽鞘左侧细胞的生长快于右侧,形成a角。‎ ‎(3)表中信息显示,乙组左右两侧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组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导致乙组琼脂块左右部分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断左侧的量几乎相同,但明显小于甲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断左侧的量,所以乙组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a角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组琼脂块所引起的a角。‎ ‎(4)甲作用是促进种子休眠和抑制生长,甲是脱落酸,其合成部位是根冠和萎焉的叶片。‎ ‎(5)乙是抑制种子休眠,促进生长,乙为赤霉素,赤霉素的作用原理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6)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其优点是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以及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5.绿萝是一种阴生植物,生命力顽强,因其叶子四季常绿而深受人们喜爱。某兴趣小组将其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开展实验探究。下图甲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乙表示该植物的细胞代谢状况;图丙表示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 ‎(1)图甲中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 ‎(2)图乙所示的该植物细胞代谢情况,可用图甲中a~d四点中的_________表示,也可用图丙e~j六个点中的___________表示。‎ ‎(3)图甲中,若全天的呼吸强度不变,当维持光照强度为6klx时,该植物一天中至少需要________小时以上的光照,才能正常生长。‎ ‎(4)若将图甲曲线改绘为小麦(阳生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曲线,c点的位置应________(填“左移”“右移”或“不变”)。‎ ‎(5)由图丙可推知,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________点;j点与e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将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丙中当室内的CO2浓度位于g点时,在下图所示方框内标示出此时绿萝植株叶肉细胞内气体移动的生理状态。(只需用“→”标示出气体移动路径即可)‎ ‎_____________‎ ‎【答案】 (1). 线粒体 (2). c (3). f和h (4). 8 (5). 右移 (6). h (7). 减少 (8). 容器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说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总量大于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总量,有机物被消耗 (9). ‎ ‎【解析】‎ ‎【分析】‎ ‎1、分析甲图:a点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b段表示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c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d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2、分析乙图:乙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细胞代谢状况,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全部来自线粒体,呼吸作用所需的氧气全部来自叶绿体,说明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3、分析丙图:丙图表示密闭玻璃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其中ef段表示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fh段表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f点和h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hj段表示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详解】(1)图甲中a点时光照强度为0,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所以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图乙所示的该植物细胞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图甲中,c点为光补偿点,即此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据分析3知丙图中f点和h点均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所以图乙所示的该植物细胞也可以用丙图的f 和h表示; (3)图甲中,若全天的呼吸强度不变,植物要想正常生长,需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总量大于24小时的呼吸作用消耗,据图甲分析知24小时呼吸消耗为24×6=144,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为6+12=18,因此至少需要光照144÷18=8小时;‎ ‎(4)图甲为阴生植物,其光补偿点比阳生植物低,因此c点会向右移动; ‎ ‎(5)图丙为密闭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图,f点和h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从f点到h点,容器内二氧化碳持续减少,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氧气积累,h点最高;j点时二氧化碳浓度高于e点,表明j点时消耗的有机物更多,与e点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减少; (6)图丙中当室内的CO2浓度位于g点时,二氧化碳持续减少,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叶绿体所需CO2来自于线粒体和外界,产生的O2也会去向线粒体和外界,据此作图如答案。‎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图和曲线图,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掌握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点、线段的含义,例如图甲中的c点为光补偿点等。并能根据题中和图中的数据进行相关计算,综合性较强。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同时也是历年高考的重难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