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7 MB
  • 2024-02-03 发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课件专题3 考点1

  • 3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考点一 形象与思想感情 高考真题寻踪 鉴赏形象 (2013· 山东卷 ) 三、四两句中的 “ 烟 ” 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2012 · 山东卷 ) 请结合全诗分析 “ 孤舟 ” 这一意象的作用。 (2013 · 江西卷 ) 概括 “ 兰 ”“ 蕙 ”“ 菊 ” 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013 · 重庆卷 )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 鉴赏意境 (2012 · 山东卷 )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011 · 辽宁卷 ) 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 理解概括 (2013 · 新课标全国卷 Ⅰ ) 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013 · 安徽卷 ) 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2012 · 新课标 ) 首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分析评价 (2013 · 新课标全国卷 Ⅰ ) 结尾借用贺知章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2012 · 天津卷 )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考点思维精髓 演练一:鉴赏形象 1 . (2013 · 山东卷 )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 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对点精练 (1) 三、四两句中的 “ 烟 ” 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 “ 不眠 ” 的原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路指津 】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特点,要联系它们在古典诗词中的普遍意义,然后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概括。鉴赏诗人描写景物的手法,要联系平时积累的写景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判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诗句来分析概括,要做到全面、具体。 (1) 三、四句描写 “ 烟 ” ,第三句是对 “ 烟 ” 的静态描写,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烟像云一样的颜色,突出了 “ 烟 ” 的洁白;第四句是对 “ 烟 ” 的动态描写, “ 流 ” 字描写了烟的动态。由此可以总结出诗人描写 “ 烟 ” 的艺术手法。 (2) 诗歌最后一句点明诗人 “ 不眠 ” ,对 “ 不眠 ” 原因的分析,要立足全诗。诗歌前四句写夜起看到的景象,第五句中的 “ 惜 ” 字透露出夜起观景的原因。第七句 “ 谁见无家客 ” 揭示了诗人不眠的又一个原因。 答案  (1) 三、四两句中的 “ 烟 ” 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 “ 流 ” 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2) 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演练二:鉴赏意境 2 . (2012 · 湖南卷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 ① ( 其二 ) 李 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 鹈泉 ② 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 注 】   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 (1) 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________ 诗。 (2)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路指津 】   (1) 要特别注意题目指向, “ 题材 ” ,即构成诗歌内容的材料,如果误当成 “ 体裁 ” ,则很容易错写成 “ 七言绝句 ” 。李益是边塞诗人,且诗中及注解里出现了 “ 雁 ”“ 沙漠 ”“ 战 ”“ 碛 ”“ 铁衣 ” 等信息,不难作出判断。 (2) 题目中有两个关键点: “ 角度 ”“ 全诗 ” 。就给定角度,对全诗赏析。所谓 “ 意境 ” ,即景与情融合的境界,故先要找出诗中景物意象,然后分析意象所指向的情感;所谓 “ 营造 ” ,即有计划有目的地构造,也就是说 “ 景 ” 与 “ 情 ” 融合的方法手段,分析时应指向诗之构思及表现手法;所谓 “ 赏析 ” ,即欣赏并分析,应对意境有一定的描绘后再进行分析。答案应该包括以下要点:意境的描绘、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诗歌情感的揭示。 答案  (1) 边塞 (2) 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演练三:理解概括 3 . (2013 · 新课标全国卷 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 (2) 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 其一 ) 朱 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路指津 】   (1) 表达技巧包括:①修辞手法,②表现手法,③抒情方式。要了解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针对诗歌具体内容作出判断、分析。诗歌的首句告诉读者江头生长着几树梅花,之后再没有正面描写梅花。而是通过 “ 前时雪压 ” 的恶劣环境来渲染烘托梅花 “ 昨夜月明依旧开 ” 的品质。 (2) 解读诗歌的感情要抓住直接表现思想感情的词语和诗中的意象。联系诗中选取了几树梅、雪、落日、寒鸦、柴荆等具有苍凉、忧郁色彩的意象,以及 “ 惆怅 ”“ 绕去还来 ”“ 劫成灰 ”“ 独自回 ” 等直接表现情感的词语,认真分析后不难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  (1) 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 (2) 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 意思答对即可。 ) 演练四:分析评价 4 . (2013 · 新课标全国卷 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 (2) 题。 鹊桥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 ① ?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 ② 。镜湖 ③ 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 注 】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回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 1 )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路指津 】 ( 1 )理解诗句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把握:①对上下文中的有关词语要联系起来理解;②联系作者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理解上阕最后两句,要注意“酒徒”与“我”两种人的对比,将上阕前三句“我”的豪情壮举与上阕最后两句自己的遭遇作对比,体会这两次对比所构成的情感上的反差。 ( 2 )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的方法有如下几种:①从题目抓住题材;②由注释小序破解内容;③从作者联想背景;④从褒贬辨别倾向;⑤从诗眼领悟主旨;⑥从意象把握情感;⑦从意境洞察心胸。唐代诗人贺知章去老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角以示矜恤。陆游于此翻出一层新意 —— 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于闲人,还用得着你皇帝赐予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容不下他,谁又稀罕“君恩”的赐予?表达了作者对最高统治者的轻蔑不屑之意,和不得已赋闲而归隐江湖的愤慨不平之情。 答案 ( 1 )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 2 )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鉴赏形象三步骤 第一步:通读诗词。确定诗词的类型,知人论世,关注题目、注释和背景。 第二步:抓住特点。根据特点结合诗词具体分析。 人物形象:抓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景物描写:抓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概括景物的特点和情调,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事物描写:抓形态、色泽、特征、生长环境等。 第三步:体会感情。通过分析意境,抓意象的特殊内涵,抓物与志的 “ 契合点 ” ,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探知诗 ( 词 ) 人的感情,要答出具体的情感。 技巧强化 常见意象顺口溜 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鉴赏意境之一:诗中赏画 看画面的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答题思路可分为三个部分:分析形象含意、描摹诗歌图景;根据形象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感情。 鉴赏意境之二:画中品诗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也有部分作品以乐景反衬哀情,以哀景反衬乐情。 概括思想内容与感情六注意 1 .概括诗歌中所写的景物及其特点。 2 .体味诗歌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3 .领会诗人写景状物所表现的情感,如爱国、乡愁、惜春、伤春等。 4 .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5 .要在弄明白诗的深层含意与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做到全面、深入。 6 .组织答案要客观,不可简单套用或盲目拔高,要忠于原诗,言之有据。 评价观点态度的五种方法 方法一:审清题目要求,找到答题切入口。 方法二:关注标题和注释信息。 方法三:融入境界,体物察情。 方法四:理解语句,抓诗眼和表达情感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方法五:评价要实事求是,有理有据,客观辩证。 把握切入点 1 .了解创作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2 .把握情感取向,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 3 .揣摩诗 ( 词 ) 句中表意或抒情含蓄的句子,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4 .从辨析用典入手,把握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题三步骤: 第一步,归纳整合诗歌的主旨;第二步,亮明自己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 要注意应历史地辩证地进行评析 ) ;第三步,找出诗歌中的关键点,分条具体作答。 失分探源 易错点一 鉴赏形象欠准确、深入 【 应对策略 】 第一步,找意象,从意象或意象组成的画面中把握诗歌描写的是什么,隐约表达了什么。 第二步,辨虚实,分辨诗中所描写的意境画面是眼前所见还是想象联想。 第三步,抓 “ 情点 ” ,从诗歌字里行间捕捉表露诗人心理或心情的字眼,并与诗中意象结合把握诗歌的情感。 第四步,从诗中意象与诗歌情感之关系出发判断和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抒情方法、结构技法、修辞技巧和语言风格等五个方面。 辨症施治 易错点二 情感分析欠细、欠深 【 应对策略 】 (1) 一定要仔细阅读所要分析的语言片段,反复咀嚼,要舍得在 “ 读 ” 上下工夫,花时间,不要看一眼就匆忙下笔。在反复咀嚼中,要找出以下关键词:诗眼、意象、层次等。 (2) 抓抒情性的关键词句,特别要注意间接抒情及其多种方式。 (3) 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 (4) 不要忽略题外细节等辅助性信息,如注释、背景等。 点击此处进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