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0.50 KB
- 2024-02-03 发布
南康中学2017~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三次大考
历 史 试 卷
一、选择题(25题,共50分)
1.在明成祖朱棣武力夺取建文帝的帝位后,朱允炆后来被追谥为“惠宗让皇帝”,意即他把帝位让给了明成祖朱棣;朱祁钰在被其兄明英宗赶下台后,其庙号后来被追谥为“代宗”,表示他只是个代理皇帝罢了。对这两位皇帝的追谥反映出明王朝( )
A.改变了前代修史传统 B.对内斗的曲笔与回护
C.对史实完全不予尊重 D.在质疑嫡长子继承制
2.“光荣革命”后,对议会而言,行政权的执行并不是它的职责所在,在国王无力亦无意于绝对行使这项权力的时候,内阁便登上了政治舞台。内阁的出现在国王与议会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并在国王与议会之间的作用愈发重要。可见,英国内阁的形成( )
A.解决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 B.增强了议会对国王的控制力
C.使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权 D.适应了英国宪政发展的需求
3.1894年6月18日,美国驻朝公使西尔向国务院报告,日本派遣大批军队进驻汉城“肯定怀有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并表示“造成目前困难局面的错误很显然都是由于中国人的行动,他们将军队派到朝鲜”。西尔的报告( )
A.体现了美国对朝鲜局势的关注 B.力图维持东亚地区的固有均势
C.识破了日本挑起战争的企图 D.建议美国支持日本的朝鲜政策
4.我国古代农业发达。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历代政府的部分农业措施。这些措施体现出( )
朝代
农业措施
西周
休耕制
战国
“尽地力之教”
秦汉
“地可使肥,又可使棘”
唐宋
禁捕青蛙
明清
“桑基鱼塘”
A.土地集中趋势已失控 B.政府直接控制农户生产
C.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 D.古代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观念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明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强调的是修身弄性,时时刻刻修炼自己,与这一主张相吻合的是( )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B.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
C.天道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6.明清之际一些独立特行的学者们作出了一些典范性成就,在为学之道上体现出超越传统的动向。他们“超越传统”的主要表现是( )
①提倡经世致用 ②促进社会转型 ③提倡工商皆本 ④否定封建理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晚清重臣曾国藩和大学士倭仁虽然在对待西学的态度方面针锋相对,但是他们都具有浓厚的理学色彩,在他们影响下“学人轻蔑宋学的观念一变。”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社会危机的影响 B.经济变迁的推动 C.理学功能的更新 D.中央集权的削弱
8.梁启超说:“昨日就专制,而今日已共和,如两船相接触,而绝无一楔子以行其间,则其冲突之程度,必极猛烈。”梁启超意在说明( )
A.共和体制不符合国情 B.政体变革需要过渡期
C.应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D.应以革命推翻清政府
9.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认为空谈好听的“主义”是“阿猫阿狗”、“鹦鹉和留声机”都能做的事,提出要一个一个地去解决那些“火烧眉毛紧急问题”。这说明他( )
A.试图寻求对社会根本改造的方法 B.认为社会改良是当时的救世良方
C.否定西方启蒙思想对拯救社会的实际作用 D.已经蜕变成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10.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1.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知识界“将民间看作是与传统的封建帝国王朝与意识形态相对立的力量”,由此开始,“形成了大规模的‘到民间去’的热潮。纷纷循着各自的方案与路径去发掘民间的、乡村的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上述现象发端(开始)于(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12.下图是孙中山为黄埔军校题写的训词。孙中山当时主张( )
A.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 B.加快北伐战争的进程
C.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13.“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材料中的“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指的是( )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
14.在相对论创立之初,反对之声不绝于耳,爱因斯坦也因此遭受过无数的责难与屈辱。这主要是因为相对论( )
A.创立者声名不显 B.超越多数人认知
C.没有形成系统性 D.与经典力学相悖
15.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16.研究者发现,18世纪“医学成为人们自信最直接的源头,也是牛顿学说众多借鉴者中发展最兴旺的学科”。据此,18世纪医学进步的原动力在于( )
A.医学工作者的努力 B.生物进化思想的促进
C.“科学革命”的影响 D.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17.弗雷德里克.C.拜泽尔《早期浪漫主义和启蒙运动》:“
如果说浪漫主义者就是启蒙运动的批评者,那么可以说他们也是启蒙运动的信徒。他们忠实于启蒙运动的两个根本观念:激进批评和公众教育。他们的目的不是要抗击启蒙运动,而是要消解它在18世纪末期的危机。”材料表明浪漫主义( )
A.是对启蒙运动的彻底否定 B.与启蒙运动同时产生
C.与启蒙运动的内容基本相同 D.和启蒙运动在根本观念上具有一致性
18.毛泽东曾说:“事情很明显……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如果忽视或者不认真研究俄国革命的经验,不认真研究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且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那么,他就会或者陷入教条主义的错误,或者陷入修正主义的错误。”这反映出( )
A.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的科学探索
B.表明当时国内“左”倾错误已经泛滥
C.中共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质疑
D.中苏关系处于矛盾僵化状态
19.据统计,中国政府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22位元勋的本科教育都是在国内一流大学完成的;21位元勋有留学经历,获得博士学位的有16位,在国外都有所成就。材料说明( )
A.爱国主义精神是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
B.民国高等教育已达世界一流水平
C.近代教育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奠定基础
D.“两弹一星”是留学教育的结果
20.下图为巴拉的名作《被拴住的狗的运态》,它描绘了时髦的着裙妇女牵着她的宠物小猎狗在街头行进的情景。为达运动效果,艺术家把狗的腿变成了一连串腿的组合,几乎形成半圆,此画的美术流派属于( )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
21.
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有这样的景象: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画面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边劳作;右边是幽静的小镇和高高的拱桥;天上的云彩和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这一切使人显得格外渺小。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浪漫美,富有宗教神秘感。下列与此画风格相近的是( )
A.《自由引导人民》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唐吉老伯》 D.《格尔尼卡》
22.关于阿莱霍·卡彭铁尔的长篇小说《消失的足迹》,人们将其比作现代版的《桃花源记》:作者心目中的美好境地往往都与“世”隔绝,模拟远古,物质简朴,人情融融,都受到“外界”临近的威胁,并在这威胁到来之前彻底消失。据此可知,《消失的足迹》应属于(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黑色幽默” D.魔幻现实主义
23.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时说:“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年到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的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他描写了这个在他看来是模范社会的最后残余怎样在庸俗的、满身铜臭的暴发户逼攻下逐步灭亡,或者被一暴发户所腐化。”就“模范社会的最后残余”“逐步灭亡”的过程而言,其实质是( )
A. 拜金主义取代宗法主义 B. 工业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
C. 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 D.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
24.约在12世纪初,英国的威斯敏斯特立法第1号第5条规定,代表的选举“必须自由进行,不受威吓”。同时,英格兰几乎所有的选举令状中都写着,郡长“应当号召从每个城镇选举两名市民和从每个自治市选举两名自治市民参加议会活动”。这些做法( )
A.推动了贵族政治发展 B.提高了资产阶级地位
C.反映了英国具有民主传统 D.有利于限制国王权力
25.1893年,当德皇威廉二世威胁要将议会中的反对者们击得粉碎时,这一谈话只是在议会中引起了小心谨慎的批评。然而,到1912年做出类似威胁时,全国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 动,报刊纷纷警告这位君主“不要超越宪法的约束”。导致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当时德国( )
A.面临世界大战的威胁 B.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
C.君权遭到公共舆论制约 D.已经确立了代议制度
二、非选择题(三个大题,共50分)
26.(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嬴秦以降,虽盛衰分合不常,然汉、唐、宋、明之外患,不过曰匈奴,曰突厥、曰回讫、吐番、曰契丹、蒙古,总之不离西北塞外诸部而已,降及今日,泰西诸国以器数之学,勃兴海外,履垓埏若户庭,御风霆如指臂,环大地九万里,罔不通使互市。虽以尧舜当之,终不能闭关独治。而今之去秦汉也,亦二千年。于是华夷隔绝之天下,一变为中外联属之天下。夫自群圣人经营数千年以至唐虞,自唐虞积二千年以至秦始皇,自始皇积二千年以至于今,故曰不过万年也,而世变已若是矣。
——薛福成《变法》
材料二 中国与各国立约,所急欲删改者,惟一国倘有利益之事,各国一体均沾之语,最不合西洋公法。缘有时乙国以事求于甲国,而蒙允许,丙国亦欲同沾利益。其实交际情形并不相同,无益于丙国,而徒有损于甲国也。
——清驻英法公使曾纪泽1879年4月与巴西驻英国公使对话
凡遇交涉,异邦客商,一切章程,均由各国主权自定。实于公法吻合,彼虽狡悍,亦可以理折之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1894)
材料三 处此时代,苟用平民主义,致令国内纷乱,势必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何能自立图存?惟国家主义盛行,则上下一心,遐迩一体,国人皆互相团结,壮其合群之魄力,发其爱国之精神,然后众志成城,急公仇而缓私仇,先国家而后家事,其国未有不盛,其种未有不倡者也。故欲致和平之幸福,为伟大之国民,必自尊重国家主义始。
——《论平民主义与国家之主义之兴废》,《东方杂志》1907年第4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自秦至鸦片战争后“天下观”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思想意识变化的背景。(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国家主义”思想。(9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中期以来,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
试以“大国的兴衰”为主题,自选一个角度拟定论文提纲。(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
28.(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
时间
401~1000年
1001~1500年
1501~1840年
中国在世界科技中的比例
70%
56%
29%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1956年,中国组建0038部队,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
1965年,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3年,中国第一次卫星(长空1号卫星)发射失败。
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
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1996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7A”)失败。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1501年~1840年的科技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7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6年~2003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4分)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国际格局和国内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2分)
南康中学2017~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三次大考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5题,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D
A
D
D
C
A
B
B
B
C
C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D
C
D
A
C
C
A
D
C
C
B
二、非选择题(三个大题,共50分)
26、(1)变化:由华夷隔绝、天朝上国到国门开放、中外联系。(4分)
(2)背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西方先进思想传入,西学东渐,先进中国人思想意识觉醒,探索救亡图存道路。(6分)
(3)评析:“国家主义”思想针对国家遭受外来入侵,国民的国家意识的淡薄。适应了当时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能激发更多国人团结起来反抗帝国主义(增强民族凝聚力);但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的傀儡,强调“国家主义”,忽视了国家与政权的区别,体现了思想局限性(很容易像义和团运动那样遭受中外反动联合绞杀)。(9分)
27、论点:20世纪中期以来英国的衰落及美国的崛起是两国发展状况的结果。
论证:
政治上,美国迅速崛起,取代英国的霸土地位,成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霸主,西欧
各国受二战影响整体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英国也只能依附于美国。
经济上,按照《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构建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美国推行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为目的的“马歇尔计划”,而英国因经济困难,只能接受。
科技上,战后美国成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其在核能、空间技术、信息技术上的优势进一步一步巩固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军事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美英的力量对比。
结论:20世纪中期以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论点明确,史论结合,结论合理,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28、(1)趋势:中国逐渐失去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优势(由领先世界转为日渐落伍)。(3分)
原因:农耕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难以对科技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使科技发展缺少新的推动力;明清时代的君主专制及其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人们的头脑;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隔中外科技交流;政府不重视发展科技;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4分)
(2)独立自主研制;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走向国际市场;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3)由美苏冷战(两极对峙)到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出现;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国家政策、国际竞争,时代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答中其中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