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27 KB
- 2024-01-30 发布
一:专题概述
1.匀强电场中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
在匀强电场中,沿场强方向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与这两点的距离的乘积,用公式 U=Ed 表示,场强
在数值上等于沿场强方向每单位距离上的电势差,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为电场强度的方向.表达式 U=Ed
适用于匀强电场中的定量计算,且 d 是沿场强方向上的距离;
2.应用“一式二结论”巧解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相关的问题
(1)“一式”
E=
U
d=
W电
qd,其中 d 是沿电场强度方向上的距离.
(2)“二结论”
结论 1 匀强电场中的任一线段 AB 的中点 C 的电势 φC=
φA+φB
2 ,如图所示.
结论 2 匀强电场中若两线段 AB∥CD,且 AB=CD,则 UAB=UCD(或 φA-φB=φC-φD),如图所示.
二:典例精讲
1.对匀强电场中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的理解
典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公式 U=Ed 可知,在电场中两点间电势差等于场强与两点间距离的乘积
B. 由公式 可知,在匀强电场中沿电场线方向上两点间距离越大,电场强度就越小
C. 在匀强电场中,任意两点间电势差等于电场强度和这两点间距离的乘积
D. 公式 U=Ed 只适用于匀强电场
【答案】D
2.应用公式 U=Ed 计算场强的大小
典例 2: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方向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匀强电场,其中坐标原点O 处的电势为
0 V,点 A 处的电势为 6 V,点 B 处的电势为 3 V,则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
A.200 V/m B.200 3 V/m
C.100 V/m D.100 3 V/m
【答案】A
【解析】在匀强电场中,沿某一方向电势降落,则在这一方向上电势均匀降落,故 OA 的中点 C 的电势 φC=
3 V(如图所示),
因此 B、C 为等势面.O 点到 BC 的距离 d=OCsin α,而 sin α=
OB
OB2+OC2=
1
2,所以 d=
1
2OC=1.5×10-
2m.根据 E=
U
d得,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E=
U
d=
3
1.5 × 10-2 V/m=200 V/m,故选项 A 正确,选项 B、C、D 错
误.
3.应用公式 U=Ed 对于非匀强电场进行定性分析
典例 3:如图所示,为某一电场的电场线和等势面分布,实线表示电场线,虚线表示过 a、b 两点的等势面,
电势分别为 φa=5V,φc=3V。那么 a、c 连线的中点 b 的电势 φb 为( )
A. φb=4V
B. φb>4V
C. φb<4V
D. 上述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C
三 总结提升
1.匀强电场中求解电势(场强)的两点技巧
(1)在匀强电场中,电势沿直线均匀变化,即直线上距离相等的线段两端的电势差值相等。
(2)等分线段找等势点法:将电势最高点和电势最低点连接后根据需要平分成若干段,必能找到第三点电势
的等势点,它们的连线即等势面(或等势线),与其垂直的线即为电场线。
2.E=
U
d在非匀强电场中的三点妙用
(1)判断电场强度大小:等差等势面越密,电场强度越大。
(2)判断电势差的大小及电势的高低:距离相等的两点间的电势差,E 越大,U 越大,进而判断电势的高低。
(3)利用 φ-x 图象的斜率判断电场强度随位置变化的规律:k=
Δφ
Δx =
U
d=Ex,斜率的大小表示电场强度的
大小,正负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
四 提升专练
1. (多选)关于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场强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A. 在相同距离的两点上,电势差大的其场强也必定大
B. 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和这两点距离的乘积
C. 电势减小最快的方向,必定是场强的方向
D. 沿电场线的方向任意相同距离上的电势差必定相等
【答案】CD
【解析】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处处相等,A 错误;沿着电场线方向两点间的电势差才等于场强和这两点距
离的乘积,B 错误;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最快,C 正确;由 U=Ed 可知,沿电场线的方向任意相同距
离上的电势差必定相等,D 正确;故选 CD.
2.如图所示,在场强为 E 的匀强电场中,a、b 两点间的距 离为 L,ab 连线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 θ,则 a、b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 )
A. ELsinθ B. ELcosθ C. EL D.
【答案】B
点睛:本题首先要想到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场强的关系式 U=Ed,其次要正确理解 d 的含义:两点沿电场方
向的距离.
3. 如图所示,a、b、c 为电场中同一条电场线上的三点,其中 c 为 ab 的中点。已知 a、b 两点的电势分别
为 φa=3 V,φb=9 V,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电场在 C 点处的电势一定为 6 V
B.a 点处的场强 Ea 一定小于 b 点处的场强 Eb
C.正电荷从 a 点运动到 b 点的过程中电势能一定增大
D.正电荷只受电场力作用从 a 点运动到 b 点的过程中动能一定增大
【答案】C
【解析】本题中电场线只有一条,又没说明是哪种电场的电场线,因此电势降落及场强大小情况都不能确
定,A、B 错;a、b 两点电势已知,正电荷从 a 到 b 是从低电势向高电势运动,电场力做负功,动能减小,
电势能增大,C 对,D 错。
4.如图所示,沿 x 轴正向的匀强电场中,有一动点以 O 为圆心,半径为 r 做逆时针转动一周,A 点为连线 OA
与 x 轴正向成 θ 角时圆周上的一点,电场强度为 E,则此圆周上各点与 A 点间最大的电势差为( )
A.U=Er B.U=Er(sin θ+1)
C.U=Er(cos θ+1) D.U=2Er
【答案】C
【解析】由 U=Ed 知,与 A 点间电势差最大的点应是沿场强方向与 A 点相距最远的点,dmax=r+rcos θ,
所以 Umax=Er(cos θ+1),选项 C 对。
5. 在匀强电场中建立一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从坐标原点沿+y 轴前进 0.2 m 到 A 点,电势降低了 10 2
V,从坐标原点沿+x 轴前进 0.2 m 到 B 点,电势升高了 10 2 V,则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和方向为( )
A.50 V/m,方向 B→A
B.50 V/m,方向 A→B
C.100 V/m,方向 B→A
D.100 V/m,方向垂直 AB 斜向下
【答案】C
6.如图所示,在直角三角形所在的平面内有匀强电场,其中 A 点电势为 0 V,B 点电势为 3 V,C 点电势为 6
V.已知∠ACB=30°,AB 边长为 3 m,D 为 AC 的中点.现将一点电荷放在 D 点,且点电荷在 C 点产生的场
强为 2 N/C,则放入点电荷后,B 点场强为( ).
A.4 N/C B.5 N/C
C.2 2 N/C D. 5 N/C
【答案】C
【解析】D 点电势为 3 V,BD 连线为等势线,由几何关系可知,A 点到等势线的距离为 1.5 m,所以匀强电场
的场强 E1=
3
1.5 N/C=2 N/C,且与 AB 的夹角为 30°,点电荷在 B 点的场强 E2 与 E1 垂直,所以合场强 E=2
2 N/C.
7.如图所示,A、B、C、D、E、F 为匀强电场中一个边长为 10 cm 的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A、B、C 三点电
势分别为 1 V、2 V、3 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 10 V/m
B.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
20 3
3 V/m
C.电荷量为 1.6×10-19C 的正点电荷从 E 点移到 F 点,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为 1.6×10-19J
D.电荷量为 1.6×10-19C 的负点电荷从 F 点移到 D 点,电荷的电势能减少 4.8×10-19J
【答案】B
8. (多选) 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底角是 60°的等腰梯形,坐标系中有方向平行于坐标平面的
匀强电场,其中 O(0,0)点电势为 6 V,A(1, 3)点电势为 3 V,B(3, 3)点电势为 0,则由此可判定( )
A.C 点电势为 3 V
B.C 点电势为 0
C.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100 V/m
D.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100 3 V/m
【答案】BD
【解析】由题意可知 C 点坐标为(4,0),在匀强电场中,任意两条平行的线段,两点间电势差与其长度成正
比,所以
UAB
AB=
UOC
OC ,代入数值得 φC=0,A 错、B 对;作 BD∥AO,如图所示,
则 φD=3 V,即 AD 是一等势线,电场强度方向 OG⊥AD,由几何关系得 OG= 3 cm,由 E=
U
d得 E=100 3
V/m,C 错,D 对。
9.(多选)如图所示,平行直线 AA′、BB′、CC′、DD′、EE′,分别表示电势-4 V、-2 V、0 V、2 V、4
V 的等势面,若 AB=BC=CD=DE=2 cm,且与直线 MN 成 30°角,则( ).
A.该电场是匀强电场,场强垂直于 AA′,且指向右下
B.该电场是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 E=2 V/m
C.该电场是匀强电场,距 C 点距离为 2 cm 的所有点中,最高电势为 4 V,最低电势为-4 V
D.该电场是匀强电场,距 C 点距离为 2 cm 的所有点中,最高电势为 2 V,最低电势为-2 V
【答案】C
【解析】
由图中几何特点看出,等差等势面平行,应为匀强电场.其电场线应垂直于等势面,且由高电势指向低电
势,即垂直于 AA′并指向左上,如图中 E,故不选 A.
由几何关系知:相邻等势面间的距离为 d=0.01 m、电势差为 U=2 V.则场强为 E=
U
d=200 V/m,故不选
B.
在图中以 C 点为圆心作半径为 2 cm 的圆,由几何关系知该圆恰好与-4 V、4 V 的两个等势面相切,故选
C,不选 D.
10.如图所示,以 O 点为圆心,以 R=0.20m 为半径的圆与坐标轴交点分别为 a、b、c、d,该圆所在平面内
有一匀强电场,场强方向与 x 轴正方向成 θ=60°角,已知 a、b、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 4 V、4V、-4
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匀强电场的场强 E=40 V/m
B. 该匀强电场的场强 E=80 V/m
C. d 点的电势为-4V
D. d 点的电势为-2 V
【答案】C
11.如图所示,在某电场中画出了三条电场线,C 点是 A、B 连线的中点。已知 A 点的电势为 φA=30 V,B
点的电势为 φB=-20 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 点的电势 φC=5 V
B.C 点的电势 φC>5 V
C.C 点的电势 φC<5 V
D.负电荷在 A 点的电势能大于在 B 点的电势能
【答案】C
12.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存在匀强电场,其电场线如图中实线所示,方向未知,将带电荷量为
的点电荷由 A 点沿水平线移至 B 点,其电势能增加了 ,已知 A、B 两点间的距离
为 ,两点连线与电场线成 60°角。
61.0 10q C−= − × 53 10 J−×
2cm
(1)求 A、B 两点间的电势差 UAB ;
(2)若 A 点的电势 V,求 B 点的电势 ;
(3)求匀强电场场强 E 的大小,并判断其方向。
【答案】(1)30V(2)-31V(3)3000V/m,沿电场线指向左下方
【解析】(1)由题意可知,静电力做负功
由 ,得 V
(2)
则 V
(3)A、B 两点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为 m= m
从而 V/m
方向:沿电场线指向左下方
13.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有边长为 L=2m 的等边三角形 ABC,其中 O 点为该三角形的中心,各点的电
势分别为 φA=2V,φB=4V,φC=6V,求:
1A
φ = − B
ϕ
53 10ABW J−= − ×
AB
AB
WU q
= 30ABU =
AB A BU φ φ= −
31B A ABUφ φ= − = −
22 10 cos60d −= × ° 21 10−×
3000ABUE d
= =
(1)O 点的电势为多少?
(2)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
【答案】(1)O 点的电势为 4V;(2)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2v/m,方向由 C 到 A.
14.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中,有 a、b、c 三点,ab 间距离 Lab=8 cm,bc 间距离 Lbc=14 cm,其中 ab 沿电场
方向,bc 和电场方向成 60°角。一个电荷量 q=-4×10-8 C 的负电荷从 a 点移到 b 点克服静电力做功
1.2×10-6 J。求:
(1)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
(2)电荷从 b 点移到 c 点,静电力所做的功;
(3)a、c 两点间的电势差。
【答案】(1)375 V/m (2)-1.05×10-6 J (3)56.25 V
【解析】(1)根据 Wab=qUab,且 Wab=-1.2×10-6 J,电荷为 q=-4×10-8 C,所以 Uab=
-1.2 × 10-6
-4 × 10-8 V
=30 V。根据 E=
U
d可知 E=
30
0.08V/m=375 V/m。
(2)Wbc=qUbc=q·E·Lbc·cos 60°
=-4×10-8×375×0.14×cos 60°J=-1.05×10-6 J。
(3)Uac=Ed=375×(0.08+0.14×cos 60°) V=56.25 V。
15.如图所示,已知 AC⊥BC,∠ABC=60°,BC=20 cm,A、B、C 三点都在匀强电场中,且 A、B、C 所在平
面与电场线平行,把一个电荷量 q=10-5 C 的正电荷从 A 移到 B,电场力做功为零;从 B 移到 C,电场力做
功为- ×10-3 J.
(1)求 A、C 间的电势差;
(2)若规定 B 点电势为零,求 C 点的电势;
(3)求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及方向.
【答案】(1) (2) (3) ,场强方向垂直 AB 连线指向右下方,
16.如图所示,平行金属带电极板 A、B 间可看作匀强电场,场强 E=1.2×103 V/m,极板间距离 d=5 cm,
电场中 C 和 D 分别到 A、B 两板的距离均为 0.5 cm,B 极板接地,求:
(1)C、D 两点的电势和两点间的电势差;
3
23 10 V− × 23 10 V× 1000 /V m
(2)点电荷 q1=-2×10-3 C 分别在 C 和 D 两点的电势能;
(3)将点电荷 q2=2×10-3 C 从 C 匀速移到 D 时外力所做的功。
【答案】(1)φC=-54 V,φD=-6 V,UCD=-48 V
(2)EpC=0.108 J,EpD=0.012 J (3)0.096 J
【解析】(1)由 E=
U
d得 UBC=EdBC=1.2×103×4.5×10-2 V=54 V
又因 φB=0 及 UBC=φB-φC,所以 φC=-54 V,同理可得 φD=-6 V
所以 UCD=φC-φD=-48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