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 MB
  • 2024-01-26 发布

生物卷·2018届江西省金溪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6-12)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金溪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根据果蝇的相关知识并结合下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细胞A中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基因都是等位基因 B.图中细胞B的染色体数与细胞C相等,或者是细胞C的二倍 C.果蝇是XY型生物,体细胞内均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 D.图中细胞B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或次级精母细胞 ‎2.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 A.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C.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3.在减数分裂中每对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换。实验表明,交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的有丝分裂中,这种现象称为有丝分裂交换。下图是某高等动物一个表皮细胞发生有丝分裂交换的示意图,其中D和d, E和e ,F和f表示某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该细胞在发生有丝分裂交换后,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 ‎①DdEeFf ②DDEEFf、ddeeFf ③DEF、Def、deF、def ④DdEeFF、DdEeff A.③ B.①②③ C.② D.①④‎ ‎4.M、m和N、n分别表示某动物两对同源染色体,A、a和B、b分别表示等位基因,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如右图,下面对该动物精巢中部分细胞的分裂情况分析合理的是 A.正常情况下,若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B, 此时该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 B.正常情况下,若某细胞含有MMmmNNnn这8条染色体, 则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 C.在形成次级精母细胞过程中,图中的染色体发生复制、联会、着丝点分裂等变化 ‎ D.M和N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 ‎ ‎5.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所有的DNA已经复制后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 B.精子形成过程中,若某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开,则形成的精子有一半不正常 C.观察动物精巢切片时,可能会同时观察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完成后的细胞都会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6.从某动物个体的睾丸中取出的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图中染色体的黑色和白色分别代表染色体的来源来自父方和母方。如果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关于这两个精细胞 的来源不正确的是 ‎ ‎ ‎ A.可能来自一个精原细胞 B.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 C.可能来自两个初级精母细胞 D.可能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7.某研究小组从蛙的精巢中掘取一些细胞,测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无突变发生),将这些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所示。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A.乙组细胞中有一部分可能正进行DNA复制 B.丙组细胞中有一部分正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C.乙组细胞中既有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也有进行减数的细胞 D.用药物阻断DNA复制,会减少甲组细胞的生成 ‎8.下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的曲线和各分裂时期的对应关系图,其中错误的有 A.0处 B.1处 C.2处 D.4处 ‎9.某种昆虫控制翅色的等位基因种类共有五种,分别为VA、VB、VD、VE、v。其中VA、VB、VD、VE均对v为显性。VA、VB、VD、VE互为显性,都可以表现出各自控制的性状。该昆虫体细胞中的基因成对存在,则基因型种类和翅色性状种类依次分别为 A.15和10 B.10和7 C.15和11 D.25和7‎ ‎10.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每对性状的杂合子(F1)自交后代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F1代上结的种子,全为灰种皮 ②F1代上结的种子,黄子叶:绿子叶接近3:1 ‎ ‎③F1代上结的种子,胚的基因型有9种 ④F2代上结的种子,灰种皮比白种皮接近3:1 ‎ A.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1.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假如下图所示为来自父母的1号染色体及基因。若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据下表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 ‎ ‎ 基因控制的性状 等位基因及其控制性状 红细胞形态 E:椭圆形细胞 e:正常细胞 Rh血型 D:Rh阳性 d:Rh阴性 产生淀粉酶 A:产生淀粉酶 a:不产生淀粉酶 A.他们的孩子可能出现椭圆形红细胞 ‎ B.他们的孩子是Rh阴性的可能性是1/2‎ C.他们的孩子中有3/4能够产生淀粉酶 ‎ D.他们的孩子中可能出现既有椭圆形又能产生淀粉酶的孩子 ‎12.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的灰身和黑身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自交产生F2,将F2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分别自交(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互交)和自由交配,则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A.1/8,1/9 B.1/6,1/4 C.1/8,1/6 D.1/6,1/9‎ ‎13.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豌豆的红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A、a基因控制),现有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红花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3.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A.25:30:9 B.7:6:3 C.5:2:1 D.1:2:1‎ ‎14.将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统计后代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得到如图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第四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5/16‎ B. 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第三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为7/16‎ C. 自交后代中隐性性状的比例可用b曲线表示 D. c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杂合子所占比例,第五代是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32‎ ‎15.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直翅(B)对弯翅(b)、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显性,控制这三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下图表示某一个体的基因组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A.控制长翅和残翅、直翅和弯翅的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该个体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有四种 C.该个体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为AbD或abd D.该个体与另一个体测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1:1:1‎ ‎16.关于如下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 A.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⑥‎ B.③⑥过程表示减数分裂过程 C.图1中由于③过程的随机性,基因型为Aa的子代占所有子代的1/2‎ D.图2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1/16‎ ‎17.控制植物果实重量的三对等位基E/e、F/f、H/h,对果实重量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已知基因型为eeffhh的果实重120克,然后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就使果实增重15克。现在果树甲和乙杂交,甲的基因型为EEffhh,F1的果实重165克。则乙的基因型最可能是 ‎ A.eeFFHH B.Eeffhh C.eeFFhh D.eeffhh ‎18.下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l∶1∶1‎ B.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 C.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1∶2∶1‎ D.正常情况下,甲植株中基因A与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 ‎19.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用纯合的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做亲本进行杂交,F1全部为黄色圆粒。 F1自交获得F2,在F2中让黄色圆粒的植株授以绿色圆粒植株的花粉,统计黄色圆粒植株后代的性状分离比,理论值为 A.15:8:3:1 B.25:5:5:1 C.4:2:2:1 D.16:8:2:1‎ ‎20.假如某植物茎卷须的长短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单杂合植株的茎卷须中等长度,双杂合植株的茎卷须最长,其他纯合植株的茎卷须最短;花粉是否可育受一对等位基因C—c控制,含有C基因的花粉可育,含有c基因的花粉败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茎卷须最长的植株自交,子代中茎卷须中等长度的个体占3/4‎ B.茎卷须最长的植株与茎卷须最短的植株杂交,子代中茎卷须最长的个体占1/4‎ C.基因型为Cc的个体连续自交2次,子代中CC个体占1/4‎ D.如果三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该植物种群内对应基因型共有27种 ‎21.某种鼠中,黄鼠基因Y对灰鼠基因y为显性,短尾基因T对长尾基因t为显性,且基因Y或t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分配的,两只黄色短尾鼠交配后所生的子代中表现型的比例为 A.3∶1:3:1 B.9∶3∶3∶1 C.4∶2∶2∶1 D.1∶1∶1∶1‎ ‎22.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 ②AAttDD ③AAttdd ④aattdd的四个品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①和③杂交所得F1的花粉 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的花粉 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最好选用①和④杂交 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为蓝色 ‎23.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是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控制机理如右图所示。现选择AABB和aabb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F1的表现型是黄色 B.F2中黄色:白色=3:5‎ C.黄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D.F2中的白色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是5种 ‎24.山羊胡子的出现由B基因决定,等位基因Bb、B+分别决定有胡子和无胡子,但是Bb在雄性中为显性基因,在雌性中为隐性基因。有胡子雌山羊与无胡子雄山羊的纯合亲本杂交产生F1,F1中的2个个体交配产生F2(如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F1中雌性表现为有胡子 ‎ B.F1中雄性50%表现为有胡子 ‎ C.F2纯合子中两种表现型均有 ‎ D.F2中雌性有胡子与无胡子的比例为1:1‎ ‎25.某植物的性别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基因M控制雄蕊分化,基因N控制雌蕊分化,当基因M和基因N同时存在时,与mmnn遗传效应一样,形成无花蕊植株使其败育。则天然植株中雌株和雄株的基因型分别为 ‎ A.mmNn、Mmnn B.mmNn和mmNN、Mmnn和MMnn ‎ C.mmNN、MMnn D.不能确定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40分。‎ ‎26.(10分)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纵坐标表示染色体变化的数目(条),横坐标表示时间。请回答:‎ ‎(1)图中细胞有丝分裂的次数为_________次,_________阶段表示一个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 ‎(2)图中B~C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分离,G~H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分离,H~I过程中染色单体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条。‎ ‎(3)L~M时产生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M~N表示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染色体数目加倍。‎ ‎(4)N~O有___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P~Q有________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图中X时产生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0分)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某植株体细胞正在进行分裂如图①,此细胞的下一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某高等雄性动物睾丸里的一个细胞分裂如图②,其基因A、a、B、b分布如图,一个这样的细胞产生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概率是________。若产生基因组成为AaB的精子,其原因最可能是减数__________(时)期,染色体分配异常。‎ ‎(3)图③是某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此图对应于图④中的________段。该动物体细胞中有_________条染色体,减数分裂中可形成____________个四分体。‎ ‎(4)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同处于分裂末期的动物肠上皮细胞与洋葱根尖细胞,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图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_(写编号);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等的是_____________(写编号)。‎ ‎28.(12分)一种长尾小鹦鹉的羽毛颜色有绿色、蓝色、黄色和白色四种,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只有显性基因 B 时羽毛为蓝色,只有显性基因 Y 时羽毛为黄色,当显性基因 B 和 Y 同时存在时羽毛为绿色。现有甲、乙、丙、丁四只小鹦鹉,甲、乙、丙均为绿色,丁为黄色,其中甲、乙为雄性,丙、丁为雌性。现将雌雄鹦鹉进行杂交,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并回答:‎ 杂交组合 P F1表现型及比例 组合一 甲×丙 绿色∶黄色= 3 ∶ 1‎ 组合二 乙×丙 全为绿色 组合三 甲×丁 绿色∶蓝色∶黄色∶白色= 3 ∶ 1 ∶ 3 ∶ 1‎ 组合四 乙×丁 绿色∶蓝色= 3 ∶ 1‎ ‎(1)控制小鹦鹉羽毛颜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 ________( 填“符合”或“不符合” )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甲、乙、丙、丁四只小鹦鹉的基因型分别是甲________ 、乙________ 、丙________ 、丁________ 。‎ ‎(3)杂交组合三中 F 1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该组合中 F1绿色小鹦鹉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杂交组合二中 F1绿色小鹦鹉的基因型有____种,其中不同于亲本基因型的概率为________ 。‎ ‎(4) 若利用一次杂交实验就能判断出杂交组合一的F 1黄色小鹦鹉的基因型,则应选择组合三中F1 ____色异性小鹦鹉与该黄色小鹦鹉交配,若 ______________ ,则该黄色小鹦鹉为纯合子;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该黄色小鹦鹉为杂合子。‎ ‎29.(8分)野茉莉的花色有白色、浅红色、粉红色、红色和深红色。‎ ‎(1)研究发现野茉莉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b1-白色、b2-浅红色、b3-粉红色、b4-红色、b5-深红色),复等位基因彼此间具有完全显隐关系。为进一步探究b1、b2…b5之间的显隐性关系,科学家用5个纯种品系进行了以下杂交试验:‎ 则b1、b2、b3、b4、b5之间的显隐关系是______。(若b1对b2为显性,可表示为b1>b2,依此类推)自然界野茉莉花色基因型有几种______。‎ ‎(2)理论上分析,野茉莉花色的遗传还有另一种可能:花色受两对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每个显性基因对颜色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请据此分析一株杂合粉红色野茉莉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区分上述两种可能,可用一株什么品系的野茉莉进行自交?______,并预期可能的结果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野茉莉叶片颜色有深绿(DD)、浅绿(Dd)、白色(dd),白色植株幼苗期会死亡。现有深绿和浅绿野茉莉进行杂交得到F1,让F1植株相互授粉得到F2,请计算F2成熟个体中叶片颜色的表现型及比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溪一中2016—2017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BBDBC 6—10DBCCD 11—15BDBCD 16—20CADDB 21—25CCCCA ‎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40分。‎ ‎26.(10分)‎ ‎(1)3 A~F(或N~S、S~X) ‎ ‎(2)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 20 ‎ ‎(3)成熟生殖细胞 受精 ‎ ‎(4)10 0 体细胞 ‎27.(10分)‎ ‎(1)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两极,染色体数目加倍 ‎(2)1/2或0 第一次分裂后 ‎ ‎(3)卵细胞或(第二)极体 DE 6 3‎ ‎(4)动物肠上皮细胞凹陷,细胞缢裂;洋葱根尖细胞形成细胞板 ‎(5)①② ③‎ ‎28.(12分)‎ ‎(1)符合 ‎(2)BbYy BBYy BbYY bbYy ‎(3)1/4 BbYY或BbYy 4 1/2‎ ‎(4)白 后代全为黄色 后代中出现了白色(或答后代中既有黄色又有白色)‎ ‎29.(8分)‎ ‎(1)b5>b4>b3>b2>b1 15种 ‎(2)全为粉红色或白色:浅红色:粉红色:红色:深红色=1:4:6:4:1‎ ‎(3)浅红色或红色 若子代全为浅红色或(红色)则为第一种情况,若子代出现深红色或出现白色则是第二种情况 ‎(4)9:6(3: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