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7 MB
- 2024-01-25 发布
第二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
知识梳理
】
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
宇宙的两大特点
:
(1)
物质性
:
由各种天体组成。
(2)
运动性
:
天体时刻在运动
,
它们
_________
、相互绕转
,
形成天体系统。
相互吸引
银河系
太阳系
地球
2.
天体系统的层次
: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
太阳系
:
读太阳系模式图
,
回答下列问题。
(1)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_____
。
(2)
八大行星
太阳
地球
木星
天王星
(3)
小行星带
:
位于
_____
轨道和
_____
轨道之间。
(4)
彗星
:
太阳系中最著名的彗星是
_________
。
火星
木星
哈雷彗星
2.
地球的普通性
——
两大表现
:
(1)
运动特征相同
:_____
性、
_____
性、
_____
性。
(2)
结构特征相似
:
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同为类地
行星。
同向
共面
近圆
(1)
外部条件
(2)
自身条件
太阳光照
温度
液态水
3.
地球的特殊性
——
存在生命
: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辐射的三大影响
:
(1)
对地球
:
直接提供
___________
。
(2)
对地表
:
维持地表温度
,
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
生命活动。
(3)
对人类
:
为人类生活生产
_________
。
光、热资源
提供能源
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1)
太阳活动的基本概况。
①太阳大气分层
:A_______
、
B
色球层、
C_______
。
②主要太阳活动类型
:C
层
_____
、
B
层
_____
。
③太阳活动的周期
:
约为
_____
。
日冕层
光球层
黑子
耀斑
11
年
(2)
太阳活动的主要影响。
①扰动地球的
_______,
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扰乱
_________,
产生“磁暴”现象。
③产生“
_____”
现象。
④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大气层
地球磁场
极光
四、地球的内部圈层
1.
两类地震波
:
(1)A
横波
:
速度较慢
,
只可通过
_____
传播。
(2)B_____:
速度较快
,
可通过固、液、气传播。
2.
两个不连续界面
:
(1)C
界面
——_________,
纵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2)D
界面
——___________,
横波完全消失
,
纵波传播速
度突然下降。
固体
纵波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
三大圈层
:
4.
岩石圈的构成
:
包括地壳和
___________(
软流层以
上
)
两部分。
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图中
范围
C
层以
上部分
C
、
D
两层之间的部分
D
层以下部分
,
内部分为
E
外核和
F
内核
上地幔顶部
五、地球的外部圈层
1.
大气圈
: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
,
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
水圈
:
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
_____________
的圈层。
连续但不规则
3.
生物圈
:
(1)
构成
: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
_________
。
(2)
范围
:_______
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上部。
生存环境
大气圈
【
盲区扫描
】
1.
北极星与地球并不属于同一个恒星系统。
北极星是一颗恒星
,
有自己的恒星系统
;
地球是一颗行星
,
属于太阳系这个恒星系统。
2.
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运动特征与八大行星并没有区别。
小行星带中有成千上万颗小行星
,
其与八大行星一样都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的运动特征。
3.
我们平时肉眼看到的太阳并非太阳大气的全部。
我们平时看到的炫目太阳实际上是太阳外部圈层中的光球层
;
色球层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殊的仪器才能看到
;
日冕层只有用特殊的仪器才能看到。
4.
并不是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观察到极光。
极光是一种大气发光现象
,
主要出现在高纬度地区的夜晚
,
当地出现极夜现象时是观测极光的最佳时机。
5.
地壳厚度并不是均匀的。
地壳是由岩石圈组成的坚硬外壳
,
其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厚
,
海洋地壳薄
;
在陆地上
,
一般高原、山地地壳厚
,
平原、盆地地壳薄。
考点一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1.
地球上生命存在原因的分析思路
:
地球上存在生命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图
:
2.
宇宙生命探索问题的分析思路
:
分析某行星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可运用“三看法”
:
一看
:
该行星是否有适宜的温度。从距恒星的距离远近、自转和公转周期长短、大气层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有适宜的温度。
二看
:
该行星周围有无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从该行星的体积、质量和大气演化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具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三看
:
该行星是否有液态水存在。从温度高低和水体运动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有液态水存在。
【
典题研析
】
(2017·
河南联考
)
我国将发射火星探测器
——“
萤火一号”
,
寻找火星生命的迹象是其任务之一。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
,
火星与地球相比
(
)
与日平均
距离
(
百
万千米
)
质量
体积
大气
密度
大气主
要成分
表面
均温
(℃)
自转
周期
公转
周期
地
球
149.6
1.00
1.00
1.00
N
2
、
O
2
22
23
时
56
分
1
年
火
星
227.9
0.11
0.15
0.01
CO
2
-23
24
时
37
分
1.9
年
A.
有相近的距日距离和自转周期
B.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相同大气成分
C.
有相近的体积和质量
D.
有岩石、土壤和大量液态水
【
思维导引
】
【
尝试作答
】
A
。
【
通关题组
】
2015
年
7
月
23
日美国宇航局发布消息称
,
天文学家们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像地球的宜居行星
——
开普勒
-452b,
距离地球
1 400
光年。回答
1
、
2
题。
1.
开普勒
-452b
行星属于
(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2.
作为宜居行星
,
开普勒
-452b
应
(
)
A.
有肥沃的土壤
B.
有适宜的温度
C.
表面比较平坦
D.
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
解析
】
1
选
C,2
选
B
。第
1
题
,
据材料可知此系外行星距地球约
1 400
光年
,
银河系的直径为
10
万光年
,
因此可知该系外行星一定位于银河系内。第
2
题
,
作为宜居行星应具有适合生命生存的条件
,
而液态水被认为是生命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元素
,
而液态水的存在要求该行星具有适宜的温度。
3.(2017·
北京模拟
)
开普勒
-452b
位于距离地球
1400
光年的天鹅座
,
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首个围绕着与太阳同类型恒星旋转
,
且与地球大小相近的“宜居”行星。开普勒
-452b
(
)
A.
属于太阳系中的类地行星
B.
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液态水
C.
组成物质与地球类似
D.
自身可以发光发热
【
解析
】
选
B
。开普勒
-452b
属于太阳系外行星
,
开普勒
-452b
体积与地球相近
,
距离刚好处于“宜居带
”
中
,
说明其恒星和行星组合与日地组合相近
,
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液态水。
【
加固训练
】
(2017·
佛山模拟
)
科学家对“信使号”探测器
2009
年第三次飞越水星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
,
最新结果发现水星表面最年轻的火山活动迹象
,
以及磁场亚暴等最新信息
,
并且在水星超稀薄外大气层中首次发现电离钙元素。读太阳系局部图
,M
是地球的自然卫星
,
回答
1
、
2
题。
1.
美国“信使号”探测器考察的星球是
(
)
A.M B.N C.P D.Q
2.
与
P
、
Q
相比
,
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形成的优越条件
是
(
)
①
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
②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
③行星各行其道
,
互不干扰
④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
解析
】
1
选
B,2
选
B
。第
1
题
,
根据题干可知
,
“
信使号
”
探测器
2009
年第三次飞越水星进行观测。图中
N
为水星、
P
为金星、
Q
为火星
,
所以
B
正确。第
2
题
,
地球与金星、火星相比
,
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
故②④正确。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行星各行其道
,
互不干扰是三者共同的特征。
考点二 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
2.
全球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规律
:
世界各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衡
,
总体分布特征
如下
:
(1)
空间分布
(2)
时间分布
:
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
3.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
,
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
,
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
【
典题研析
】
(2015·
安徽高考
)
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
,
单位为
MJ/m
2
,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据此完成
(1)
、
(2)
题。
(1)
图中
M
日最接近
(
)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2)a
、
b
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
)
A.
太阳高度
B.
白昼长短
C.
海陆位置
D.
天气状况
【
思维导引
】
第
(1)
题
,
从图中信息可知
,
该地位于北半球
,M
日得到太阳辐射最多
,
因此最接近夏至日。第
(2)
题
,
太阳辐射影响因素分析
:
【
尝试作答
】
(1)
B
,(2)
A
。
【
通关题组
】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年内变化
,
读图完成
1
、
2
题。
1.
该地区
(
)
A.
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
B.
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
C.
春季的太阳辐射高于秋季
D.
日照时数夏季最长
2.
该地区
8
月与
12
月太阳辐射相差较大的主导因素
是
(
)
A.
太阳高度
B.
日照时数
C.
天气状况
D.
植被覆盖
【
解析
】
1
选
C,2
选
A
。第
1
题
,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春季
(3
、
4
、
5
月
)
的太阳辐射总量高于秋季
(9
、
10
、
11
月
)
的太阳辐射总量
;
该地区的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
日照时数秋季最长。第
2
题
,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
8
月的日照时数少于
12
月
,
但太阳辐射高于
12
月
,
这与
8
月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
12
月有关。
【
加固训练
】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读图
,
完成
1
~
3
题。
1.
下列四地中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最大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
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
太阳高度
B.
天气状况
C.
昼夜长短
D.
海拔
3.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
,
下列四地中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
解析
】
1
选
A,2
选
C,3
选
B
。第
1
题
,
由图中等值线的分
布及等值线图的判读原理可推导出
,①
地冬季日照时数
为
700 h,
夏季日照时数为
(900 h,1 000 h),
冬夏日照
时数差为
(200 h,300 h)
。同理计算出②、③、④地的
日照时数差分别为
(100 h,200 h)
、
(0 h,100 h)
、
100 h,
因此冬、夏日照时数差最大的是①地。第
2
题
,
根据经纬度可知
,
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上
,
西部全年多
晴朗天气
,
冬夏日照时数的差异主要在于昼夜长短的差异。第
3
题
,
图中四地中不论冬季还是夏季
,
以①地的太阳辐射量最丰富
,
其次是②③地
,
但太阳能电站的建设应靠近消费区
,
相对①③地来说
,②
地比较靠近省级行政中心
,
因此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
图表解读
2
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的判读
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主要用来反映区域太阳辐射及其相关的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状况
,
主要考查区域太阳辐射总量的数值变化规律、空间分布特点、主要的影响因素等知识
,
以及太阳辐射分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
【
跟踪演练
】
(2017·
黑龙江八校联考
)
太阳辐射中被绿色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称为光合有效辐射
,
简称
PAR,
它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产品质量。读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
(Q)
与
PAR
的多年月平均值变化曲线图
,
回答
1
、
2
题。
1.
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
(Q)
与
PAR
的季节变化特点
是
(
)
A.Q
值夏秋季节小
,
冬春季节大
B.PAR
值冬春季节小
,
夏秋季节大
C.PAR
值比
Q
值季节变化更小
D.Q
值与
PAR
值在同一个月达到最大值
2.
造成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
(Q)8
月达最高值的主要因素是
(
)
A.
太阳高度最大
B.
白昼最长
C.
炎热干燥的天气
D.
硬化路面剧增
【
解析
】
1
选
C,2
选
C
。第
1
题
,
据图分析
,Q
值和
PAR
值均是春夏季节大
,
秋冬季节小
;Q
值
8
月达最大值
,PAR
值在
7
月达最大值
;Q
值比
PAR
值季节变化更大。第
2
题
,
太湖地区
8
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形成炎热干燥的“伏旱
”
天气
,
晴天多
,
故太阳总辐射
8
月达最高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63页)
- 四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5课 乘车印象|苏少版 (共16张PPT)
- 2018-2019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精选暑期汇报演出主持词 暑期网课汇报(3)
- 备战2020年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热点聚焦与扩展 专题52 几何关系巧解圆锥曲线问题
- 四省八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语文
- 湖南省醴陵市青云学校高中物理 第二章 第四节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第1课时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1(通用)
- 小升初正倒放瓶子的容积问题
- 语文(心得)之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 国旗下的演讲稿——做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