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0.50 KB
  • 2024-01-20 发布

2020版高中历史 第3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检测2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第3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是(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商品经济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经济出现 ‎【答案】 A ‎2.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 D.英国输华商品剧增 ‎【答案】 A ‎3.洋务经济是中国近代新的经济形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推动了近代政治体制的确立 ③利用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④对外国经济侵略有抵制作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答案】 D ‎4.下列对洋务运动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维护清朝统治 B.创建海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海防力量 C.兴办民用工业,刺激了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人才 ‎【答案】 A ‎5.洋务运动中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  )‎ 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压榨 ‎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4‎ ‎【答案】 B ‎6.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最初投资人有(  )‎ ‎①官僚 ②地主 ③商人 ④工场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D ‎7.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创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B.政府提倡使用国货 C.时处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答案】 A ‎8.一战期间,长江流域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是(  )‎ ‎①造船业 ②面粉业 ③纺织业 ④矿冶业 A.①②  B.②③ ‎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9.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其所以“短暂”的内在因素包括(  )‎ ‎①工业结构不合理 ②封建君主专制的压制 ‎③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 ④列强卷土重来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①③‎ ‎【答案】 D ‎10.与欧洲相比,中国近代化探索初期的历程呈现以下的特点(  )‎ ‎①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向重工业发展 ②缺少工场手工业充分发展的基础 ③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 ④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4‎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瓷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 材料二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 ‎——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82年)‎ 材料三 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原,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每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之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1889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李鸿章在采用大机器生产问题上的态度和主张。‎ ‎(2)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3)据材料二和三,谈谈洋务派如何看待“求强”与“求富”的关系。‎ ‎【答案】 (1)创办采用大机器生产的军事工业,是抵抗外来侵略的根本措施,采用大机器生产也有利于发展民用工业,应禁止民间采用机器铸币和生产军火等,以免危及清朝统治。 (2)严重入超。中国的手工业产品成本高,无法与外国的机器产品竞争。在中国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工业。 (3)“求富”是“求强”的基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助于抵制外国的经济扩张;民用工业的发展对军事工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单位:家)‎ 年份 民国 元年 民国 二年 民国 三年 民国 四年 民国 五年 民国 六年 民国 七年 民国 八年 工厂数 ‎17‎ ‎37‎ ‎37‎ ‎50‎ ‎33‎ ‎34‎ ‎29‎ ‎23‎ 材料四 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 4‎ 注:1933年月平均生产指数为100。‎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它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三,分析民国初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简要分析原因。‎ ‎(3)材料四反映了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答案】 (1)现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埠通商,外国商船云集中国沿海口岸倾销商品。联系:使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纷纷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2)民国元年到民国八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3)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中的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原因:国家基本实现了统一;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家的爱国行动。‎ 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