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3.50 KB
- 2024-01-17 发布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如下图所示,某质点沿半径为的半圆弧由点运动到点,则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 0;0 B. 2,向东; C. ,向东; D. 2,向东;2
【答案】B
【解析】
某质点沿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点运动到b点,通过的位移x=2r,方向向东,路程为:,故选B.
2.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
A. 速率 B. 速度 C. 路程 D. 时间
【答案】B
【解析】
【详解】ACD.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为标量,标量相加遵守代数加减法则,速率、路程、时间是标量,故ACD错误;
B.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为矢量,矢量相加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速度是矢量,故B正确。
3.一石块从高度为H处自由下落,当速度达到落地速度的一半时,它的下落距离等于(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石块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v,由:v2-v02=2gx得:v2-0=2gH,且
解得故B正确ACD错误。
4.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是,由它可知运动的初速度、加速度分别是( )
A. 0, B. , C. ,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得:v0=4m/s,a=2m/s2。故B正确,ACD错误。
5.以下的数据指时间的是( )
A.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19时开播
B. 某人用15s跑完100m
C. 早上7时起床
D. 北京开往广州南高铁列车9时23分从北京西站发车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19时开播,“19时”是时刻,选项A错误;
B.某人用15s跑完100m,“15s”是时间,选项B正确;
C.早上7时起床,“7时”是指时刻,选项C错误;
D.北京开往广州南高铁列车9时23分从北京西站发车,“9时23分”是时刻,选项D错误;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B. 凡是小的物体,皆可以看作质点
C. 诗句“飞花两岸照船红”中的“花”是参考系
D. 地面上的人看水平飞行的飞机投弹,弹的运动是直线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质点是实际物体的一种高度抽象,实际中并不存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故A正确;
B项:并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被看做质点,也不是很大的物体就一定不能被看做质点,关键是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是否为次要因素,故B错误;
C项:诗句“飞花两岸照船红”中是以船为参考系,故C错误;
D项:匀速飞行的飞机上落下一物体,物体做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站在地面上的人看到炸弹的运动情况是平抛运动,故D错误.
7.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
A. 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
C. 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也为零
D. 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知,物体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不一定大,故A错误;
B. 速度很大,速度变化可能很慢,则加速度可能很小,也可能为零,比如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 当物体的速度为0时,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0,其加速度不为0,可能很大。故C 错误;
D. 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不一定很快变大,也可能很快减小,故D错误。
8.下列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
B.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
C. 重力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下,可能指向地心
D. 把地球上的物体移到月球上,物体的质量和所受重力变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A.当用弹簧秤吊着物体加速上升时,物体超重,拉力就不等于重力,故A错误;
B.重心是物体各个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与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有关,不一定在几何中心,故B错误;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无关,地球是个椭球体,在赤道和两极指向地心,故C正确;
D.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重力是地球的吸引力,故把地球上的物体移到月球上,物体的质量不变,但所受重力变小,故D错误。
9.某运动员在百米直线竞赛中,起跑后第3秒末的速度为8m/s,第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3m/s,它这次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11m/s B. 10.5m/s C. 10m/s D. 9.5m/s
【答案】C
【解析】
【详解】某运动员在百米直线竞赛中,第10秒末到达终点,这次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
,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下列图中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x-t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A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保持不变,a-t图象应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故B错误.C图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减小,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图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加,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C.
11.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不仅确立了落体运动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开辟了一条物理学的研究之路.他的研究思路可概括为
A. 提出问题–假设(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B. 提出问题–假设(猜想)–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得出结论–合理外推
C. 提出问题–假设(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D. 提出问题–假设(猜想)–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答案】C
【解析】
【详解】这是依据思维程序排序的问题,这一套科学研究方法,要符合逻辑顺序,即通过观察现象,提出假设,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推理,然后对自己的逻辑推理进行实验检验,紧接着要对实验结论进行修正推广,故选C。
12.下列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 由有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C.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D. 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正确;
B. 任何力都不能脱离物体存在。故B错误;
C.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如有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 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故D错误。
故选A。
二、多选题
13.甲、乙两车在同一地点同时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 它们的初速度均为零
B. 甲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C. 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D. 时间内,甲的位移小于乙的位移
【答案】BD
【解析】
【详解】A. 由图读出甲的初速度为零,乙的初速度不为零。故A错误;
B. 甲图线斜率大于乙图线的斜率,则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故B正确;
CD. 0~t1时间内,乙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较大,则0~t1时间内,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所以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14.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到达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在和两段时间内( )
A. 加速度大小比为2:1,加速度方向相反
B. 位移大小之比为1:2,位移方向相反
C.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答案】AD
【解析】
【详解】A. 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绝对值等于加速度大小,则由,可知在0~t0和t0~3t0两段时间内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在0~t0和t0~3t0两段时间内加速度方向相反,故A正确;
B. 根据“面积”等于位移大小,则有位移之比为,面积均为正,故位移方向相同,故B错误;
CD. 位移之比1:2,由平均速度公式得,平均速度之比为1:1,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15.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时间为3s,此物体1s末、2s末、3s末速度之比为:v1:v2:v3;1s内、2s内、3s内的位移之比为:x1:x2:x3,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v1:v2:v3=1:3:5 B v1:v2:v3=1:2:3 C. x1:x2:x3=1:3:5 D. x1:x2:x3=1:4:9
【答案】BD
【解析】
【详解】AB、根据自由落体运动速度时间公式可得:它在1s末,2s末,3s末速度之比,故B正确,A错误;
CD、根据得:它在1s内,2s内,3s内位移之比为:,故D正确,C错误;
故选BD.
16.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内通过的位移是3 m,则 ( )
A 第3 s内平均速度是1 m/s B. 物体的加速度是1.2 m/s2
C. 前3 s内的位移是6 m D. 3 s末的速度是3.6 m/s
【答案】BD
【解析】
【详解】A.第3s内的平均速度为:,故A错误.
B.设加速度大小为a,则有:x=at32-at22得:a=1.2m/s2,故B正确.
C.前3s内位移为:x3=at32=×1.2×32m=5.4m,选项C错误;
D.3s末的速度是:v3=at3=3.6m/s,故D正确.
故选BD.
三、填空题
17.汽车以36km/h的速度行驶.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是4m/s2,则从开始刹车的时刻起,经过_________s,汽车速度减为零,在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是_________m.
【答案】 2.5 12.5
【解析】
【详解】汽车的初速度v0=36km/h=10m
/s,从开始刹车的时刻起,汽车速度减至零所用的时间为,在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为.
18.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都是一种计时的仪器,均使用交流电源,若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它们每隔________s打一个点.
(1)实验开始时,应该先________再_________(填“释放纸带”或“接通电源” )
(2)实验时,牵动纸带的快慢不均匀,对相邻两点所表示的时间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3)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s.
根据实验给出的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D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m/s;
②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².(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0.02; (1). 接通电源; 释放纸带 (2). 没有; (3). 1.58; 3.53
【解析】
【详解】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它们每隔0.02s打一次点.
(1)为了尽量多的在纸带上打点,提高纸带利用率,实验时要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2)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由使用交流电的频率决定,与纸带运动快慢无关,故没有影响.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因此D点的瞬时速度为: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可得:
四、计算题
19.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试求该质点:
(1)第5s末的速度;
(2)前5s内的平均速度。
【答案】(1)25m/s;(2)17.5m/s
【解析】
【详解】(1) 第五秒末的速度:
v=v0+at=10+3×5=25m/s
(2) 前五秒内的平均速度:
20.从离地高500m的高空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取,求:
(1)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
(2)从开始下落时刻起,在第2s内的位移和最后2s内的位移。
【答案】(1)10s;(2)15m,180m
【解析】
【详解】(1) 根据得
(2) 第2s内的位移为
最后2s内的位移为
21.汽车以v0=30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运动,刹车后经2s速度速度变为10m/s,已知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不变。求:
(1)刹车过程中汽车的加速度大小;
(2)刹车4秒后汽车的位移大小。
【答案】(1);(2)45m/s
【解析】
【详解】(1)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知
(2) 汽车停车所需时间:
汽车已经停了,总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