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50 KB
  • 2024-01-15 发布

2017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达标: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课时达标(三十一) 美好生活的向导 曲阜市大力实施孔子文化品牌带动战略,坚持文化建设项目化、工程化,推动曲阜文化旅游产业由观光游览向深度体验转变,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据此完成1~2题。‎ ‎1.中国古代中的“天人合一”观念,指导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今天科学发展观提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思想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可见(  )‎ A.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源于人类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C.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哲学是现实的智慧 解析:A、B、D三项观点正确但均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C ‎2.儒家学说强调亲情仁爱,提出“血浓于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比如中国人重团圆,以享受天伦之乐为人生之大喜。这说明哲学是(  )‎ A.智慧之学 ‎ B.科学的发展观 C.复杂多变,难以把握的学说 ‎ D.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解析:A项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哲学未必是科学的世界观,也许是错误的世界观,如唯心主义哲学;C项观点明显错误,哲学是可以掌握和运用的;D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D ‎3.(2016·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期末)朱熹小时候就问其父亲“天上有何物”;陆九渊3、4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并为此而废寝忘食;波普尔8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大思想家,应该说这跟他们从小善于思考很有关系。这些故事说明( )‎ ‎①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讶 ②反思性是哲学的重要特征 ③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④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 解析:①④观点错误,排除。‎ ‎4.习近平强调,当前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认识好、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好各项工作的看家本领。这一要求是基于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 )‎ ‎①在改造世界过程中提供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②为现代化建设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案 ③防止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维方法所导致的失误 ④把哲学思想直接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方法能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思想,但不是具体方案,排除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不能直接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④错误。‎ ‎5.(2016·福建晋江季延中学期末)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每个人皆有他自己的尊贵之处,只是不去思考罢了)只要养成思考的习惯,生活的质量自然会随之提高,生命的内涵也将更为丰富。哲学是我们品味人生的开始。这启示我们要(  )‎ A.正确认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B.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D.发挥哲学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作用 解析:材料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勤于思考能提高生活的质量,这启示我们要发挥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D项正确;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D ‎6.(2016·福建安溪铭选中学月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需要有哲学的思维,并将哲学思维充分应用到改革各领域中去,用以指导改革,从而创造中华民族的新辉煌。这说明(  )‎ A.任何哲学都对实践活动具有正确的指导意义 B.哲学为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和思想智慧 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是科学之科学 解析:A项表述不当,哲学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错误的哲学容易让人误入歧途。C项表述不准确,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D项错误,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所以选B项。‎ 答案:B ‎7.(2016·吉林松原油田高中期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立足当代、立足国情,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自觉、积极、主动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服务。上述要求符合的道理是(  )‎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思考 D.人们研究哲学的目的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解析:材料是讲哲学要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服务,体现了哲学的作用,D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与材料无关,C项说法错误,哲学来源于实践。‎ 答案:D ‎8(2016·甘肃天水一中月考).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了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的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 )‎ 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 B.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材料旨在表明根据预言采取措施取得预期效果,即强调世界观对方法论的重要作用,D 项正确。世界观来源于实践,同时对实践具有指导但非决定作用,A项错误。B、C两项不为材料所反映。‎ 答案:D ‎9.下列对哲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B.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C.哲学是研究特定领域问题并揭示其特殊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D.哲学是从某一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规律 解析:哲学是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B项正确。A项中“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说法错误。具体科学是研究特定领域问题并揭示其特殊本质和规律的科学,C项错误。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D项错误。‎ 答案:B ‎10.(2016·甘肃会宁五中月考)历史学讲的是“历史如此然”,也就是说历史是如此的;历史哲学探究的则是“历史之所以然”,也就是说历史为什么是如此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 )‎ ‎①历史学以历史哲学为基础 ②历史学以历史哲学为指导 ③历史哲学与历史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④ 历史哲学与历史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②④正确。历史学是历史哲学的基础,①错误。历史哲学与历史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非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③错误。‎ 答案:D ‎11.材料一: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他明确指出:“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恒决定着他的工作方向。”‎ 材料二: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说明了什么?‎ ‎(2)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题目分别从自然科学家的感受和哲学家的感受两个角度、自然科学的作用和哲学的作用两个侧面全面揭示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答案:(1)材料一说明自然科学研究受世界观的支配,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受哲学世界观的制约。材料二说明自然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2)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以及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一方面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存在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关系。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并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哲学又指导具体科学,并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另一方面,具体科学研究的方法由世界观决定,具体科学研究的方法要以方法论为指导。‎ ‎12.某班同学在政治课上,围绕着“要不要学哲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甲同学说:“我喜欢理工科,从没想过当哲学家,考大学又不考哲学。所以,没有必要在学哲学上浪费时间。”乙同学说:“哲学对我们很重要,哲学是一种方法论,学好哲学不但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理工科的知识。”试评论上述两位同学对哲学的看法。‎ 解析:本题围绕着中学生对学习哲学的认识,全面考查了哲学的概念与哲学的功能。对于分析评论型试题,无论正确和错误都要说明理由,对错误的观点还应指出正确的做法或说法是什么。解答此题,需要全面把握材料中两位同学的观点和论据。‎ 答案:(1)甲同学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学习哲学,不仅仅是哲学家的事情,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学好哲学尤其是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指导我们理解具体科学知识,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无论是学文科还是学理工科,当不当哲学家,都要了解和学习哲学。‎ ‎(2)乙同学认为哲学是一种方法论,他看到了哲学对具体科学和实践的指导作用,是其正确的一面。但是,他错误地认为哲学仅是一种方法论,而没有认识到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因此,乙同学的看法是不全面的。‎ 课时达标(三十二) 百舸争流的思想 ‎1. (2016·福建莆田一中期中)叶适在《水心别集进卷诗》中提出:“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物有止,道无止也。”这种观点属于(  )‎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观点 C.唯心主义思想 D.形而上学观点 解析:所谓的道既是原理或原则也是规律;不是先于天地而存在,而是存在于事物之中。叶适这一思想否定了宋明理学中道行天地、太极先于阴阳的思想。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2.下列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凡是唯物主义一定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一定是没有可取之处的 ②凡是唯物主义一定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凡是唯心主义一定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 ③唯物主义也有不科学的,唯心主义也不是一无是处的 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二者共同构成哲学的基本问题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回答的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唯物主义根本观点是正确的,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存在缺陷,唯心主义根本观点是错误的,但有些观点中也有可以借鉴的成分,因此①说法错误,②③正确;④混淆了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 ‎3.(2016·甘肃兰州一中期中)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解析:题中观点认为海洋是大家的生母,水是万物之源,看到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但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因此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C ‎4.(2016·甘肃泰安二中期末)对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朱熹认为:“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我这里。”这两种观点体现了    的分歧。(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 B.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解析:张衡的观点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朱熹的“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故答案为A项。‎ 答案:A ‎5.(2016·江苏海安实验中学期中) “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  )‎ A.唯物主义命题 B.唯心主义命题 C.悲观主义命题 D.教条主义命题 解析:长相是客观的,接受自己的长相,也就是面对现实。所以,选A项。‎ 答案:A ‎6.下列观点与漫画中的人所坚持的哲学基本立场相同的是(  )‎ A.天地合而万物生 B.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C.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D.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解析:漫画中的人以“听”与“不听”断定闲言的有无,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A项是唯物主义观点,D项是联系的观点,B项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项以眼睛开闭判定花开花落,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漫画寓意一致。‎ 答案:C ‎7.下列说法中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 A.“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解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A项体现了这一分歧。B项是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C项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D项体现的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区别。‎ 答案:A ‎8.(2016·山东临沂联考)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认为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认为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上述观点( )‎ ‎①认为世界是由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②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③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最终会有科学依据 ④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答案:D ‎ 解析:材料中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一种观点,对其认识应坚持全面的观点,既要看到它在根本方向上的正确性,又要看到它存在的明显的缺陷。①与材料不符,③“会有科学依据”说法错误,②④都是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正确认识,本题选D。‎ ‎9.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①理在事先——断章取义 ②形存神存——心外无物 ‎③掩耳盗铃——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刻舟求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①中“理在事先”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②中“形存神存”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心外无物”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当选。③中“掩耳盗铃”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削足适履”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④中“沧海桑田”表明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属于辩证法的观点,“刻舟求剑”是承认相对静止但否认绝对运动的形而上学观点,二者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当选。‎ 答案:D ‎10.(2016·黑龙江哈尔滨六中月考)与“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这一观点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有( )‎ ‎①万物之生,俱得一气 ②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③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④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说明火离不开薪,精神离不开形体,这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气”这一中国古代哲学理念属于唯物论,故选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是说理生气,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②不选; ③说明道离不开器,入选;④把心当成万物的主宰,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不选,本题正确答案为C。‎ ‎11.截至2014年8月20日,河南省有24.5万人、8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吃水困难;秋粮受旱面积已达2310万亩,严重干旱610万亩,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正式启动抗旱应急三级响应。河南省气象局称,今年6月份以来,河南省平均降水量仅为9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60%,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低值。面对旱情,大多数群众开始积极抗旱救灾。但也有一些人思想“另类”,议论纷纷:第一种人说,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第二种人说,旱灾已成定局,过一天算一天吧;第三种人说,旱情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上述三种人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其基本观点各是什么?‎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基本形态的特点,然后结合材料逐一分析。‎ 答案:①第一种人认为“天命不可违”,属于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②第二种人认识到“旱灾已成定局”,消极等待,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而且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③第三种人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1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了“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观点。‎ 材料二:霍尔巴赫是18世纪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他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 材料三: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的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就是把它的质的差异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在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的存在着的东西。”‎ ‎(1)上述三种观点共同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世界观?‎ ‎(2)对以上三种观点作出简要评价。‎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对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理解。针对三则材料的观点一一归纳判断,并分析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案:(1)上述三种观点共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哲学世界观。‎ ‎(2)①材料一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从本质上讲是正确的,但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这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材料二虽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但这一观点是在结合了自然科学的基础上提出的,所以它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猜测性,但又把世界的物质属性等同于原子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这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材料三恩格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万事万物的共性“物质性”,这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课时达标(三十三) 时代精神的精华 ‎ 如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比作一棵大树,那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就是这棵大树上相继而生的丰硕果实。据此完成1~2题。‎ ‎1.上述材料说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                ‎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 C.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D.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解析:材料讲的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A项正确。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观点错误。‎ 答案:A ‎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重点、思想内容、表达方式和风格有所不同,但就其精神实质来说(  )‎ A.都来源于毛泽东思想 B.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 C.都能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具体方案 D.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解析:注意把握“就其精神实质来说”这一要求。‎ 答案:B ‎3.科学发展观是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是因为,科学发展观(  )‎ ‎①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②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③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是党的新一代领导人提出和倡导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无论谁提出的都不能作为我们必须坚持和贯彻的原因,故④不选。‎ 答案:A ‎4. (2016·海南三亚一中期末)有位哲人讲道:“我们所从事的哲学理论研究不是可以马上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它更多地通过间接的方式,时时刻刻影响人们生活和观念。”这说明(  )‎ A.哲学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B.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 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D.哲学产生于人们的社会实践 解析:哲学理论通过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观念影响人们的认识,改造世界,A项符合题意。B、C两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A ‎ 2015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94年,94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中国的面貌之所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其中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据此完成5~6题。‎ ‎5.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根本原因在于(  )‎ A.它对事物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B.它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C.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哲学 D.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解析:‎ 本题要求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属于认识的范畴,其与时俱进的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选C项。A、B、D三项都不是根本原因。‎ 答案:C ‎6.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所以它是( )‎ ‎①对当今时代中国经济、政治的真实反映 ②解决当今所有具体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③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与当今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相一致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理论,它具有宏观指导作用,②认为其能解决所有具体问题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含②的A、B、C三项,故选D项。‎ 答案:D ‎7.(2016·江苏泰安一中期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世界客观性为依据,以实践为基础,以规律为对象,它关于世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具有可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要求它不可能纯学术化,在政治和价值取向上,它必须关心社会现实问题,直接或间接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相联系。上述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 A.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B.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D.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 解析:揭示了世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体现了科学性;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相联系,体现了革命性,故选B项。‎ 答案:B ‎8. (2016·浙江温州四校联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以往哲学辩证否定的过程 ②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③最新成果对中国人民的探索实践起决定作用 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诞生的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②④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对以往哲学辩证否定的过程和成果,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含义不符。实践决定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属于认识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③错误。‎ 答案:B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 ‎①是当今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②是具体科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④正确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在具体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发展的,作为真正的哲学,它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当今时代精神上的精华,①③④正确。‎ 答案:D ‎10.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 )‎ A.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B.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解析: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项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C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项错误。‎ 答案:A ‎11.材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各主要国家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无产阶级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就需要有一种正确地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来指导,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 材料二:从19世纪开始,自然科学已经从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到整理材料的科学,天体演化学、胚胎学、生理学、有机化学的产生使得自然科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在这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中,细胞学说的创立、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问世,具有特别重要的划时代意义。自然科学的这些成就,为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观点,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材料三: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改造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一种崭新的哲学,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1)上述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答案:(1)上述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2)材料一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础。材料三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1)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有哪些?‎ 解析:第(1)问,依据教材知识回答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即可。第(2)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合理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1)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智慧结晶,是人生美好生活的向导,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还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2)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