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2.00 KB
- 2024-01-13 发布
天水一中 2016 级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
地理(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技术,关键装置为传感器的是( )
A. 遥感技术 B. 地理信息技术 C. 全球定位技术 D. 电子通信技术
2. 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可以按照同一类指标归类的是( )
A. 黄河流域、东南丘陵、寒带 B. 广东省、广州市、云贵高原
C. 热带、温带、江南丘陵 D. 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 我国不同自然区的环境特征差异显著。以下描述与其对应区域相匹配的是( )
A.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柴达木盆地
B.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青藏高原
C.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东北平原
D.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长江三角洲
4. 下列环境问题在柴达木盆地发生概率最大的是( )
A. 酸雨 B. 赤潮 C. 水土流失 D. 土地荒漠化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下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
下面问题。
5. 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A.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 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C. 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D. 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6. 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
草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7. 下列关于热带雨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热带雨林植被破坏后恢复较容易 B. 热带雨林有“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的说法
C. 植被是雨林系统中最关键的部位 D. 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
8. 下列能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能源的是( )
①水能 ②风能 ③生物能 ④煤炭 ⑤石油
A. ①② B. ③④ C. ④⑤ D. ②④
下图中 ab 是美国田纳西河上某水文站先后两次测得降水后河流流量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
下面问题。
9. 田纳西河流域内发生的地理事件最可能的是( )
A. 下游洪涝灾害增加 B. 上游修建水库
C. 水文站上游流域内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 D. 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
10. 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 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 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 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 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
规模宏大、举世瞩目的跨世纪特大型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
展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11. 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
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
大的价值 ③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 ④
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2. 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在航运上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
①使长江上游河道加宽、加深,增加了航运能力 ②淹没险滩,使水流趋缓,提高了航运的
安全性 ③可根本上改变整个长江河段的航运条件 ④上游能增加运输吨位,降低运输成本,
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3. 下列关于广东省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扩大温带水果种植面积 B. 大力发展陡坡种植业
C. 进一步扩大商品粮基地规模 D. 重点发展水产品养殖与加工业
搞好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工作,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
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4. 东北的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主要原因是
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 ②土壤肥沃,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
③降水多,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 ④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15. 图中 A 表示的地形区是( )
A. 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 B. 东北重要的谷物农业区——松嫩平原
C. 东北主要的玉米生产区——辽河平原 D. 东北主要的黑土所在区——三江平原
下表所示为我国不同地区某年粮食生产效率。读表完成下面问题。
16. 表中所示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地区及其原因分别为( )
A. 东南省份 精耕细作 B. 东北和新疆 机械化水平高
C. 东南省份 科技水平高 D. 东北和新疆 劳动力廉价
17. 自然资源效率最低地区与最高地区相比,其种植业优势主要表现在( )
①光照充足 ②昼夜温差大 ③水热配合好 ④劳动力丰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18. 改革开放初期,与环渤海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
A. 产业基础好 B. 矿产资源丰富 C. 腹地范围广 D. 毗邻香港澳门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完成下面问题。
19. 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
A. 资金密集型产业 B. 技术密集型产业 C. 劳动密集型产业 D. 资源密集型产
业
20. 进入阶段Ⅱ后,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 )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 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劳动力成本降低 ④政策优势突显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广东省将船舶制造业列为本省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五大重点产业之一,并提出把以广州为主的
珠江口地区建设成为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问题。
21. 将船舶制造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的积极意义在于( )
A. 推动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B. 促进广东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C. 缓解广东省能源资源紧缺的状况 D. 改善广州市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
下图是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问
题。
22. 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表示服务业和工业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的是( )
A. ②①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23. 在Ⅳ阶段,其产业结构是( )
A. 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B.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 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D. 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读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初步走向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
24. 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主气源地的是( )
A. 中亚 B. 俄罗斯 C. 西亚 D. 乌克兰
25. 该工程建设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 )
A. 缓解能源紧缺 B. 改善水体质量 C. 促进减排降污 D. 保证能源安全
产业转移是区域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必然结果,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26. 在产业转移中,受廉价劳动力吸引的是( )
A. 美国“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建电子组装厂 B. 中国上海的纺织企业在新疆建棉纺厂
C. 德国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在荷兰沿海建炼钢厂 D. 日本的汽车企业在瑞士建齿轮厂
27. 产业转移有助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
A. 产业结构相一致 B. 产业分工与合作 C. 改善环境质量 D. 缓解就业压
力
读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影响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
28.图中 a 处应该填写的文字是( )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三熟
29.下列不属于东北地区气候特点的是( )
A、大部分属于半干旱地区 B、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C、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 D、属于季风气候
读 2015 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完成下面问题。
30.与 2005 年相比,我国 2015 年能源消费结构比重增幅最大的是( )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水电
31.下列做法不符合我国能源利用实际情况的是( )
A、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应继续提高煤炭的地位 B、大力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比重
C、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能源效率 D、加大能源勘探投入,建立必要的战略
储备
读全球某产业转移路径及趋势图,完成下面问题。
32.该图反映的某产业最有可能是( )
A、微电子工业 B、资源开采业 C、宇航业 D、加工制造业
33.产业转移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
A、调整产业结构 B、增加就业 C、促进区域分工与合作 D、大大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下题。
34.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
A.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B. 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C. 煤炭、天然气和水电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35.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 )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黄淮海地区——石漠化
36.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7. 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
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B.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D.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气候
2014 年 2 月 24 日黄河新闻报道 山西省煤炭行业要拓展煤基新兴产业,特别是煤机制造业、
现代物流业、煤炭文化业、煤炭高端服务业等方面加快发展,推进煤炭转型步伐。
38.近年来,山西加快能源的加工转换,将输煤转为输电,这样做的益处是( )
①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②缓解运输压力 ③缓解山西用水紧张的局面 ④减轻山西
的环境污染程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9.山西是产煤大省,却不是经济强省,其原因和发展方向分别是( )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加大煤炭的开采量
B.我国和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不大——拓展国内和国际两大煤炭市场
C.石油取代煤炭成为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开采不足——加大煤炭转换为电能的力度
D.生产结构单一,能源综合利用程度不高——调整产业结构
我国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 72%,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 39%,西电东
送工程使东、西部地区获得双赢。
40.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主要是因为这一工程使( )
A.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 B.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C.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 D.东部地区的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
件
二、综合題:本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41.(13 分)下图为黄河流域和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黄河上游地区和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水能资源共同的优势条件是____。(2 分)
(2)为了加快黄河中游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当地地
方政府提出了下列两套方案(见下图)。你认为哪套方案的经济效益更高?(1 分)要保证
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还应注意哪些措施?(10 分)
42.(13 分)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问题。
(1)简述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并指出其影响因素。(4 分)
(2)东北地区可以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图中甲、乙、丙三地中____为耕作农业
区,____为林业和特产区,____为畜牧业区。(3 分)
(3)2011 年黑龙江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到 1150 亿斤,商品率达到 80%以上,分析黑龙
江发展商品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6 分)
43.(14 分)下图为我国西气东输线路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由图中信息可判断,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起点为____,二线和三线工程西起__
__口岸。(2 分)
(2)分析我国投巨资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6 分)
(3)简述西气东输对我国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6 分)
地理答案
1-5 ADADD 6-10 BACBC 11-15 CBDAD
16-20 BADCA 21-25 BBDAC 26-30 ABAAC
31-35 ADDCC 36-40 BBADC
41.(1)河流落差大,径流量较大,水能资源丰富。(2 分)
(2)方案②。(1 分)
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水平;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防治污染,美化环境;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10 分)
42.(1)分布特征:自东南向西北逐渐较小。影响因素:地形、海陆
分布(位置)。(4 分)
(2)丙 乙 甲(3 分)
(3)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机械化程度高;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任答三项,6 分)
43.(1)轮南油气田 霍尔果斯(2 分)
(2)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调整我国的能源消费结
构;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地区。(6 分)
(3)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任答三项,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