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82 KB
  • 2024-01-12 发布

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七中学2020届高三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兰州市第二十七中学月考(6月)‎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论语》记录的是孔子及其主要弟子的言行,无论“四书”或“十三经”,都将《论语》编选其中,其重要地位可见一斑。张之洞说:“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要在从古至今如此众多的典籍中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部《论语》读本,实非易事。周志文《论语讲析》(下简称《讲析》)一书,在对《论语》原文进行注释、语译的基础上,融汇古今,结合人生阅历与审美情趣对《论语》的人文精神,孔子的道德美学加以讲析,既具备专业性解读,又富有艺术性启发,是一部难得的《论语》普及读物。‎ ‎《讲析》特别注意《论语》与《礼记》等文献的联系,在注释《论语》中,屡屡引据《礼记》相关记载印证。如:解析“道千乘之国”之“千乘”,除指“一千辆兵车”外,尚有《礼记·王制》“土方百里”之义。对《乡党》“朋友死,无所归”的讲析中,据《礼记·檀弓》记载孔子对“宾客至,无所馆”的处理方式加以解读。这种对《论语》中礼制、礼义的探索,是以往《论语》译注本较为忽视的地方。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讲析》提出“孔子的道德是一种美学”,“《论语》值得做更多的美学探索”。《述而》记载孔子在齐国听到舜时的《韶》乐,三月不知肉味,感慨道:“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讲析》结合孔子曾自述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来阐明孔子的艺术涵养,使其超拔了实际生活的一切苦难。“没有美学的道德只是制约,有美学的道德便是生活”,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论语》常被定义为一部蕴含人生哲理的书,是高高在上的圣贤语录。但在《讲析》的解读中,我们逐渐发觉《论语》的亲和性,孔子与弟子的对话,都是平常话,孔子跟弟子的生活,也是很平常的生活,孔子的道德思想、人文关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世事变幻,但人情依旧,孔子所讲述的道理、抒发的感悟,依然可以指导我们解决当下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体会人生百态,寻求内心的安定与充实。引导读者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产生富于感性的思考与体悟,这是《讲析》最大的特色。‎ 杨伯峻《论语译注》、孙钦善《论语注译》注解简明,译文流畅,也是十分优秀的普及读本。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妨从最通俗易懂且贴近当今社会生活,更宜让人产生共鸣的全文译注讲读本入手,选取周志文《论语讲析》、孙钦善《论语注译》、杨伯峻《论语译注》三书,依照注释与白话译文通读《论语》全文,即可对《论语》有整体的认识。读了这些注译本,如果还想对《论语》有更多了解,孙钦善《论语本解》《论语新注》、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蒋绍愚《论语研读》、钱穆《论语新解》均可深入学习。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想对《论语》中有关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就离不开古代学者的《论语》注本,这些注本蕴含着前代学者对《论语》的理解和认知。在现代普及读本阅读基础上,由近及远,向上追溯程树德《论语集释》、刘宝楠《论语正义》、朱熹《论语集注》、何晏与邢昺《论语注疏》、皇侃《论语义疏》等著作,同时参考杨树达《论语疏证》,可以让我们对《论语》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对孔子的形象以及《论语》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得出更为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侯婕《读<论语>该从何起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读《讲析》一书,读者会发觉《论语》的亲和性,它不再是一部蕴含人生哲理的书和高高在上的圣贤语录。‎ B.作为《论语》的普及读物,《论语讲析》一书的难得之处是既具备专业性解读,又富有艺术性启发。‎ C.读《论语》应从周志文《论语讲析》、杨伯峻《论语译注》、孙钦善《论语注译》这三本优秀普及读本起步。‎ D.文中程树德、刘宝楠、朱熹、何晏与邢易、皇侃等的著作,阅读难度依次加大,适合做进行深入研究的读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读《论语》该从何起步的话题,重点推介了优秀普及读物《论语讲析》。‎ B.文章第二段论证了《讲析》的特色,是按照从次要特色到主要特色的顺序推进的。‎ C.文章较多引用了《礼记》中的文字作为道理论据来论证《论语讲析》的特点。‎ D.文章按开始学习、更多了解到专门研究的逻辑顺序推介有关《论语》阅读的书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好的《论语》注本都应该引导读者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产生富于感性的思考与体悟。B.《论语》一书从古至今的注本很多,找对适合自己的注本对于阅读者来说非常重要。‎ C.张之洞说:“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这与文中推介《论语》注本的理念是相通的。‎ D.若要对《论语》的有关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就不可以不读古代学者的《论语》注本。‎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以往的重修,其唯一的目标在将巳经破弊的庙庭,恢复为富丽堂皇、工坚料实的殿宇,若能拆去旧屋,另建新殿,在当时无不更是颂为无上的功业或美德。但今天,我们须对于各个时代之古建筑负保存或恢复原状的责任。在设计以前须知道这座建筑物的年代,须知这年代间建筑物的特征;对于这建筑物,如见其有损毁处,须知其原因及其补救方法;须尽我们的理智,应用到建筑物本身上去,以求现存构物寿命最大限度的延长,不能像古人拆旧建新,于是这问题也就复杂多了。所以在设计上,我以为根本的要点,在将今日我们所有对于力学及新材料的知识,尽量地用来补救孔庙现存建筑在结构上的缺点,而同时在外表上,我们要极力地维持或恢复现存各殿宇建筑初时的形制。所以在结构上,徒然将前人的错误(例如太肥太扁的额枋,其原尺寸根本不足以承许多补间斗棋之重量者),照样地再袭做一次,这是我计划中所不做的。在露明的部分,改用极不同的材料(例如用小方块水泥砖以代大方砖铺地),以致使参诣孔庙的人,得着与原用材料所给予极不同的印象者,也是我所需极力避免的但在不露明的地方,凡有需要之处,必尽量地用新方法、新材料,如钢梁、螺丝销子、防腐剂、隔潮油毡、水泥钢筋等等,以补救旧材料古方法之不足;但是我们非万万不得已,绝不让这些东西改换了各殿宇原来的外形。‎ ‎(摘编自梁思成《曲阜孔庙之建筑及其修葺计划》,《中国营造学社会刊》1935年)‎ 材料二: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是丝绸之路沿线上的重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许言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也是希瓦古城遗迹修复项目负责人。他接受本版(以下称《世界遗产》)采访时,仍远在尼泊尔参与九层神庙的文物修复工作。‎ ‎《世界遗产》:此次希瓦古城修复中,坚持“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带来了明显效果吗?‎ 许言:“四原”原则,让古城的地理环境更协调,历史环境更匹配。维修文物本体时,该原则让文物建筑在“健康”的同时,历史信息又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 但是,公众对文物的认识、理解会有偏差。让当地民众理解这种坚持,就需要我们给他们讲清楚。一方面是通过技术交流,在不断交流中达成共识;另一方面是我们进行宣传。这在整个援外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我们也是站在人类共同遗产的视角,去做文物保护修复的。文化遗产没有国界,所以从保护文化遗产这个角度来交流,更容易让当地的公众接受我们的理念和做法。‎ ‎《世界遗产》:采用“四原”原则,对修复世界各地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许言:文物好比老人,对文物进行修复,就好比让老人益寿延年。我们坚持使用“原材料”,使文物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更好,同时也保证文物的安全。我们还保持“原工艺”和“原做法”,使维修和补配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接近原物本身,保证文物载体的真实性。我们还保留文物“原形制”,来体现文物载体的最大信息量。‎ ‎《世界遗产》:此次希瓦古城修复的经验,对今后的文化遗产修复有何帮助?‎ 许言:文物修复的特殊性是“一事一议”。每一个文物保护的案例,都有独特性。对我们来说,文物保护工作也是个不断学习、积累的过程。此次文物修复,对我们将来维修这类建筑有很多积极作用。‎ ‎(摘编自《中国“文物医生”谈修复》,《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3月23日)‎ 材料三:2015年的大地震,让杜巴广场的九层神庙严重受损。九层神庙是一座砖木结构回字形建筑,具有极高的芑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尼泊尔地标性建筑之一,其修复工程是中国在尼泊尔开展的首个大规模文物援外项目。‎ 地震后的神庙,断壁残垣,险象环生,为了避免更多二次伤害,中方团队先对建筑体进行加固和防漏水处理:无论是底基还是塔楼,全部是里二三层防护架、外二三层支撑架,封得严严实实。‎ 抢险阶段结束后,中方团队尽最大可能搜集、甄别、整理神庙的旧构件,分门别类做好标记,能保留的尽量保留,能利用的尽量利用。然而,中方的修复理念最初并不为尼方接受,尼方坚持所有受损部分的修复要达到“煥然一新”“返老还童”的效果。中方团队发现,尽管神庙外墙坑坑洼洼,看似破败不堪,其实墙体依然结实,强行拆掉重砌,不仅会使文物价值大打折扣,也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为了说服尼方,中方团队赶制了一面实验墙,结果显示,修复的墙面美观且不失历史感。见到这样的效果,尼方欣然同意了中方方案除了传统理念和工艺,中方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也应用在九层神庙修复上。应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邀请,浙江大学文物数字化团队利用数字化技术,全面记录神庙的现状和文物历史信息。这样一来,修复工程的成果将得到可视化的阐释和共享。‎ ‎(摘编自《中国工匠的高超技艺让我们重获希望》,《人民日报》2019年7月8日)‎ ‎4.下列的做法,不属于梁思成修复孔庙计划的一项是 (3分)‎ A.修葺设计之前调查建筑损毁的原因。‎ B.在不露明之处用钢筋等加固建筑物。‎ C.不用小方块水泥砖替代大方砖铺地。‎ D.依照原来尺寸修复孔庙的承重额枋。‎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物保护工作强调文物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因而希瓦古城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协调是文物工作者考虑的首要问题。‎ B.援外文物修复工程中,针对公众在文物保护认知上的偏差,文物工作者有必要从人类共同遗产的角度进行宣传。‎ C.古建筑修复案例既具独特性又有共性,孔庙和希瓦古城的成功案例可以给其他古建筑修复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D.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在文物修复工作中十分重要,不仅能改进建筑材料和方法,还可以记录文物的历史信息。‎ ‎6.梁思成先生文物修复的理念影响深远,九层神庙修复工程中哪些做法体现了他的主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7~9题。‎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①‎ 沈从文 我仿佛被一个极熟的人喊了又喊,人清醒后那个声音还在耳朵边。原来我的小船已开行了许久,这时节正在一个长潭中顺风清行,辰河水从船舷轻轻擦过,把我弄醒了。‎ 小船去辰州还约三十里,两岸山头已较小,不再壁立拔峰,渐渐成为一堆堆黛色与浅绿相间的丘阜,山势既较和平,河水也温和多了。两岸人家渐渐越来越多,随处可以见到毛竹林。 山头已无雪,虽尚不出太阳,气候干冷,天空倒明明朗朗。小船顺风张帆向上流走去时,似乎异常稳定。‎ 但小船今天至少还得上三个滩与一个长长的急流。‎ 大约九点钟时,小船到了第一个长滩脚下了;白浪从船旁跑过快如奔马,在惊心眩目情形中小船居然上了滩。正当我那只小船上完第一滩时,却见一又大船,正搁浅在滩头激流里。只见一个水手赤裸着全身向水中跳去,想在水中用肩背之力使船只活动,可是人一下水后,就即刻为激流带走了。在浪声哮吼里尚听到岸上人沿岸追喊着,水中那一个大约也回答着一些遗嘱之类,过一会儿,人便不见了。这个滩共有九段,这件事从船上人看来,可太平常了。‎ 小船上第二段时,江流已随山势曲折,再不能张帆取风,我担心到这小小船只的安全问题,就向掌舵水手提议,增加一个临时纤手,钱由我出。得到了他的同意,一个老头子,牙齿已脱,白须满腮,却如古罗马战士那么健壮,光着手脚蹲在河边那个大青石上讲生意来了。两方面都大声嚷着而且辱骂着,一个要一千,一个却只出九百,相差那一百钱折合银洋约一分一厘。但小船已开出后,老头子方不再坚持那一分钱,却赶忙从大石上一跃而下,自动把背后纤板上短绳,缚定了小船的竹缆,躬着腰向前走去了。待到小船业已完全上滩后,那老头就赶到船边来取钱,互相又是一阵辱骂。得了钱,坐在水边大石上一五一十数着。我问他有多少年纪,他说七十七。那样子,简直是一个托尔斯泰!眉毛那么长,鼻子那么大,胡子那么多,一切都同画像上的托尔斯泰相去不远。看他那数钱的神气,人快到八十了,对于生存还那么努力执着,这人给我的印象真太深了。但这个人在他们弄船人看来,一个又老又狡猾的东西罢了。‎ 小船上尽长滩后,到了一个小小水村边,有母鸡生蛋的声音,有隔河喊人的声音,两山不高而翠色迎人。许多等待修理的小船,一字排开斜卧在岸上,有人在一只船边敲敲打打,我知道他们正用麻头与桐油石灰嵌进船缝里去。一个木筏上面还搁了一只小船,在平潭中溜着。忽然村中有炮仗声音,有唢呐声音,且有锣声;原来村中人正接媳妇。锣声一起,修船的、放木筏的、划船的,无不停止了工作,向锣声起处去。——多美丽的一幅图画,一首诗!但除了一个从城市中因事挤出的人觉得惊讶,难道还有谁看到这些光景矍然神往?‎ 望着汤汤的流水,我心中好像忽然彻悟了一点人生,同时又好像从这条河上,新得到了一点智慧。的的确确,这河水过去给我的是“知识”,如今给我的却是“智慧”。山头一抹淡淡的午后阳光感动我,水底各色圆如棋子的石头也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渣滓,透明烛照,对万汇百物,对拉船人与小小船只,一切都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的感情早已融入这第二故乡一切光景声色里了。‎ 看到日夜不断千古长流的河水里的石头和沙子,以及水面腐烂的草木、破碎的船板,使我触着了一个使人感觉惆怅的名词。我想起“历史”。一套用文字写成的历史,除了告给我们一些另一时代另一群人在这地面上相斫相杀的故事以外,我们决不会再多知道一些要知道的事情。但这条河流,却告给了我若干年来若干人类的哀乐!小小灰色的渔船,船舷船顶站满了黑色沉默的鱼鹰;向下游缓缓划去了。石滩上走着脊梁略弯的拉船人。这些东西于历史似乎毫无关系,百年前或百年后皆仿佛同目前一样。他们那么忠实庄严地生活,担负了自己那份命运,为自己,为儿女,继续在这世界中活下去,不问所过的是如何贫贱艰难的日子,却从不逃避,为了求生而应有的一切努力。在他们生活爱憎得失里,也依然摊派了哭、笑、吃、喝。对于寒暑的来临,他们便更比其他世界上人感到四时交替的严肃。历史对于他们俨然毫无意义,然而提到他们这点千年不变无可记载的历史,却使人引起无言的哀戚。‎ ‎[注]1934年初,沈从文返乡探亲。行前,与夫人张兆和相约,每天写一封信,报告返乡沿途见闻。作者返京后,根据书信写成《湘行散记》,《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即其中一章。‎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写作者在船行辰河时的见闻与感触,展示了湘西的山川景物、风俗民情和人事现状。‎ B.文章语言继承了中国古代游记与笔记的传统,简练澄明、典雅与土俗并存、富丽与朴素同在。‎ C.文章写弄船人眼中的老纤夫“又老又狡猾”,表达了作者对老纤夫锱铢必较行为的不以为然。‎ D.文章的厚重之处,在于作者将这些日常人生小景,纳入到民族千百年的历史空间予以观腮。‎ ‎8.沈从文说:“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了。”请分析文本中沈从文“蕴藏的热情” 与“隐伏的悲痛”的含义。(6分)‎ ‎9.“叙述与议论水乳交融”是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3题。‎ 吴有性,生于明季,居太湖中洞庭山。当崇祯辛巳岁,南北直隶、山东、浙江大疫,医以伤寒法治之,不效。有性推究病源,就所历验,著《温疫论》,谓:“伤寒自毫窍入,中于脉络,从表入里,故其传经有六。自阳至阴,以次而深。瘟疫自口鼻入,伏于膜原,其邪在不表不里之间。其传变有九,或表或里,各自为病。有但表而不里者,有表而再表者,有但里而不表者,有里而再里者,有表里分传者,有表里分传而再分传者,有表胜于里者,有先表后里者,有先里后表者。”其间有与伤寒相反十一事,又有变证、兼证,种种不同。并著论制方,一一辨别。古无瘟疫专书,自有性书出,始有发明。‎ 其后有戴天章、余霖、刘奎,皆以治瘟疫名。‎ 天章,江苏上元人,诸生。好学强记,尤精于医。所著伤寒、杂病诸书,及咳论注、疟论注、广瘟疫论,凡十余种。其论瘟疫一宗有性之说谓瘟疫之异于伤寒尤慎辨于见证之始辨气辨色辨舌辨神辨脉益加详焉为人疗病不受谢子瀚,雍正元年一甲第二名进士。‎ 余霖,安徽桐城人。乾隆中,桐城疫,霖谓病由热淫,投以石膏,辄愈。后数年,至京师,大暑,疫作,医以有性法不尽验。鸿胪卿冯应榴姬人呼吸将绝,霖与大剂石膏,应手而痊,踵其法者,活人无算。霖所著曰《疫疹一得》,其论与有性有异同,取其辨证,而以用达原饮及三消、承气诸方,犹有附会表里之意云。‎ 刘奎,山东诸城人。乾隆末,著《瘟疫论类编》及《松峰说疫》二书,松峰者,奎以自号也。多为穷乡僻壤艰觅医药者说法。有性论瘟疫,已有大头瘟、疙瘩瘟疫、绞肠瘟、软脚瘟之称,奎复举北方俗谚所谓诸疫证名状,一一剖析之。又以贫寒病家无力购药,取乡僻恒有之物可疗病者,发明其功用,补本草所未备,多有心得。所著书流传日本,医家著述,亦有取焉。‎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八十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论瘟疫一宗/有性之说谓/瘟疫之异于伤寒尤慎/辨于见证之始/辨气/辨色/辨舌/辨神/辨脉/益加详焉/为人疗病/不受谢/‎ B.其论瘟疫/一宗有性之说谓/瘟疫之异于伤寒尤慎/辨于见证之始/辨气/辨色/辨舌/辨神/辨脉/益加详焉/为人疗病/不受谢/‎ C.其论瘟疫/一宗有性之说/谓瘟疫之异于伤寒/尤慎辨于见证之始/辨气/辨色/辨舌/辨神/辨脉/益加详焉/为人疗病/不受谢/‎ D.其论瘟疫一宗/有性之说/谓瘟疫之异于伤寒/尤慎辨于见证之始/辨气/辨色/辨舌/辨神/辨脉/益加详焉/为人疗病/不受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文中指一个朝代的末了,明季即明朝末年。季在文言中还可指一个季节的末了,如季春指春天的最后一个月。‎ B.崇祯辛巳岁,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二者兼用,这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之一。‎ C.本文中的“证”,是中医对病人若干症状体征的总称;变证:指症候变化;辨证,是说看问题眼光全面。‎ D.自号,很多古人在名、字之外有“号”。自号一般寓意旨趣抱负。称人之号,表尊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有性潜心研究,颇有创见。山东、浙江等地大疫,用医治伤寒的方法治疗无效,他推究疫病的病源和传染途径,著成《温疫论》。‎ B.余霖医术高明。桐城疫病流行,他认为病因是热邪过盛,用石膏作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后来到京城行医,治疗疫病也颇有成效。‎ C.吴有性对后来的医家影响颇深。戴天章和刘奎在其基础上对疫病证候分析更加详细,余霖用药虽与吴有性不同,在理论上却完全继承了吴有性之说。‎ D.刘奎爱护百姓,济世救人。他自号“松峰”,经常为穷乡僻壤的贫苦百姓寻求治病之法,他治病的药物常见易得,著作还流传到了日本。‎ ‎1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结合原文内容,简要回答问题。(10分)‎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霖与大剂石膏,应手而痊,踵其法者,活人无算。‎ ‎(2)根据《清史稿》的记载,吴有性的《瘟疫论》取得了哪些成就?(5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 ~15题。‎ 浣花溪图①引(节选)黄庭坚 此公乐易真可人,园翁溪友肯卜邻。‎ 邻家有酒邀皆去,得意鱼鸟来相亲。‎ 浣花酒船散车骑,野墙无主看桃李。‎ 宗文守家宗武②扶,落曰蹇驴驮醉起。‎ 愿闻解鞍脱兜鳌,老儒不用千户侯。‎ 中原未得平安报,醉里眉攒万国愁。‎ ‎【注】①浣花溪:杜甫晚年隐居于此,附近有杜甫草堂。②宗文、宗武:杜甫的儿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直陈杜甫乐观平易,深受人们喜爱,菜农和渔夫都愿意与他为邻。‎ B.“鱼鸟相亲,桃李无主”生动再现杜甫与自然相亲相近、亲密无间的关系。‎ C.诗人选取若干典型的画面来表现杜甫的精神世界,情感深厚,语言平实。‎ D.宗文守家有成而宗武建功立业,诗人表达了对杜甫教子有方的赞赏之情。‎ ‎15.本诗既写了杜甫之“乐”,又写了杜甫之“愁”,二者有何内在联系?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阿房宫赋》写阿房宫“__________”,与《逍遥游》写大鹏借六月息而起时“___________”,都极尽夸张之能事,前者突出面积之广,后者突出飞翔之高。‎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________”一句将描写的视线由帐外转到帐内。场景再次移到帐外时,作者用“________”一句表明将视线延伸至广远的沙漠。‎ ‎(3)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引用屈原《离骚》中的名句指出,创新从来都是坚持真理、九死一生,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甲】古代的画派大略有两种,一种是艺术传派,另一种是地域群体。所谓艺术传派,是因师承传授和风格影响而成的画派,唯一开派者创造性的画风,引起了无数追随者的学习, 了这一派的风格。【乙】就五代宋初的花鸟画坛而言,画史上说:“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因为徐熙的儿子 ,另创纯用彩色描绘的没骨画,故而没能形成流派。而黄筌的子侄们继承黄筌的 ,形成了“黄家画派”,在北宋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所谓地域群体,是因思想、风格和创作条件相近而形成的区域艺术圈,【丙】习惯上以群体活动地区命名,比如清代的京江派、海派……无不如此。又如前文所述的新安派,最早见于清代张庚以“浦山论画”为题的著作中。这种群体, 不只一名代表人物,【丁】若于代表画家的风格既有一致性、又各擅胜场。每个代表人体,物也都各有传派。不论艺术传派和地域艺术群体,其发展与出现都离不开一定的条件,离不开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主宰 改弦更张 衣钵 往往 B.控制 改弦更张 圭臬 偶尔 C.控制 改是成非 圭臬 往往 D.主宰 改是成非 衣钵 偶尔 ‎18.文中画波浪线的【甲】【乙】【丙】【丁】四句的标点,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甲】 B.【乙】 C.【丙】 D.【丁】‎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论艺术传派还是地域艺术群体,其发展与出现都离不开一定的条件,离不开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 B.不论艺术传派以及地域艺术群体,其出现与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条件,离不开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 C.不论艺术传派、地域艺术群体,其发展与出现都离不开一定的条件,离不开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 D.不论艺术传派还是地域艺术群体,其出现与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条件,离不开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 ‎20.仔细阅读下面“停课不停学关注度趋势分布图”,补出下面文字空白处的内容,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疫情突发,根据中央部署,我国教育领域于2020年1月底迅速出台了“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居家在线学习”等政策措施,公众反响强烈,这一方面反映了①____,另一方面也说明事发突然,公众对学习方式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冲击尚未做好应对的准备;二月初,更多精准、有效的后续政策陆续制定和发布,网络渠道、平台保障也快速跟进,②__________,但相对于第一轮关注度而言,明显低了很多,这说明公众对有关政策的了解开始增多,③__________。‎ ‎21.筛选、整合下面语段的信息,给“民法典”下定义,不超过70字。(5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民事立法的集大成者,具有基础性、典范性的特点。我国民法典固然借鉴了其他民法典的成功经验,但更注重回应社会现实需求和体现时代发展特色,彰显了鲜明的时代性。民法典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等民事关系,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最为重要的民事法律规则。‎ 四、作文(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00后”的身上被贴上了各种标签:有个性也容易固执已见;有能力但不能抗压;既是沉迷于虚拟世界的“宅男宅女”,又是玩转智能设备的“网络原住民”;甚至有人直言“00后”是“垮掉的一代”,缺乏承担新时代使命的能力,但也有人盛赞他们是为祖国绽放的“后浪”,正奋力奔涌!‎ 身为“00后”一员的你,有什么话想说?你认为“00后”该怎样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呢?请结合材料,联系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兰州市第二十七中学月考(6月)语文 ‎1.B(A.“不再是一部蕴含人生哲理的书”错。C.“应从”错,从选项所列的三本书起步虽可行,但非唯一的入门方式。D.“阅读难度依次加大”,属无中生有。)‎ ‎2.C(文章引用的《礼记》中的文字是事实论据而非道理论据。)‎ ‎3.A(引导读者产生富于感性的思考与体悟,是《讲析》作为起步阅读本的最大的特色,但并不是说所有“好的《论语》注本”都必须如此。)‎ ‎4.【信息理解】(3分) ‎ D(根据“徒然将前人的错误,如太肥太扁的额枋,照样地再袭做一次,这是我所不做的”据此可以推出,这不属于梁思成修复孔庙的计划。A项,根据原文“须知其原因及其补救方法”,该项理解正确;B项,根据“在不露明的地方……必尽量地用新方法、新材料,如……水泥钢筋等等”,该项理解正确。C项,根据 “改用极不同的材料,例如用小方块水泥砖以代大方砖铺地,我所需要极力避免的”,原文的主张是“极力避免”,仍属于计划中的做法,该项理解正确。) ‎ ‎5.【信息分析】(3分) ‎ A(“希瓦古城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协调”并非考虑的“首要问题”,它与“文物保护工作强调文物的艺术和历史价值”也不构成因果关系。) ‎ ‎6.【内容探究】(6分) ‎ ‎①梁思成认为应追求文物建筑“现存构物寿命最大限度的延长”;九层神庙的修复团队先对建筑的底基和塔楼进行加固和防漏水处理,保证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 ‎ ‎②梁思成认为应追求文物建筑在外表上“维持或恢复现存建筑初时的形制”;九层神庙的修复团队尽最大可能保留和利用旧构件,不改变神庙墙体的外貌。 ‎ ‎7.C(“又老又狡猾”是弄船人对老纤夫的看法。 原文中说“人快到八十了,对于生存还那么努力执着”,可见作者对老纤夫生存的努力执着持同情和肯定态度)‎ ‎8. 蕴藏的热情:①对辰河优美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满怀热爱和赞美之情。 (1 分) ②对辰河上努力执着生存的人民和第二故乡满怀热爱和赞美之情。 (1 分) ③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担负自己命运,忠实庄严地书写出人类繁衍生息的现实历史满怀热爱和赞美之情。 (1 分)隐伏的悲痛:①对辰河下层人民生存的艰辛和生命的无常满怀同情和悲悯之情。 (1 分)②对辰河地方、湘西世界的保守闭塞满怀悲悯之情。 (1 分)③对数千年如一日的恒常人生哀乐,一部民族的真正历史却被历史所遗忘满怀悲悯之情。 (1 分)(每点1 分,共6 分。 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9. ①文章前6 段记叙了船行辰河时作者的所见所闻,主要叙写了长滩上船只遇险水手遇难、一位拉纤老人锱铢必较、河边村寨生活即景三个场景,使文章有形象美感,也为后文的议论做 好铺垫,使议论不流于空泛。 ②文章后两段在前文所见所闻基础上展开议论,将日常人生小景纳入民族千百年的历史空间予以关照,起到了画龙点睛、丰富内蕴和深化主题的作用,也 有哲理的意趣和升华。 (每点3 分,答对2 点给6 分。 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10.C“宗”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宗”,它接的宾语应该是“有性之说”,再加上“一”是修饰“宗”的,所以前边应断开,排除AD;依据句式特点,“于伤寒”属于介词结构后置句,后边应断开,排除B。‎ 译文:他阐述的瘟疫理论,全部继承了吴有性的观点,他认为瘟疫与伤寒的区别,尤其应该在刚开始出现症状的时候谨慎分辨,需要根据呼吸、脸色、舌质、精神、脉象来分辨诊断,他的论述更加详细。他替人治病不接受感谢。‎ ‎11.C “辨证,是说看问题眼光全面”错,辨证是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的意思。‎ ‎12.C “理论却完全继承了吴有性的学说”错,根据“其论与有性有异同”可知,不是完全继承。‎ ‎13.(1)余霖给她使用了大剂量的石膏,随手治愈(手到病除),沿用他的方法治疗,救活的人(无法计算)不计其数。‎ 与,给;应手,随手(治愈);踵,名词做动词,沿用;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下来”;无算,无法计算。‎ ‎(2)①阐明了瘟疫与伤寒在诸多方面的不同之处;②详细论述了疫病的传变过程;③把疫病从当时医学界常用的伤寒治疗法中区分出来,制定药方;④填补了中国古代瘟疫研究的空白。⑤对后人治疗瘟疫有一定借鉴作用。‎ 译文:‎ 吴有性,字又可,是江南吴县人。生在明末,住在太湖洞庭山之中。在崇祯年间的辛巳年,南北直隶、山东、浙江流行大规模的瘟疫,医生用医治伤寒的方法治疗,没有效果。吴有性推究疫病的源头,根据他自己的治疗经验,著成《瘟疫论》一书。书上说:“伤寒从毫窍进入人体脉络,从体表到体内,所以它的传变途径有六条。从阳到阴,病情按次序逐渐加深。而瘟疫是从口鼻进入,潜伏在体内,它的邪气在体表与体内之间。它的传播和变化有九条途径,有的只在体表,有的进入体内形成不同的病症。有只表而不里的,有表而再表的,有只里而不表的,有里而再里的,有表里分传的,有表里分传而再分传者,有表胜过里的,有先表后里的,有先里后表的。”(表里:中医上所说的表与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把体表肌肤经络划分为表,而相对应的脏腑筋骨划为里。从某种角度上说,外有病属表,病较轻浅;内有病属里,病较深重。)这其中有同伤寒不同的十一个特征,又有变证、兼证,每种都不一样。吴有性著书立说,制定药方,一一区别开不同的疫病。自古以来没有瘟疫的专门书籍,自从吴有性的书写成之后,才对瘟疫有所阐明。‎ 在他之后,有戴天章、余霖、刘奎,都因为治瘟疫而闻名。‎ 戴天章,字麟郊,是江苏上元人,诸生。他好学强记,特别精通医道。他论著的伤寒、杂病等书,及咳论注、疟论注、广瘟疫论,总共十多种。他阐述的瘟疫理论,全部继承了吴有性的观点,他认为瘟疫与伤寒的区别,尤其应该在刚开始出现症状的时候谨慎分辨,需要根据呼吸、脸色、舌质、精神、脉象来分辨诊断,他的论述更加详细。他替人治病不接受感谢。他的儿子戴瀚,是雍正元年一甲第二名进士。‎ 余霖,字师愚,安徽桐城人。乾隆年间,桐城瘟疫,余霖认为疫病是由于热邪过盛所致,用石膏来医治,就治愈了。几年以后,余霖来到京城行医,夏天天气酷热,疫病流行,用张介宾的方法来治疗的病人大多死亡,按照吴有性的方法也不是全有效。鸿胪卿冯应榴的姬妾快要断气了,余霖给她使用了大剂量的石膏,手到病除,依照他的方法治疗,救活的人不计其数。余霖的著作名为《疫疹一得》,他的论述与吴有性有同有异,取用了吴有性分析辨别病症的方法,而用达原饮及三消、承气等药方,也有和吴有性的表里说相联系的意图。‎ 刘奎,字文甫,是山东诸城人。乾隆末年,他写成《瘟疫论类编》及《松峰说疫》二书,松峰,是刘奎的自号。他总是为穷乡僻壤难以寻觅医药的人寻找治疗方法。吴有性论瘟疫,已有大头瘟、疙瘩瘟疫、绞肠瘟、软脚瘟等名称,刘奎又举出北方俗谚中提到的各种疫病的名称和情状,一一剖析。刘奎又同情贫寒的病家无力购药,选用偏僻乡村常见的可以治病的材料,阐明它的功用,补充本草经中没有提到的内容,有了很多心得。同时期的昌邑人黄元御治疗疫病,用浮萍代替麻黄,就是源于刘奎的学说。刘奎所著的书流传到日本,日本医家的论述,也有向他学习之处。‎ ‎14.(3 分)D ‎15.(6 分)‎ ‎①“乐”的是隐居浣花溪边,与友邻相亲,与自然相近;(2 分)②“愁”的是国家衰危,中原沦陷,战事未息。(2 分)③“乐”不忘“愁”,可见杜甫忧国忧民,情怀高尚;“愁”不忘“乐”,可见杜甫热爱生活,才性健全。(2 分)‎ ‎16.(1)覆压三百余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2)散入珠帘湿罗幕 瀚海阑干百丈冰 ‎(3)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17.A(主宰,主管,支配。控制,使处于自己的占有、管理或影响之下。根据语境选择“主宰”。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改是成非,把正确的改成错误的,指颠倒是非。根据语境选择“改弦更张”。圭臬,引申为某种事物的标尺、准则和法度;可以据此做出决定或判断的根据。衣钵,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 弟的袈裟和钵,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问、技能等。根据语境选择“衣钵”。偶尔,很少出现,不是经常的。往往,每每,时常。根据语境选择“往往”。)‎ ‎18.A(B项,句号应放在引号内。C项,两项列举不能用省略号。D项,顿号应改成逗号。)‎ ‎19.D(原句两项错误:一是搭配不当,关联词“不论”所引导的分句要有选择项或带疑问代 词;二是“发展与出现”语序不当。A项,“发展与出现”语序不当。B项,“以及”使用不当。C项,“艺术传派、地域艺术群体”并列不当,且“发展与出现”语序不当。所以选D)‎ ‎20.【答案】(1)公众了解居家学习相关问题的迫切心情 ‎(2)公众关注度形成第二轮波峰 ‎(3)对新的学习方式开始逐步探索和适应(对新的学习方式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开始理性思考和适应居家学习方式)。‎ 本图是“停课不停学关注度趋势分布图”,主要反映疫情突发后,公众对学习问题的关注情况。第1空,根据图表反映公众对“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居家在线学习”“公众反响强烈”此等问题关注度高,推知应填“公众了解居家学习相关问题的迫切心情”;第2空,根据图表所示2月初关注度呈相对较高的状态,推知应填“公众关注度形成第二轮波峰”;第3空,根据“关注度而言,明显低了很多”“说明公众对有关政策的了解开始增多”,推知此处应填关注度降低的原因,即“对新的学习方式开始逐步探索和适应”。‎ 21.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是以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为目标,以调整各类法律主体民事关系为内容,具有基础性、典范性特点的民事法律规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