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8.50 KB
  • 2024-01-03 发布

2020版高中历史 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2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综合检测(二)‎ 一、选择题 ‎1.从战国时期开始,历代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是(  )‎ A.土地兼并      B.闭关锁国 C.“海禁 ”  D.重农抑商 ‎【答案】 D ‎2.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特点 ‎【答案】 B ‎3.1980年,湖南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包含“嫦娥奔月”内容的帛画,由此可以看出(  )‎ ‎①丝织品是当时百姓的主要衣料  ②汉代丝织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 ③汉代的绘画水平已经相当高超  ④中国人两千多年前的飞天梦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B ‎4.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机工”是(  )‎ A.资本家 B.奴隶 C.雇佣工人  D.地主 ‎【答案】 C ‎5.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1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 A.洋务运动的办厂诱导 B.外国资本的大力援助 ‎ C.清朝政府的放宽限制 D.西方列强的放松侵略 ‎【答案】 C ‎6.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需求。这说明当时(  )‎ 6‎ A.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 B.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C.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 D.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答案】 B ‎7.分析1912~1922年《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表》,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 B.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导致了这一时期的发展 C.陈启沅在这一时期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 D.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答案】 A ‎8.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 A.高歌猛进  B.曲折发展 C.停滞不前 D.萧条萎缩 ‎【答案】 B ‎9.旧中国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为改变落后状况,新中国决定进行(  )‎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工业化建设  D.三大改造 ‎【答案】 C ‎10.193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一政策进行辩护:“(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一政策起到的作用不包括(  )‎ A.缓和了社会矛盾   B.降低了失业率 C.劳资矛盾加剧  D.扩大了内需 ‎【答案】 C ‎11.2008年央视三套热播的《歌声飘过30年——百首金曲系列演唱会》中,下列歌曲不可能入选其中的是(  )‎ A.《在希望的田野上》‎ 6‎ B.《春天的故事》‎ C.《走进新时代》‎ D.《我是公社小社员》‎ ‎【答案】 D ‎12.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答案】 B ‎13.15世纪末16世纪初所谓“地理大发现”的含义是 (  )‎ A.发现了美洲大陆 ‎ B.开辟了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 ‎ B.人类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  ‎ D.欧洲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地方 ‎【答案】 D ‎14.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城镇,工厂也增多了”。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工厂制度的诞生 ‎ B.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C.社会立法的改进 ‎ D.君主立宪制的最终确立 ‎【答案】 B ‎15.19世纪末,“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上述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 A.工业革命的开展  ‎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世界市场的形成 ‎ D.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答案】 B 6‎ ‎16.苏联曾经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上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 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C.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答案】 D ‎17.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主要动力不同 B.通讯手段不同 C.机械特色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答案】 A ‎18.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答案】 A ‎19.1946~1948年,英国政府实施了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规定发给新生婴儿补助金和儿童教育补助金,对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者、孕妇、失业者发给补助金,对寡妇和老年人予以养老金和丧葬补助金。当时,按规定领取上述补助金的投保人数达2 300多万人。英国政府的这一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刺激社会消费   B.缓和社会矛盾 C.改善劳资关系  D.美化政府形象 ‎【答案】 B ‎20.“行星围绕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美元转”的世界货币结算体制直接产生于(  )‎ A.雅尔塔体制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联合国       D.国际贸易组织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6‎ 材料二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下图)‎ 材料三 ‎1958年10月28日,河南范县县委书记做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四 ‎1978年安徽小岗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承包责任书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我国传统经济的基本模式是什么?为保证这一经济的发展,封建统治者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试谈这一政策对明清时期的中国造成了哪些消极后果。‎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的是中国的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这一运动给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的主要教训是什么?‎ ‎(3)在材料四的影响下中央在农村推行了什么措施?由此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1)小农经济(或男耕女织);重农抑商;阻碍工商业正常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历史事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训: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国情。 (3)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影响: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全国农业的大发展;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也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迅速改善了人民生活。‎ ‎22.19世纪以来,强国梦一直伴随着中国的仁人志士,直至今天终于盼到了能梦想成真的时刻,中国正逐步成为世界瞩目的经济强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末,中国的仁人志士为了救国图存,民族富强,曾做出过怎样的努力?‎ ‎(2)为了“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孙中山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3)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中国政府在新时期采取了哪些重大经济举措?‎ ‎(4)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富强的历程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6‎ ‎ (1)努力: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学习西方技术,创办近代洋务企业;民族资产阶级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在沿海地区创办近代企业,兴起“实业救国”热潮。 (2)努力:政治方面,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经济方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方面,提出三民主义。 (3)举措:对内改革经济体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在城市进行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1992年,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与先进管理技术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开拓市场。 (4)略。‎ ‎23.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是学习、研究经济史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比例的这些变化,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 (1)趋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根本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2)变化:第一次由私有制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或计划经济开始形成。  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或由计划经济体制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次变化的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苏联模式(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 第二次变化的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和城市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中共十四大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 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