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6.50 KB
  • 2024-01-01 发布

2020届地理新导学大一轮测试:必修①第六章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作业(人教版,江苏专用)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课时作业 ‎(2019·丹阳月考)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完成第1题。‎ ‎1.漫画揭示的地理环境是(  )‎ A.降水稀少 B.地下水丰富 C.地形平坦 D.土壤肥沃 答案 A 解析 结合漫画信息,植物根系发达,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吸取地下水分,说明该区域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文 D.生物 ‎3.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区域性 B.整体性 C.差异性 D.开放性 答案 2.D 3.B 解析 第2题,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植物营养素沉积湖底(动植物枯死、腐烂)‎ 是最早发生的现象,生物的生长是在营养素的条件下发生的,并且一直持续到陆生生物的形成,故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生物。第3题,图中演变过程由最初的生物因素发生变化,导致水文、地形等因素的改变,最终导致整个环境发生变化,故该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019·天一中学月考)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5.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洋流 答案 4.A 5.D 解析 第4题,读图,图示自然带的分布形态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主要体现了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项正确。第5题,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受沿岸寒流影响,沿岸气温较低,D对;地形、大气环流和太阳辐射不是其分布纬度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A、B、C错。‎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回答6~7题。‎ ‎‎ ‎6.按高纬到低纬的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7.与同纬度地区相比,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原因是(  )‎ A.纬度低 B.海拔低 C.地处阴坡 D.地处背风坡 答案 6.A 7.B 解析 第6题,图示山地均位于我国,且基带海拔相同,不同的是山地海拔和基带自然带类型,丙的落叶阔叶林带分布海拔比乙要高,因此纬度比乙低;乙的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高于甲,因此甲的纬度高于乙,据此可知正确答案为A项。第7题,与同纬度地区相比,丙山脉海拔低(或山麓到山顶的相对高度小),是苔原带缺失的原因。故答案应为B项。‎ ‎(2018·连云港月考)贺兰山地处我国自然环境的过渡地带,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该地区的植被对气候的影响尤为敏感。下图示意贺兰山位置及其中段植被类型分布。读下图,完成8~9题。‎ ‎8.图例①~④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 A.草原化荒漠、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荒漠化草原 B.草原化荒漠、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荒漠化草原 C.荒漠化草原、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原化荒漠 D.荒漠化草原、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草原化荒漠 ‎9.野外调查发现,旱生灌丛大多分布于沟谷及阴坡地段,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 B.降水 C.热量 D.水分 答案 8.C 9.D 解析 第8题,①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东侧山麓地带,水分条件较西侧好,应为荒漠化草原;④主要分布在贺兰山西侧山麓地带,气候干旱,应为草原化荒漠;③位于高山草甸下部,应为针叶林;②位于针叶林下部,水热条件较针叶林地区好,应为针阔混交林,故本题选C。第9题,旱生灌丛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地区,这里气候干旱,水分条件对植被的生长及分布影响很大;沟谷及阴坡地段,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地表蒸发蒸腾少,土壤中可用水分较多,有利于旱生灌丛的生长,故本题选D。‎ 垫状点地梅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垫状植物,通常具有很强的喜光性,其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植物叶表面温度)在15~18℃。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光合作用速度,不利于其生长;降水的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茎的死亡,并加速植物叶片在秋季的枯萎速度。读“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垫状点地梅盖度分布图”,完成10~11题。‎ ‎10.垫状点地梅分布区的优势植被是(  )‎ A.高山针阔叶混交林 B.高山灌木林 C.高山草甸 D.高寒荒漠 ‎11.垫状点地梅在海拔4 900 m处盖度最大,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气温适宜,降水较多 B.地势平坦,坡度较小 C.晴天较多,热量充足 D.土壤肥沃,沙尘较少 答案 10.C 11.A 解析 第10题,根据材料,垫状点地梅分布区是青藏高原地区,优势植被是高山草甸,C正确。高寒荒漠不是当地优势植被,D错误。高山灌木林、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东南边缘降水较多、海拔较低的山谷中,不是垫状点地梅分布区的主要植被,A、B错误。第11题,结合材料可知,垫状点地梅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垫状植物,具有很强的喜光性,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光合作用速度,不利于其生长;降水的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茎的死亡,并加速植物叶片在秋季的枯萎速度。据此推测,海拔4 900 m地区气温适宜、降水较多,适宜垫状植物生长,因此该地区盖度最大,A正确。从材料中可推知,地势、热量和土壤等自然条件并不是对垫状点地梅生长影响最大的因素,排除B、C、D。‎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物种生长范围和生长条件的研究日益为地理学界所重视。红石滩景观是橘色藻附着于岩石上呈现的景观,主要分布在川西、滇西北、藏东南等雪山冰川附近的河谷里。它的形成必须有大量原生的石头(即表面干净、没有任何其他植物生长)。下图示意四川西部贡嘎山红石滩景观(注: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重要指标)。‎ ‎(1)说明“红石滩”景观形成需要的条件。‎ ‎(2)分析“红石滩”景观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海拔较高的原因。‎ ‎(3)指出贡嘎山郁闭植被东、西坡分布上限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4)简述“红石滩”景观多分布在郁闭植被分布区附近的原因。‎ 答案 (1)温度较低的气温条件;潮湿干净的环境;大量裸露的原石环境;丰富的矿物等。‎ ‎(2)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纬度较低,但平均海拔较高,山体上部气温较低,满足红石滩景观形成的条件等。‎ ‎(3)差异:西坡分布的上限高于东坡。主要原因:贡嘎山西侧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地处迎风坡,降水丰富,水热组合状况好,植被生长茂密,郁闭度高。‎ ‎(4)相比分布海拔较高的流石滩,郁闭植被分布区海拔较低,温度适宜;郁闭植被分布区多河谷,湿度大,构造运动活跃且为大量泥石流发育的途经区,为红石滩景观提供了较多的原石;相比海拔较低处,郁闭植被分布区人为破坏较少等。‎ ‎13.(2019·江都调研)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三大灌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商品粮基地,该流域内的乌梁素海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灌区示意图。‎ 材料二 ‎ 秋浇是该灌区传统的特殊灌溉制度,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下旬进行,是该灌区一年间灌水量最大的一次。 ‎ ‎(1)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此地渠道密布的原因。‎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秋浇对乌梁素海环境的影响。‎ 答案 (1)该区域农业发达,生产用水需求量大;该区域蒸发量大,降水量少,农业活动需要稳定的灌溉水源;该区域地势平坦开阔,便于开挖河渠;此地位于我国中温带地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2)有利:秋浇淋盐可降低土壤盐碱度,可以改善灌区土壤肥力结构。‎ 不利:秋浇淋盐通过排水渠汇集到乌梁素海,使得化肥和土壤盐类富集于湖泊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