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 MB
- 2023-12-26 发布
兰州一中2017—2018—1学期高二年级9月月考
地理(文科)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注意: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第Ⅰ卷(选择题)共计50分。)
由环境保护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在京发布,全国被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据此回答1~2题。
1.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D.划定区域的界线,明确区域的归属
2.关于上述区域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些生态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B.这些生态功能区都是独立的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C.这些生态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D.每个生态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读图,回答3~4题。
3.分析图中信息可知
A.遥感技术中的能量来源都是太阳辐射能
B.遥感技术中信息的接收主要在空中进行
C.信息传输的前提是信息接收
D.遥感技术中信息解译与分析的前提是信息接收与处理
4.关于遥感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传感器运载工具飞行的高度越高,其获得的探测范围越小
B.传感器运载工具飞行的高度越高,其对地物分辨率越高
C.森林火灾的监测主要采用近地遥感
D.航空遥感覆盖范围大,不受领空限制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把中国划分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四个区域。据此回答5~7题。
5.关于“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分界线,叙述正确的是
A.“银色中国”和“黄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
B.“金色中国”和“黄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太行山
C.“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秦岭
D.“银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
6.关于各区域某些特征描写错误的是
A.“黄色中国”——龙舟竞渡 B.“金色中国”——大漠驼铃
C.“绿色中国”——四季常青 D.“银色中国”——雪山连绵
7.各区域与其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黄色中国”——海拔 B.“金色中国”——海陆位置
C.“绿色中国”——地形起伏 D.“银色中国”——纬度位置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煤、铝土等主要矿种优势显著。西部大开发十几年来,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之一,但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完成8~9题。
8.贵州采矿工业导致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可能是
A.露天矿表土剥离易造成严重的土地沙漠化
B.矿区道路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C.重化工业体系多高耗高排产业,环境污染严重
D.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等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生态退化
9.围绕能源开发,贵州适合构建的产业链主要有
①煤—电—钢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电—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阅读材料,完成10~11题。
材料: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学校附近的乡村进行社会调查后,列出来的资料为:“房屋多由红砖砌成,坐向多朝向东南方;村民为增加经济收入,在同一块耕地上种植甘蔗、番薯、粉豆等农作物,但每年农作物的产量不稳定。”
10.该地理兴趣小组的家乡在]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
11.该地区每年农作物产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A.受寒潮影响明显 B.热量不足
C.降水季节变化大,台风灾害多 D.生长期短
读“车载GPS导航监控原理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M表示
A.GPS接收机
B.分析交通状况
C.生成电子地图
D.计算三维坐标
13.车载GPS通过公共电信网络传输给交通监控中心的信息是
A.车载GPS所在道路的拥堵状况
B.车载GPS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C.车载GPS所在车辆的违章信息
D.车载GPS规划的导航路线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土地荒漠化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下列省区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
A.宁夏 B.青海 C.陕西 D.新疆
15.下列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合理的是
①开采矿产 ②生态移民 ③合理载畜
④抽取地下水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读右图,完成16~17题。
16.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C.区域可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17.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8~20题。
材料一:田纳西河流域在流域管理局的指导下,始终以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统一为基础,以工业、农业、城镇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建立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治理协调系统。
材料二: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协调系统图
18.田纳西河治理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的资源是
A.水资源 B.煤炭资源
C.铅锌资源 D.土地资源
19.田纳西河流域目前建成了美国最大的能源基地,先开发的电能为
A.火电 B.水电
C.核电 D.风力发电
20.田纳西河流域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兴建了大量水库,为发展渔业打下了基础
B.平原多种玉米、棉花等
C.把林业发展作为整个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坡地发展温室蔬菜生产
读“森林生态系统示意图”,回答21~24题。
21.图中所反映的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
①亚洲 ②非洲 ③欧洲 ④北美洲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2.有关该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森林生态系统发育的典型土壤是棕壤
B.河流水量丰富,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
C.该森林生态系统正遭受严重破坏
D.雨季来临时草木茂盛,百花盛开,旱季草木凋零,一片荒芜
23.有关该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般是世界人口稀疏地区之一 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
③农业发达,高度机械化 ④适宜热带作物种植和生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4.从该图推理,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陆地环境由气候、水文、土壤、生物、地貌等要素组成
B.陆地环境各要素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
C.某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体的变化
D.图上高大茂密的林木与当地总体环境特征一致
读“我国2000年与2007年能源消费结构图”,完成25~26题。
25.通过两图的对比,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在减少
B.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增加
C.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
D.洁净能源的比重在上升
26.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山西能源基地的影响表现为
A.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B.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
C.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水平 D.提高了煤炭的经济效益
读图,回答27~28题。
27.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中,由北向南依次是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
28.该图体现了能源基地建设的
A.扩大煤炭开采量[]
B.提高外运能力
C.减少煤炭开发以缓解交通压力
D.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乌兰布和地区地势低平,引黄灌溉率为60%以上,经过近20年来的土地开发,耕地面积增加近一倍。读图分析回答29~30题。
29.本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沙漠化、水土流失
B.盐碱化、水土流失
C.沙漠化、盐碱化
D.水源短缺、植被破坏
30.欲对此地区近2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更状况进行快速、准确地分析和测评,所需最佳的材料或技术手段为
A.卫星遥感图像、GIS
B.地形图、乌兰布和土壤类型分布图
C.乌兰布和土壤类型分布图、卫星遥感图像
D.GPS、GIS
下图为某河流域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1~32题。
31.以下关于图示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fc属于一级支流,eb属于二级支流
B.bc段河流比eb段海拔高、落差大
C.西电东送有利于流域东部发展炼铝工业
D.bc段的梯级开发是fc段灌溉农业发展的基础
32.该流域内植树造林,其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读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完成33~34题。
33.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劳动力 C.原料 D.交通
34.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A.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B.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D.实现产业升级,减轻用工数量
35.鱼鳞坑是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图甲中最宜植树的地点为
A.① B.② C.③ D.④
36. 导致亚马孙雨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
①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
②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
③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
④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7.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D.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
38.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温暖湿润,夏秋季节降水多,冬春季节降水相对较少
B.河流流量稳定,通航里程长
C.地势起伏较大,水能资源丰富
D.流域内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39.田纳西河流域实行梯级开发的原因有
①梯级开发、分段修建水库和船闸,能改善不稳定径流,使各段水位相对平稳,利于通航
②水库建成后,可以抵御洪涝灾害,蓄水后可以利用落差发电,电力主要用于发展钢铁工业
③调节小气候,改善当地干旱的气候环境
④水库储存的水,可以满足农业灌溉的需要,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0. 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流域统一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
D.上游修建水库解决用水不均的问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
4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陕西省是矿产资源富集区,尤其是陕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榆林号称中国的“科威特”,是我国能源的重要接续地,但在开发过程中,经济利益和生态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图为“陕西省矿产资源分布图”。
(1)根据陕西省的矿产资源分布特点,写出陕北和陕南地区适宜发展的主要工业部门,并说明理由。(8分)
(2)分析榆林市成为我国能源重要接续地的优势条件。(8分)
42.阅读材料和图,回答问题。(20分)
南四湖地处山东省南部,由微山湖、昭阳湖、南阳湖和独山湖连接而成,近3年来,山东在南四湖沿岸推行“退耕还湿”,把以前围湖造的台田还原为湿地,种植芦竹、杞柳、蒲草、芡实等湿地作物。目前,加上修复的原始湿地保护区,南四湖湿地面积已经达到6.5万亩,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打造了一道“绿色屏障”。
(1)南四湖湖泊湿地有哪些生态作用?(10分)
(2)人们在湿地上围湖造台田,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4分)
(3)为保证沿南四湖湿地的稳定性,湿地外围一定距离内植树造林,形成围绕沿湖湿地的防护林带。试分析该防护林带的作用有哪些。(6分)
43.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读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从地形类型看,南方荒地属于________,北方荒地属于________;从农业发展限制性条件看,北大荒地主要是________,西大荒地主要是________。南大荒橡胶种植北界从17°N扩大至24°N,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4分)
(3)简要说明目前“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特点和有利条件。(5分)
兰州一中2017—2018—1学期高二年级9月月考
地理参考答案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注意: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第Ⅰ卷(选择题)共计50分。)
1.A 2.B 3.D 4.C 5.C 6.A 7.B 8.C 9.D 10.D
11.C 12.C 13.B 14.D 15.A 16.B 17.C 18.A 19.B 20.D
21.A 22.C 23.C 24.B 25.A 26.A 27.B 28.B 29.C 30.A
31.C 32.C 33.C 34.B 35.C 36.D 37.A 38.C 39.D 40.C
第Ⅱ卷(非选择题)
41.(16分)
(1)陕北地区适宜发展能源化工工业。(2分)理由:该地区有丰富的煤、天然气。(2分)陕南地区适宜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钢铁工业。(2分)理由:该地区有丰富的有色金属和铁矿等矿产资源。(2分)
(2)①煤、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丰富;(2分)②资源分布相对集中;(2分)③距离东部消费市场较近;(2分)④交通较便利。(2分)
42.(20分)
(1)①调蓄洪水、补充地下水;(2分)②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2分)③维护生物多样性;(2分)④降解污水和贮存营养物;(2分)⑤促进碳循环和碳积累,减弱或缓解“温室效应”。(2分)
(2)湿地面积萎缩,(1分)会破坏湿地景观和生态系统,(1分)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1分)使湿地对沿岸的保护作用减弱等。(1分)
(3)①可以护坡、护堤,达到保持水土、防止地表径流冲刷对湿地的淤积作用;(2分)②可涵蓄水源,起到对湿地水量调控、保持湿地面积稳定的作用;(2分)③可以拦截农田回流水,固定农田回流水的氮、磷、农药等污染物质,使水质得到初步净化。(2分)
43.(14分)
(1)丘陵(1分) 平原(1分) 热量条件不足(1分) 水源条件不足(1分)
农业技术(1分)
(2)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2分)
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温差大。(2分)
(3)生产特点: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1分)有利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1分)平原面积广大,黑土肥沃,有利于作物生长;(1分)地广人稀,利于机械化耕作;(1分)国家政策扶持。(1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2018学年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地理试题
- 2018届《创新设计》(人教版)高三大一轮复习课件:9-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 2020版高考英语一轮巩固达标练 Unit 4 Pygmalion(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8
- 2020二年级班主任年度总结报告
- 数学卷·2018届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试验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卷(理科) (解析版)
- 2018-2019学年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
- 专题10 书面表达(测)-2017年高考英语二轮复习讲练测
- 贵州省锦屏县民族中学2020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 难点02 函数模型以及实际应用-2017年高考数学二轮核心考点总动员
- 精编2020村党支部书记个人述职述廉报告(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