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 MB
- 2023-12-18 发布
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I卷(共5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8小题,每小题2分)
1. 分类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 电解质:明矾、一水合氨、硫酸钡
B. 酸性氧化物:、、、
C. 混合物:铝热剂、矿泉水、水玻璃、漂白粉
D. 同素异形体:、、金刚石
2.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3. 下列有关“电离平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电解质在溶液里达到电离平衡时,分子的浓度和离子的浓度相等
B. 电离平衡时,由于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
C. 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D. 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后,各种离子的浓度相等
4. 当今世界面临日益加剧的能源危机,下列关于能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方向
B. 正在探索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氢能、风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
C. 新能源的优点是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者很少污染
D. 燃烧热是评价燃料优劣的唯一标准
5. 已知在和条件下,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6. 250℃和时, ,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 是吸热反应
B. 是放热反应
C. 是熵减少的反应
D. 熵增大效应大于焓效应
7. 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 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 同温同压下,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不同
8. 常温下,化学键分解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E表示。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共价键
436
157
568
432
298
A.
B. 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
C.
D.
9.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值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
A.
B.
C.
D.
10. 下列措施能明显增大原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 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B. 将稀改为的浓与反应制取
C. 在与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 恒温恒容条件下,在工业合成氨反应中,增加氮气的量
11. 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
A. 反应混和物的浓度
B. 反应物的转化率
C. 正、逆反应速率
D. 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12. 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反应物A,反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缩到一半,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1.6倍,则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 物质A的转化率降低
C. 物质B的质量增加
D.
13. 对常温下的溶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B. 加入少量固体后,降低
C. 该溶液中由电离出的是
D. 与等体积的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显酸性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电离生成,所以严格地说纯水呈微酸性
B. 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降低
C. ℃纯水中,稀酸和稀碱中
D.是一吸热过程,所以温度升高,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随之增大
15. 当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①升温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的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转化率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16. 近年来,我国北京等地出现严重雾霾天气,据研究,雾霾的形成与汽车排放的、等有毒气体有关,对汽车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有毒气体相互反应转化为无毒气体,反应方程式为。对于该反应,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17.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B. 在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铁粉以防止氧化
C. 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程度较为完全
D. 氨水应密闭保存,放置低温处
18. 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平衡后加入,该反应的增大
B. 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变大
C. 平衡后再充入,达到新平衡时,的百分含量变大
D. 若反应前充入的与物质的量相等,达平衡时的转化率比的高
19. 已知是比还弱的酸,氯水中存在下列平衡:、,达到平衡后,要使的浓度增大,可加入足量的下列哪种物质
A. B. C. D.
20. 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
B.
t/℃
25
50
100
1.01
5.47
55.0
C.
D.
0.1
0.01
pH
11.1
10.6
21. 某的透明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
B. 、、、
C. 、、、
D. 、、、
22. 某温度下,在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当加入和达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m=2
B. 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
C. 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
D. 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
23. 某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现向此温度下的真空容器中充入 、 及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反应正好达平衡
B.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C. 反应向某方向进行一段时间后
D. 反应向某方向进行一段时间后
24. 在一定温度下,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0
2
4
6
8
10
0.0
9.9
17.2
22.4
26.5
29.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 的平均反应速率:
B. 的平均反应速率:
C. 反应到时,
D. 反应到时,分解了50%
25.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用CO与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其反应为:。按向密闭容器中充入反应物,测得平衡时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该反应的
C. 平衡常数:
D. 在C点时,CO转化率为75%
26. 下列关于各图像的解释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A. 由甲可知:使用催化剂不影响反应热
B. 由乙可知:对于恒温恒容条件下的反应,A点为平衡状态
C. 由丙可知:同温度、同浓度的HA溶液比HB溶液酸性强
D. 由丁可知:将℃的A、B饱和溶液升温至℃时,A与B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27. 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纯醋酸加水稀释,经实验测定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b、c三点溶液的pH:
B. a、b、c三点醋酸的电离程度:
C. 若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a处的pH,测量结果偏小
D. 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b、c三点的溶液各,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
28. 已知:溶液是检验的试剂,若溶液中存在,将产生蓝色沉淀。将的KI溶液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取混合液分别完成下列实验,能说明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的是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滴入KSCN溶液
溶液变红色
②
滴入溶液
有黄色沉淀生成
③
滴入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④
滴入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色
A. ①和③ B. ②和④ C. ③和④ D. ①和②
第II卷(共64分)
1.(14分)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主反应在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
(1)恒温恒容条件下,下列能说明此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_____。
①
②容器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③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④容器中气体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2)下列有关该反应速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 升高温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反应速率
b. 使用催化剂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c. 使用催化剂可以使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升高,加快反应速率
d. 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不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但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3)下图表示将和置于2L密闭容器中,当其他条件一定时,的平衡转化率a随X的变化关系,代表压强或温度。X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A对应条件下平衡常数。
(4)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和,达平衡时的体积分数为a%,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的体积分数仍为a%的是__________。
a. b.
c. d.
(5)与反应生成,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向
溶液中加入固体,则电离平衡往__________反应方向移动。
2. (16分)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及记录】
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溶液
溶液
稀硫酸
1
3.0
2.0
1.0
2.0
4.0
2
2.0
3.0
1.0
2.0
5.2
3
1.0
4.0
1.0
2.0
6.4
请回答:
(1)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利用实验1中数据计算,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同学根据经验绘制了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但有同学查阅已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应如图2所示。
该小组同学根据图2所示信息提出了新的假设,并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①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
②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方案,并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固体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溶液
溶液
稀硫酸
4
3.0
2.0
1.0
2.0
___________
t
③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 (18分)大气中的部分碘源于对海水中的氧化。其科学小组进行与含溶液反应的相关研究:
(1)将氧化生成的过程由3步反应组成:
①
②
③
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氧化生成的反应______。
(2)在水中易分解,一定条件下,的浓度减少一半时所需的时间(t)如下表所示。
已知:的起始浓度为
pH
t/min
T/℃
3.0
4.0
5.0
6.0
20
301
231
169
58
30
158
108
48
15
50
31
26
15
7
①增大能加速分解,表明对分解起催化作用的是___________。
②根据表中数据,推测在下列条件下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40℃、 b. 10℃、 c. 30℃、
(3)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测得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反应的
B. 利用该反应可以除去硫粉中少量的碘单质
C. 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苯,平衡不移动
D. 25℃时,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固体,平衡常数K小于680
(4)将溶于中,得到紫红色的溶液,再加入一定浓度的溶液,现象如图2所示:
①上层溶液中含碘元素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②由实验现象可推测关于溶解性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4. (16分)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催化剂对双氧水分解的催化效果,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欲用下图所示实验来证明是
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该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目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为探究的量对催化效果的影响,乙同学分别量取1%加入容器中,在一定质量范围内,加入不同质量的,测量所得气体体积,数据如下:
的质量/g
0.1
0.2
0.4
40s末体积
49
61
86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3)为分析和对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三支试管中均盛有)
试管
I
II
III
滴加试剂
5滴
5滴
5滴0.3
产生气泡情况
较快产生细小气泡
缓慢产生细小气泡
无气泡产生
结论是___________,实验III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①查阅资料得知:将作为催化剂的溶液加入溶液后,溶液中会发生两个氧化还原反应,且两个反应中均参加了反应,试从催化剂的角度分析,这两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按反应发生的顺序写)。
②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分别检测出溶液中有二价锰、二价铁和一价铜,由此得出选择作为分解反应的催化剂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56分,每题2分)
1. B 2. C 3. C 4. D 5. A 6. D 7. C
8. D 9. C 10. D 11. B 12. B 13. B 14. D
15. B 16. B 17. B 18. C 19. B 20. C 21. A
22. D 23. C 24. C 25. D 26. B 27. C 28. A
二、填空题(共64分)
1. (共14分,每空2分)
(1)②④(2)ad(3)压强,160(4)cd(5)略,正向
2. (共16分,除注明外,每空3分)
(2分)
(1)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浓度(或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2)
(3)①生成物中的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或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不指出(或)扣1分]
②(2分)
③与实验1比较,溶液褪色所需时间短(不写“与实验1比较”扣1分)或:所用时间(t)小于4min(或其他合理答案)
3. (共18分,每空3分)
(1)
(2)①②b、a、c
(3)B
(4)①、、
②在此温度下,在KI溶液中的溶解性比在中强
4. (共16分,每空2分)
(1)不能;因为没有确认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2)在一定质量范围内,质量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3)和对的分解均有催化作用,且比催化效果好做对比实验,证明对的分解没有催化作用
(4)①;
②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具有氧化性,且其氧化性强于;催化剂被还原后所得物质又能被氧化生成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