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6.50 KB
  • 2023-12-18 发布

2020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五章第一节质量教案(新版)沪科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本章是八年级上册的重点,也是难点.本章涉及到“质量”和“密度”这两个重要物理量.通过讲述质量、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密度概念的引入和测量以及密度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对物质及其属性有进一步定量的认识. 本章共有4节: ‎1.第一节“质量”,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用“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并且直接给出了质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通过“信息窗”栏目列举一些物体质量的大小,使学生对物体质量有具体的认识.将测量的常用测量工具作一个简单的介绍,降低本节的难度.‎ ‎2.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让学生学习使用天平、量筒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为密度的测量打下基础,便于对测量工具形成系统的认识.关于质量的测量,课本介绍了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不等,表明物质在这方面的性质上存在差异.然后让学生进行“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探究.利用探究结果: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且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的质量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因此,可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征物质的这种特点.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及其单位.最后简单的介绍了用ρ=m/V可以间接地测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4.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认识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种类,以及学会用密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量筒直接测量液体体积或间接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会用天平、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知道密度的应用,能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在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理解用比值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8‎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使用天平、量筒测质量、测密度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教学重点】‎ 天平、量筒的使用,密度概念的引入,密度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 质量、密度的理解,密度的测量与计算,以及运用密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时建议】‎ 本章共有4节,建议6课时.‎ 第一节 质量……………………………………………………………1课时 第二节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1课时 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1课时 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1课时 专题四 用变式法测密度………………………………………………1课时 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 第一节 质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8‎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3.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通过观察,让学生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以及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有关物体形状、位置、状态改变而质量不变的实验,明白科学探究是获取真理的一种重要实验方法.‎ ‎【教学重点】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认识;质量的单位换算、科学计数法的应用.‎ ‎【教具准备】练习本1个、矿泉水1瓶、托盘天平和砝码1套、杆秤、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 我们知道组成物体的物质是有多有少的,也就是说物体中所含物质质量的多少不同.谁来说一说下面甲、乙两人所说的“质量”的含义是否相同?‎ 甲:这袋米的质量是多少?乙:这种米的质量如何?‎ 学生:甲说的质量是指这袋米所含米这种物质的量有多少;乙说的质量是指这种米是否有杂质、是否变质等.‎ 师 同学们以上的分析都很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1)质量 师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的观察,再举些身边的事例来说明对质量这个物理量的理解.‎ 学生1:课桌和凳子都是由木头组成的,它们所含有的木头的多少不一样.‎ 学生2:书和练习本都是由纸组成的,它们所含有的纸的多少不一样.‎ 8‎ 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由此可见,大家认识了质量这个物理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字母m表示.‎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师 同学们,请大家认真观察下面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①出示课本,把书卷成筒状;②把书由讲台拿到教室后面;③出示装满水的矿泉水1瓶.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情况下,书的形状改变了,它的质量是否改变?‎ ‎(2)书的位置改变了,它的质量是否改变?‎ ‎(3)假如把书带到月球上,它的质量是否改变?‎ ‎(4)当这瓶水放入冰箱里面冻成冰时,它的状态改变了,它的质量是否改变?‎ 学生观察、交流、分析、讨论,然后回答:没有改变.‎ 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得出结论.‎ 板书: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形状、位置、温度、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简称“四不变”.‎ 注意: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是“物质”的属性,别混淆.教师接着举例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①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小人,尽管橡皮泥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橡皮泥的质量没变;②我们将从超市里买的商品带回家,虽然位置变了,但商品所含物质的多少没变,所以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的变化而改变.③随“天宫一号”进入太空的摄像机等设备回到地面后,设备的位置变化了但其质量没变.④冰块受热熔化成了水,水又变成水蒸气,整个过程中温度和状态发生了变化但其质量没变.‎ 例题1天平的每一个砝码都有一定的质量,它们的质量在下述情况下会发生改变的是( )‎ A.生锈了 B.放在月球上 C.掉在干净的水泥地上碰了一下 D.气温升高 解析: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判断一个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牢牢把握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质多少不变,质量不变;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温度、位置和状态无关.选项B、C只是使砝码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选项D是砝码的温度发生变化,只有选项A生锈了,是砝码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8‎ 答案:A.‎ ‎【课堂训练】‎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 知识点2 质量的单位 师 一杯水我们喝了一口后,杯中水的质量减少了,那到底减少了多少呢?如何准确表示水的质量呢?因此,我们必须知道质量的单位.不同的国家质量的单位不同,如我国过去一直用的质量的单位有:斤、两、钱,现在用的单位:千克(公斤)、克、毫克、吨;英、美国用磅、盎司.国际上为了便于交流、合作,统一了质量的国际单位为:千克,符号是kg.‎ 板书:质量的单位:千克,符号是kg.比千克小的单位有克(g)、毫克(mg),比千克大的单位有吨(t).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t=‎103kg,‎1kg=‎103g,‎1g=103mg.‎ 师 ‎1千克和‎1克到底多大?我们平时说一个鸡蛋大约是‎50克,一个苹果大约是‎100克,一立方水约为1吨.请大家阅读教材P85页“图5-4 质量单位的换算及某些物体的质量”,认识“吨”“千克”“克”的大小,然后说说你们各自的体重是多少.‎ 学生积极举手踊跃回答.‎ 例题2 1.5×10-4t所表示的质量,最有可能是( )‎ A.一个人的质量 B.一只鸡的质量 C.一个大头针的质量 D.一个苹果的质量 解析:将比较陌生的数字和单位转化为较为熟悉的数字和单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比较,做出选择.1.5×10-4t=1.5×10-4×‎1000kg=‎0.15kg.一个人的质量大约是‎50kg,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一只鸡的质量大约是‎1.5kg,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大约是几mg,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0.15kg,故D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D.‎ ‎【课堂训练】‎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 知识点3 测量质量的工具 ‎(1)测量质量的工具 师 我们到商店、超市去买米、水果之类的东西时,售货员用什么工具称量货物的质量?‎ 学生:电子秤.‎ 师 同学们再想一想,除了电子秤可以测量质量外,我们还见到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 8‎ 学生(踊跃回答):测体重用磅秤;到菜场买菜看到用杆秤;称量汽车的质量用地中衡……‎ 师 同学们回答正确,说明你们平时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大家就应该这样善于观察.其实,在我们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包括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物理天平也叫学生天平)两种.‎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件“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如下图),加深学生对测量质量工具的认识和理解.‎ 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多媒体课件)‎ ‎1.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有:‎ 案秤 台秤 杆秤 电子秤 ‎2.实验室中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有:‎ 师 杆秤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已经应用了许多年了,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发明出更便于使用、更精确的测量质量的仪器.其实在实验室中,我们一般用托盘天平称质量.‎ ‎(2)托盘天平的构造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托盘天平的结构”,然后拿起托盘天平实物,逐一介绍天平各个部件的构造和作用.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让大家思考为何天平要这样设计,有何作用?(学生讨论、交流并发表看法)‎ 托盘天平的结构(多媒体课件)‎ ‎1.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有:底座、托盘(两个)、横梁、标尺、游码、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相配套的砝码.‎ 8‎ ‎2.指针的作用是指示横梁是否平衡;平衡螺母的作用是调节横梁平衡;游码的作用相当于向右盘加小砝码.‎ 板书:托盘天平的构造:底座、托盘(两个)、横梁、标尺、游码、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及相配套的砝码.‎ ‎【课堂训练】‎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 ‎【课堂小结】‎ 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学习了质量的概念和表示质量大小的单位及质量的测量工具,我们知道质量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属性量,它不随物体形状、位置和状态(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我们还认识了测量质量的工具,了解了托盘天平的构造.好,谢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练习.‎ 在探究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时,可以采用电子秤称量物体的质量进行比较,这样更易于帮助学生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8‎ 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