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1.50 KB
  • 2023-12-17 发布

2017年高考政治(通用版)二轮复习讲义:15 立足实践与追求真理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常考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真理的特点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偶考点:实践的特点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2013·安徽高考,4③)(  )‎ 提示 ×。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2.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2014·江苏高考,27B)(  )‎ 提示 ×。实践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3.表明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2015·海南高考,17③)(  )‎ 提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经验不一定比间接经验更可靠。‎ ‎4.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2014·山东高考,35D)(  )‎ 提示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本身是正确的认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 ‎5.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2014·四川高考,10②)(  )‎ 提示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6.思想的高度决定认识的深度。(2015·安徽高考,10D)(  )‎ 提示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的深度是由实践水平决定的。‎ ‎                  ‎ ‎1.正确区分实践的三个特征 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即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观的、物质的。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 能动性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所在 社会历史性 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2.实践和认识 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有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 和认 识的 辩证 关系 实践 决定 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认识 指导 实践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前挂后联] 关于实践的知识总结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4)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是认识的基础。‎ ‎(5)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6)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7)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命题角度一 实践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1.(2016·江苏高考)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  )‎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量子通信被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潘建伟团队一直在努力并取得突破”“为国庆阅兵提供信息安全保障”,研究这些信息,比对选项,发现题意只与实践活动有关,①③符合题意;题意没有体现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故排除②;真理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形式具有主观性,④表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 命题角度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2014·全国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 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求。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疾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638万字,插图2 353幅,书中收录3 505种中草药,附方40 000多则。《民间兽医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亲身的实践和他人的实践为冯洪钱提供了研究课题,为《民间兽医本草》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验证了兽医中草药成果的科学性;兽医药研制及其在畜病治疗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体现了创作《民间兽医本草》的目的和价值。‎ 解析 审设问可知,本题要求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分为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结合材料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即可。‎ 方法技巧] 区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指认识来源于实践,强调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从无到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指认识的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基础上“深化和发展”。‎ 感悟 从近几年高考看,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高频考点,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也有非选择题。2017年高考可能结合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一带一路”、“十三五”规划的具体实践,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等情境,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干细胞研究、中微子震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到高性能计算机、移动通信、北斗导航、大型客机总装下线……近年来,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我国科技发展的背后,反映了面对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竞争日趋激烈。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要素成本上升、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挑战,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驱动的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阶段。‎ 材料二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具有蓬勃创造活力的民族。由于我国近现代科技起步晚,从整体看,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党的十八届五中 全会将创新发展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们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1)有人分析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得出了“经济转型必然带来科技进步”的结论。请运用认识论的知识,指出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并说明原因。‎ ‎(2)结合材料和你对中华文化的认识,说明我们坚定“创新自信”的理由。‎ ‎(3)某微信公众号推出“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如果你将一篇介绍全会关于“创新发展”内容的文章,在朋友圈中分享,请你写出推荐语。(要求:紧扣主题,不超过30字,不能与题目内容简单重复)‎ 答案 (1)①该观点具有合理性。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我国经济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的根本转变,对科技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转型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从而增加科技投入,创造更好的科研条件。②促进科技进步需要多种条件。如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调动科技机构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持等。‎ ‎(2)①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创新是根植于我们民族精神的固有气质。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吸收借鉴世界先进科技成果,为我所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③‎ 在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对世界文明进步影响深远、贡献巨大,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3)略。评分要求:①紧扣“创新发展”主题,表达科学、新颖,能吸引大家的关注。②不超过30字。③不能与题目内容简单重复。‎ 解析 第(1)问要从其合理性和片面性两个角度分析。第(2)问考查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要注意和创新结合分析。第(3)问属于开放性设问,符合题意即可。‎ ‎1.真理的特点 特点 内涵 方法论 客观性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真理是客观的,我们要坚持真理,真理是具体的、相对的,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 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2.追求真理的过程(认识发展的过程)‎ 认识 过程 内涵 方法论 认识的 反复性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 认识的 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的 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3.关于“真理”的知识体系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5)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界限,根本对立,不能混淆;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伴而行;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命题角度一 真理及其特点 ‎1.(2016·全国丙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 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 答案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受主客体条件的限制,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课题,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发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发掘中国传统中医中药学资源,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疟疾治疗实践,接受检验。‎ 解析 考查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首先需要依据设问确定知识限定。追求真理是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其次,要提取材料中我国科学家发现疟疾新疗法的过程。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启动研制项目;科研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从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整个过程表明获得真理是一个具有反复性的过程。将理论与材料有关信息结合组织答案即可。‎ 命题角度二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2.(2014·全国Ⅰ) 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 ‎①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④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是因为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①②符合题意,选A。③④观点本身错误。‎ 感悟 本考点为高频考点,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从题型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2017年高考,可能会以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大政策,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为载体,考查上述重点知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人“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根深蒂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妇女经济生活的独立,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国人生育观念已悄然发生变化,对子女数量的追求由多变少,对孩子质量的追求提高了。‎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经历了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1971年,“四五”计划中,提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1973年12月,提出“晚、稀、少”的政策。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鼓励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80年,中共中央提出:计划生育要采取立法的、行政的、经济的措施,鼓励只生育一个孩子。1982年修订的《宪法》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持续问题、老龄化问题、人口结构性问题等开始显现。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对“多子多福”传统生育观念的认识。‎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人口政策不断完善的原因。‎ ‎(3)结合材料,就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答案 (1)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中国传统的农耕社会使“多子多福”的观念根深蒂固。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产生了更加重视质量的生育新观念。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多子多福”‎ 的传统生育观,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③“多子多福”的观念对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人口结构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多子多福”观念中落后的东西要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我国要坚持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动摇。‎ ‎(2)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目的,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是以不同时期人口形势变化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基础的。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国人口 形势在不断变化,人口政策必须进行相应地调整。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国的人口政策在反复探索中不断完善。‎ ‎(3)答案示例:人口红利跟上来,经济水平提上去;增强人力资本,实现伟大复兴。‎ 解析 第(1)问需明确“多子多福”传统生育观念属于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所以可以从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态度等角度分析。第(2)问可以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真理的特点、认识的特点等角度分析。第(3)问只要紧扣题目要求即可。‎ 怎样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回答问题?‎ 设问方式] ‎ ‎①运用寻求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论证正视历史,爱好和平的正义性。‎ ‎②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为什么依法治国方略的完善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③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材料蕴含的哲理。‎ ‎④“法治中国”的探索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 答题思路]‎ ‎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③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 ‎④认识发展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                   ‎ 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纲要》明确了未来十五年中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是新时期推进中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落实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平等地位,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以推进继承创新为主题,以提高中医药发展水平为中心,以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机制为重点,以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促进中西医结合,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教材观点 ‎1.中国共产党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科学执政。党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科学制定中医药发展政策,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2.政府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认真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职能,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努力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 ‎3.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以推进继承创新为主题。‎ ‎4.党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科学制定中医药发展政策,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遵循了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原则。‎ ‎5.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坚持中西医并重是正确的选择。‎ ‎6.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 时政术语 ‎1.要坚持中西医并重,落实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平等地位。‎ ‎2.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以推进继承创新为主题,以提高中医药发展水平为中心,以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机制为重点。‎ ‎3.以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促进中西医结合。‎ ‎4.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 ‎1.《纲要》提出要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促进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药发展,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是因为(  )‎ ‎①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 ‎③离开互联网中医医疗难以发展  ④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会促进互联网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③表述太绝对;④不符合题意。‎ ‎2.习近平主席曾把中医药比喻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而这把“钥匙”是医学和文化的结合,所以要立足传统文化继承中医药。这说明(  )‎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②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③蔑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④实践决定于认识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②④表述错误。‎ ‎3.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一份礼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医药研究所于1969年开始抗疟研究,屠呦呦和团队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经过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发现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鼠疟、猴疟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 ‎;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当青蒿素片剂临床使用效果不理想时,屠呦呦带领团队深入探究原因,改用青蒿素单体胶囊,及时证实了青蒿素的抗疟疗效。日前屠呦呦表示,这个工作还有继续发展的可能性,青蒿素一旦产生耐药性,就需要再花十年的时间研究新药。‎ 材料二 以屠呦呦为代表的抗疟研究团队,为挽救数亿饱受疟疾折磨的患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十年如一日地展开研究,一方面从中医药古方中寻找灵感,一方面利用现代医学的提取手段和检验手段,终获成功,惠及了亿万患者。‎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科学制定了一系列中医药发展政策,初步形成了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整体发展新格局,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指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各领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更好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引导投入、规范市场等方面的作用,积极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断激发中医药发展的潜力和活力。‎ ‎(1)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一,分析青蒿素研发过程体现的哲学道理。‎ ‎(2)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屠呦呦及其团队成功的原因。‎ ‎(3)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三,谈谈党和政府应如何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答案 (1)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研发团队充分利用现有物质条件,尊重客观规律,取得成功;实践具有能动性,青蒿素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艰苦探索的过程;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青蒿素的发现是团队全体成员长期努力逐步完成的。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青蒿素的研发成果是屠呦呦及其团队在长期实验和临床中获得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类与疟疾的斗争不断提出新问题、新要求,推动人们对青蒿素的认识不断深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屠呦呦及其团队在实验和临床中验证了青蒿素的抗疟性能;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青蒿素的研发是为了挽救数亿饱受疟疾折磨的患者。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屠呦呦及其团队在青蒿素的研究过程中经过多次失败后最终取得了成功,在抗疟研究道路上还会不断前进。‎ ‎(2)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屠呦呦及其团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升了中医药发展水平。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或者“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屠呦呦及其团队从传统中医药文化中寻找到灵感。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或者“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青蒿素的研发成果是在研发团队长期实验和人类与疟疾的斗争中完成的。④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主体,又是文化的服务对象。青蒿素的研发过程发挥了团队的作用,惠及了亿万患者。‎ ‎(3)①中国共产党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或者“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科学执政。党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科学制定中医药发展政策,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②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或者“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③政府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认真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职能。政府应科学规划,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动中医药产业化,激发中医药发展的潜力和活力;政府应推动中医医疗、科研、教育、文化等各领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解析 第(1)问材料中谈到青蒿素的研究是研发团队充分利用现有物质条件,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经过团队全体成员长期努力逐步完成的。说明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同时也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材料中屠呦呦及其团队在青蒿素的研究过程中经过多次失败后最终取得了成功,在抗疟研究道路上还会不断前进,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第(2)问属于分析类主观解析试题。材料中屠呦呦及其团队从传统中医药文化中寻找到灵感,说明了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材料中屠呦呦及其团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升了中医药发展水平,说明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等。第(3)问属于措施类主观解析试题。学生在作答时要从党和政府两个角度分别作答。‎ ‎                  ‎ 一、选择题 ‎1.美国当地时间2016年2月11日,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以及“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借助LIGO探测器,直接观测到引力波的存在,爱因斯坦百年前的预测被证实。这有力地证明了(  )‎ ‎①人类对未来的预测引导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②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某一特定过程来说的 ③先进的认识工具可以延伸人的认识器官 ④任何认识最终都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其真伪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只有符合事物本质和规律的预测才具有引导作用,①表述不科学;②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科研人员借助LIGO探测器观测到引力波的存在,说明先进的认识工具可以延伸人的认识器官,③正确;爱因斯坦的预测被证实,说明认识要靠实践来检验,④正确。‎ ‎2.(2015·江苏高考)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相近哲理的是(  )‎ ‎①为学之实,固在践履 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③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④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强调实践的重要性。②强调学习勤奋,进取心强,体现了意识作用。③体现了辩证否定的精神,④与①表达的含义一致,故答案为B。‎ ‎3.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要求我们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这一发展观是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难题过程中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对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运用。全面发展观的提出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④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目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全面发展观的提出是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难题过程中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实践出真知,是对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运用,强调真理的发展性,故①②‎ 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因为意识的反作用是双重性质的,故排除;④说法错误,因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4.(2015·全国Ⅱ)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着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 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 答案 D 解析 认识工具影响认识发展,故A错误;认识经验可能阻碍认识的发展,也可能促进认识的发展,所以B片面;真理性的认识具有客观性,认识评价也有客观标准,故C错误;材料中画家、相机拍照等说明不同的人站的角度不同,对画家的画有不同的看法,是人的主观思想影响了认识。故D符合题意。‎ ‎5.(2015·安徽高考)下图漫画揭示的哲理是(  )‎ A.人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制约 B.人的主观认识影响客观环境 C.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D.思想的高度决定认识的深度 答案 A 解析 高度不同,视野不同,认识不同,表明人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制约,A正确。漫画没有涉及认识对环境的影响,排除B; 经实践检验的认识也可能是谬误,C错误;认识由实践决定,D错误。正确答案为A。‎ ‎6.“感冒了,多喝点水吧。”在生活中,当我们不小心伤风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给出这样的建议。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近日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 (  )‎ ‎①医学家和患者对真理的认识是不同的 ②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③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④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相互转化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真理的特点。上述材料说明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②③符合题意,入选;上述材料没有体现“医学家和患者对真理的认识是不同的”,①不符合题意,排除;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答案选C。‎ ‎7.(2016·全国乙卷)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发挥作用,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①错误;新型智库建设说明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要与时俱进,检验和发展真理,②③当选;真理是客观的,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只有一个,并非多数人认同的知识就是真理,④错误。‎ ‎8.下图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 ‎①立场的不同会导致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事物的复杂性会导致人们认识的片面性 ③矛盾双方存在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④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复写”通常意味着“改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以漫画为载体,考查哲学中有关意识和矛盾的部分知识。漫画表明站在个人主义的立场上,往往会夸大别人的过失,而缩小自己的问题,体现出立场不同(主体因素)对主体认识造成的差异性,这不是事物的复杂性(客体因素)所导致认识的片面,①符合题意,排除②。漫画只反映对人对己的不同态度,并没有体现对立面的转化,③与题意无关。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在一张白纸上照镜子式的反映,总是摆脱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复写”的同时,也通过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在意识中对客观对象进行着“改写”,不存在完全复制客观对象的认识,④符合题意。‎ ‎9.在最初的实验中,青蒿抑制疟原虫的效果并不是最好的。屠呦呦再次翻阅我国古代文献,发现有文献记载青蒿里有青蒿汁,但它的使用和中药常用的高温煎熬法不同。对青蒿素的认识(  )‎ ‎①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完善 ②表明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③是在反复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表明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 解析 本题考查追求真理的历程。材料反映了真理的条件性,而不是具体性,排除①,②符合题意。对青蒿素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这体现了认识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③符合题意。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④说法错误。‎ ‎10.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通过引力波探测器(使用的是激光和反射器)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第一次“听”到宇宙的“声音”,从而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材料佐证了(  )‎ ‎①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②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能成为真理 ③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指导实践 ④认识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也不一定是真理,②说法错误。材料仅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未体现认识对实践的指导,③与题意不符。①④符合题意。‎ ‎11.2016年1月2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对外发布:由中国国家天文台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北京大学组成的研究团队发现,在距离地球最近的类星体Markarian231中隐藏着超大质量双黑洞。这是科学家首次用连续光谱的特征方法发现证据确凿的双黑洞。这表明(  )‎ ‎①人类可以利用科技的发展逐步解开世界之谜 ②通过科学实验我们可以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③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④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决定了人们能够获得全部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发现双黑洞是认识过程,而不是实践过程,③不符合题意。“人们能够获得全部真理”表述错误,排除④。①②符合题意。‎ ‎12.鉴于人口激增、社会压力过大,20世纪70年代我国确立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从1980年开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2013年我国通过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又进一步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动态调整表明(  )‎ ‎①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④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真理具有客观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追求真理的历程。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动态调整表明,认识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如此,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④符合题意。我国每一时期的计划生育政策都是与当时的实践相一致的,都是真理,不能以现在的政策否定以前的政策,故不能说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与题意不符。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动态调整仅表明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没有体现其曲折性,③与题意无关。‎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著名艺术家阎肃一生创作了许多主旋律、正能量的作品,这些作品既传统又现代,既民族又世界,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无论是爱国、恋情,还是打假、禅意,人们总会从中体验到直扣生命密码的心灵悸动。‎ 阎老的作品既有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之类蕴含文化底蕴的唱段,也有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这样的大白话,从传统诗词到流行文化信手拈来。阎老曾自曝其窍门,一是学习,二是认真。阎老一首一首地背唐诗宋词,再去创作的时候,就占大便宜了;为创作京剧《红岩》,阎老曾亲自在渣滓洞牢房里坐牢7天;与士兵同吃同住同工作的长期体验,让《我爱祖国的蓝天》唱响军营内外六十载;阎老特别喜欢跟年轻人交朋友,是个思想非常前卫的弄潮儿,各种流行词汇、新鲜事物全知道。‎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阎老留给文艺创作者的启示。‎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阎老学习与认真的必要性。‎ ‎(3)重模仿轻创新,有数量缺质量,是当下文艺的通病。而阎老在65年创作生涯中,不断出新出彩,留下1 000多部(首)文艺精品。请你以“模仿·出新·出彩”为关键词,为根治文艺通病开出“处方”。要求言简意赅,每个关键词对应相应要点。‎ 答案 (1)①坚持文艺创作的正确方向,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整合。③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要,积极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④立足于社会实践,深入实际体验生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⑤博采众长,重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充分吸收各类文化的有益成分。‎ ‎(2)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只有虚心学习,才能提高个人的认识能力,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认真地深入生活,才能获取创作的原始素材。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只有认真地体验生活,才能了解社会需要,激发创作动力。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认真地联系群众,才能清楚作品的得失。‎ ‎(3)略。评分要求:①紧扣为根治文艺通病开出“处方”主题,表达科学、新颖、言简意赅。②每个关键词对应相应要点。③不能与题目内容简单重复。‎ 解析 第(1)问属于怎么办的设问,可以从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角度去解答。第(2)问考查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学习属于认识,认真强调实践,所以可以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角度分析。第(3)问属于开放性设问,需紧扣题目要求。‎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12月16~18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乌镇时间”开启“美美与共”的网络新时代。‎ ‎21年前,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开启了与世界互联互通的新时代。从“K”时代到“G”时代,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互联网”到“互联网+”,中国互联网一直在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表达“中国主张”,“倡导建设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为推动互联网迈向全球共治时代,让网络空间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中国不仅在说,更在努力行动: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中国愿通过互联网架设国际交流桥梁,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互联网建设“中国主张”的发展演变过程所蕴含的哲理。‎ ‎(3)网络的普及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部分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传统经济和文化产业受到不少冲击,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答案 (1)①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促进各国文化和睦相处、共同发展。②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促使文化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与交流。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让网络助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我国基于互联网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国主张并推动互联网共建理论发展。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构建网络空间命运体的认识不断深化,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国关于互联网共建的理论随着实践深入,不断向前发展。‎ ‎(3)答案示例:网络的发展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我们应大力促进网络发展;网络给传统经济和文化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也要高度重视;应大力加强网络与传统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发挥其长处,限制其消极作用。‎ 解析 第(1)问考查文化交流的措施,可以从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播的手段、“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等角度分析。第(2)问可以从认识、实践、真理三个角度分析互联网建设“中国主张”的发展演变过程。第(3)问要从喜忧的原因、措施的角度分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