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1.13 KB
  • 2023-12-07 发布

2019-2020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双周考(半月考) 生物 Word版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荆州中学 2018 级十月双周考 高二年级生物试卷 命题人: 一.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人类染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A+)既有显性突变(A)又有隐性突变(a),突变均可导 致 地中海贫血。一对皆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这对夫妻可能( )。 A. 都是纯合子(体) B. 都是杂合子(体) C. 都不携带显性突变基因 D. 都携带隐性突变基因 2.通过对胎儿或新生儿的体细胞组织切片观察,难以发现的遗传病是( )。 A. 苯丙酮尿症携带者 B. 21 三体综合征 C. 猫叫综合征 D.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3.果蝇的性别及育性如下表所示。用白眼雌果蝇(XrXr)和红眼雄果蝇(XRY)进行杂交实 验,发现每 2000 个子代个体中,总出现一个白眼雌蝇和一个红眼雄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 对这种例外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性染色体组成 性别及育性 XX XXY ♀ 可育 XY XYY ♂ 可育 X ♂ 不育 XXX Y YY 胚胎期死亡 A.亲代红眼雄蝇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B.亲代白眼雌蝇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C.亲代红眼雄蝇产生配子时 X 与Y 染色体不分离 D.亲代白眼雌蝇产生配子时两个 X 染色体不分离 4.人类某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两个家系成员的性状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 不 正确的是( ) A. 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III-1 基因型为 Ee 的概率为 3/5 C. I-5 与I-6 至少有一个为携带者 D. III-1 与III-2 生育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1/10 5. 亚硝酸可使胞嘧啶(C)变成尿嘧啶(U)。某 DNA 分子中的碱基对 G/C 中的 C 在亚硝酸的作 用下转变成U,转变后的碱基对经过两次正常复制后不可能出现的碱基对的是(只考虑该对 碱基,且整个过程不发生其他变异)( ) A.G/C B.A/T C.U/A D.C/U 6.如图是基因型为 AaBb 的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产生的 一个细胞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为次级精母细胞,内含 8 条染色体 B. 此精原细胞在四分体时期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此变异属于染色 体结构变异 C. 此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形成四个精子其基因型一定为 AB、Ab、 aB、ab D. 此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一极的基因可能是 A、a、b、b 7.小麦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如图表示培育矮秆抗病品种 的几种途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利用了射线处理能够诱导基因定向突变的原理 B. 过程⑥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着丝点不能分裂 C. 过程⑥需要用低温或者秋水仙素处理种子或者幼苗 D. ④过程产生的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2 3 8.一个基因型为 AaBb 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 4 个精子出现了以下情况,下列对相应情 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9.以下叙述中正确是( )。 ①突变基因翻译出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一定发生改变 ②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③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④体细胞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体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二 倍 体 ⑤基因突变是可以遗传的,染色体变异是不能遗传的 ⑥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看见 A. ①③④⑥ B. ①②④⑥ C. ①②⑤⑥ D. ②④⑤⑥ 10.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同一染色体上基因位置改变引起的生物性状改变不属于基因突变 B. 若某基因缺失了单个碱基对,则该基因编码的肽链长度可能变长 精子的种类及比例 对相应情况的分析 A AB︰ab=2︰2 两对等位基因一定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 AB︰Ab︰aB︰ab=1︰1︰1︰1 一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 组合 C AaB︰b=2︰2 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D AB︰aB︰ab=1︰1︰2 一定有一个 A 基因突变成了 a 基因 C.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质是 R 型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D.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不同于亲本类型的子代个体不属于基因重组 11. 如图是人体正常细胞甲的一对常染色体(用虚线表示)和一对性染色体(用实线表示), 其中 A、a 表示基因。突变体Ⅰ、Ⅱ、Ⅲ是甲的几种突变细胞。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从正常细胞到突变体 I 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 B. 突变体Ⅱ的形成一定是染色体易位所致 C. 突变体Ⅲ形成的类型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D. 一个甲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 aX 的配子概率是 1 412. 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A. 新物种形成不一定有隔离,但隔离一定能形成新物种,因此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 件 B.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 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13.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 B.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 生物受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 14. 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①的渗透压 90%以上来源于 Na+ 和 Cl— B.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①比④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15. 下列对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保持稳定不变 成分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mmol·L-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 B.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 1 2 、细胞外液占 3 3C. 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6.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 pH 通常在 7.35~7.45 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 H2CO3 NaH2PO4 NaHCO3 Na2HPO4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 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 pH 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物质对调节了血液 pH A.①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17.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说法有几项( ) ①大量失钠对内环境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②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 CO2、尿素、血红蛋白、神经递质等 ③只要内环境保持稳态,人体一定健康 ④细胞内外液 Na+、K+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⑤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细胞肿胀,静脉滴注 1.8% NaCl 溶液可以治疗,主要原理是升高 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⑥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不大 A. 二 B. 三 C. 四 D. 五 18. 如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示中的 D、E 分别代表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 B. 血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 A C. 若 A 液体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经过了 5 层膜结构 D. 图示中的 B 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 19.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 反射 B. 反射弧 C. 神经冲动 D. 神经系统 20. 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伤的部位可能是反 射 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⑤ 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21. 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构成了突触 B. 神经递质通过载体运输释放到②处 C. ②处的液体属于内环境,③的膜上有特异性受体 D. a 的信息传递到 b,一定使 b 神经元兴奋 22.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 化,产生神经冲动。图 1 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 2 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 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若适当增加溶液的 KC1 浓度,则图 2 中 a 将向上移动 B. 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 II 有关 C. b 点时,细胞膜①侧电位比②侧高 D. b 点时,大量钠离子从细胞膜①侧到②侧 23. 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突触后膜受到不同刺激,膜电位变化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有关说 法 正确的是( ) A. 突触后膜只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 B. 突触后膜上有与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 C. 电位 1 表示突触后膜受到兴奋性递质的作用,是 K+大量内流导致 D. 电位 2 表示突触后膜受到抑制性递质的作用,可能是 Cl-大量内 流所致 24. 下图是人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Ο—<”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 ),A是位 于膀胱壁上的压力感受器,当尿液对膀胱壁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A 就会产生兴奋。方框甲 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下列有关此生理过程的分析 正确的是( ) A. 若 B 受损,其他结构正常,此人的排尿反射不会发生障碍 B. 正常成年人的 A 兴奋,E 不一定兴奋 C. 如果正常成年人的 N 兴奋,一定会引起神经元 D 的兴奋 D. 若某人的 M 和N 均受到损伤,其他结构正常的情况下, 他的排尿反射不会存在 25. 如图表示用电表测量膜内外的电位差。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 Na+通道打开,膜 外 Na+顺浓度梯度大量流入膜内,此后 Na+通道很快就进入失活状态,同时 K+通道开放, 膜内 K+在浓度差和电位差的推动下向膜外扩散。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电表不能测出电位差 B.受刺激后膜外 Na+大量流入膜内,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 是外正内负 C.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D.从神经纤维受刺激到恢复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 0 电位 26. 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 d 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 图中所示为一个反射弧的局部,显示有 2 个神经元 B. d 的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效应器,此图没有体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C. 兴奋在 b 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兴奋传至 c 处会在脊髓中形成痛觉 D. c 处表示突触结构,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点,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27. 某饲养员长期给海狮喂食,海狮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 是( ) A. 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B. 这是一种反射活动,脚步声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C. 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和脚步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反射 D. 这一过程中有“电-化-电”信号的转化 28. 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完成呼吸、排尿、阅读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脑干、脊髓、大脑皮层 B. 聋哑人艺术团完成精彩舞蹈,舞蹈演员准确理解指导老师“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依靠 的 神经中枢是视觉中枢 C. 针刺指尖引起的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属低级中枢 D. 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位于小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9.图甲为所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Ⅰ、Ⅱ (Q 点膜内、外分别连接电表 I 的两个电极;R、S 点膜外连接电表 II 的两个电极),给予 适宜刺激后,电表Ⅰ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①→②电位变化对应于 P→Q 兴奋传导过程 B. 刺激 P 点,当电表Ⅰ记录到③处电位值时,Q 处无 K+外流 C. 刺激 S 点,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 D. 刺激 S 点,电表Ⅱ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3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传出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也能接受神经递质 B. 大脑皮层 H 区发生功能障碍者听不懂别人的谈话 C. 由于兴奋具有双向传导的特点,所以在反射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双向的 D. 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该过程共穿过了 0 层生物膜,体现了生物膜具有 一定的流动性 二.简答题(共 4 题,共 40 分) 31.(每空 2 分,共 10 分)一般认为分布于中国的鲚属鱼类有 4 种,即刀鲚、凤鲚、短颌鲚 和七丝鲚,其中刀鲚和凤鲚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长江凤鲚和珠江凤鲚是凤鲚的不同种群, 都具有河口短距离洄游的习性,凤鲚长江群体成熟个体主要分布在崇明 3 个岛附近, 凤鲚珠江 群体主要分布于广东沿海及河口。 (1)自然条件下,长江凤鲚和珠江凤鲚不会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 。 (1) 对长江凤鲚和珠江凤鲚两群体的线粒体 cytb 基因片断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序列 有 44 个变异位点,总变异率为 11.5%,这些差异属于 多样性层次。 (2) 假设某刀鲚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 Aa,A 的基因频率为 0.2,a 的基因频率为 0.8,那 么 AA、Aa、aa 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 ;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 a 的频 率 逐 渐 下 降 , A 的 频 率 逐 渐 上 升 , 则 后 代 中 aa 基 因 型 个 体 的 变 化 趋 势 是 。 (4)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下列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是 。 ①基因突变 ②自然选择 ③自由交配 ④杂交 ⑤自交 ⑥迁入迁出 32.(每空 3 分,共 12 分)某自花传粉二倍体植物(2n=20)的花色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 对基因 A,a 和 B,b 控制,基因 A 对 a 完全显性,基因 B 对 b 不完全显性。已知基因 A 可 以将白色物质转化为红色色素,BB 可以将红色色素彻底淡化为白色,Bb 将红色色素不彻底淡化 为粉红色。将一株纯合的红花植株和一株白花植株(aaBB)杂交产生的大量种子(F1)用射 线处理后萌发,F1 植株中有一株白花,其余为粉红花。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关于 F1 白花植株产生的原因,科研人员提出了以下几种假说: 假说一:F1 种子发生了一条染色体丢失; 假说二:F1 种子发生了一条染色体部分片段缺失; 假说三:F1 种子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①经显微镜观察,F1 白花植株 时期四分体的个数为 10 个,可以否定假说一; ②已知 4 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可以对 A、a 和 B、b 基因进行标记。经显微镜观察,F1 白花植株 的小孢子母细胞(与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相同)中荧光点的数目为 个,可以否 定假说二。 (2) 现已确定种子萌发时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①有人认为:F1 种子一定发生了 A→a 的隐性突变。该说法是否正确,原因 是 。 ②专家认为:F1 种子中另一对基因发生了一次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与 A、B 基因不在同一条 染色体上),突变基因的产物可以抑制 A 基因的功能,但对 a,B,b 无影响。若假设正确, F1 白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 33. (每空 1 分,共 8 分)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与细胞代谢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中填字母,“”上填文字) (1)d 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组成 c 的细胞所生活的内环 境是 . (2) 组织细胞中的 CO2 从产生到释放到血浆中经过的途径为(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 示) ,至少穿过 层磷脂分子 (3) 若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增多的液体是[ ] ,将导致组织水肿. (4) 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生化成分含量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原因 是外界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和 。 (5) 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大系统模式图。 其中 1、2 分别是 , 。 34(每空 2 分,共 10 分)神经中枢兴奋都由刺激引起,当刺激作用停止后,神经中枢兴奋 并不立即消失,有时会延续一段时间;但有时也会兴奋后及时停止。这些都与中枢神经元 的连接方式有关。如图为中枢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图中①②③表示神经元。请据 图回答问题。 (1) 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多次分支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的部分叫 。 (2) 假设①②③均表示兴奋性神经元,在 A 处给一个适宜的刺激,兴奋将沿着 条途 径传到 B 处,其中耗时最长的一条是 (用图中编号和字母和箭头 表示)。由于兴奋的这种传递方式,使 B 处接受兴奋的时间会 。 (3)假设①②神经元表示抑制性神经元,③表示兴奋性神经元,在 A 处给一个适宜的刺激后, 则 B 处兴奋的变化是 。 荆州中学 2018 级 10 月双周考 高二年级生物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空 2 分) BADDD DDDBC ADADD CBDAA CCDBD CBBDC 31. (每空 2 分) (1) 两者属于不同水域,且都具有河口短距离洄游的习性,所以存在地理隔离导致无法基因 交 流 (2) 基因 (3)4%、32%、64%;逐渐下降 (4)①②⑥ 32.(每空 3 分) (1)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前期) (2) 8 (3)不正确,当发生 b→B 的显性突变 时,基因型为 AaBB 的植株也开白花 (4)红花:粉红花:白花=3:6:55 33.(每空 1 分) (1)无机盐、蛋白质; 组织液与血浆; (2)g→f→c→d; 10; (3) f;组织液 (4) 细胞代谢的不断进行 (5)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34.(每空 2 分) (1)突触小体 (2)4 A→③→②→①→③→B 延长 (3)兴奋及时停止(或兴奋时间缩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