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00 KB
  • 2023-12-01 发布

2018-2019学年河南省郑州市八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河南省郑州市2018-2019学年下期期中高二年级八校联考试题政治学科 第Ⅰ卷 本卷共30个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 ‎1.2019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听取意见和建议。指出,文艺创作要植根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这是因为 ‎ ‎①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中国精神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 A. ②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文艺创作要植根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是因为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本题②④正确;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①把文化的作用夸大,排除;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排除;本题选A。‎ ‎2.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公交车坠入长江致15人死亡。11月2日,重庆公交车坠江原因公布,事发当天,48岁女乘客刘某因错过下车地点与司机发生争吵,两次持手机攻击正在开车的司机,司机右手放开方向盘还击,之后,车辆失控,导致坠江。惨痛教训再次提醒我们,公交司机、广大乘客要懂得管理情绪,也需要在全社会培育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 ‎①驾驶员和乘客的文明素养都需要自觉培养 ‎②汽车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汽车文化是广大驾驶员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健康的汽车文化能丰富司乘人员的精神世界、提升文明行车素养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公交司机、广大乘客要懂得管理情绪”是因为驾驶员和乘客的文明素养都需要自觉培养,①正确;“需要在全社会培育健康的汽车文化”是因为健康的汽车文化能丰富司乘人员的精神世界、提升文明行车素养,④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汽车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排除;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③观点错误,排除;本题选D。‎ ‎3.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有声阅读的市场规模达45亿元,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语无味”。这说明 ‎①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将得到保障 ‎②新时代呈现文化塑造人的新形式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日趋重要 ‎④文化产业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语无味” 强调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新时代呈现文化塑造人的新形式,②正确;“2018年国内有声阅读的市场规模达45亿元”说明文化产业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④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将得到保障,①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③排除;本题选C。‎ ‎4.人文纪录片《一本书一座城》,从书的视角,看城的故事。该片分别以一本书为契机,切入伦敦、柏林、北京、上海等城市,带领观众去探索城市里人的故事,去审视产生这部作品的城市空间及其历史文化,并获得“特殊的美感”。这主要说明 A. 文化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 B. 文化是人创造的又为人所享受 C. 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商品之中 D. 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该片分别以一本书为契机,切入伦敦、柏林、北京、上海等城市,带领观众去探索城市里人的故事,去审视产生这部作品的城市空间及其历史文化,并获得“特殊的美感””说明文化是人创造的又为人所享受,本题B正确;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观点错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商品之中,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C、D与题意不符,排除;本题选B。‎ ‎5.“枫桥月,灞桥柳,一声珍重离家走;跨四海,闯五洲,长路漫漫难回首;相思豆,连丝藕,梦里常在画中游;黄土地,绿田畴,画中美景不胜收。”诗词中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精神活动与物质载体紧密相连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枫桥月,灞桥柳,一声珍重离家走;跨四海,闯五洲。长路漫漫挽难回首;相思豆,连丝藕。梦里常在画中游,黄土地,绿田畴,画中美景不胜收”,表明精神活动与物质载体紧密相连,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故①②符合题意;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与题干主旨不符,故排除③;题干没有提转化为物质力量,故④与题干无关。故选A。‎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影响人们的交住行为和交往方式的文化因素有: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文化因素有: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的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是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6.中国大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谦逊乖巧,不好意思提报酬高低。在招聘时,中国老板可能会认为这个年轻人礼貌、谦逊、好学,当即拍板雇用了他;而外国老板则认为求职就是一个赤裸裸的买卖过程,不提报酬不可理解,说明年轻人素质不高,反而不会聘用他。材料说明 ‎ ‎①文化素养高的人就业机会更多 ‎ ‎②人们在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力式 ‎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受中西方不同文化的影响,中国老板和外国老板的招聘标准不同,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本题③④正确;文化素养高的人并不一定就业机会更多,①观点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人们在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与题意不符,排除;本题选C。‎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2)深远持久的影响。‎ ‎[特别提醒:比较:“潜移默化”与“深远持久 ”] ‎ A.含义 潜移默化——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 深远持久——经年累月、难以抹去的文化影响。‎ B.角度 潜移默化——侧重影响的过程和方式。强调空间(横)的影响。‎ 深远持久——侧重影响的效果。强调时间(纵)的影响。‎ C.特点 潜移默化——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不是消极被动的,虚无缥缈的。‎ 深远持久——具有相对稳定性、持续性,短时间内一般不会改变。‎ D.关键词 潜移默化——无形中、熏陶、耳濡目染,润物细无声。‎ 深远持久——难以改变、保持。‎ E.要求 潜移默化——启示我们要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深远持久——启示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7.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会放慢,而文化往往会“逆势上扬”,人们会通过文化消费来缓解压力,抚慰心灵。因此我们不能仅从经济利润角度来衡量文化的作用。这说明 ‎ ‎①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②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 ‎④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选项①没有看到文化的两重性,优秀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选项③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选项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辩证分析文化的“塑造”作用 文化对人的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文化塑造人生,强调的是向上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的积极塑造作用,它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然而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也会对人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在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上,我们可将其与教材第四单元的“走进文化生活”以及“先进文化的建设”结合起来,分析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以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原因和意义。‎ ‎8.小说《哈利·波特》英文原版中惊现中式英语“longtimenosee”(很久不见),Dama(大妈)、Tuhao(土豪)等一些新词也在海外媒体或口头交际中成为热点,让人感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正在不断突破经济领域。目前,已有245个汉语借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安家落户”。这说明 ‎①文化的影响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强 ‎②不同的文化在传播和交融中逐步趋同 ‎③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需要认同其它民族文化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文化多样性。已有245个汉语借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安家落户”,让人感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正在不断突破经济领域,这说明文化的影响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错在“趋同”;认同其它民族文化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③;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世界文化多样性:‎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③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9.微信营销是伴随着微信的火热而兴起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越来越多的商家以及个人选择在微信端进行营销。材料表明 ‎①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网络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 ‎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社会实践发展。‎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新型媒体属于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题肢,①说法错误;商家选择微信进行营销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故题肢②正确;同时这也是文化创新的作用的体现,故题肢③正确;题肢④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0.当今时代,网络己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我们不是“自投罗网”,就是被“网罗其中”。网络发展使人们的信息传递、诉求表达、社会交往、思维习惯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①科技进步对文化传播有重要影响 ‎ ‎②文化传播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 ‎③科技进步是文化进步的根本动力 ‎ ‎④现代传媒取代了传统传媒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科技的进步,网络的发展,使人们的信息传递、诉求表达、社会交往、思维习惯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说明科技进步对文化传播有重要影响,①正确;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递、诉求表达、社会交往,这说明文化传播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②正确;科技进步并不是文化进步的根本动力,③不选;现代传媒并不能取代传统传媒,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A。‎ ‎【点睛】新传媒的产生,不代表旧传媒的消失。如互联网产生后,口语、文字等旧传媒并没有消失,也在发挥作用,因此,说新传媒取代旧传媒,替代旧传媒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11.2019年,很多省份开启新高考改革,一时间关于高考改革的教育信息和观点,牵动了广大家长的心。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因为 ‎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教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根本任务  ‎ ‎④教育是一种最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手段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因为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本题①②正确;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途径,④观点错误,排除;教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手段和途径,③排除;本题选B。‎ ‎【点睛】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从事文化创造。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12.“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材料表明在“天人合一,顺时而食”及“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某食品企业推出不同的时令点心,这表明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①正确;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观点错误,②不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③错误;材料中的食品企业利用传统文化进行生产经营,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13.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中极重祭祀,祭祀死者,使生者的品德更高尚。《论语》里的一句经典即是此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说明 A.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 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C.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D. 要全面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说明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选B项。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故C项错误。传统文化有优秀的也有糟粕,因此不能全面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故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知识点。‎ 点评:本题用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积极作用这些基础知识。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点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 ‎14.家规是孩子行为培养的根基。老北京也有很多家规,例如:不许吧唧嘴儿;不许叉着腿儿;不许搅菜碟儿;不许筷插碗儿;不许不称长辈您;不许说瞎话儿;未嫁姑娘不许站在窗前往外看……对于这些传统的家规,我们应该 ‎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②固守传统,独树一帜 ‎③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 ‎④摒弃传统,顺应时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家规其实就是一种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内容要加以改造或剔除。选B。②错在“固守传统”;④错在“摒弃传统”‎ 考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点评:本题结合传统的“家规”,考查学生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可以对选项中的关键字词加以分析,尽量排除错误题肢,“固守”和“摒弃”都属于说法不科学的词语,所以运用排除法即可解答此题,难度不大。‎ ‎15.2018年7月13日,首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颁奖典礼暨获奖新书发布会”在苏州江苏书展主场馆举行。在获得2016年度国际安徒生奖后,曹文轩说,中国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和灾难,乡土与生活为中国作家提供了无比丰富的资源。这表明文化创新要 ‎ ‎①要摒弃传统,发展创新 ‎ ‎②立足于社会实践 ‎③植根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 ‎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国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和灾难,乡土与生活为中国作家提供了无比丰富的资源。” 表明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植根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本题②③符合题意;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批判继承,不能摒弃传统,①观点错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创新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果,④与题意不符,排除;本题选B。‎ ‎16.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年轻人对春节期间的“文化大餐”——春晚的兴趣在下降。2017年,“春晚”成为春晚官网内容设计一大亮点。观众可通过下载APP参与节目互动,并分时段推送“春晚明星大拜年”送祝福,从而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眼球。这启示我们 ‎①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文化传承的前提 ‎②文化传承应重视发挥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优势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文化创新应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伴随着大家对春晚兴趣的下降,春晚官网通过APP让观众参与互动,分时段推送“春晚明星大拜年”送祝福活动,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关注。该做法启示我们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应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并结合大众传媒的特性发挥其超越时空的优势进行传播。所以答案选择C。①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文化传承的前提表述错误,继承是发展的前提;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表述错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社会实践。‎ 点睛:‎ 文化交流传播 ‎⑴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⑵手段(大众传媒等):①作用: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②地位: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1原因 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发展 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民族文化 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 根本目的 ‎ 检验标准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 内容 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4途径 根本途径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五新、资源、条件),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具体途径 ‎(古今)两个过程:①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②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一个根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一个表现: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①两个关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②四个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中外)一个要求:博采众长 三个过程:①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②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③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四个原则:①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②要以我为主,③为我所用。④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博采众长 ‎5. 主体 人民群众: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6. 基础 文化多样性 ‎17.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下去、走进去、走出去”的道路,与之相对应的有效做法是 ‎①深入基层、立足社会实践 ‎②加强交流、推动文化传播 ‎③高举旗帜、引领先进方向 ‎④深入人心、反映群众呼声。‎ A. ④一①一② B. ①一④一② C. ①一③一④ D. ②一④一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下去,是指文化创作要深入基层、立足社会实践;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进去,是指文化创作要深入人心,反映群众呼声;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出去,是指要加强文化的交流、推动文化传播。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④―②;选项ACD均错误。故本题答案为B。‎ ‎18.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长达百余年的国破山河碎、同胞遭蹂躏的悲惨历史,所有中华儿女对此刻骨铭心。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特别是“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的坚定话语,引发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强烈共鸣。由此可见 ‎①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人心相交,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 ‎③真实的历史实践是两岸同胞渴望统一情感产生的深层基因 ‎④两岸同胞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决定了祖国必须统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没体现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①排除;材料中,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的坚定话语,引发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强烈共鸣,这说明真实的历史实践是两岸同胞渴望统一情感产生的深层基因,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故②③正确;④选项夸大了两岸同胞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对祖国的统一的作用,错误。故选B。‎ ‎19.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我国将每年的9月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其目的在于:‎ ‎①将中华民族精神转化为时代精神 ‎ ‎②为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源泉和动力 ‎③提升学生素质,培育“四有”公民 ‎ ‎④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我们将每年的9月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其目的在于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学生素质,铸就民族之魂,选D。①错误,我们为民族精神注入时代精神,而不是把民族精神转化为时代精神;②错误,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考点:弘扬民族精神 ‎【高考警示】高考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考查侧重对其措施的准确把握,应注意以下几个易错点:‎ ‎(1)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但是认为“弘扬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是错误的。二者并不矛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保证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处理好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有精华、糟粕之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外来文化亦有精华、糟粕之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20.2018年12月,某博物馆举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老物件展。让人们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主生产的电视机和照相机等老物件里看变化,感受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这些老物件 ‎①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②是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一个缩影 ‎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④是改革创新精神的重要物质载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说法错误,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②④符合题意,某博物馆举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老物件展,让人们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主生产的电视机和照相机等老物件里看变化,感受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这些老物件是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一个缩影,是改革创新精神的重要物质载体;③说法错误,老物件是文化的物质载体,并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故选D。‎ ‎21.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好评如潮。除了老戏骨的演技备受好评之外,该剧的台词也十分的犀利。但是细心观众发现有些台词是表述错误的,请选出你认为表述错误的台词 ‎①李达康:“推动文化创新必须尊重文化多样性,因为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祁同伟:“什么是爱国,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是抽象的。”‎ ‎③陈清泉:“我们好多的同志对外来文化还存在着偏见,既然尊重文化多样性,那就要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嘛。”‎ ‎④高育良:“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但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还应该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②表述错误,符合题意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同时,其他民族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不能完全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③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①表述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④表述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本题选B。‎ ‎22.哲学家任继愈先生说,有了中国文化历史知识基础以后,爱国主义就有了根。章士钊有句话叫“灭人之国先去其史”。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文化传统,而继承传统最重要的是靠历史教育。这表明 ‎①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培育民族精神要珍惜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 ‎③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只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③选项“只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的表述错误。④选项表述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文化传统,而继承传统最重要的是靠历史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培育民族精神要珍惜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①②选项入选。选A。‎ ‎【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一般采用:“排除法”和“比较法”。‎ ‎1.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 在认真审读背景材料、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指向的基础上,从最容易发现的错误(或正确)题肢入手,先确定其中明显错误的观点或明显正确的观点,然后将含有明显错误观点的题肢或不含有明显正确观点的题肢,从备选题肢中排除以缩小范围。 ‎ ‎2.运用“对比法”对其余题肢进行比较,确定正确选项:‎ 在初步排除缩小范围后,便可以确定剩余题肢中的“相同”的选项为正确题肢,一般不必费心去分析,只需对“相异”的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看哪些更符合题意,以最终确定答案。‎ ‎2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华民族“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铸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 ‎①民族精神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 ‎②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③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 ‎ ‎④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①表述错误,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②符合题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因为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③表述错误,经济和科技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④符合题意,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民族综合素质。故选A。‎ 点睛:易错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一切外来文化影响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和渗透的图谋。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汲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二者并不矛盾,不加分析地抵制一切外来文化影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4.下面图示表示的是文化、中华文化与传统文化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合理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中华文化,又包括其他民族文化,既包括传统文化,也包括当代文化,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故选项D适合题意;选修A、B、C没有正确反映中华文化、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故排除。故答案选D。‎ ‎【考点定位】文化、中华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名师点睛】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5.2019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深化中外人文交流。……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社会就充满活力,国家就繁荣兴旺。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②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有利于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渗透中国的价值观 ‎③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能够促进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④社会充满活力,国家繁荣兴旺,必须承袭中华各民族的多样的传统文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深化中外人文交流。……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社会就充满活力,国家就繁荣兴旺。”说明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能够促进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本题①③正确;②中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渗透中国的价值观说法错误,排除;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④中承袭中华各民族的多样的传统文化说法错误,排除;本题选A。‎ ‎26.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持续热映。其使用的道具“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一项项超级工程,令人从一个个“厉害的瞬间”,切实体悟一个“厉害的中国”。该剧之所以持续热映,是因为 ‎ ‎①反映中国精神面貌,展示中国建设成就 ‎ ‎②发挥传媒宣传功能,增添文化传播途径 ‎③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彰显社会文明进步 ‎ ‎④凸显中国文化实力,扩大了世界影响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厉害了,我的国》通过“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一项项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超级工程,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展示了中国建设取得成就,彰显了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成就,因而让国人切实体悟一个“厉害的中国”,增强了国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自尊心,这是电影在全国持续热映的原因。①③符合题意;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非途径,②中“增添文化传播途径”说法错误;电影反映的是我国在各领域取得创新成果,不只是文化力,④与材料不符。故本题选B。‎ ‎27.2017年12月3日,中共中央纪委发布了一套“八项规定”表情包,通过更生动的方式增进网友对党规的了解,进行自我宣传。这套表情包中有16个动图,以动画形式展示八项规定内容,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树立良好家风”“禁止违规高消费娱乐健身”和“问责不作为”等等,这些表情均可以在微信等社交软件上使用。许多网友称赞说,用表情包来宣传八项规定“接地气,有动感,有创意”。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②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可以传承党的优良传统 ‎③大众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并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以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廉政文化有独特效果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中共中央纪委发布了一套“八项规定”表情包,通过更生动的方式增进网友对党规的了解,进行自我宣传。这说明以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廉政文化有独特效果,大众传媒能够突破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①④适合题意;②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28.从当前看,乡村村容村貌大变样,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然而,在一些农村陈规陋习仍然还有市场。因此,要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主题、突出为民利民惠民导向、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新期待。这需要 A.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B. 奏响主旋律,大力发展经典文化、高雅文化 C. 加强管理,坚决抵制和依法取缔陈规陋习 D. 引导广大农民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一些农村陈规陋习仍然还有市场说明我们要满足农民群众期待需要引导广大农民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本题D正确;我们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A错误,排除;奏响主旋律,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B观点错误,排除;对陈规陋习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给予改造和剔除,C观点错误,排除;本题选D。‎ ‎29.《见字如面》是由实力文化、黑龙江卫视联合出品,腾讯视频络独播、首播的一档文化节目。见字如面,古人笔下的深情,未读泪已流,一尺方桌、一位读者、几封书信,在当今文化娱乐至上的喧嚣中,却如汩汩清流,沁人心脾,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渴望与回望。其现实意义是 ‎①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②文化传承要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促进中华文化发展 ‎③媒体人应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④现代大众传媒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日益显示出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见字如面》‎ 作为一档文化节目,用书信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渴望与回望,与时代对接,有利于发挥传统文化的时代作用,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促进中华文化发展,②项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引发人们回望,有利于树立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①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反映了文化传承的时代价值,没有涉及文化产品的风格多样性问题,③项不合题意;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文化传播的途径,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 ‎【点睛】文化传播的途径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媒介,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 ‎30.每隔一段时间,媒体上总会出现一两个爆款综艺类节目,各领风骚一两年,然后跟风者众,最后归于沉寂。随之诞生了一个流行词“C位出道”。明星在意C位,粉丝也在意C位,人们对C位的推崇,甚至到了病态的程度。对于抢C位的文艺乱象,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根治“文艺乱象”,需要理性引导和建章立规 ‎②创作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坚决取缔娱乐文化 ‎③要引导精神文化消费从多元化逐步走向一元化 ‎④文艺工作者要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和责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对于抢C位的文艺乱象,文艺工作者要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和责任,根治“文艺乱象”,需要国家理性引导和建章立规,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坚决取缔娱乐文化的观点太绝对,②观点错误;精神文化消费应多元化而不是一元化,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2019年世界环境日活动主办国是中国。2018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全体公民不仅是绿水青山的享有者,更是建设者,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必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生态理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的合理性。‎ ‎【答案】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有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②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有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境的文化氛围。③文化塑造人生。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的合理性。‎ 从材料可以看出,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全体公民不仅是绿水青山的享有者,更是建设者,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可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从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方面,说明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有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从而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有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境的文化氛围,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点睛】感受文化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是什么?‎ ‎(1)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哪些?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4、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什么?‎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启发:我们应主动向上的学习优秀文化,参加健康的文化活动,远离避免错误的思想和错误的知识对我们的影响。‎ ‎5、如何理解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启示:个人: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32.材料: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中华文化需要进一步融入世界,世界各国也越来越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文化。近年来我们的文化海外传播有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走出去”因语言和文化障碍停留在表面,深度介绍中国历史、正面展现中国现状的产品很少;认为文化就是文艺,给外国人造成中华文化就是唱歌跳舞的印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说明我国应怎样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答案】①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遵循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跨越文化差异,搭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②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充分挖掘我国的文化资源,精心选择内容,让世界人民真正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精髓。‎ ‎③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把握国外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创作能为其他民族人民欣赏的文化产品,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④创新手段和途径,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传播中华文化。‎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为话题设置情景材料,从《文化生活》模块设置问题,考查学生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知识,本题侧重考查学生提取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华儿女是如何助力我国的改革开放的。从设问指向看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设问范围是《文化生活》模块,知识限定范围是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学生需要认真结合材料,与教材知识相对接来分析作答。结合材料学生可以从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遵循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跨越文化差异,搭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充分挖掘我国的文化资源,精心选择内容,让世界人民真正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精髓;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把握国外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创作能为其他民族人民欣赏的文化产品,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创新手段和途径,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传播中华文化等角度进行阐述。‎ ‎33.下表是M村乡村文化旅游的宣传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让您记住乡愁”---M村乡村文化旅游简介 田园疗愈心灵 原汁原味的田园生活体验,种植、耕作、采摘、让您忘掉城市的烦扰,为身体充个电,给心灵放个假。‎ 追忆老家味道 传统乡土民俗、农事、食宿与文艺表演,在互动参与中,唤醒您的乡村记忆。‎ 英式农场夏令营 仿照英国旅游管理经验,为您提供生态农业体验,青少年农业教育服务。‎ 结下老乡情谊 原住居民提供各具特色的餐饮、住宿、导游服务,送您淳朴的深情厚谊。‎ 结合材料,简要说明M村的文化旅游措施为我国乡村旅游文化创新带来哪些启示。‎ ‎【答案】①立足于社会实践,面向广大消费者,设计合理的文化旅游产品。‎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将传统的乡村文化创新成为适应现代人需要的体验项目。‎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国外先进旅游业发展经验 ‎④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促进旅游文化的不断创新。‎ ‎【解析】‎ ‎【分析】‎ 本题以M村的文化旅游措施为话题设置情景材料,从《文化生活》模块设置问题,考查学生文化创新的知识,本题侧重考查学生提取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结合材料,简要说明M村的文化旅游措施为我国乡村旅游文化创新带来哪些启示。从设问指向看属于启示类主观试题,设问范围是《文化生活》模块,知识限定范围不明确,学生需要认真结合材料,与教材知识相对接来分析作答。结合材料学生可以从立足于社会实践,面向广大消费者,设计合理的文化旅游产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将传统的乡村文化创新成为适应现代人需要的体验项目;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国外先进旅游业发展经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促进旅游文化的不断创新等角度进行阐述。‎ ‎【点睛】文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古今):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向人民群众学习,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5)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繁荣。‎ ‎(6)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的关系,把握好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34.材料:2019年2月26日人民网刊文指出,中国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滞,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世界将继续看到改革开放的中国加速度。40年巨大经济成就得益于勤劳的中华儿女。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助力了经济发展;解放后进行的扫除文盲运动和义务教育,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起飞提供了人力资源优势;中华各族儿女众志成城,团结一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必将将推动中国经济巨轮驶向更开阔的水域。‎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华儿女是如何助力我国的改革开放的。‎ ‎【答案】①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发扬创造精神、团结精神、奋斗精神。‎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更好地推动改革开放的发展。‎ ‎③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改革开放提供强大动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改革开放为话题设置情景材料,从《文化生活》模块设置问题,考查学生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知识,本题侧重考查学生提取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华儿女是如何助力我国的改革开放的。从设问指向看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设问范围是《文化生活》模块,知识限定范围不明确,学生需要认真结合材料,与教材知识相对接来分析作答。结合材料学生可以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发扬创造精神、团结精神、奋斗精神;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更好地推动改革开放的发展;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改革开放提供强大动力等角度进行阐述。‎ ‎【点睛】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步骤:‎ 第一步,审设问,注意知识范围的限定和题型,根据设问要求,检索知识库,找到需要运用的一般理论;‎ 第二步,以知识要点(特别是概念)为线索,按图索骥,在试题材料中寻找与理论要点相对应的有效信息;‎ 第三步,把知识要点与对应的具体信息结合起来,对知识要点进行阐释。‎ 第四步,表述答案:知识要点+材料分析。‎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