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5.97 KB
  • 2023-11-17 发布

高考数学考点41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 4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1 (1)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2)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一、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1.曲线的交点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给定两条曲线 ,已知它们的方程为 , 求曲线 的交点坐标,即求方程组 的实数解. 方程组有几组实数解,这两条曲线就有几个交点.若方程组无实数解,则这两条曲线没有交点. 2.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个数的判定 设直线 ,圆锥曲线 ,把二者方程联立得到方程组,消去 得到一 个关于 的方程 . (1)当 时, 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即直线与圆锥曲线有两个交点; 方程有两个相同的实数解,即直线与圆锥曲线有一个交点; 方程无实数解,即直线与圆锥曲线无交点. (2)当 a=0 时,方程为一次方程,若 b≠0,方程有一个解,此时直线与圆锥曲线有一个交点; 若 b=0,c≠0,方程无解,此时直线与圆锥曲线没有交点. 3.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时,直线与椭圆有两个公共点,与双曲线、抛物线有一个或两个公共点. (1)直线与椭圆有两个交点 相交;直线与椭圆有一个交点 相切;直线与椭圆没有交点 相离. (2)直线与双曲线有两个交点 相交. 当直线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时,除了直线与双曲线相切外,还有可能是直线与双曲线相交,此时直 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 直线与双曲线没有交点 相离. (3)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交点 相交. 当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时,除了直线与抛物线相切外,还有可能是直线与抛物线相交,此时直 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或重合. 1 2,C C 1 2: ( , ) 0, : ( , ) 0C f x y C g x y  1 2,C C ( , ) 0 ( , ) 0 f x y g x y    : 0l Ax By C   : ( , ) 0C f x y  ( )y x ( )x y 2 20( 0)ax bx c ay by c      0a  0   0   0         2 直线与抛物线没有交点 相离. 二、圆锥曲线中弦的相关问题 1.弦长的求解 (1)当弦的两端点坐标易求时,可直接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 (2)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斜率为 k 的直线 l 与圆锥曲线 C 相交于 两个不同的点, 则弦长 . (3)当弦过焦点时,可结合焦半径公式求解弦长. 2.中点弦问题 (1)AB 为椭圆 的弦, ,弦中点 M(x0,y0),则 AB 所在直 线的斜率为 ,弦 AB 的斜率与弦中点 M 和椭圆中心 O 的连线的斜率之积为定值 . (2)AB 为双曲线 的弦, ,弦中点 M(x0,y0),则 AB 所在 直线的斜率为 ,弦 AB 的斜率与弦中点 M 和双曲线中心 O 的连线的斜率之积为定值 . (3)在抛物线 中,以 M(x0,y0) 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的斜率 . 考向一 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判断及应用 1.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个数时,可直接求解相应方程组得到交点坐标,也可利用消元后的一元二次 方程根的判别式来确定,需注意利用判别式的前提是二次项系数不为 0. 2.依据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个数求参数时,联立方程并消元,得到一元方程,此时注意观察方程的二次项 系数是否为 0,若为 0,则方程为一次方程;若不为 0,则将方程解的个数转化为判别式与 0 的大小关系求解. 典例 1 已知椭圆 ,直线 :y=x+m. (1)若 与椭圆有一个公共点,求 的值;  1 1 2 2( , ), ( , )A x y B x y 2 2 2 2 1 2 1 1 2 1 22 1( ) ( ) 1 | | 1 | | ( 0)=AB x x y y k x x y y kk         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1 1 2 2( , ), ( , )A x y B x y 2 0 2 0 b xk a y  2 2 b a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1 1 2 2( , ), ( , )A x y B x y 2 0 2 0 b xk a y 2 2 b a 2 2 ( 0)y px p  0 pk y 3 (2)若 与椭圆相交于 P,Q 两点,且|PQ|等于椭圆的短轴长,求 m 的值. 典例 2 已知抛物线 的焦点为 ,抛物线 的焦点为 . (1)若过点 的直线 与抛物线 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求直线 的方程; (2)若直线 与抛物线 交于 , 两点,求 的面积. 【解析】(1)由题意知抛物线 的焦点为 ,抛物线 的焦点为 , 所以 , , 2: 2 ( 0)C y px p  (1,0)F 2: 2 ( 0)E x py p  M M l C l MF C A B OAB△ 2: 2 ( 0)C y px p  (1,0)F 2: 2 ( 0)E x py p  M 2p  (0,1)M 4 1.已知直线 与双曲线 .当 k 为何值时,直线与双曲线: (1)有两个公共点; (2)有一个公共点; (3)没有公共点. 考向二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弦长问题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弦长问题有三种解法: (1)过圆锥曲线的焦点的弦长问题,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可优化解题. (2)将直线的方程与圆锥曲线的方程联立,求出两交点的坐标,再运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弦长. (3)它体现了解析几何中的设而不求的思想,其实质是利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以及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 数的关系. y kx 2 24 16x y  5 典例 3 已知抛物线 : ( ),焦点为 ,直线 交抛物线 于 , 两点, 为 的中点,且 . (1)求抛物线 的方程; (2)若 ,求 的最小值. ∴ , 即 ,∴ , ∴ , , 0x AB 6 典例 4 已知椭圆 : ( )的右焦点为 ,且椭圆 上一点 到其两焦点 , 的距 离之和为 . 学@ (1)求椭圆 的标准方程; (2)设直线 : ( )与椭圆 交于不同的两点 , ,且 ,若点 满足 ,求 的值. 【解析】(1)由已知得 ,则 , 又 , ∴ , ∴椭圆 的方程为 . (2)由 得 ①. ∵直线 与椭圆 交于不同的两点 、 ,∴ ,得 , 2 2 112 4 x y  2 2 112 4 y x m x y        7 设 、 , 则 , , 当 时, , 此时,线段 的中垂线方程为 ,即 , 令 ,得 . 当 时, , 此时,线段 的中垂线方程为 ,即 . 令 ,得 . 综上所述, 的值为 或 . 2.直线 与双曲线 相交于 A,B 两点. (1)当 时,求线段 AB 的长; (2)若以 AB 为直径的圆经过坐标原点,求实数 a 的值. 考向三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定点、定值问题多以直线与圆锥曲线为背景,常与函数与方程、向量等知识交汇,形成了过定点、定值等 问题的证明.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引进参变量表示所求问题,根据等式的恒成立、数式变换等寻找不受参 数影响的量.可以先研究一下特殊情况,找出定点或定值,再视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同时,也要掌握巧妙利用 1y ax  2 23 1x y  2a  8 特殊值解决相关的定点、定值问题,如将过焦点的弦特殊化,变成垂直于对称轴的弦来研究等. 典例 5 如图,已知点 E(m,0)(m>0)为抛物线 y2=4x 内一个定点,过 E 作斜率分别为 k1,k2 的两条直线交 抛物线于点 A,B,C,D,且 M,N 分别是 AB,CD 的中点. (1)若 m=1,k1k2=-1,求△EMN 面积的最小值; (2)若 k1+k2=1,求证:直线 MN 过定点. 学! 9 典例 6 已知椭圆 E: 与 y 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 M,点 F1,F2 为椭圆的焦点,且 是边长为 2 的等边三角形,若直线 l:y=kx+2 与椭圆 E 交于不同的两点 A,B. (1)直线 MA,MB 的斜率之积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2)求 的面积的最大值. 【解析】(1)因为 是边长为 2 的等边三角形,所以 2c=2,b= c,a=2, 所以 a=2,b= , 所以椭圆 E: + =1,点 M(0, ). 将直线 l:y=kx+2 代入椭圆 E 的方程,整理得(3+4k2)x2+16 kx+36=0. (*) 设 A(x1,y1),B(x2,y2),则由(*)式可得 Δ=(16 k)2-4(3+4k2)×36=48(4k2-9)>0, 所以 k∈(-∞,- )∪( ,+∞),x1+x2= ,x1x2= . 则直线 MA,MB 的斜率之积为 kMA·kMB=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1 2△MF F △ABM 1 2△MF F 2 16 3 3 4 k k  2 36 3 4k   1 21 2 1 2 1 2 3 33 3 kx kxy y x x x x      1 22 1 2 3 3k x xk x x    10 , 学! 3.已知双曲线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 轴上,离心率 ,虚轴长为 . (1)求双曲线 的标准方程; (2)若直线 与双曲线 相交于 两点( 均异于左、右顶点),且以 为直径的 圆过双曲线 的左顶点 ,求证:直线 过定点,并求出定点的坐标. 4.已知椭圆 的离心率为 ,右焦点 与抛物线 的焦点重合,左顶点为 , 过 的直线交椭圆于 两点,直线 与直线 交于 两点. (1)求椭圆 的方程; (2)试计算 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该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2 2 2 2 2 16 33 33 4 9 36 1 36 36 4 3 4 kk k kk k k            C x 5 2e  2 C :l y kx m  C ,A B ,A B AB C D l 2 2 2 2: 1( 0)x yE a ba b    11 1.直线 = 与椭圆 = 的位置关系为 A.相交 B.相切 C.相离 D.不确定 2.已知直线 与双曲线 的右支有两个交点,则 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 3.设 为抛物线 : 的焦点,过 作倾斜角为 30°的直线交 于 、 两点,则 A. B.16 C.32 D. 4.若平行四边形 内接于椭圆 ,直线 的斜率 ,则直线 的斜率 A. B. C. D. 5.过双曲线 的右顶点 A 作倾斜角为 135°的直线,该直线与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的 交点分别为 B,C,若 ,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A.( +1)x+y=0 B.( +1)y-x=0 C.( +1)x±y=0 D.( +1)y±x=0 6.已知 O 是坐标原点,F 是椭圆 + =1 的一个焦点,过 F 且与 x 轴垂直的直线与椭圆交于 M,N 两点,则 cos∠MON 的值为 A. B.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2 2AB BC  5 13 5 13 12 C. D. 7.直线 过抛物线 的焦点 且与抛物线交于 两点,若线段 的长分别为 ,则 的最小 值是 A.10 B.9 C.8 D.7 8.已知椭圆 的右焦点为 ,过点 的直线交椭圆于 两点.若 的 中点坐标为 ,则 的方程为 A. B. C. D. 9.已知双曲线 的一条渐近线截椭圆 所得弦长为 ,则此双曲线的离 心率为 A. B. C. D. 10.过抛物线 上的焦点 ,作直线 与抛物线交于 , 两点,已知 ,则 A.2 B.3 C. D. 11.若椭圆 与直线 有公共点,则该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2 13 13 2 13 13 2 2 2 2: 1( 0)x yE a ba b    (3,0)F F ,A B AB (1, 1) E 2 2 118 9 x y  2 2 136 27 x y  2 2 127 18 x y  2 2 145 36 x y 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10, 2      10, 2      1 ,12      1 ,12     13 12.如图,过抛物线 的焦点 F 的直线 l 交抛物线于点 A、B,交其准线于点 C,若|BC|=2|BF|,且 |AF|=3,则此抛物线的方程为 A. B. C. D.y2= x 13.已知椭圆 C: + =1,过点 M(1,0)的直线 l 与椭圆 C 交于点 A,B,若 =2 ,则直线 l 的斜率为 A. B. C. D. 14.若直线 y=kx-1 与抛物线 y2=4x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 k 的值为_________. 15.如图,已知斜率为 1 的直线 l 过椭圆 C: 的下焦点,交椭圆 C 于 A,B 两点,则弦 AB 的长 等于__________. 16.如果双曲线 的渐近线与抛物线 相切,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___. 17.直线 与椭圆 分别交于点 , ,线段 的中点为 ,设直线 的斜率为 ,直线 2 2 ( 0)y px p  2 9y x 2 6y x 2 3y x 1 14 1 14 14 14 14 14 2 2 18 4 y x  14 的斜率为 ,则 的值为__________. 18.过抛物线 C:y2=x 上一点 A(1,1)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分别交抛物线于 P,Q(异于点 A)两点,则直线 PQ 恒过定点_________. 19.已知椭圆 的离心率 ,焦距是 . (1)求椭圆的方程; (2)若直线 与椭圆交于 、 两点, ,求 的值. 20.已知抛物线 上的点 P 到点 的距离与到直线 的距离之差为 ,过点 的直 线 交抛物线于 两点. (1)求抛物线的方程; (2)若 的面积为 ,求直线 的方程.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6 3e  2 2 2( 0)y kx k   C D 6 2 5CD  k 15 21.设 、 分别为双曲线 的左、右项点,双曲线的实轴长为 ,焦点到渐近 线的距离为 . (1)求双曲线的方程; (2)已知直线 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 、 两点,且在双曲线的右支上存在点 使 ,求 的值及点 的坐标. 22.已知抛物线 上的点 到焦点 的距离为 . (1)求 , 的值; (2)设 , 是抛物线上分别位于 轴两侧的两个动点,且 ,其中 为坐标原点.求证: 直线 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 A B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4 3 3 3 23y x  M N D OM ON tOD    t D 2 2 ( 0)y px p  (3, )T t F 4 t p A B x 5OA OB   O AB 16 23.已知点 在双曲线 ( , )上,且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方程是 . (1)求双曲线 的方程; (2)若过点 且斜率为 的直线 与双曲线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3)设(2)中直线 与双曲线 交于 两个不同的点,若以线段 为直径的圆经过坐标原点, 求实数 的值. 24.已知椭圆 以 , 为焦点,且离心率 . (1)求椭圆 的方程; (2)过点 ,斜率为 的直线 与椭圆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 ,求 的取值范围; (3)设椭圆 与 轴正半轴、 轴正半轴的交点分别为 、 ,是否存在直线 ,满足(2)中的条件且使 得向量 与 垂直?如果存在,写出 的方程;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 2)D :C 2 2 2 2 1x y a b  0a  0b  3 0x y  C (0,1) k l C k l C A B、 AB k 17 25.已知抛物线 的焦点 以及椭圆 的上、下焦点及左、右 顶点均在圆 上. (1)求抛物线 和椭圆 的标准方程; ( 2 ) 过 点 的 直 线 交 抛 物 线 于 不 同 的 两 点 , 交 轴 于 点 , 已 知 , ,求证: 为定值. 26 . 已 知 椭 圆 的 离 心 率 与 等 轴 双 曲 线 的 离 心 率 互 为 倒 数 关 系 , 直 线 与以原点为圆心,椭圆 C 的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相切. (1)求椭圆 C 的方程; (2)设 M 是椭圆的上顶点,过点 M 分别作直线 MA、MB 交椭圆于 A、B 两点,设两直线的斜率分别 为 k1、k2,且 ,证明:直线 AB 过定点 . 1.(2018 新课标全国Ⅰ理科)设抛物线 的焦点为 ,过点 且斜率为 的直线与 交于 , 两点,则 A.5 B.6 2 1 : 2 ( 0)C y px p  F 2 2 2 2 2: 1( 0)y xC a ba b    2 2: 1O x y  1C 2C F 1C ,A B y N 1NA AF  2NB BF  1 2 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  : 2 0l x y   1 2 4k k  1( , 1)2  2: 4C y x F ( 2,0) 2 3 C M N FM FN   18 C.7 D.8 2.(2018 新课标全国Ⅱ理科)已知 , 是椭圆 的左,右焦点, 是 的左顶 点,点 在过 且斜率为 的直线上, 为等腰三角形, ,则 的离心率为 A. B. C. D. 3.(2018 新课标全国Ⅰ理科)已知双曲线 , 为坐标原点, 为 的右焦点,过 的直线 与 的两条渐近线的交点分别为 , .若 为直角三角形,则 A. B.3 C. D.4 4.(2018 新课标全国Ⅲ理科)已知点 和抛物线 ,过 的焦点且斜率为 的直线与 交于 , 两点.若 ,则 ________________. 5.(2018 新课标全国Ⅱ理科)设抛物线 的焦点为 ,过 且斜率为 的直线 与 交 于 , 两点, . (1)求 的方程; (2)求过点 , 且与 的准线相切的圆的方程. 6.(2018 新课标全国Ⅰ理科)设椭圆 的右焦点为 ,过 的直线 与 交于 两点,点 1F 2F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 : A C P A 3 6 1 2PF F△ 1 2 120F F P   C 2 3 1 2 1 3 1 4 2 2: 13 xC y  O F C F C M N OMN△ | |MN  3 2 2 3 ( 1,1)M  2: 4C y x C k C A B 90AMB   k  2 4C y x: F F ( 0)k k  l C A B | | 8AB  l A B C 2 2: 12 xC y  F F l C ,A B 19 的坐标为 . (1)当 与 轴垂直时,求直线 的方程; (2)设 为坐标原点,证明: . 7.(2018 新课标全国Ⅲ理科)已知斜率为 的直线 与椭圆 交于 , 两点,线段 的中 点为 . (1)证明: ; (2)设 为 的右焦点, 为 上一点,且 .证明: , , 成等差数列, 并求该数列的公差. 8.(2018 北京理科)已知抛物线 经过点 .过点 的直线 与抛物线 有两个不同 的交点 , ,且直线 交 轴于 ,直线 交 轴于 . (1)求直线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2)设 为原点, , ,求证: 为定值. M (2,0) l x AM O OMA OMB   k l 2 2 14 3 x yC  : A B AB   1 0M m m , 1 2k   F C P C FP FA FB   0   FA FP FB 2: 2C y px (1,2)P (0,1)Q l C A B PA y M PB y N l O QM QO  QN QO  1 1   20 9.(2018 江苏)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椭圆 过点 ,焦点 ,圆O 的直径为 . (1)求椭圆 C 及圆 O 的方程; (2)设直线 l 与圆 O 相切于第一象限内的点 P. ①若直线 l 与椭圆 C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点 P 的坐标; ②直线 l 与椭圆 C 交于 两点.若 的面积为 ,求直线 l 的方程. 10.(2018 天津理科)设椭圆 (a>b>0)的左焦点为 F,上顶点为 B.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 , 点 A 的坐标为 ,且 . (1)求椭圆的方程; (2)设直线 l: 与椭圆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 P,且 l 与直线 AB 交于点 Q. 若 (O 为原点),求 k 的值. xOy C 1( 3, )2 1 2( 3,0), ( 3,0)F F 1 2F F ,A B OAB△ 2 6 7 2 2 2 2 1x y a b  5 3 ( ,0)b 6 2FB AB  ( 0)y kx k  5 2 sin4 AQ AOQPQ   21 11.(2017 新课标全国Ⅲ理科)已知抛物线 C:y2=2x,过点(2,0)的直线 l 交 C 于 A,B 两点,圆 M 是 以线段 AB 为直径的圆. (1)证明:坐标原点 O 在圆 M 上; (2)设圆 M 过点 ,求直线 l 与圆 M 的方程. 12.(2017 新课标全国 I 理科)已知椭圆 C: ,四点 P1(1,1),P2(0,1),P3(–1, ),P4(1, )中恰有三点在椭圆 C 上. (1)求 C 的方程; (2)设直线 l 不经过 P2 点且与 C 相交于 A,B 两点.若直线 P2A 与直线 P2B 的斜率的和为–1,证明: l 过定点 (4, 2)P  2 2 2 2 1( )0x y a b a b    3 2 3 2 22 2.【解析】由 消去 y 得 . 设 , ,则 , . (1) . 当 时, . (2)由题意知,OA⊥OB,则 ,即 , 即 ,即 ,解得 . 所以当以 AB 为直径的圆经过坐标原点时,a 的值为 或 . 3.【解析】(1)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由已知得 又 ,解得 , 2 2 1 3 1 x x y y a       2 2(3 ) 2 2 0a x ax    1 1( ),A x y 2 2( ),B x y 1 2 2 2 3 ax x a   1 2 2 2 3x x a   2 2 2 2 1 2 1 2 1 2 1 2| | ( ) ( ) (1 )[( ) 4 ]AB x x y y a x x x x        2 2 2 2 2 2 2 2 (1 )(6 )2 8(1 )[( ) ]3 3 |3 | a aaa a a a        2a  2 2 2 2 2 2 2 (1 )(6 ) 2 (1 2 )(6 2 )| | 2 10|3 | |3 2 | a aAB a        1 2 1 2 0x x y y  1 2 1 2( 1)( 1) 0x x ax ax    2 1 2 1 2(1 ) ( ) 1 0a x x a x x     2 2 2 2 2(1 ) 1 03 3 aa aa a        1a   1 1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5 ,2 2,2 c ba   2 2 2a b c  2, 1a b  23 所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2)设 ,由 得 , 则 , , 学@ 4.【解析】(1)由题意知 ,右焦点 ,即 ,且 , 解得 , 所以椭圆 的方程为 . (2)由(1)知 , 当直线 的斜率不存在时,即直线 的方程为 , 易知 ,所以直线 . 令 ,可知: , 2 2 14 x y  1 1 2 2( , ), ( , )A x y B x y 2 2 14 y kx m x y     2 2 2(1 4 ) 8 4( 1) 0k x mkx m     2 2 2 2 1 2 2 2 1 2 2 64 16(1 4 )( 1) 0 8 1 4 4( 1) 1 4 m k k m mkx x k mx x k                2 2 1 2 1 2 1 2 1 2( )( ) ( )y y kx m kx m k x x mk x x m        2 2 2 4 1 4 m k k   24 1.【答案】A 【解析】由题意得直线 = 恒过定点 ,而点 在椭圆 = 的内部,所以直线与椭圆相 交.选 A. 2.【答案】D 【解析】∵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当﹣1<k≤1 时,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只有 1 个交点; 当 k≤﹣1 时,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没有交点. 把 代入 得 , 令 ,解得 k= 或 k=﹣ (舍去). ∴直线 与双曲线 的右支有两个交点时,1<k< .故选 D. 3.【答案】C 【解析】由题意知 ,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联立 消元得 y x  1y kx  2 2(1 ) 2 5 0k x kx    2 24 20(1 ) 0k k     25 ,设 ,则 , 所以 ,故选 C. .网 4.【答案】B 5.【答案】C 【解析】由题意知直线过点 A(a,0),且斜率 k=tan 135°=-1, 则直线的方程为 x+y-a=0. 将该直线方程分别与两渐近线方程联立,解得 B( , ),C( ,- ), 则有 , . 因为 ,所以 , 化简得 +1,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1)x±y=0.故选 C. 6.【答案】B 【解析】由题意,a2=4,b2=3,故 c= = =1. 2 2 2 2 2 2 2 2( , )a b a bBC a b a b     ( , )ab abAB a b a b   2 2 2 2ab a b a b a b    26 不妨设 M(1,y0),N(1,-y0),所以 + =1,解得 y0=± , 所以|MN|=3,|OM|=|ON|= = . 由余弦定理知 ,故选 B. 7.【答案】B 8.【答案】A 【解析】由题意设 ,所以 ,整理得 ; 因为 的中点坐标为 ,所以 ; 因为 ,所以 ,所以 ; 因为 ,所以 . 所以 的方程为 .故选 A. 9.【答案】B 【解析】双曲线 的一条渐近线不妨设为: , 3 2 2 231 ( )2 2 2 22 2 2 13 13( ) ( ) 3 52 2cos 2 1313 132 2 2 OM ON MNMON OM ON             1 1 2 2, , ,A x y B x y 2 2 1 1 2 2 2 2 2 2 2 2 1 1 x y a b x y a b       1 2 1 2 1 2 2 2 1 2 0x x y y y y a x x b      AB  1, 1 1 2 1 22, 2x x y y     1 2 1 2 1 0 1 1 3 2AB y yk x x       2 2 2 1 2 02a b    2 22a b 2 23c a b   2 218, 9a b  E 2 2 118 9 x y 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27 则 ,可得 . 一 条 渐 近 线 截 椭 圆 所 得 弦 长 为 , 可 得 , 即 , 解 得 .故选 B. 学@ 10.【答案】B 11.【答案】B 【解析】联立方程得 ,消去 y 化简得 , 由题意得 . 故该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 B. 12.【答案】C 2 2 0 14 bx ay x y     2 2 2 2 ±2 4 ±2 4 ax a b by a b         2 2 2 2 4 4 4 4 3 a b a b   28 是 ,选 C. 13.【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得,直线 l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 0,不妨设直线 l:y=k(x-1), 则由 消去 y 化简得,(1+2k2)x2-4k2x+2k2-8=0. 设 A(x1,y1),B(x2,y2),则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 x1+x2= ,x1x2= . 因为 =2 ,所以 x1+2x2=3, 所以 x2= ,x1= , 所以 x1x2= · ,化简得 k2= , 解得 k=± ,故选 C. 14.【答案】-1 或 0 【解析】当 k=0 时,数形结合知,直线与抛物线有一个公共点; 当 k≠0 时,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得 ,得 y2- y- =0,因而 Δ= + =0,即 k=-1. 从而 k=-1 或 0. 15.【答案】 学@ 2 3y x 2 22 8 y kx k x y      2 2 4 1 2 k k 2 2 2 8 1 2 k k   2 2 3 2 1 2 k k   2 1 4 y kx y x     8 2 3 29 16.【答案】 【解析】已知双曲线 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 , 代入抛物线方程 ,整理得 , ∵渐近线与抛物线相切, ,即 . 故答案为 . 17.【答案】 【解析】设 ,中点 ,则 , 把点 代入椭圆的方程 ,整理得 , 两式相减得 ,整理得 , 即 . 18.【答案】(2,-1)  2 2 2 21 2 1 2 02 x x y y          2 2 1 2 1 21 2 2 2 1 2 1 2 1 2 1 2 y y y yy y x x x x x x        30 19.【解析】(1)由题意得 ,所以 , 又 ,所以 , ,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 (2)设 , , 将 代入 ,整理得 , 所以 ①, , , 又 , , 所以 , 又 , 代入上式,整理得 ,即 , 解得 (舍去)或 ,即 , 经验证, 能使①成立, 故 . 20.【解析】(1)设 , 由定义知 , , , 故抛物线的方程为 . (2)设 ,由(1)知 . 若直线 的斜率不存在,则方程为 , 学@ 2 2 2c  2 2c  6 3 c a  2 3a  2 1b  2 2 13 x y  1 1( , )C x y 2 2( , )D x y 2y kx  2 2 13 x y  2 2(1 3 ) 12 9 0k x kx    2 2(12 ) 36(1 3 ) 0k k     1 2 2 12 1 3 kx x k    1 2 2 9 1 3x x k   2 2 1 2 1 2( ) ( )CD x x y y    1 2 1 2( )y y k x x   2 2 1 2 6 2 1 ( )5 k x x   2 2 2 2 1 2 1 2 1 2 2 2 2 12 36( ) ( ) 4 (1 3 ) 1 3 kx x x x x x k k       4 27 12 27 0k k   2 2(7 9)( 3) 0k k   2 9 7k   2 3k  3k   3k   3k   31 故直线 的方程为 或 . 21.【解析】(1)由实轴长为 ,得 ,渐近线方程为 ,即 , 因为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 ,所以 , 又 , 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 . (2)设 , 则 , 由 , 所以 ,所以 , 又 ,所以 , 所以 ,所以 . 22.【解析】(1)由抛物线的定义得, ,解得 , 4 3 2 3a  2 3 by x  2 3 0bx y  3 2 3 12 bc b   2 2 2 2, 3c b a b    2 2 112 3 x y  1 1 2 2 0 0( , ), ( , ), ( , )M x y N x y D x y 1 2 0 1 2 0,x x tx y y ty    2 1 22 2 3 23 16 3 84 0 16 3 112 3 y x x x x x x y              1 2 1 2 3 ( ) 4 123y y x x     0 0 4 3 3 x y  2 2 0 0 112 3 x y  0 0 4 3 3 x y    4t  (4 3,3)D 3 42 p  2p  32 23.【解析】(1)由题意知, ,解得 . 因此,所求双曲线 的方程是 ,即 . (2)∵直线 过点 且斜率为 ,∴直线 的方程为 . 由 得 . ∵直线 与双曲线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 解得 . (3)设直线 与双曲线 的交点为 ,由(2)可得 , 2 2 1 2 1 3 a b b a      2 2 1 3 1 a b     C 2 2 11 1 3 x y  2 23 1x y  l (0,1) k l 1y kx  2 23 1 1 x y y kx       2 2(3 ) 2 2 0k x kx    l C 2 2 2 3 0 ( 2 ) 4(3 )( 2) 0 k k k          ( 6, 3) ( 3, 3) ( 3, 6)k      l C 1 1 2 2( , ) ( , )A x y B x y、 1 2 2 1 2 2 2 3 2 3 kx x k x x k        33 24.【解析】(1)设椭圆 的长半轴长、短半轴长、半焦距长分别为 、 、 . 由题设知: . @网 由 ,得 ,则 . ∴椭圆 的方程为 . (2)过点 ,斜率为 的直线 : ,即 : . 与椭圆 的方程联立,消去 得 ①, 由 与椭圆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知 ,解得 或 . ∴ 的取值范围是 . (3)设 、 ,可知 、 是①的两根, 2 2k   2 2k  k 2 2, ,2 2                 1 1,P x y  2 2,Q x y 1x 2x 34 ∴不存在满足题设条件的 . 25.【解析】(1)由 的焦点 在圆 上得 ,则 . 所以抛物线 的标准方程为 . 由 椭 圆 的 上 、 下 焦 点 及 左 、 右 顶 点 均 在 圆 上,可解得 ,则 , 故椭圆 的标准方程为 . (2)设直线 的方程为 , , ,则 . 由 消去 ,得 , 则 , . 由 , ,得 , , 整理得 , 2 1 : 2 ( 0)C y px p  ( ,0)2 pF 2 2: 1O x y  2 14 p  2p  1C 2 4y x 2 2 2 2 2: 1( 0)y xC a ba b    (0, ),(0, )c c ( ,0),( ,0)b b 2 2: 1O x y  1b c  2a  2C 2 2 12 yx   AB ( 1)( 0)y k x k   1 1( , )A x y 2 2( , )B x y (0, )N k 2 4 ( 1) y x y k x      y 2 2 2 2(2 4) 0k x k x k    216 16 0k    2 1 2 1 22 2 4 , 1kx x x xk    1NA AF  2NB BF  1 1 1(1 )x x   2 2 2(1 )x x   1 2 1 2 1 2 ,1 1 x x x x    35 故 . 故 为定值 . 26.【解析】(1)易知等轴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学@ 此时直线 的方程为 ,显然过点 . ②若直线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 的方程为 ,易知 . 设 ,由 得 , 则 , .(1) ∵ ,∴ , 即 ,即 . 把(1)代入得 ,则 ,故 .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 ) 2 11 1 1 ( )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1 2  1 2 1 2 ce a  AB 1 2x   1( , 1)2  AB AB y kx m  1m   1 1 2 2( , ), ( , )A x y B x y 2 22 2 y kx m x y      2 2 2(1 2 ) 4 2 2 0k x kmx m     1 2 2 4 1 2 kmx x k    2 1 2 2 2 2 1 2 mx x k   1 2 4k k  1 2 1 2 1 1 4y y x x    1 2 1 2 1 1 4kx m kx m x x      1 2 1 2 2 ( 1) 4x xk m x x    21 kmk m  2( 1)k m  12 km   36 则直线 的方程为 ,即 , 故直线 AB 过定点 . 1.【答案】D 2.【答案】D 【解析】因为 为等腰三角形, ,所以 ,由 的斜率为 可 得 ,所以 , ,由正弦定理得 , 所以 ,所以 , ,故选 D. 3.【答案】B 【解析】由题可知双曲线 的渐近线的斜率为 ,且右焦点为 ,从而可得 , 所以直线 的倾斜角为 或 ,根据双曲线的对称性,设其倾斜角为 ,可以得出直线 的 方 程 为 , 分 别 与 两 条 渐 近 线 和 联 立 , 求 得 , ,所以 ,故选 B. 4.【答案】2 【解析】设 , ,则 ,所以 ,所以 , 取 的 中 点 , 分 别 过 点 , 作 准 线 的 垂 线 , 垂 足 分 别 为 , , 因 为 AB 12 ky kx   1( ) 12y k x   1( , 1)2  1 2PF F△ 1 2 120F F P   2 1 2 2PF F F c  AP 3 6 2 3tan 6PAF  2 1sin 13 PAF  2 12cos 13 PAF  2 2 2 2 sin sin PF PAF AF APF   2 1 1 2 213 13=π 53 12 1 1sin( )3 2 213 13 c a c PAF        4a c 1 4e  C 3 3 (2,0)F 30FON   MN 60 120 60 MN 3( 2)y x  3 3y x 3 3y x  (3, 3)M 3 3( , )2 2N  2 23 3| | (3 ) ( 3 ) 32 2MN      1 1( , )A x y 2 2( , )B x y 2 1 1 2 2 2 4 4 y x y x     2 2 1 2 1 24 4y y x x   1 2 1 2 1 2 4y yk x x y y    AB 0 0( , )M' x y A B 1x   A B' 37 ,所以 ,因为 为 的中点, 所以 平行于 轴,因为 ,所以 ,则 ,所以 . 5.【解析】(1)由题意得 ,l 的方程为 .设 , 6.【解析】(1)由已知得 ,l 的方程为 x=1. 由 已 知 可 得 , 点 A 的 坐 标 为 或 , 所 以 AM 的 方 程 为 或 . (2)当 l 与 x 轴重合时, . 当 l 与 x 轴垂直时,OM 为 AB 的垂直平分线,所以 . 当 l 与 x 轴不重合也不垂直时,设 l 的方程为 , , 则 ,直线 MA,MB 的斜率之和为 . 由 得 . 90AMB   1 1 1| | | | (| | | |) (| | | |)2 2 2MM' AB AF BF AA BB'     M' AB MM' x 1( )1,M  0 1y  1 2 2y y  2k  (1,0)F ( 1)( 0)y k x k   1 2 21( , ), ( , )A y x yx B (1,0)F 2(1, )2 2(1, )2 2 22y x   2 22y x  0OMA OMB     OMA OMB   ( 1)( 0)y k x k   1 2 21( , ), ( , )A y x yx B 1 22, 2x x  2 1 2 1 2 2MA MB x x y yk k    11 22,y k k xy kx k    1 2 1 2 1 2( 2 3 ( ) 4 2)( 2)MA MB x x x xk k x x kk k       38 将 代入 得 . 所 以 , 则 . 从而 ,故 MA,MB 的倾斜角互补,所以 . 综上, . 7.【解析】(1)设 ,则 . 两式相减,并由 得 . 由题设知 ,于是 .由题设得 ,故 . (2)由题意得 ,设 ,则 . 由(1)及题设得 . 又点 P 在 C 上,所以 ,从而 , . 于是 ,同理 , 所以 ,故 ,即 成等差数列. ( 1)y k x  2 2 12 x y  2 2 2 2(2 1) 4 2 2 0k x k x k     2 1 22 1 2 22 4 2 2,2 1 2 1x x xk k k x k     3 1 3 1 3 2 2 2 4 4 12 8 42 3 ( ) 4 02 1 k k k k kk k k kx x x x         0MA MBk k  OMA OMB   OMA OMB   1 2 21( , ), ( , )A y x yx B 2 2 2 2 1 21 21, 14 3 4 3 y x yx     1 2 2 1y x y kx   11 2 2 04 3 yx y kx    1 2 1 21,2 2 x yx y m   3 4k m  30 2m  1 2k   (1,0)F 3 3( , )P x y 3 3 1 1 2 2( 1, ) ( 1, ) ( 1, ) (0,0)y x x yx y      3 32 1 213 ( ) 1, ( ) 2 0y yx x yx m          3 4m  3(1, )2P  3| | 2FP  2 2 2 2 1 1 1 1 1| | ( 1) ( 1) 3(1 ) 24 2 x xFA x xy         2| | 2 2 xFB   1 2 1| | | | 4 ( ) 32FA FB x x      2 | | | | | |FP FA FB    | |,| |,| |FA FP FB   39 8.【解析】(1)因为抛物线 经过点 , 所以 ,解得 ,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 . 由题意可知直线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 ,设直线 的方程为 . 由 可得 . 依题意 ,解得 或 . 又 , 与 轴相交,故直线 不过点 .从而 . ¥%网 2 2y px (1,2)P 4 2p 2p  2 4y x l 0 l 1( 0)y kx k   2 4 1 y x y kx      2 2 (2 4) 1 0k x k x    2 2(2 4) 4 1 0k k       0k  0 1k  PA PB y l (1, 2) 3k   40 9 .【 解 析 】( 1 ) 因 为 椭 圆 C 的 焦 点 为 ,可 设 椭 圆 C 的 方 程 为 . 又点 在椭圆 C 上,所以 ,解得 因此椭圆 C 的方程为 . 因为圆 O 的直径为 ,所以其方程为 . (2)①设直线 l 与圆 O 相切于 ,则 , 所以直线 l 的方程为 ,即 . 由 消去 y,得 .(*) 因为直线 l 与椭圆 C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所以 . 因为 ,所以 .因此点 P 的坐标为 . 1 2( ) 3,0 , ( 3,0)F F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1( 3, )2 2 2 2 2 3 1 1,4 3, a b a b       2 2 4, 1, a b    2 2 14 x y  1 2F F 2 2 3x y  0 0 0 0( ), ,( 0 0)P x y x y  2 2 0 0 3x y  0 0 0 0 ( )xy x x yy    0 0 0 3xy xy y   2 2 0 0 0 1,4 3 , x y xy xy y        2 2 2 2 0 0 0 04 24 36 4 0( )x y x x x y     2 2 2 2 2 2 0 0 0 0 0 0( ) ( )(24 ) (4 4 36 4 8 2 0)4x x y y y x         0 0, 0x y  0 02, 1x y  ( 2,1) 41 10.【解析】(1)设椭圆的焦距为 2c,由已知有 ,又由 a2=b2+c2,可得 2a=3b. 由已知可得, , ,由 ,可得 ab=6, 从而 a=3,b=2,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 ( 2 ) 设 点 P 的 坐 标 为 ( x1 , y1 ),点 Q 的 坐 标 为 ( x2 , y2 ).由 已 知 有 y1>y2>0 , 故 . 又 因 为 , 而 ∠ OAB= , 故 . 由 ,可得 5y1=9y2. 由方程组 消去 x,可得 .易知直线 AB 的方程为 x+y–2=0,由方程组 消去 x,可得 .由 5y1=9y2,可得 5(k+1)= ,两边平方,整理得 ,解得 ,或 . 所以 k 的值为 11.【解析】(1)设 , . 2 2 5 9 c a  FB a 2AB b 6 2FB AB  2 2 19 4 x y  1 2sinPQ AOQ y y   2 sin yAQ OAB  π 4 22AQ y 5 2 sin4 AQ AOQPQ   2 2 19 4 y kx x y    , , 1 2 6 9 4 ky k   2 0 y kx x y      , , 2 2 1 ky k  23 9 4k  256 50 11 0k k   1 2k  11 28k  1 11 2 28 或 . 1 1 2 2( , ), ( , )A x y B x y : 2l x my  42 由(1)可得 . 所以 ,解得 或 . 当 时,直线 的方程为 ,圆心 的坐标为 ,圆 的半径为 ,圆 的方 程为 . 当 时,直线 的方程为 ,圆心 的坐标为 ,圆 的半径为 ,圆 的方程为 . 【名师点睛】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和直线与椭圆、双曲线的位置关系类似,一般要用到根与系数的 关系;在解决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时,要特别注意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的特殊情况.中点弦问 题,可以利用“点差法”,但不要忘记验证 或说明中点在曲线内部. 12.【解析】(1)由于 , 两点关于 y 轴对称,故由题设知 C 经过 , 两点. 又由 知,C 不经过点 P1,所以点 P2 在 C 上. 因此 ,解得 ,故 C 的方程为 . 1 2 1 24, 4y y x x   22 1 0m m   1m  1 2m   1m  l 2 0x y   M (3,1) M 10 M 2 2( 3) ( 1) 10x y    1 2m   l 2 4 0x y   M 9 1( , )4 2 M 85 4 M 2 29 1 85( ) ( )4 2 16x y    0  3P 4P 3P 4P 2 2 2 2 1 1 1 3 4a b a b   2 2 2 1 1 1 3 14 b a b      2 2 4 1 a b    2 2 14 x y  43 而 . 由题设 ,故 , 即 ,解得 , 当且仅当 时 ,于是 l: ,即 , 所以 l 过定点(2, ). 【名师点睛】椭圆的对称性是椭圆的一个重要性质,判断点是否在椭圆上,可以通过这一方法进行判 断;证明直线过定点的关键是设出直线方程,通过一定关系转化,找出两个参数之间的关系式,从而 可以判断过定点情况.另外,在设直线方程之前,若题设中未告知,则一定要讨论直线斜率不存在和 存在两种情况,其通法是联立方程,求判别式,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再根据题设关系进行化简. 1 2 1 2 1 2 1 1y yk k x x     1 2 1 2 1 1kx m kx m x x      1 2 1 2 1 2 2 ( 1)( )kx x m x x x x    1 2 1k k   1 2 1 2(2 1) ( 1)( ) 0k x x m x x     2 2 2 4 4 8(2 1) ( 1) 04 1 4 1 m kmk mk k         1 2 mk   1m   0  1 2 my x m   11 ( 2)2 my x    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