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5.50 KB
  • 2023-11-15 发布

广东省佛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框架中,必须实现生态文明和生态社会这两方面的转型,这是遵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实践诉求,也是人类文明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必由之路。在当前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党和国家始终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把文化自信放到至关重要的地位上,确立文化自信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支撑。‎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当前社会生态化生存方式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得到了更加充分、深入地发展,不断衍生出新的“绿色经济”“生态红利”等发展理念和模式。近几年来,我国转变以往“优先发展经济、先破坏后治理”的思想,有效改变了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冲突对立的状况,加大了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力度,强化了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理念,力争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当代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对策,是关乎民族未来、谋求人民福祉的重要内容。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注重体现生态环境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境界。这些优秀的文化基因,充分构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在今天以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形态统一起来,不断提升中华传统生态文化核心价值,能够从整体上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形成生产力提高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支撑系统,有效促进了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血脉相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27 -‎ 面对当前我国经济处在新常态发展的环境,文化自信在这广阔土壤中被提升到了一个崭新高度,并正在以它更如深厚的力度,发挥它更加持续、更加基础、更加广泛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大力倡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观,践行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发展理念,转变以往以经济增长追求GDP为主线的发展模式,构建人与自然、人文与技术、手段与目的相统一的体系,积极探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径,以此更好地推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有效改变当前“三期叠加”的发展现状,实现中国绿色经济崛起的愿景,为我国人民谋求改革与发展的红利。‎ ‎(摘自王天一、王圣祯《文化自信熔铸生态文明建设》)‎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要想实现生态文明和生态社会的转型,就必须走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道路。‎ B.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基石是保障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C.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要和谐共生”是和“天人合一”异曲同工的传统文化理念。‎ D. 被提升到崭新高度的文化自信,其力度更加深厚,其作用更加持续、基础、广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首段提出观点,然后分别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证。‎ B. 文章论证兼顾理论与实际,重点是分析传统理论,也有对现实的分析。‎ C. 文章引用“天人合一”发展理念,巧妙衔接上下文,有力支撑了论点。‎ D. 文章末段阐述提高文化自信对推动我国当前经济新常态发展的重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解决当前我国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关键,就是要转变以往“优先发展经济、先破坏后治理”的思想。‎ B. 秉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思想,就能更好地确立我国的文化自信,和有效地搞好生态文明建设。‎ C. 雨果曾说“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也是冷酷的屠夫。”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是相通的。‎ D. 确立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才能更好地实现为我国人民谋求改革与发展红利的宏伟目标。‎ ‎【答案】1. D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A - 27 -‎ 项,“要想实现生态文明和生态社会的转型,就必须走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道路”因果倒置,原文的表述是“必须实现生态文明和生态社会这两方面的转型……也是人类文明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必由之路”。‎ B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基石是保障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分析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当前社会生态化生存方式的重要基石”。‎ C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要和谐共生’是和‘天人合一’异曲同工的传统文化理念”分析错误,“天人合一”是传统文化理念,“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是这一理念要达到的目标。‎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重点是分析传统理论,也有对现实的分析”分析错误,文章重点是对现实进行分析。‎ 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B项,“秉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思想,就能更好地确立我国的文化自信”说法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在当前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党和国家始终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从而“确立文化自信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支撑”。‎ 故选B。‎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 27 -‎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有中学校长用“革命性的影响”来形容新高考带来的压力。新高二学生推行走班教学后师资紧缺,场地不够。该校尝试用现代网络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某高中校长提出,在高中阶段网络技术教育绝对不可能替代现场教学,特别是在即时互通与师生情感互动中存在严重缺陷。‎ 行政班弱化,使学生集体荣誉感、归宿感弱化,是不争的现实。班主任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个学生的要求难以落到实处。班主任与成长导师可能出现“两个和尚没水喝”的情况,名义上都管学生,实际上都不管学生。学校教育工作难以进一步推进落实。‎ 以一年两次考试为例,学生何时参加第一、二次考试,高中怎么进行教学安排,是高一开出所有科目,还是实施一年“四个学期制”?一年有20多天用于考试对高中教学与安排冲击非常大。‎ ‎(摘自《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压力与挑战》)‎ 材料二 新高考下,广东多所高中实行根据“1”固定行政班,“2”进行“走班”模式,满足学生多样化选课需求。此模式将学生总体分为物理班和历史班,有利于总分和选考科目单科分层教学,可减少走班的占比以保证教学秩序,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对学校硬件、软件配套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广东不少学校通过建设智慧校园、增设课室等方式确保走班顺利实施。‎ 扫一下门口的“电子门牌”,就知道这个课室下一节上的是什么课、任课老师是谁。可以结合学生选课、学校排课,通过一体化平台进行智能调配,实现综合管理。某中学负责人说,“电子门版链接了考勤系统,可以显示这个班这节课有哪些学生需要上课,学生可以刷校园卡签到。”另外,有些学校建立了智慧校园平台,能对学生信息、师生考勤、作业情况等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呈现,让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等根据权限“一键”得知教学质量、个人成绩分析、教学班级情况等。‎ 新高考选课带来的另外一个影响,就是未来志愿填报。高校的不同专业会对学生选考科目有不同要求。如今学生也需要提前考虑自己将要选择的高校专业是什么、专业开设哪些课程、就业方向如何,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摘自《广东新向考选课走班怎么“走”?》)‎ - 27 -‎ 材料三 某中学开设了生涯规划课程,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让大家的兴趣与爱好显现出来。并通过学生个人学业质量分析系统;引导学生找到自身学习潜能。学校还实施“一生一课表”、“一师一课表”、“一班一课表”、“一室一课表”:每位学生拿到的是按照自己选科意愿制定的专属课表;每位老师也拿到了根据学生选科重新排课的专属课表;基于首选科目编好的行政班有班级专属课表;每个走班教学的教室有教室专属课表。该中学还推行了以下精细化管理举措:行政班由班主任负责管理;走班和自习阶段由年级组管理;所有任课老师必须担负学生管理工作;聘请学校名优教师担任德育老师参与管理。同时,还大力提倡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干部在维持走班课堂教学秩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新教学模式会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选择了感兴趣的科目,之前偏科厌学的现象,也会得到改变。‎ ‎(摘自《“四份课表”打开新高考选科走班方式》)‎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用现代网络技术来解决走班制带来的诸多问题,有人觉得可行,有人觉得它有严重的缺陷。‎ B. 走班制下,学生集体荣誉感、归宿感弱化,这是因行政班弱化造成的,教育管理工作也难落实。‎ C. 广东多所高中实行根据“1”固定行政班,“2”进行“走班”的模式,是对走班制的积极探索。‎ D. 新高考选课影响未来志愿的填报,其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旧高考没有这些问题。‎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年中有很多的考试,这是新高考带来的明显变化。这给学校的教学与安排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B. “电子门牌”功能很多,可以显示课程安排和任课教师安排,用于检查作业、评价教学质量等。‎ C. 学校推行精细化管理举措,有可能解决班主任与成长导师可能出现的“两个和尚没水喝”的情况。‎ D. 选择了感兴趣的科目,之前偏科厌学的现象,也会因新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习积极性而得到改变。‎ ‎6. 请根据材料概括学校应对新高考走班制的有益尝试。‎ - 27 -‎ ‎【答案】4. D 5. B ‎ ‎6. ①广东多所高中实行根据“1”固定行政班,“2”进行“走班”模式,满足学生多样化选课需求。②使用“电子门牌”,结合学生选课、学校排课,通过一体化平台进行智能调配,实现综合管理。③结合学生的生涯规划,推行了精细化管理举措。‎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 D项,“新高考选课影响未来志愿的填报……旧高考没有这些问题”分析错误,无论是新高考还是旧高考,学生选课或选择文理科,都会影响未来的志愿填报。‎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B项,“用于检查作业、评价教学质量等”分析错误,这些应属于智慧校园的功能,不是“电子门牌”的功能。‎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根据材料,各校对新高考走班制的有益尝试有:‎ ‎①广东多所高中实行根据“1”固定行政班,“2”进行“走班”模式,满足学生多样化选课需求。“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此模式将学生总体分为物理班和历史班,有利于总分和选考科目单科分层教学,可减少走班的占比以保证教学秩序,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 27 -‎ ‎②使用“电子门牌”,结合学生选课、学校排课,通过一体化平台进行智能调配,实现综合管理。有些学校建立了智慧校园平台,能对学生信息、师生考勤、作业情况等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呈现,让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等根据权限“一键”得知教学质量、个人成绩分析、教学班级情况等。‎ ‎③结合学生的生涯规划,推行了精细化管理举措。行政班由班主任负责管理;走班和自习阶段由年级组管理;所有任课老师必须担负学生管理工作;聘请学校名优教师担任德育老师参与管理。同时,还大力提倡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干部在维持走班课堂教学秩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牛叔牛婶 韦名 两河两山,两座山夹着两条河。‎ 两河两山的男人,就像两山一样,奔放粗砺,个个血性十足。两河两山的女人,就像两河,清澈、柔顺,个个柔情似水。‎ 两河两山的公牛和男人一样,在路上走着走着,在山上吃着吃着,就犄角相向,打得难分难解。两河两山的母牛也和女人一样,温温顺顺,如绵羊如家猫。‎ 两河两山人却在那年春天见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母牛打架。‎ 说也怪,那天,两头小母牛一到山上,就较上劲了。两头小母牛以令人猝不及防的速度冲到了一起,犄角相撞,嘎嘣嘎嘣响。‎ 两头小母牛你进我退,你退我进,从山上顶到山下,从山下较劲到村里,从早晨僵持到中午,又从中午鏖战到了傍晚。‎ 闻讯赶来的牛主牛叔用长竹竿绑上一捆稻草,点上火,远远伸到两头连在一起的小母牛头上。‎ 火把惊吓了两头小母牛,它们瞬间分开了,一头扭头猛跑,一头狂追不放。村里的小路,顿时险象环生。两头小母牛追赶到村头时,所有人都吓呆了:狭窄的小路上,一小女孩在蹒跚学步。‎ 两头疯狂的小母牛瞬间就到小女孩的跟前!‎ - 27 -‎ 所有人都懵了。‎ 然而,让所有人不敢相信的,跑在前面的小母牛前蹄将要踩着小女孩时,突然前脚一抬,纵身一跃,从小女孩头上跳过去了。后面追赶的小母牛也学着前面的,纵身一跃……‎ 小女孩得救了!前面的小母牛重重地摔倒在离小女孩不足半年的地方,后面的小母牛则重重地摔倒在前面的小母牛身上。一头小母牛断了腿,—头砸破了肚子,当场死了。‎ 两河两山破例为那头死去的小母牛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葬礼过后,牛叔一心一意照料摔断了腿的小母牛。‎ 那时的牛叔,还不到二十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照料小母牛,牛叔就成了真正的叔。‎ 牛叔对小母牛照顾得一丝不苟。‎ 入冬了,漫山枯萎, 爬了一天山吃了一天草还不够消耗,眼见小母牛和两河两山的其他耕牛一样落膘,牛叔便把番薯刨成丝,加入大米,熬成番薯粥,三天两头给小母牛加餐。‎ 天冷了,牛叔把牛栏清理得干干净净,再给牛栏垫上厚厚的旧被子旧衣服。‎ 数九寒冬,两河两山人大都不出门。牛叔却早早起来,用木薯酿的酒,曰牛酒,给小母牛喝,自己也喝……一个寒冬下来,又苦又辣的两大罐牛酒被牛叔和小母牛喝个底朝天。‎ 许许多多罐牛酒把牛叔喝成了顶天立地的两河两山牛叔。牛叔却一直没找女人。‎ 许许多多罐牛酒把小母牛催成了柔情似水的两河两山牛婶。牛婶一年一头小牛犊地生产。‎ 就在牛婶又生下小牛犊的那天,昔日牛蹄下死里逃生也已长大的小女孩,一脸柔情地来到牛婶的牛栏,依偎着牛婶,轻轻地摩挲着牛婶的残腿,就像女儿依偎在母亲怀里,“我想和牛婶在一起”!‎ 牛叔看着女子,又望着高大巍峨的两山。山上,云起云涌,如牛如马,如楼如城,一阵风过去,又全不见了。‎ ‎“我想和牛婶在一起!”女子把重要的话又说了一遍。‎ 酒罐上的瓢掉落了,溅起了清脆的水响。‎ 牛叔看着女子,又望着高大巍峨的两山。‎ 女子哭着走了。女子哭着嫁了。‎ 女子出嫁的那天,牛叔没回只有一锅一瓢的家,和牛婶、小牛犊在牛栏里相守了一夜。‎ 枫叶又红了绿,绿了红。牛婶又怀了生,生了怀。‎ 牛婶怀不动时,正是枫叶又开始红了,天还不太冷,牛婶却天天冻得瑟瑟发抖,喷嚏连连。‎ ‎“喝吧!”牛叔把牛酒灌进牛嘴,牛婶喝得泪眼涟涟,牛叔喝了一口,也泪眼涟涟。‎ - 27 -‎ 枫叶正红时,牛婶走了,享年25岁。‎ 赶着回来送牛婶却未能见牛婶最后一眼的女子,哭得泪眼连连。‎ 牛婶和早年去世的小母牛一样风风光光地葬了。‎ 葬完了牛婶,早已离婚了的女子执意留下陪伴牛叔,赶也赶不走。‎ ‎“牛婶走了,你走吧! ”。‎ ‎“我就是牛婶。”女子收拾着牛叔的一锅一瓢。‎ 牛叔带着女子去看了牛婶和小母牛的坟,牛婶埋葬的地方,枫叶正艳,风景如画。‎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 文章开头在两河两山风情中写到的“母牛的温顺”与下文“母牛的打架”形成了对比,呈现出乡土风情的多样性。‎ B. 文章情节起伏多致。开端激烈仿如高潮,发展和高潮反而平和淡静,娓娓道来,富有张力,耐人寻味,感人至深。‎ C. 文章两次写牛叔拒绝女子,表明牛叔根本不愿意和这个女子生活在一起,最后是在女子的一再坚持下才勉强接受。‎ D. 文章中,牛叔的形象刚柔相济,令人钦敬,牛叔照料牛婶细腻柔情,他在肩负责任时是条顶天立地的钢铁硬汉。‎ ‎8. 小说中,“牛婶”一词前后含义有所不同却又前后勾连,请结合全文赏析。‎ ‎9. 乡土小说一般都富有乡风乡貌,都会展现乡土乡魂,请结合文本,谈谈本篇小说在环境、人物、主旨等方面展现出来的乡土特色。‎ ‎【答案】7. C 8. ①“牛婶”在小说前部分指的是摔断了腿的小母牛,“牛婶”在小说最后指的是在小母牛蹄下活命长大后的女子。②牛叔为了照顾小母牛,一直没有找女人,与小母牛如家人一样相依为命地生活,而女子是因当年小母牛的保护而得救,长大后感激敬佩牛叔便愿意与牛叔一起生活。两个“牛婶”的形象,共同张扬了一种生命的温情和美好。“牛婶”一词的含义在变化中又巧妙勾连,结构上可谓别出心裁,使小说内涵更加深刻。 ‎ ‎9. (1)环境描写。作者描写了两河两山那淳朴、自然的风光和生活,渲染了血性与柔情交织的风土人情,奠定了小说真诚朴实的乡土基调。‎ ‎(2)人物形象。主要人物牛叔有情有义、血性十足,“牛婶”则是柔情、长情的女子,充分展现了两河两山人的情感淳朴。‎ ‎(3)主旨情感。小说通过母牛保护女孩、男人照顾母牛、女人因牛而执意照顾男人的乡土气息浓郁的故事来展现人与牛、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赞美了这些普通而美好的灵魂。‎ - 27 -‎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C项,“表明牛叔根本不愿意和这个女子生活在一起”分析错误,原文两次写牛叔知道女子情意后的景物描写,以及最后带着女子去看了“牛婶”和小母牛的坟,可见牛叔对女人是富有情感的。‎ 故选C。‎ ‎【8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概括主旨,把握艺术特色。然后结合文本,分析作答。‎ 在两天小母牛的战斗中,为救一个小女孩,一头母牛摔死了,另一头摔折了腿。因为是牛叔一直在照顾这头腿部受伤的母牛,人们称之为“牛婶”,牛叔为了照顾小母牛,一直没有找女人,与小母牛如家人一样相依为命地生活。所以,“牛婶”一词在文章前面指的是这头母牛。母牛死后,女子是因当年小母牛的保护而得救,长大后感激敬佩牛叔便愿意与牛叔一起生活,甘愿嫁给牛叔,当“牛婶”,后来“牛婶”又指那女子。两个“牛婶”的形象,共同张扬了一种生命的温情和美好。“牛婶”一词的含义在变化中又巧妙勾连,结构上可谓别出心裁,使小说内涵更加深刻。‎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意蕴和艺术构思的能力。作品的意蕴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角度”是对作品的一种横向的审视,比如作品的形象、主旨、语言、技巧、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作者的思想经历、作品的时代背景等方面;“层面”是对作品的一种纵向的审视,比如作品的意义层面、思想层面、价值层面、审美层面等。对散文来说,最重要的探究方法就是“因形悟神”法。就是看散文写了哪些不同材料或材料的不同方面,据此来探究其思想意蕴、情感意蕴等。‎ 小说在环境、人物、主旨等方面展现出来浓郁的乡土特色,结合文本分析如下:‎ ‎(1)从环境描写中分析。小说开头简要概述了环境,“两河两山,两座山夹着两条河”,接着描写了在这样环境下的人,“两河两山的男人,就像两山一样,奔放粗砺,个个血性十足。两河两山的女人,就像两河,清澈、柔顺,个个柔情似水”。 ‎ - 27 -‎ 作者通过描写了两河两山那淳朴、自然的风光和生活,渲染了血性与柔情交织的风土人情,奠定了小说真诚朴实的乡土基调。‎ ‎(2)从人物形象塑造中分析。小说主要塑造了牛叔的个体形象和两河两山人的群体形象。牛叔有情有义,为了照顾小母牛,一直没有找女人,与小母牛如家人一样相依为命地生活。当被母牛救下的女子一开始向他表露真情的时候,他拒绝了。小说中还塑造了一个重要人物:“牛婶”,那个曾被母牛从蹄下救出的女子,则是柔情似水,知恩图报。两河两山人,对救过小女孩的两头母牛进行了安葬。这些都充分展现了两河两山人的情感淳朴。‎ ‎(3)从主旨情感中分析。小说通过山村日常发生的小事,体现了人们之间的深情后谊,母牛保护女孩不惜摔死自己;男人照顾母牛,一直不娶;女人因牛而执意照顾男人等等,乡土气息浓郁。展现了人与牛、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赞美了这些普通而美好的灵魂。‎ ‎【点睛】如何探究文学作品的意蕴和艺术构思?‎ 作品的意蕴是指文学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意蕴、道德意蕴、政治意蕴、历史意蕴、情感意蕴、生命意蕴、审美意蕴等多种内容。江苏卷重点探究的是作品的思想、情感、审美意蕴。‎ 作品的意蕴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角度”是对作品的一种横向的审视,比如作品的形象、主旨、语言、技巧、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作者的思想经历、作品的时代背景等方面;“层面”是对作品的一种纵向的审视,比如作品的意义层面、思想层面、价值层面、审美层面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恂初为郡功曹,太守耿况甚重之。王莽败,更始立,使使者徇郡国,曰:“先降者复爵位”。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与。恂曰:“非敢胁使君,窃伤计之不详也。今天下初定,始至上谷而先堕大信,将复何以号令它郡乎?为使君计,莫若复之以安百姓。”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况至,恂进取印绶带况。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诏之,况受而归。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恂讲兵肄射,为矢百余万,养马二千匹,收租四百万斛,转以给军。时军食急乏,恂以骊驾转输,前后不绝。帝数策书劳问恂,同门生茂陵董崇说恂曰:“上新即位,四方未定,而君侯以此时据大郡,内得人心,外破苏茂,功名发闻,此谗人侧目怨祸之时也。今君所将,皆宗族昆弟也,无乃当以前人为镜戒。”恂然其言,称疾不视事 - 27 -‎ ‎。执金吾贾得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恂捕得系狱,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颍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执金吾军入界,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节选自《后汉书·寇恂传》)‎ ‎10.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与。‎ B. 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与。‎ C. 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与。‎ D. 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郡国,一般的郡和诸侯王封国统称郡国。郡直属朝廷,国是诸侯王封地,属郡一级行政区划,所以“郡”“国”并称。‎ B. 策书,古代传达帝王任免官员等命令的简策,皇帝封土授爵也多用策书。本文指汉光武帝下策书嘉奖输粮有功的寇恂。‎ C. 视事,“视”是观察、考察的意思,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本文指官吏到职办公,处理政务。‎ D. 谥,即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及其它地位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给予褒扬或同情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寇恂行事果敢,敢于争取。他请求使者归还耿况上交的印绶,使者不答应,寇恂就让人用使者的命令招来耿况,使者只好任命耿况。‎ B. 寇恂恪尽职守,行为谨慎。他任河内太守,为军队输送了大量军用物资,缓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听了董崇的劝告,称病不问政事。‎ C. 寇恂不畏权势,秉公执法。当执金吾贾复的部将违法乱纪,在颍川犯了杀人大罪,寇恂就把部将关进了监狱,然后在集市上处以死刑。‎ - 27 -‎ D. 寇恂深明大义,以国为重。本来寇恂不想去见与自己有矛盾的贾复,但出于礼仪,他还是到大道上迎接贾复的部队,后因生病才回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君所将,皆宗族昆弟也,无乃当以前人为镜戒。‎ ‎(2)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今见恂,必手剑之。‎ ‎【答案】10. B 11. D 12. D ‎ ‎13. (1)现在您所率领的军队,都是宗族的子弟,您要以前人为借鉴。(2)我和寇恂并列为将帅,现在遭到他的陷害,今天要是见到他,一定要亲手用剑杀了他。‎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寇恂随耿况到郡界上迎接使者,耿况交上印信,使者收起官印,一夜都没有还给耿况的意思。寇恂带兵进去见使者,就地请求还给耿况官卬,使者不归还。‎ 语段中,“从”跟随,“迎”迎接,“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是语意连贯的一句话,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一宿无还意”是语意连贯的一句话,前后需要断开,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D项,“给予褒扬或同情的称号”解说错误,应为“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故选D。‎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 27 -‎ D项,“后因生病才回去”分析错误,原文是“称疾而还”,只是称病,然后回去了。不一定是真的生病了。‎ 故选D。‎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 ‎(1)将,率领;无乃,表示反问,加强语气;镜戒,借鉴。‎ ‎(2)其,他;陷,陷害;剑,用剑杀。‎ ‎【点睛】文言文翻译方法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 参考译文: ‎ - 27 -‎ 寇恂字子翼,是上谷昌平人。寇恂开始时做郡里的功曹,太守耿况非常器重他。王莽失败,更始帝登位。派使者巡行郡国,说“先投降的恢复爵位”。寇恂随耿况到郡界上迎接使者,耿况交上印信,使者收起官印,一夜都没有还给耿况的意思。寇恂带兵进去见使者,就地请求还给耿况官卬。使者不听,寇恂令身边的人以使者的命令召见耿况。耿况来后,寇恂上前取官印放回到耿况身上。使者没有办法,才秉承皇帝的旨意下诏,耿况受诏而回。到王郎起兵时,更始帝派将领巡行上谷,紧急征调耿况的部队。寇恂和门下属官闵业一起劝说耿况:“邯郸仓促起事,难以让人相信和归顺。”耿况说:“邯郸方面势力正大,凭力量不能单独与他们对抗,怎么办?”寇恂回答说:“现在上谷城池完好、粮食充足,士兵有万人,凭着全郡的积蓄,可以仔细地选择去向。我请求往东约同渔阳,齐心合力,邯郸不足顾虑。”耿况认为他说得对,于是派寇恂到渔阳,和彭宠结盟。寇恂返回,到达昌平,袭击邯郸派的使者,杀死使者,夺取他的部队,于是和耿况的儿子耿弇等一起向南在广阿追上刘秀。刘秀南下平定河内,而更始帝的大司马朱鲔等人重兵据守洛阳,另外并州还没有稳定,刘秀为太守的人选感到为难,问邓禹说:“各位将领中可以派谁去守河内?”邓禹说:“寇恂文武兼备,具有管理百姓、统领军队的才能,除这个人外无人可派。”于是拜任寇恂做河内太守,代理大将军事务。朱鲔听说刘秀北上而河内空虚,派讨难将军苏茂、副将贾疆带兵三万多人,渡过流经巩县的黄河进攻温县。檄文传来,寇恂立即率领部队急行出城,并送文书命令所属各县征调部队,在温县会师。第二天交战,偏将军冯异派的救兵以及各县部队正好赶到,各方人马从四面八方会集而来,旗帜蔽空。寇恂于是命令士兵爬上城墙,击鼓呼叫,大喊说:“刘秀的部队到了!”苏茂的军队听到后战阵骚动,寇恂趁机指挥部队出击,大败敌军,追到洛阳,终于杀死贾疆。从此,洛阳震动惊恐,城门白天都关着。寇恂回到颕川。建武三年,朝廷派使者就地拜任寇恂做汝南太守,又派骠骑将军杜茂率兵协助寇恂讨伐盗贼。盗贼肃凊,郡中无事。寇恂一向好学,于是修建乡学,教授学生,聘请会讲授《左氏春秋》的人,亲自向他学习。寇恂通晓经书、修养操行,在朝廷名气很大,所得到的俸禄,多送朋友、熟人以及跟随他的人。当时的人称他是道德高尚的人,认为他有宰相的才能。寇恂于建武十二年去世,谥号威侯。‎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注】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钓台:东汉名士严光隐居处。‎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首句描写渔父的生活环境。钓一竿迷蒙风月,营造出了较富诗意的意境。‎ - 27 -‎ B. 上片次句叙写渔父卖鱼为生,以“到红尘深处”表现出他过的是普通人生活。‎ C. 下片三个“潮”字句运用排比,累句如穿珠,白描写出渔父作息有序的生活。‎ D. 结句运用比较和用典的手法,将渔父比作隐士严光,丰富了渔父的形象内涵。‎ ‎15.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刻画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案】14. D 15. “我”即渔夫,是一个远离名利的诱惑,不求名利,远离世俗红尘的隐士形象。‎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D项,“将渔父比作隐士严光,丰富了渔父的形象内涵”分析错误,“时人错把比严光”,典故说严光虽拒绝光武征召,但还有求名心。陆游因此觉得“无名”的“渔父”比严光还要清高。‎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①注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对人物的刻画;②注意环境描写(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人物的烘托作用;③注意前后的对比烘托;④注意知人论世,结合背景。‎ 本词,“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是渔父的生活环境。“卖鱼生怕近城门” 渔父虽以卖鱼为生,但是他远远地避开争利的市场,表现渔父并不热衷于追逐名利,只求悠闲、自在。“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白描手法,写出渔父作息有序的生活。“时人错把比严光”,陆游觉得“无名”的“渔父”比严光还要清高。‎ ‎【点睛】如何鉴赏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 - 27 -‎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诗词赏析:‎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是渔父的生活环境。“家在钓台西住”,这里借用了严光不应汉光武的征召,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的典故。以此来喻渔父的心情近似严光。上片结句说,渔父虽以卖鱼为生,但是他远远地避开争利的市场。卖鱼还生怕走近城门,当然就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逐名利了。以此来表现渔父并不热衷于追逐名利,只求悠闲、自在。 ‎ 下片头三句写渔父在潮生时出去打鱼,在潮平时系缆,在潮落时归家。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应,并无分外之求,不像世俗中人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最后两句承上片“钓台”两句,说严光还不免有求名之心,这从他披羊裘垂钓上可看出来。宋人有一首咏严光的诗说:“一着羊裘便有心,虚名留得到如今。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也是说严光虽拒绝光武征召,但还有求名心。陆游因此觉得:“无名”的“渔父”比严光还要清高。 ‎ 这词上下片的章法相同,每片都是头三句写生活,后两句写心情,但深浅不同。上片结尾说自己心情近似严光,下片结尾却把严光也否定了。文人词中写渔父最早、最著名的是张志和的《渔父》,后人仿作的很多,但是有些文人的渔父词,用自己的思想感情代替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很不真实。 ‎ 陆游这首词,论思想内容,可以说在张志和等诸人之上。显而易见,这词是讽刺当时那些被名牵利绊的俗人的。读者不可错会他的写作意图,简单地认为它是消极的、逃避现实的作品。‎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两句说明君子要时常广泛地学习,从而实现自我提升。‎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五位壮士开山殒命,打通艰险蜀道的故事。‎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抒写壮志难酬,无比苦闷,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 -‎ ‎【答案】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地崩山摧壮士死 (4).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 人生如梦 (6). 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参、省、知、栈、尊、酹。‎ ‎【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我国先贤看来,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自己的责任,所有角色互相配合才能成为___________的整体。当然,家庭之中难免有矛盾,这就需要协调。( )家庭关系的重要协调和保障机制就是孝道。“百善孝为先”,孝道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得到普遍奉行。浓厚的由孝道形成的家族亲情,极为重要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稳定乃至家庭稳定。_______、知恩图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报恩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必备品质,古今中外 ,中华文化强调从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始,再推广到报师长教导之恩、朋友知遇之恩、国家培养之恩等。传统的孝道还要求子孙继承祖辈的志向、理想及其崇高事业,弘扬祖辈进取的精神和坚忍的意志。这是家庭乃至民族 、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纽带。‎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协调得好,这就是“家和万事兴”,大家都心情舒畅,同心协力发展事业、发家致富,培养子女健康成长。‎ B. 这就是“家和万事兴”,协调得好,大家都心情舒畅,同心协力发展事业、发家致富,培养子女健康成长。‎ C. 协调得好,大家都心情舒畅,同心协力发展事业、发家致富,培养子女健康成长,这就是“家和万事兴”。‎ - 27 -‎ D. 大家都心情舒畅,同心协力发展事业、发家致富,培养子女健康成长,协调得好,这就是“家和万事兴”。‎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团结协作 落叶归根 不谋而合 前仆后继 B. 患难与共 饮水思源 概莫能外 前仆后继 C. 团结协作 饮水思源 概莫能外 后继有人 D. 患难与共 落叶归根 不谋而合 后继有人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A. 由孝道形成的浓厚的家族亲情,对社会稳定乃至家庭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B. 由孝道形成的浓厚的家族亲情,对家庭稳定乃至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C. 由孝道形成的浓厚的家族亲情,极为重要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稳定乃至家庭稳定。‎ D. 由孝道形成的浓厚的家族亲情,极为重要的作用是维护家庭稳定乃至社会稳定。‎ ‎【答案】17. C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语境上文结尾“需要协调”,因此,下句要以“协调得好”开头,排除BD两项。只有“心情舒畅”才能“同心协力”,最后是“家和万事兴”。排除A项,‎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空:从上文“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自己的责任,所有角色互相配合”,以及下文的“整体”,可知,此处应选“团结协作”,语境中没有提到“患难”,排除“患难与共”。‎ 第二空:从下文“懂得报恩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必备品质”可知,此处应选“饮水思源”,排除“叶落归根”。‎ - 27 -‎ 第三空:对于“懂得报恩”,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此处应选“概莫能外”,排除“不谋而合”。‎ 第四空:“前仆后继”指前面牺牲了,后面还有继承者。语境中没有这方面的意思,应选“后继有人”。‎ 分析可知,C项成语全都恰当。‎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划线句子有两处语序不当的语病,一处是“浓厚的”一词应在“由孝道形成的”后面,修饰家族亲情;二处是“社会稳定”与“家庭稳定”顺序颠倒,排除AC两项。同时,结构混乱,第一句的“家族亲情”,第二句的“极为重要的作用”又是主语,对第二句应修改为“对家庭稳定乃至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排除D项。‎ 故选B。‎ ‎【点睛】病句辨析的几种方法:‎ ‎①语感检查法,辨析病句,可以依靠预估,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意重复都可用此法;‎ ‎②主干枝叶法,按照先找句子主干,再看句子枝叶的步骤来确定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都可用此法;‎ ‎③类比检查法,就是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句子有问题则说明原句不正确;‎ ‎④逻辑分析法,就是从事理上分析句子,看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 ‎⑤寻找标志法,就是抓住病句中一些明显得语音标志。‎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自唐代以来,广州就以财富和世界主义闻名,与东南亚、中东、非洲的贸易不仅带来巨额财富,_______‎ - 27 -‎ ‎。怀圣寺光塔上随风改变方向的金鸡,诉说了阿拉伯商人的故事;六袓慧能在光孝寺剃度,给后世留下了“风动幡动还是心动”的故事。___,黄巢曾在9世将它烧毁,17世纪耿精忠、尚可喜也曾残忍屠城。19世纪中叶以来,广州先在中英战争中成为前线;后来,英法联军占领广州城,时间长达三年之久。___,能轻易从混乱、屠杀、陌生的冲击中恢复过来,重新一头扎入元气充沛的日常生活。‎ ‎【答案】 (1). 也带来了陌生的文明 (2). 这座城市屡遭摧残 (3). 但这里总有令人赞叹的消化能力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第①空,上句有“不仅带来巨额财富”,与财富相对的是文明,而且不是一地的文明,此处可填写:也带来了陌生的文明。‎ 第②空,从下文“9世纪”“17世纪”“19世纪中叶”“后来”等对广州的摧残来看,这里可以填写:这座城市屡遭摧残。‎ 第③空,从下文“能轻易从混乱、屠杀、陌生的冲击中恢复过来”中,可知,这里应填写:但这里总有令人赞叹的消化能力。‎ ‎【点睛】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1.2019年11月,中国足球队在2022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四十强赛)中第3场被菲律宾逼平,第四场负于叙利亚队。为此,中国足协发表了致歉信。该信有多处表达不妥,请指出五处并予以修改。‎ - 27 -‎ 世界杯预选赛四十强赛过去两场比赛,中国男足表现差强人意,令广大球迷非常失望,中国足协对此深表歉意!国家队主教练里皮在赛后发布会上表示自己已鼎力相助了,现已提出辞职,中国足协接受这一辞职请求。中国足协将会深刻反思,重组男足国家队,继续征战接下来的比赛,完成顺利晋级世界杯决赛的期望。‎ ‎【答案】①“差强人意”改为“不如人意”;②“非常失望”改为“倍感失望”;③“鼎力相助”改为“已尽全力”;④“请求”改为“申请”;⑤“期望”改为“任务”。‎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准确的能力。此类题要根据题目要求,有针对性的组织语言进行回答。简明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可理解度。得体就是用语要注意对象,要注意与受话人的关系,是语言实际运用的基本要求之一。说话人与受话人的关系有亲疏之分、有辈别之分、有求人和助人之分等。不同的关系,用语就不尽相同。用语要注意场合,尤其是具有共同特点又有所不同的场合。‎ ‎①“差强人意”意思是“总体令人满意”,此处望文生义,使用错误,应改为“不如人意”。‎ ‎②“非常失望”口语化,应改为“倍感失望”。‎ ‎③“鼎力相助”是敬辞,是得到别人的帮助,自己帮助别人,不能使用这个词。此处是里皮表明自己已经尽力了,应改为“已尽全力”。‎ ‎④“请求”,指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不能说别人。应改为“申请”。‎ ‎⑤“期望”是长辈或领导对晚辈或下属的“希望”,“完成期望”搭配不当,应改为“完成任务”,或“实现愿望”。‎ ‎【点睛】语言表达要做到“得体”,应学会“三看一理解”:‎ ‎(1)看文体,注意语体色彩。语体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书面语又有几种变体:公务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和政论语体等。口语通俗易懂,自然灵活,适用于日常交际对话及广播稿等。‎ ‎(2)看场合,注意“因境设辞”。‎ ‎(3)看对象,注意讲究分寸。‎ ‎(4)理解常见敬词与谦词的意义和用法。‎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目前,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已推行一段时间,但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垃圾分类工作未有实质进展。‎ 有人认为是因为我国垃圾分类配套设施不齐全、后续处置能力不匹配;有人认为是大家垃圾分类的意识还不够强;也有人认为是管理机制有问题,工作多靠自觉,难以有效推行等等。众说纷纭,难达一致。‎ - 27 -‎ 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关于垃圾分类工作如何取得突破,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并提出建议与期望。‎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虽然我国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已经开展多年,但是垃圾回收效果仍然较差,城市垃圾回收现状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人们没有垃圾分类的生活习惯,更缺乏相关的垃圾分类的常识。其次,垃圾分类设施设置得过于简单。目前,我国城市的垃圾箱只设置为可回收垃圾箱以及不可回收垃圾箱,但是每个人对是否可回收都有不同的理解,这样的设置就形同虚设。第三,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我国关于居民垃圾分类的政策基本上属于建议性的规则,而不是强制性的规则。‎ 那么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要端正态度,纠正偏见。垃圾不“垃”,垃圾是宝,它是放错地方的“宝”,放错地方的资源。这段时间,垃圾分类的话题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热点。随着人类社会的高度发展,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垃圾与日俱增,垃圾分类就成了我们的一个重要问题,垃圾分类这堂必修课,宜早不宜迟,这是每个人的必备知识。源头分类,快捷方便,这在一家之中是一件小事情,但在全世界来说,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工程。‎ 垃圾分类一小步,人类文明一大步。“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垃圾分类贵在人人动手参与,重在习惯逐步养成。地球是我们自己的,你善待地球一分,她会回报你十分。垃圾分类开头难,养成习惯就自然。我们要从学校入手,社区入手,从监督入手,大家投入到垃圾分类的保卫战中来。每天比一比,你分类了吗?你晒朋友圈了吗?营造出一种你拼我赶的垃圾分类氛围,当大家都自觉了,事半就功倍了?‎ 科技助力,变废为宝。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脑和手的距离,是全世界最远的距离。当前,世界一些先进国家的变垃圾为宝的做法,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同时国家加大对垃圾处理的奖励扶持力度,凯兴矿机建筑垃圾循环利用这一技术就取得了很好的效益。重赏之下必有智夫,垃圾会促进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会让垃圾变“美丽”。‎ - 27 -‎ 垃圾,不要在从字面思维上去定位它,要从思维上认识到,垃圾不是垃圾,我们要争做垃圾分类的宣传者和践行者,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做到垃圾分类我先行,用自己实际的行动为文明城市添砖加瓦!为构建和谐美丽地球贡献力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审题】材料指出,“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垃圾分类工作未有实质进展”,究其原因,“众说纷纭,难达一致”。题目要求“关于垃圾分类工作如何取得突破,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本题审题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取得突破”上面。‎ 参考立意: ‎ ‎①行动着眼于细节,则难事不难。 ‎ ‎②用心做事,则难事不难。 ‎ ‎③不断坚持,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 ‎④脚踏实地,方能克服困难。‎ 参考素材:‎ ‎1、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所扔掉的垃圾也越来越多了,像饮料瓶、塑料袋、包装纸、废电池……简直数不胜数。要知道,如果不正确处理,这些垃圾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呢!所以,为了我们可爱美丽的地球,让我们一起动手,学会垃圾分类处理吧!‎ ‎2、垃圾分类,首先要分清哪些垃圾可回收利用。在家时我会帮妈妈把那些还能回收利用的垃圾分开装,比如报纸、塑料瓶、废旧纸箱等,放在杂物间,等收废品的人来了以后,还可以卖钱呢!其实这些可回收的垃圾如果不分捡一下,往垃圾桶里一扔,等清洁工人回收到垃圾以后,还会对这些垃圾分拣,增加了劳动量。但如果我们在丢垃圾之前就分开袋装,那清洁工人肯定会便利多了。‎ ‎3、其次,对于不能回收利用的垃圾,要分清哪些会污染环境,要专门放在回收箱里,进行专门的处理,不能跟别的垃圾混在一起,否则,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现在,我家里有一个专门装废旧电池的盒子,等攒多了,我们就给送到专门回收箱子里。‎ ‎4‎ - 27 -‎ ‎、对于垃圾分类,相信很多人懂得这个道理,但也有很多人懒得做,有的人还随手乱扔垃圾。所以,不管大人小孩,都应该自觉养成不乱扔垃圾、分类存放的习惯。有一次,我看见一个小妹妹喝完了一瓶饮料就往有垃圾桶的地方跑去,我连忙跟过去,问她:“姐姐考考你,这个瓶子应该放在那一个垃圾桶里呢?”妹妹朝我摇头。我说:“你看一下这几个垃圾桶,那个垃圾桶有你手上的那个图案?”妹妹仔细地看了看之后,高兴的指着一个绿色的垃圾桶说:“肯定是这个啦!”我点点头说:“你真棒!下次丢垃圾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了再放呀!”妹妹高兴地跑开了并大声说:“知道啦!”‎ ‎5、其实,可回收的垃圾可变废为宝,可以用来做手工,奶奶还用捡来的烟盒叠了许多漂亮的盒子呢!‎ ‎6、以前知道废电池的害处很大,可就是不知道怎么处理。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你们可以把它送到有害垃圾回收桶了。‎ ‎7、总之,我们要记住:地球只有一个,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 ‎8、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主要危害是: ‎ 第一、占地过多。堆放在城市郊区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现在北京人每人平均年产垃圾440公斤,全市年产400万吨左右,相当于两个半景山。北京的垃圾堆放场地已有4500余处,占地超过1万多亩。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烟头、羊毛织物1—5年;橘子皮2年;经油漆的木板13年;尼龙织物30—40年;皮革50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为此,我们既要少制造垃圾,更要注重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少用一次性筷子、水杯、饭盒等制品,多用可重复使用的制品,减少宝贵的森林资源消耗;少用塑料袋,改用购物布袋,减少城市“白色污染”的危害;购买无氟冰箱、空调等环保电器,保护大气臭氧层;少用高浓度洗涤剂,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 ‎ 第二、污染空气。垃圾是一种成份复杂的混合物。在运输和露天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 ‎ 第三、污染水体。垃圾中的有害成份易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在垃圾堆放或填坑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同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垃圾污染源产生的渗出液经土壤渗透会进入地下水体;垃圾直接弃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则会引起更严重的污染。您看:颐和园、北海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香山、八大处林间山路上散落着和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一些游客只图自己方便,造成旅游环境污染。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不仅会伤及健康,甚至会导致死亡。 ‎ - 27 -‎ 第四、土壤渣土化。垃圾直接施用于农田,或仅经简易处理后用于农田会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理化性质和保水、保肥能力。特别是塑料袋、塑料布,如果埋在农田内,庄稼的根就不能生长,农田就会减产,可供人们食用的粮食就会减少。 ‎ 第五、火灾隐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随着城市垃圾中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放变为集中堆存,而在长期堆存中只采用简单覆盖致使垃圾产生沼气的危害日益突出,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造成重大损失。 ‎ 第六、有害生物的巢穴。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而且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也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行文结构:‎ 本题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如果写出自己对“垃圾分类工作如何取得突破”的意见和建议,那就是记叙文。如果既有意见和建议,又对某些做法展开论述,如“坚持的重要”“从我做起的重要”,又可以是议论文。首先需要根据材料,确定一种立意,给文章拟一个明确的标题。文章开头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文章正文部分,重点在于阐述这实行些意见和建议的必要性——要端正态度,纠正偏见;垃圾分类一小步,人类文明一大步;科技助力,变废为宝。最后,需要对文章进行总结,呼吁号召。‎ ‎【点睛】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方法: ‎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 - 27 -‎ ‎ ‎ - 27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