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00 KB
- 2023-11-14 发布
座位号
考号
高二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谈及中国古代政制,有学者形容它“譬犹从一大树种截枝分栽,别成一独立之新根干。”他旨在说明( )
A.分封制下中央地方的实力消长 B.宗法制下大小宗之间关系
C.郡县制下地方政府的割据倾向 D.行省制下中央集权的加强
2.据《汉书》记载,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该官员属于( )
A.十三部刺史 B.御史大夫 C.参知政事 D.三司使
3.西周中叶以来,帝王、诸侯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一个评定性的称号,称之为“谥法”。秦始皇认为上古无谥法,而且谥法是“子议父,臣议君”,因而废除了谥法。秦始皇废除谥法目的是( )
A.效法上古制度 B.贯彻忠孝观念 C.加强皇帝权威 D.铲除六国势力
4.钱穆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学术环境不普遍,……限于少数私家,而有所谓累世经学。……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上述现象得以改变是在: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5.清朝前期,对于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八位宗室王公给予了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俗称“铁帽子王”,他们均在京城设王府居住,所有俸禄待遇、王府官员、护卫等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由宗人府按规定给予。这一做法( )
A.目的是保证宗室贵族特权 B.严重威胁君主专制统治
C.体现清朝务实灵活的统治策略 D.容易造成军阀割据局面
6.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不断改革中央机构。下列能正确反映汉、唐、明、清四朝中枢演变过程的是
A.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
B.都察院——提点刑狱司——御史台——刺史制度
C.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改土归流
D.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度——-军机处
7.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D.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8.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9.古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融合发展的友好象征,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不可能见到的现象是( )
A.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 B.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
C.粉彩瓷、活字印刷版佛经深受欢迎 D.丝绸、青瓷等日常用品
10.下列中国古代的各项经济政策和法令,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 ②“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
③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④“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
A.①③④②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③②①④
11.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你耕田来我织布”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
12.有学者认为,墨子的爱比孔子的爱更为现代人所需要。这是因为墨子的爱( )
A.具有超阶级性 B.代表平民利益 C.反对一切战争 D.抑制了统治者
13.有学者认为:“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这一观点( )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14.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说明王阳明( )
A.对君主专制进行抨击 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 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15.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
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C.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16.蔡元培曾说:“黄梨洲(黄宗羲)且得东方卢梭之目焉,是为学问界之势力。”黄宗羲被称为“东方卢梭”主要是因为他( )
A.批判君主专制 B.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C.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 D.认为“工商皆本”
17.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 B.促进了西欧新式武器的制造
C.推动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D.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18.清初,徽戏、汉戏、昆曲、秦腔等一些剧种在北京“百花争艳”。道光年间,在吸收这些剧种优点和特长的基础上,京剧正式产生。京剧的形成过程反映出( )
A.北京城戏剧创作水平全国领先 B.专制统治抑制了文化的多元性
C.政治中心对文艺的集聚与融合 D.地域特色文化不适应时代需求
19.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
A.《离骚》 B.汉赋 C.程朱理学 D.宋词
20.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正确的是
①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②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③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④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判断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谁?(4分)并评价孔子的核心思想“ 仁”和“礼”。(10分)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4分)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政治、思想产生什么影响?(6分)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4分)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12分)
高二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C. 4.C 5.C 6.D 7.B. 8.D. 9.C. 10.C
11.D 12.A. 13.D.14.C.15.D.16. A 17.A.18. C 19.D. 20.A
二、材料解析题:
21.(1)孟子、荀子。(4分)
评价:孔子的仁对于调整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积极意义。
孔子的礼是要回复周礼,强调人有等级贵贱之分,实质上体现奴隶制等级关系。(10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4分)
加强中央集权,促进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6分)
(3)批判。(4分)
政治:明末专制制度僵化腐朽,但清朝进一步强化了这个制度。
经济:明末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清朝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
文化:明末宋明理学僵化,但清朝强化理学的统治地位,并实行文字狱。(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