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5.00 KB
- 2023-11-10 发布
2017-2018昆明黄冈实验学校高二数学期末考试题(理科)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本题5分)函数的定义域是( )
A.
B.
C.
D.
2、(本题5分)盒中装有10只乒乓球,其中6只新球,4只旧球,不放回地依次取出2个球使用,在第一次摸出新球的条件下,第二次也取到新球的概率为( )
A.
B.
C.
D.
3、(本题5分)已知向量,若,则实数m的值为 (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A.0
B.2
C.
D.2或
4、(本题5分)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
A.
B.
C.
D.
5、(本题5分)椭圆:的焦距为
A.
B.2
C.
D.1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6、(本题5分)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7、(本题5分)已知命题“且”为真命题,则下面是假命题的是 ( )
A.
B.
C.或
D.
8、(本题5分)同时掷两颗骰子,所得点数之和为5的概率为( )
A.
B.
C.
D.
9、(本题5分)在区间上随机选取一个数,则的概率为( )
A.
B.
C.
D.
10、(本题5分)执行如下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值是( ).
A.
B.
C.
D.
11、(本题5分)如果三个数2a,3,a﹣6成等差,则a的值为( )
A.-1
B.1
C.3
D.4
12、(本题5分)已知:幂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本题5分)已知,且是第二象限角,则___________.
14、(本题5分)已知等比数列{an}中,a1+a3=10,前4项和为40.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________
15、(本题5分)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___________
16、(本题5分)某厂在生产甲产品的过程中,产量(吨)与生产能耗(吨)的对应数据如下表:
根据最小二乘法求得回归直线方程为.当产量为80吨时,预计需要生产能耗为__________吨.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0分已知满足约束条件求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18(12分)已知命题:方程有实根,命题:
若为假命题,为真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9(12分)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椭圆短轴的一个端点与两
个焦点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Ⅰ)求椭圆的方程式;
(Ⅱ)已知动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两点.若线段中点的横坐标为,求斜率的值;
20(12分)某单位N名员工参加“社区低碳你我他”活动,他们的年龄在25岁至50岁之间,按年龄分组
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
得到的频率分布图如图所示,下表是年龄的频率分布表.
(1)现要从年龄较小的第组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6人,则年龄第组人数分别是多少?
(2)在(1)的条件下,从这6中随机抽取2参加社区宣传交流活动,求恰有2人在第3组的概率。
21(12分)设直线的倾斜角为,
(1)求的值;(2)求的值。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22. (12分)在等差数列中,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的前项和,求的值.
昆明黄冈实验学校高二数学期末考试题
(参考答案)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本题5分)函数的定义域是( )
A.
B.
C.
D.
【解析】要使函数有意义,则得 , 即, 即函数的定义域为 , 故选C
2、(本题5分)盒中装有10只乒乓球,其中6只新球,4只旧球,不放回地依次取出2个球使用,在第一次摸出新球的条件下,第二次也取到新球的概率为( )
A.
B.
C.
D.
【解析】在第一次摸出新球的条件下,盒子里还有个球,
这个球中有个新球和个旧球,
故第二次也取到新球的概率为
故答案选
3、(本题5分)已知向量,若,则实数m的值为 ( )
A.0
B.2
C.【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D.2或
【解析】∵向量,且
∴,
∴。选C。
4、(本题5分)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
A.
B.
C.
D.
【解析】,则,所以,即,
所以,故选D。
5、(本题5分)椭圆:的焦距为
A.
B.2
C.
D.1
【解析】由题意得,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且,所以,因此,故。所以焦距为2。选B。
6、(本题5分)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解析】由椭圆方程可知:
∴,
∴椭圆的离心率为
故选:B
7、(本题5分)已知命题“且”为真命题,则下面是假命题的是 ( )
A.
B.
C.或
D.
【解析】命题“且”为真,则真真,则为假,故选D。
8、(本题5分)同时掷两颗骰子,所得点数之和为5的概率为( )
A.
B.
C.
D.
【解析】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古典概型,试验发生包含的事件是同时掷两枚骰子,共有
种结果,
而满足条件的事件是两个点数之和是,列举出有共有种结果,根据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得到
故答案为B
9、(本题5分)在区间上随机选取一个数,则的概率为( )
A.
B.
C.
D.
【解析】本题属几何概型,由题意得所有基本事件对应的线段的长度为5,事件“”对应的线段的长度为3,故所求概率为。选B。
10、(本题5分)执行如下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值是( ).
A.
B.
C.
D.
【解析】依次运行程序框图中的程序,可得:
第一次,,不满足条件;
第二次,,不满足条件;
第三次,
,不满足条件;
第四次,,满足条件,输出。
答案:B。
11、(本题5分)如果三个数2a,3,a﹣6成等差,则a的值为( )
A.-1
B.1
C.3
D.4
【解析】∵三个数2a,3,a﹣6成等差,
∴2a+a﹣6=6,
解得a=4.
故选:D.
12、(本题5分)已知:幂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由题意,命题幂函数 在上单调递增,则 ,又,故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13、(本题5分)已知,且是第二象限角,则___________.
【解析】∵是第二象限角,
∴。
又,
∴。
答案:
14、(本题5分)已知等比数列{an}中,a1+a3=10,前4项和为40.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________
由题意得,即,解得。
∴an=3n-1。
即等比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3n-1.
答案:an=3n-1.
15、(本题5分)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___________
【解析】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
故答案为:
16、(本题5分)某厂在生产甲产品的过程中,产量(吨)与生产能耗(吨)的对应数据如下表:
根据最小二乘法求得回归直线方程为.当产量为80吨时,预计需要生产能耗为__________吨.
【解析】由题意,,代入,可得,
∴当产量为80吨时,预计需要生成能耗为0.65×80+47=59,
故答案为:59.
17、(本题12分)已知命题:方程有实根,命题:-1≤≤5.
若为假命题,为真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析】
试题分析:求出p为真时的m的范围,结合p∧q为假命题,p∨q为真命题,通过讨论p,q的真假,得到关于m的不等式组,解出即可
试题解析:p为真命题
p∧q为假命题, p∨q为真命题,一真一假
当p真q假时,
当p假q真时,
综上所述,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考点:复合命题的真假
18、(本题12分)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椭圆短轴的一个端点与两个焦点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Ⅰ)求椭圆的方程式;
(Ⅱ)已知动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两点.
①若线段中点的横坐标为,求斜率的值;
②已知点,求证:为定值.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椭圆的离心率,三角形的面积及椭圆几何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等式,即可求得椭圆的标准方程;(2)①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利用韦达定理及线段
中点的横坐标为,即可求斜率的值;②利用韦达定理,及向量的数量积公式,计算即可证得结论.
试题解析:(Ⅰ)因为满足,
.解得,则椭圆方程为.
(Ⅱ)(1)将代入中得
因为中点的横坐标为,所以,解得
(2)由(1)知,
所以
考点:1、椭圆的标准方程;2、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3、向量的数量积.
【思路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属于中等题.第一问求轨迹问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第二问弦的中点问题,有两个角度:可以利用点差法、也可以通过设而不求法来处理;第三问考查数量积问题,想法很传统,通过联立,得到二次方程,通过韦达定理来转化条件,有一定的运算量.解析几何题目不仅考查学生对思想方法掌握的程度,更考查同学们的运算能力.
19、(本题12分)某单位N名员工参加“社区低碳你我他”活动,他们的年龄在25岁至50岁之间,按年龄分组: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得到的频率分布图如图所示,下表是年龄的频率分布表.
(1)现要从年龄较小的第组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6人,则年龄第组人数分别是多少?
(2)在(1)的条件下,从这6中随机抽取2参加社区宣传交流活动,求恰有2人在第3组的概率。
【解析】试题分析:(1)由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知第1,2,3组的人数比为 ,要从年龄较小的第1,2,3组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6人,由此能求出年龄第1,2,3组人数.
(2)从这6人中随机抽取2人参加社区宣传交流活动,基本事件总数
种,恰有2人在第3组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 种,由此能求出恰有2人在第3组的概率.
试题解析;(1)由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知:
第1组[25,30)的频率为0.02×5=0.1,
第2组[30,35)的频率为0.02×5=0.1,
第3组[35,40)的频率为0.08×
5=0.4,
第1,2,3组的人数比为0.1:0.1:0.4=1:1:4,
要从年龄较小的第1,2,3组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6人,
则年龄第1,2,3组人数分别是1人,1人,4人.
(2)从这6人中随机抽取2人参加社区宣传交流活动,
基本事件总数种,
恰有2人在第3组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种,
∴恰有2人在第3组的概率 .
20、(本题12分)设直线的倾斜角为,
(1)求的值;(2)求的值。
【解析】试题分析:(1)由题意可得tanα的值,再利用二倍角公式求得tan2α的值;(2)利用两角和的余弦公式求得的值.
试题解析:(1) .
(2)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的基本关系可得,,则
21、(本题12分)在等差数列中,.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的前项和,求的值.
试题解析:
(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则.
由,可得.
解得
.
从而,.
(2)由(1)可知.
所以.
进而由可得.
即,
解得或.
又,
故.
点睛:(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共涉及五个量a1,an,d,n,Sn,知其中三个就能求另外两个,体现了用方程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2)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在解题中起到变量代换作用,而a1和d是等差数列的两个基本量,用它们表示已知和未知是常用方法.
22、(本题10分)已知,满足约束条件求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来源: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松县复兴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理数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简单的线性规划的应用,表达式的几何意义是解题的关键,考查计算能力.
画出约束条件表示的可行域,推出目标函数经过的点,求出最大值和最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