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5.50 KB
  • 2023-11-08 发布

2019届高三历史第十九次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19届高三历史第十九次考试试题 ‎24.春秋时期,郑国在泰山下有一块封地,叫作祊田,原为周王封给郑国作为祭祀泰山的费用;鲁国在许国有一块封地,叫许地(今河南许昌)。公元前715年,郑鲁两国协商,本着就近原则将两块封地交换。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化  B.诸侯国交往更注重现实利益 C.诸侯国封地所有权观念淡漠  D.礼法制度已失去普遍约束力 ‎25.北宋仁宗天圣元年,政府创立“交子务”,改原有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为准备金,定期发行。徽宗时,改交子为“钱引”,大量发行,但不备本金。这一变化 A.推动了古代货币形态的根本变革  B.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 C.导致了北宋经济发展环境的恶化  D.突破了我国传统经济观念的束缚 ‎26.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已、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 A.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  B.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C.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 D.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 ‎27.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于2017年12月3日开播。第一期节目中的石鼓是由北京故宫博物院选送的“中华第一古物”,学术界基本认同“石鼓乃秦物”,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石刻文字,从字体看应该属于 A.小篆到大篆的过渡 B.大篆到隶书的过渡 C.小篆到隶书的过渡 D.大篆到小篆的过渡 - 8 -‎ ‎28. ‎ 据材料对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合理的解释是 A.中国海军建制落后 B.中国海军力量分散 C.中国封建体制腐败 D.日本海军战斗力强 ‎29.1927年8月,中共中央提出“在民众暴动胜利的地方,应避免与列强发生直接冲突”,但时隔不到三年,中共中央则主张“会师武汉”,并在与英美的海军冲突中受挫。该情形有利于 A.中共探索新型的革命道路 B.苏俄革命模式在华的传播 C.收回列强攫取的国家主权 D.改变列强在华的利益格局 ‎30. 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即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反映了中国 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B.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 C.突破美国包围封锁政策  D.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 ‎31.对下列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1979年 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肯定是不准确的,社会主义也可  以搞市场经济。‎ ‎ 1984年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1992年南方谈话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中共十四大 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A.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有定论 - 8 -‎ B.在八十年代初我国已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对市场经济认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 D.在九十年代初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32.绝对平等往往使得知识、美德、才能、财富等因素边缘化,无法实现社会普遍正义。“民主制使智慧边际化”,在柏拉图眼里这便是雅典政治生活的真实写照。柏拉图眼中的“真实写照”指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是最完美的  B.雅典民主政治使公民参与政治机会均等 C.雅典民主政治的决策随意  D.雅典民主政治忽视参政者的品德和能力 ‎33.众所周知,欧洲著名城市首先出现在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也最早萌发于地中海沿岸。然而,到了18世纪,远在大西洋的英国却成为资本主义霸主,这主要因为 A.英国地理位置优越  B.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C.意大利的文化传统  D.英国注重资本原始积累 ‎34.阅读下表 导致1700--1800年欧洲人口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是 A.国家政策的刺激 B.医疗技术的进步 C.农业生产力的进步 D.工业革命的推动 ‎35.图6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方案。该方案反映了 - 8 -‎ A.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 B.国际间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均衡发展 D.发达国家对全球经济控制的丧失 ‎41.  (25分)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炮火中逐渐清醒并深刻反思自己的文化。第一次在鸦片战争后,主要围绕“中体西用”论进行;第二次在甲午战败以后,宣扬“西体中源”;从民国初年到五四运动前夕,第三次文化反省的“西体西用”论,最终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泥潭,但也刺激了现代化探索方向的转变;开端于1928年的文化反省则因规模不大,后又爆发了华北事变,人们的注意力转移而就此结束。‎ ‎——摘编自李晓语《浅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材料二  约翰·密尔说,英国人“生而自由”。这指引着英国把抗拒王权、限制王权看做是“自由”的传统,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英国人极为尊崇经验的理性思维使他们追求政治的实际内容而并非形式。他们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推动了纺织业的进代化和经济的自由化,但英国尊崇传统的风尚也阻碍了后期的革新。如钱乘旦所言,“一个民族往往容易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迎面扑来的艰难险阻, 但要战胜自己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荣耀却相对困难。”‎ ‎——摘编自吕文辉《浅析英国传统文化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近代国人不断反思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目的。(10分)‎ ‎(2)根据村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说明中、英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取向所产生的历史影响。(15分)‎ - 8 -‎ ‎42. (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0.我所亲历的党的十届三中全会/ (127) 陈鹤桥 ‎11.中美建交亲历记/ (1390)柴泽民 ‎12.回顾安徽的农村改革/ (157)周曰礼 ‎13.经济特区的创立/188)吴南生 ‎14.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的回顾! (196) 伍修权 ‎15.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亲历记/ (216)周南 ‎16.中苏关系的解冻/ (241)钱其琛 ‎17. 回忆邓小平1992年南方之行/ (251)陈开枝、陈建华、姚新耀 ‎18.回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64)陈锦华 ‎19. “入世”谈判是这样完成的/ (299) 龙永图 ‎20.申办2008年奥运会/ (315)梁丽娟 ‎21.青藏铁路建设的决策/ (341)阴法詹 ‎——摘自陈一然主编《亲历共和国60年: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与决策》目录 根据材料,提取有关中国社会发展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 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12分)‎ ‎45.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初, 很多中国学者认为“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已变成了时代标语,经济统制的呼声日高,“拯救这末日的厄运最普遍有力的手段就是所谓的‘计划经济’或‘统制经济’”。1934年上海商会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实行统制工业政策的要求。自1935至1937年,南京政府及其官员加强了参加商业、工业和银行业的活动,政府举办的工商业迅猛增长,掌握了工商业和金融业的领导权。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名为“计划经济”的战时经济方针,使国民经济实现计划化和军事化,其实质就是经济统制;1939 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统制经济”,1941年确立起统制经济体制,并全面实施;1941 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国家总动员法》的颁布,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进入其强化阶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民政府实行的统制经济政策。(9分)‎ - 8 -‎ ‎46.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我想,如果您真的关心世界人民的幸福的话,那么您就会正确地理解我的意思:人人都需要和平,无论是还没有丧失理智的资本家,还是不仅能够珍惜自己个人的生命而且更能珍惜人民生命的共产党人,都是如此,我们共产党人从问世之日起,一般来说是反对国家间的任何战争和捍卫和平事业的,我们始终把战争视为灾难,而不是把它当成儿戏,当成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更不是把它当做目的本身。我们的目的是明确的,而达到目的的手段就是劳动。战争是我们的敌人,对各国人民来说是灾难。‎ ‎……如果您真的关心和平和本国人民的幸福,那么这也只能算是您作为总统应尽的义务,而我作为部长会议生席也应对自己的人民表示关怀。此外,维护全球和平应是我们其同美心的事业,如果在现代条件下爆发战争,那么这就不仅仅是美苏之间的战争,因为美、苏之间其实并不互相谋求什么,但战争将是全球性的,残酷的、毁灭性的。‎ ‎——1962年10月26日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摘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对现代条件下的战争所持的态度及其积极影响。(9分)‎ ‎47.(15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50年,邓稼先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到中国,开创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他带领大家刻苦学习理论,广泛调研,鼓励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技术设备落后的环境下,邓稼先咬紧牙关,结合实际,组织人力分头攻坚,大胆地带领大家使用算盘这种“土办法”, 进行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他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有15次在现场亲自领导并指挥核试验。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西北戈壁滩爆炸成功。随后,他又和其他同事投入对氢弹的研究中。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开展讨论,举行了多次学术讨论会,有时就在大食堂里讨论,听众有的坐在地上,有的站在桌子上,谁有好的意见都可以提出来,如果谁也说服不了谁,就通过计算检验。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也爆炸成功。当时,氢弹试验成功仅仅花了2年多的时间,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摘编自祁淑英《两弹元勋邓稼先》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稼先在新中国国防建设中的贡献。(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时我国研制出核武器的有利条件。(9分)‎ - 8 -‎ 答案 ‎24-28 DCBDB  29-33 ABCDD  34-35CA ‎41.(25分) ‎ ‎(1)背景: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重;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经济因素日益成长(或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西学传播深入,传统思想观念受到冲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存在冲突;开明知识分子的不断探索等。(每点2分,任4点8分)‎ 目的:学习西方,探索独立富强之路。(2分)‎ ‎(2)特点:热爱自由;崇尚民主;尊崇理性;亲教宽容。(任3点3分)‎ 不同取向的历史影响:‎ ‎①中国:一方面逐渐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促进了思想解放、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进程; (或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3分)但另一方面照搬西方文化的做法,也未能在近代中国实现独立富强。(3分)‎ ‎②英国:坚持回归传统文化的做法,促进了宗教改革和思想解放,确立了君主立宪体制,推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和自由主义体制的确立;(4分)但过于尊崇传统文化的风尚,也阻碍了英国在近代后期的深入创新和持续发展。(2分)‎ ‎42.(12分)‎ 示例1:改革开放不断深化。(3分)‎ 阐释: 1978 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安徽、四川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试点,随后逐渐推向全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条件,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到21世纪初基本建立起来。20世纪80年代初,设立了深圳、珠海等四个经济特区,此后,我国逐步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形成了分步骤、多层次、逐步开放的格局。2001 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总之,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9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2:中国日益融入国际社会。(3分)‎ 阐释:‎ - 8 -‎ ‎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改善,1979 年中美建交,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1978 年起,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这系列的外 交成就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舞台的重要力量。(9分,言之成理即可)‎ ‎45.‎ ‎(1)经济大危机的冲击;苏联经济政策及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日本侵华的加剧。  (每点2分,6分)‎ ‎(2)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导致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打击了私营企业,成为国民政府经济崩溃的重要原因。(每点3分, 9分)‎ ‎46. (15分)‎ ‎(1)背景:美苏冷战对峙;苏联在古巴建导弹基地,美国发出战争威胁,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世界处在核战争边缘;美苏实力对比,美居优势。(6分)‎ ‎(2)态度:尽量克制以避免战争爆发。(3分)  ‎ 影响:使古巴导弹危机得以平息;体现了苏联对于美苏战争的理性与克制的态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为以后解决战争危机提供借鉴。(6分)‎ ‎47. (15分) ‎ ‎(1)领导开展了核基础理论研究;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并参与核试验;推动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的研制成功。(每点2分,任答3点,6分)‎ ‎(2)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科技专家与年轻科研人员弘扬爱国精神;发扬学术民让、激励群体智慧和创新精神;苏联的援助。(每点2分,4点9分)‎ ‎ ‎ - 8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