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9.11 KB
  • 2021-06-19 发布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 (2)概述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5)关注日常生活中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过程与方法】‎ 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做出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坚持做到“三要”和“四不要”。‎ ‎(2)有自觉关爱盲人、聋人的意识,懂得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重点:‎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3)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难点:‎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第 8 页 共 8 页 ‎(3)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教学流程:‎ ‎ 情景导入:‎ 设想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学生回答:跑回家、找地方躲起来等。‎ 你是怎样做出天要下雨的判断的?‎ 学生回答: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生活经验等。‎ 你感觉到天气骤变以及做出的相应反应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和系统完成的?‎ 学生回答:眼睛、耳朵、大脑、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 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那么,人体是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一:人体对外界环境感知的器官 ‎1.刚才我们对“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的感知有什么器官参与?‎ 学生分析回答:眼睛、耳朵、大脑等。‎ ‎2.我们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还有哪些感觉和器官参与?请举例说明。(可参考教材P78第一段,进行分析)‎ 第 8 页 共 8 页 学生分析回答:嗅觉、味觉、热觉、触觉、痛觉等,鼻子、舌、皮肤等器官。‎ 教师小结:是的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是多方面的,不同的感觉器官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大脑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我们才产生了各种感觉。而据科学家统计,在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视觉。‎ 视觉的形成当然离不开眼睛,眼睛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二:眼球的结构 ‎1.观察教材P79人眼球结构示意图。说一说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学生回答:晶状体——镜头;瞳孔——光圈;视网膜——胶卷(底片)‎ ‎2.请同学们利用一分钟的时间熟悉眼球的结构,然后通过眼球模型,分析眼球的结构,并说出每一部分结构的功能。‎ 学生熟悉眼球结构,教师出示眼球模型,学生解说。‎ 教师强调:(板图)我们俗话说的白眼珠(白眼球)和黑眼珠(黑眼球)指的是哪两部分?(师生共同分析)白眼球——巩膜;黑眼球——虹膜。虹膜内所含色素不同就出现了蓝眼、褐眼等。‎ 三:视觉的形成过程 ‎1.请大家根据眼球的结构分析:光线从外界进入眼球到达视网膜的途径是怎样的?‎ 第 8 页 共 8 页 学生分组讨论整理,各组呈现分析结果,进行展示解说,其他组进行补充。‎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教师强调:对光线起折射作用的是晶状体玻璃体,成像的部位是视网膜,成的像是倒像。‎ ‎2.视网膜上成像后我们就看到物像了吗?我们实际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吗?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结合教材P80图4-48解决这一疑难。‎ 教师讲解: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还要把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的特定区域——视觉中枢,产生了视觉。‎ ‎3.有一个人眼睛失明了,你能帮他分析分析可能有哪些原因吗?‎ 学生分析,教师点拨:根据视觉的形成过程。‎ ‎4.观察教材图4-49猫的瞳孔大小的调节,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人也会有这种变化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 学生回答:猫的瞳孔在暗处比在亮处大。推测人也会这么变化。然后设计实验方案:‎ ‎⑴拉上窗帘,过一会再拉开;‎ ‎⑵用手电筒照射同学的眼睛,观察瞳孔变化;‎ ‎⑶先观察一位同学的瞳孔大小,然后用手捂住眼睛,过一会松手,观察瞳孔变化;‎ ‎⑷观察同学从教室内走到教室外时瞳孔的变化。‎ 选择几样在教室内能完成的当堂探究。‎ 第 8 页 共 8 页 四:近视的成因及预防 ‎1.大家看一看我们班有多少位同学戴眼镜?他们戴的都是什么眼镜?‎ 学生统计并做出判断:近视镜。‎ 那么近视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80~81内容,结合图4-50,分析近视的成因。‎ 学生分析,表达交流。‎ 教师强调:晶状体调节紧张引发的近视眼叫假性近视,如果这时注意保护视力,消除使晶状体过度紧张的因素,做一些按摩放松自己,视力可以好转和恢复到正常。但如果进一步发展到眼球前后径过长,也就是说晶状体和视网膜中间的距离加长,这时无论你怎么调节自己的晶状体,远处射来的光线经过折射都只能在视网膜前面成像,我们在视网膜上只能获得模糊的影像。这就是真性近视。‎ 对于近视我们有什么矫正的办法吗?‎ ‎  学生:戴眼镜。‎ ‎  教师:戴什么样的眼镜呢?哪位同学愿意描述一下自己配的近视镜。‎ ‎  学生:中间薄,四周厚。‎ 教师:这种镜子正好和放大镜相反,我们叫它凹透镜,凹透镜可以发散光线,然后再经过角膜、瞳孔等结构,就可以使物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2.请几位近视眼的同学谈一谈近视心得,让其他同学引以为鉴。‎ 第 8 页 共 8 页 教师指出大部分同学的近视都是由于过度用眼,长时间近距离看书,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的,开始阶段都是假性近视,进行适当的矫正应该是能恢复正常视力的。‎ ‎3.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教材图4-51总结预防近视的方法。‎ 学生熟记“三要”、“四不看”,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能力拓展:分析老年人远视的视网膜成像特点和结构病变,并提出矫正方法。‎ 五:耳的结构 ‎1.听觉的形成离不开耳,你知道你的耳有哪些结构吗?经常有小孩子对着别人的耳朵大声说话,结果造成别人听觉受损,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认真观察教材P84图4-52,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课上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指出图中或挂图中的各部分名称,并描述其功能。 ‎ 六:听觉的形成 ‎1.根据耳的结构图分析:外界的声波是怎样到达内耳的?学生分组整理并表达交流,小组间相互补充。外界声波→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 ‎2.阅读教材总结听觉形成的过程。 外界声波(收集声波)→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放大声波)→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第 8 页 共 8 页 ‎3.我们从外界听到的声音都是和谐悦耳的吗?什么是噪音?噪音有什么危害?‎ 七:保护耳和听力 思考讨论:‎ ‎1、如果近距离看燃放烟花爆竹,你准备怎样保护听力? 为什么这样做?‎ ‎2、洗澡时要尽量避免污水进入外耳道,这是为什么?‎ ‎3、得了咽炎不及时治疗会引起中耳炎,这是为什么?‎ ‎4、“耳屎”是外耳道的分泌物,它是脏东西吗?你是怎样处理耳屎的?‎ ‎5、平时大家常用耳机听音乐,耳机会对听力造成损害吗?‎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归纳保护耳和听力的措施。‎ 课堂小结:‎ 人体除了眼和耳外,还有鼻和舌等感觉器官。此外,皮肤具有感受外界冷、热、痛、触、压等刺激的功能。这些感觉功能使你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和反应。‎ 学生活动:‎ 体验双目失明和双耳失聪的痛苦。‎ 用黑布罩住一志愿者的眼睛,用棉球塞住另一志愿者的耳朵,让他们在教室里行走和做某件事情。让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激发珍惜生命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乐于帮助残疾人的情感。‎ 第 8 页 共 8 页 阅读教材P86“科学·技术·社会”《角膜移植和角膜捐献》一文,了解角膜移植技术,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盲人的情感。‎ 整合提升:‎ 本节课你学到了有关耳和听觉哪些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谈谈收获。‎ 师生共同完成知识梳理,教师强调重点难点,以情感教育为主,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生命,乐于助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