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6.56 KB
  • 2021-06-19 发布

2020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复习题(含解析) 部编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一、基础训练。(46 分) 1.看拼音,写词语。(12 分) diān bǒ tiān yá jīng yíng bāo guǒ (颠 簸) (天 涯) (晶 莹) (包 裹) yáo lán hé ǎi kě qīn zī yuán kāng kǎi (摇 篮) (和 蔼 可 亲) (资 源) (慷 慨) gòng xiàn làn yòng jī dì mù dǔ (贡 献) (滥 用) (基 地) (目 睹) 2.形近字组词。(16 分) 矿(矿产) 荞(荞麦) 蹚(蹚水) 闺(闺女) 旷(空旷) 桥(拱桥) 膛(胸膛) 闰(闰年) 粼(波光粼粼) 载(记载) 锹(铁锹) 杖(拐杖) 鳞(鱼鳞) 栽(栽树) 揪(揪着) 仗(仗义) 3.请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4 分) (1)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 (2)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 (3)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4)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 4.文学常识填空。(10 分) (1)刘禹锡,字 梦得 ,汉族,彭城人,祖籍洛阳,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 “ 诗豪 ”之称。 (2)杜牧,字 牧之 ,号 樊川居士 ,汉族,京兆万年人,唐代诗人。杜牧人 称“ 小杜 ”,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 ”。 (3)王安石,字 介甫 ,号 半山 ,谥 文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中国北 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与欧阳修、韩愈等共称 “唐宋八大 家”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复习题 (含解析) 5.巧连线。(4 分) 五行 黄、青、赤、白、黑 五谷 金、木、水、火、土 五音 稻、麦、黍、菽、稷 五彩 宫、商、角、徵、羽 二、课内阅读。(31 分)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4 分) 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具体描述。(4 分) 答: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 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3)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 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4 分) 答:赞同前者:后两句写出了深邃悠远、朦胧迷离的江南景色,与前两句的明朗 绚丽相映衬,使江南春日图景更加丰富多彩。 或赞同后者:后两句写出了南朝笃信佛教造成寺庙的恶性发展,引发作者的慨叹, 表达对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的忧虑。 2.阅读《只有一个地球》,回答问题。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 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 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 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 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 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 严重的威胁。 ……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被破坏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 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 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 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 “再生”的意思是重新生长。 “不能再生”的原因是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本来”二字强调了这些资源原本的可再生性,突出了资源难以再生的现 状。 这段文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密性。( 6 分)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 分) 自私-(无私) 充沛-(枯竭) 吝啬-(慷慨) 谨慎-(随意)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4 分)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说明了地球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需要 的资源,表达了作者对地球母亲的赞美。 (4)联系实际生活,说说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给你带来了哪些影响。(5 分) 答:(言之成理即可) 三、课外阅读。(23 分) 1.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回答问题。 献给毕业班老师的歌 徐鲁 有多少欣慰,有多少鼓励, 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刻; 带着多少叮嘱,带着多少期望, 您把我们一一送上人生的站台, 目送着我们各自踏上远去的列车…… 两行慈母泪,万缕恩师情。 您用颤抖的声音鼓励着我们: 去吧—— 勇敢的孩子,向着明天, 谱写新生活的赞歌! (1)请写出这首诗的韵脚(句末押韵的字)。(3 分) 答:刻、车、歌。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 答:塑造了一个诲人不倦、和蔼可亲、关爱学生的老师形象。表现了作者在离别 之际对老师的依依不舍和感激之情,同时表达了对老师的喜爱和赞美。 (3)请以“谢谢您,老师”为题写一首小诗。(6 分) 答:文字流畅、感情充沛即可。 2.阅读下面的倡议书,回答问题。 ①阅读是生活永恒的主题,书籍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②阅读是让人受益 的生活方式,也是崇高的精神跋涉。③捧一本好书,让平凡生活在阅读里精彩纷 呈,让人生境界在阅读中提高升华。④读高尔基的《童年》,可以使人在冷酷无 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⑤读《繁星·春水》,可以使人在诗性的语言中,体会到 母爱的光辉。⑥阅读经典时要做有心人,不动笔墨不读书。⑦在第 21 个世界读 书日,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提升人生境界,阅读经典名著,共建书香校园。 此致 敬礼 校团委 7 月 14 日 (1)倡议书中有一处格式错误,请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4 分) 答:此致敬礼是书信格式的组成部分,倡议书中没有祝福语。应该将“此致敬礼” 删去。 (2)文中第 ⑥ 句与主题无关,可以删去。(2 分) (3)第⑦句语序存在错误,请改正过来。(3 分) 答:应将“提升人生境界”与“阅读经典名著”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