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 MB
  • 2021-06-18 发布

中考生物总复习:第二单元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课件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第 二 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考点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生活环境 主要特征 主要代表 腔肠 动物 大多生活 在海洋 , 少数在淡水里 结构简单 , 身体呈 ① , 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 有口 ② 肛门 桃花水母、海蜇、海葵、珊瑚虫 扁形动物 水中和潮湿陆地 有口无肛门 , 身体 ③ 的多细胞动物 涡虫、血吸虫 线形动物 土壤或水中 , 或寄生在动物体内 细线形或圆筒形 , 两头尖 , 有口 ④ 肛门 秀丽隐杆线虫、人蛔虫 环节动物 水中和潮湿陆地 身体由许多相似的 ⑤ 体节构成 蚯蚓、水蛭、沙蚕 软体动物 阴暗潮湿或水中 身体 ⑥ , 外壳为贝壳 蜗牛、河蚌、乌贼 节肢动物 范围更加广泛 身体分部 , 足和触角均 ⑦ , 体表有 ⑧ . 蟹、虾、蜈 蚣 辐射对称 无 扁平 有 环状 柔软 分节 外骨骼 1. 蚯蚓依靠湿润的 ⑨ 进行呼吸,依靠刚毛辅助运动,身体的前端有环带,身体分节使运动更加灵活。实验时,使体表保持湿润;实验后放回大自然。 2 . ⑩ :与生殖有关,根据其位置可区分前后端。 3 .蠕虫动物包括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具有身体细长、两侧对称、无附肢、能靠 ⑪ 的收缩和舒张缓慢地蠕动的共同特征。 4 .节肢动物是生物圈中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无脊椎动物。其适应陆地环境的主要原因是坚韧的 ⑫ 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5 .蝗虫用 ⑬ 呼吸,气门不参与气体交换,只是气体进出身体的门户;蝗虫的运动器官是 ⑭ 。 6 .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相同点 —— 身体分节;不同点 —— 环节动物体节相似,节肢动物体节不同。 体壁 环带 肌肉 外骨骼 气管 足和翅 考点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一、鱼类 提示 ► ①海马、带鱼、鲨鱼、中华鲟都属于鱼类。 ②“似鱼非鱼”的动物:鳄鱼、甲鱼是爬行动物;鲸、海豚是哺乳动物;章鱼、墨鱼、鱿鱼属于软体动物;娃娃鱼(大鲵)为两栖类动物。 ③生活在水中的动物≠鱼类,如鲸是哺乳动物,海龟是爬行动物。 1 .体色: 背面颜色较深,腹面颜色较浅,是保护色。 2.减小阻力: 身体呈 ④ ;体表有鳞片;体表分泌 ⑤ 。 3.运动——游泳: 动力由 ⑥ 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提供; ⑦ 协调平衡。 4.呼吸: ⑧ 。 5.感知: 鱼的身体两侧各有一条 ⑨ ,能感知水流、测定方向,是感觉器官。 侧线 尾鳍 腹鳍 梭形 黏液 尾部 鳍 鳃 侧线 二、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都离不开 ⑩ ,成体既可生活在陆地上又可生活在水中,成体用 ⑪ 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发育过程存在 ⑫ 的现象。 提示 ► 不能将两栖动物简单的理解为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如乌龟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但属于爬行动物。 三、爬行动物 皮肤干燥、厚实,体表覆盖着角质的 ⑬ ,用 ⑭ 呼吸,陆地上产卵,其卵有坚韧的 ⑮ ,是真正摆脱对水的依赖而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水 肺 变态发育 鳞片或甲 肺 卵壳 四、鸟类 1 .气体进入鸟体内的途径: 气管 → 肺 → 气囊。 2.鸟类的呼吸: 家鸽体内有许多与肺相通的 ⑯ ,它有 ⑰ 的作用,从而使家鸽在吸气和呼气时, ⑱ 内都在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叫 ⑲ ,保证了飞行时 ⑳ 的充足供应。 3.鸟类的消化: 口中没有 ,靠角质的 啄取食物;吃进去的食物经咽、食管进入 暂时贮存和软化,然后进入肌胃内经过充分研磨和初步消化,最后食物在 内被进一步消化;没有消化的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形成粪便;粪便经直肠进入泄殖腔后被排出体外。直肠 ,不储存粪便,能减轻体重。 气囊 暂时储存空气 肺 双重呼吸 氧气 牙齿 喙 嗉囊 小肠 短 提示 ► ① 气囊不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而是鸟类储存气体的结构,起辅助呼吸的作用,鸟类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 ② 双重呼吸:每次呼吸时气体进出气囊,经过肺进行两次气体交换。双重呼吸只在飞行过程中进行,为飞行提供足够的氧气。 ③ 飞行的 ≠ 鸟类:哺乳动物的蝙蝠和节肢动物的昆虫都能在空中飞。鸵鸟、企鹅是鸟却不能飞行。 五、哺乳动物 体表被毛;牙齿 ;大脑发达;体内有 , 用 呼吸; 。体表被毛、胎生、哺乳、体腔内有膈是哺乳动物区别于其他陆生动物的主要特征。 拓展 ► ① 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如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 ② 恒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如鸟类和哺乳类。除鸟类和哺乳类外都是变温动物;体温与生活的环境接近,体内的许多生化反应需要一定的温度,环境不适时,需休眠。 分化 膈 肺 胎生、哺乳 考点 动物的运动 一、运动的方式和基础 方式 奔跑、游泳、飞翔、爬行、跳跃、蠕动等 意义 通过运动 , 动物能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 , 以利于寻找食物、 ① 和 ② . 基础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 骨 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 骨 连 结 包括不活动的连结、半活动的连结、活动的连结。活动的连结又叫 ③ ,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在运动中, ④ 起支点作用 骨骼肌 由肌腱和肌腹组成,有受到刺激而 ⑤ 的特性,在运动中, ⑥ 收缩产生动力 提示 ► 误认为动物的运动都需要骨的参与,如蚯蚓、乌贼等无脊椎动物运动就没有骨的参与。 逃避敌害 繁衍种族 关节 关节 收缩 骨骼肌 二、关节 1.关节的组成: 由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组成,其中关节面由 ⑫ 和 ⑬ 构成。 2.关节的牢固性和灵活性: ⑭ 里面和外面有坚韧的韧带,使关节牢固;而关节腔内有 ⑮ ,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活动灵活。 提示► ①关节头和关节窝不是关节的基本结构;②滑液不是关节腔分泌的;关节腔内的滑液是关节囊内壁分泌的;③骨骼肌两端的肌腱可绕过关节分别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关节头 关节囊 关节腔 关节窝 关节软骨 关节头 关节窝 关节囊 滑液 三、运动的实现 1.运动的产生: 当骨骼肌受到 ⑯ 传来的兴奋刺激后,就会收缩,并产生一定的拉力,牵动骨围绕着 ⑰ 活动,从而产生运动。 提示► 人体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 2 . 屈肘和伸肘 提示 ► 判断某一肌群舒张或是收缩方法有二:持续做某一动作,有酸痛感觉的是收缩;通过观察有鼓起现象的是收缩。 神经 关节 3 . 运动的实现 解读: 神经传来兴奋 ―→ 肌肉收缩 ―→ 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 ―→ 产生运动 解读: 一个支配,三个要素,多个协调。即神经系统的支配,杠杆 ( 骨 ) ,动力 ( 骨骼肌 ) ,支点 ( 关节 ) ,以运动系统为主,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下完成。 提示 ► ① 误认为“动物的运动都需要骨的参与”,如蚯蚓、乌贼等无脊椎动物运动就没有骨的参与。 ② 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或两组以上肌肉相互配合活动。 ③ 运动不只靠运动系统完成: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 想一想 ► 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请问这是关节哪个部位发生病变造成的? 关节炎是由于关节囊的病变引起滑液分泌过多 , 致使关节腔内有大量积液并伴随肿胀疼痛的疾病。 考点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先天性行为 二、学习行为 动物 ① 就有的 , 由动物的 ② 所决定的行为。 在 ③ 的基础上 , 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 , 由 ④ . 和 ⑤ 获得的行为。 三、社会行为 1 .特征: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 ⑥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⑦ ,有些哺乳动物的群体内部还存在明显的 ⑧ 。 2 .信息交流 ( 通讯 ) 的常见方式: 利用 ⑨ 、形体姿态、动作及气味等来传递信息。 3 .信息交流的意义: 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有利于群体的觅食、御敌、繁衍后代。 4 .常见动物: 蚂蚁、蜜蜂、猴子、鹿、羚羊、斑马、猩猩、狼群等。 5 .应用: 利用雌性飞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前来交尾的习性,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或干扰雌雄虫之间的通讯,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生来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 生活经验 学习 组织 分工 等级 声音 提示► ①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占的比例越大,学习能力越强,“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②社会行为与群集行为的区别:社会行为有明显的分工合作和等级关系;群集行为没有明显的分工和等级关系,如群集飞行的蝗虫,群集取食的蚜虫等。 ③学习行为可以消退:先天性行为常伴随动物一生,而学习行为有暂存性,可建立或消退。 ④学习行为离不开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不要以为学习行为和遗传因素没有关系。 考点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 .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2 . 维持生物的生存和稳定。 一、明确动物之间的进化趋势 重点 识记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的方法 二、依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总的进化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 1 .鱼类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1) 形态:身体呈梭形,体表常被有鳞片,并有黏液减小运动时的阻力, (2) 运动: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产生动力。 (3) 呼吸:用鳃呼吸。 (4) 感知:鱼的身体两侧通常各有一条侧线,能感知水流、测定方向,是感觉器官。 2.爬行类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1)体表:皮肤干燥,表面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2)呼吸:肺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 (3)生殖和发育:受精卵大且有硬壳保护,体内受精,脱离了水的限制。 3 . 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从身体结构上分析鸟类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 (1) 减轻体重:骨薄且中空;无齿、无膀胱,直肠短,不储存粪便。 (2) 减少阻力: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 (3) 飞行器官: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动力充足。 从生理活动上分析鸟类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 (1) 食量大,能量供给充足。 (2) 双重呼吸,氧气供给充足。 (3) 心脏四腔,运输氧和营养物质的能力强。 例 1► [2018·青岛中考]蜥蜴能够终生生活在陆地上,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头后面有颈,头可以灵活地转动 B.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 C.肺较为发达,气体交换能力较强 D.生殖和发育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D 分析: 蜥蜴的生殖以及幼体的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这是蜥蜴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主要原因。 1.[2018·衡阳中考]下列对动物类群主要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有肛门 B.鱼: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C.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D.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分析: 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鱼类大都生活在水中,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分泌形成贝壳;扁形动物的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口无肛门。 A 2.[2018·青岛中考]日本血吸虫和钩虫是两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A.都具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B.都具有发达的消化器官 C.都具有发达的生殖器官 D.都具有保护身体的角质层 分析: 钩虫属于线形动物,日本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都属于寄生虫。寄生虫的共同特点是:运动和感觉器官退化,消化结构简单,生殖器官非常发达。 C 重点 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 一、 从获得途径上将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判断依据: 先天性行为 学习 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 获得 途径 体内的遗传物质控制 在遗传的基础上 , 通过环境的作用 ,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 遗传性 具有遗传性 不具有遗传性 时间 性 常伴随动物一生 具有暂存性 , 可建立或消退 适应 性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 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 主要方式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发达 , 占全部行为的比例也越大 举例 蜜蜂采蜜、蚂蚁做巢 蚂蚁走迷宫、大山雀偷喝牛奶 联系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 动物越高等 , 学习能力越强 , 学习行为越复杂 二、从生理功能或现象看,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三、社会行为根据社会行为的特征判定 判断依据: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4.群体中不同成员之间利用声音、气味、动作等方式进行交流。 四、明确同一行为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所属的类型不同 如“孔雀开屏”从生理功能上分属于繁殖行为,从获得途径上分属于先天性行为。 提示 ► 误认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一定有首领:“等级社会”中常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首领”在群体内部是“常胜将军”,它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对它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首领”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且与其他雄性共同保卫这个群体。狒狒等高级动物的群体中有“首领”,而在蚂蚁等低等动物中没有“首领”。蚁后只负责产卵,这是它的职能,其他事情一概不管,因此蚁后不具备“首领”的功能。所以说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不一定具有“首领”。 例 2► [2018·威海中考]下列关于动物学习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以先天性行为为基础的行为 B.动物生来就有,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C.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形成的行为 D.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分析: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B 3.[2018·德州中考]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这种气体将敌害“击退”或“击晕”。该行为属于( ) A.先天性、攻击行为 B.先天性、防御行为 C.后天性、攻击行为 D.后天性、防御行为 分析: 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 “ 臭气 ” ,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先天性行为;利用 “ 臭气 ” 将敌害 “ 击退 ” 或 “ 击晕 ” 有利于保护自己,防御敌害,因此属于防御行为。 B 分析: 绿鹭的“钓鱼”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不能遗传给后代的。 4.[2018·青岛中考]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一只绿鹭把面包片放到水面上,当鱼来取食面包时,绿鹭就捕鱼吃。下列关于绿鹭这种“钓鱼”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这种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 B.这种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C.这种行为的出现离不开环境因素的作用 D.这种行为出现后,是能够遗传给后代个体的 D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