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5 MB
  • 2021-06-17 发布

2020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第五课少年的担当第2框少年当自强课件1新人教版

  • 4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第五课 少年的担当 课时 2 少年当自强 教学目标 导入 新课 见教材 P60“ 运用你的经验 ” “ 两弹元勋 ” 邓稼先在 上 中学时 ,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 在北平沦陷后秘密 参加抗日聚会 。 17 岁考 入了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7 年 ,留美研究生,并用 不到三年的时间,获得了 博士学位。 1950 年 8 月 , 邓稼先 历尽 艰辛,启程 奔向新中国的怀抱 。 1958 年秋 , 邓稼先 告别 了妻子和两个孩子,秘密主持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1964 年 10 月 16 日 ,中国自行研制 的第一颗 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 年 6 月 17 日 ,第一 颗 氢弹爆炸成功! 61 岁时 , 邓稼先 患病回到北京 。在病床上,他对看他的人 说: “你们快去工作吧, 别 让那些国家把我们中国 落后太远了。 ” (1)从邓稼先的身上,你能看到哪些优秀品质? 提示 : 热爱祖国、奉献社会、身先士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 2 )这些品质对你的个人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 提示 : 有助于我们实现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有助于我们健康成长和成就事业。 们要学习邓稼先这些老一辈人物的精神品质,激励自己自立自强,做自强少年。本课时,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少年当自强》。 活动一 课堂辨析 一、少年强 中国强 有同学认为,个人发展如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无关。 想一想: 种观点是否正确?谈谈你的认识。 提示: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历史经验证明,国家独立自主、繁荣富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就充满希望,内心就感到自豪和骄傲。反之,如果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利益就会受到损害,人民就会遭受奴役、欺凌和屈辱。 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 总结 活动二 见教材P 61 的“探究与分享”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 —— 毛泽东   “青年一代的成长 , 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 —— 邓小平 想一想: 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在任何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对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这一代青少年必将肩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任,成为国家的栋梁。 总结 活动三 见教材P 61 的“探究与分享” 人 物 少年立志 实践道路 谭翤同 深受王夫之思想的影响,立志 努力读书,做好经世济民的学问。 参与 戊戌变法 。变法运动失败后,他被捕入狱。“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他挥笔写下这首绝命诗后,慷慨赴死,年仅 33 岁。 林觉民 接受先进革命思想,立志为 民主自由平等 献身。 留学日本期间,加入 中国同盟会 。 1911 年,参加 广州起义 ,转战途中受伤被俘,后从容就义,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 一。 吴良镛 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民族血泪,促使他很早就树立了“ 谋万人居 ”的理想。 1950 年,在美国学成后,冲破重重阻挠,义无反顾地 回到祖国,投身建筑事业 。 2012 年,获得 2011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想一想: (1)查阅相关资料,说明他们的人生道路有哪些不同,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点。 (2)青少年如何选择自己的未来理想? 提示: (1)①不同点:谭嗣同:参与戊戌变法,用自己的鲜血 警醒世人,救国图强。林觉民:励志为民主自由献身,用革命的手段救国救民。吴良镛:全身心投人祖国的建设中,用自己的力量让祖国更强。②相同点:爱国之情;以天下为己任。 (2)①理想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②选择理想要在了解自己的个性和潜能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不能离开社会的实际需要,要以天下为已任。③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到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之中。④为实现人类最高理想而奋斗。 青少年的责任是时代赋予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责任。 每一代青少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我们正处在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少年接力奋斗,我们必将站到时代的潮头。 总结 想一想: 以上寄语对走向世界的我们有什么启示? 提示: ①一个人空有壮志还不够,还必须脚踏实地,为理想的实现奠基。 ②我们要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创造自己精彩的人生。 要为建设祖国做好准备。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创造自己精彩的人生。 总结 1. 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 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 总结 “ 两个一百年 ” 奋斗目标: 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 当今时代,青少年 肩负的大任 我们这一代青少年必将肩负起实现 “ 两个一百年 ” 奋斗目标 的重任,成为国家的栋梁。 总结 3. 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青少年的责任是时代赋予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责任。 每一代青少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我们正处在追梦想、实现梦想的新时代,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少年接续奋斗,我们必将站到时代的潮头。 总结 4. 为建设祖国做准备 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弄潮儿,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创造自己精彩的人生。 总结 活动五 阅读材料 二、我为世界添光彩 先贤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唯以“青春之我”,方能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想一想:为什么要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提示: 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 青少年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青少年的品格影响着国家未来发展。 总结 活动六 见教材P63“探究与分享”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想一想: (1)你从以上名言中读出了怎样的情怀? (2)请找出一位具有这种情怀的代表人物,并作简要介绍与评价。 (3)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这种情怀是否发生了 变化?变与不变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这些名言共同体现了人们热爱祖国的情怀。 (2)钱学森—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3) 没有发生变化。因为家国情怀的核心是爱国,爱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贯穿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一代代中华儿女孜孜不倦地传承着、发扬着这种精神。 我们 要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 总结 活动七 见教材P64“探究与分享”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走向联合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国际气候谈判。2015年11月30日,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在“中国角”活动的中国青年代表团引人注目。 从哥本哈根到巴黎,中国青年的环保行动从未停止。中国青年在全国发起了高校节能项目,通过校园碳排放数据调研与核算,实施校园节能行动,促进减排,构建绿色校园。 想一想: 将来,如果让你和这些中国青年一样,有机会参与某国际大会并发挥作用,从现在起,你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 提示: 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关切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掌握相应的知识;在与世界各国青年交流中提高我们的影响。 走向世界的中国青少年需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积极关切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掌握相应的知识,在与世界各国青少年交流中提高我们的影响。同时,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在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提高改变世界的素质和能力。 总结 活动八 见教材P64“探究与分享” 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已有140多年的历史,近些年来,外国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增长。 想一想: 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变化?它说明了什么? 提示: 上述内容反映了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说明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上逐渐展现出大国自信与责任,展现出能力与力量。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世界目光。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要从我们做起。我们要尊重差异、理解不同、包容多样文化,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承担起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 总结 问题: 1. 青少年对国家、民族的影响 青少年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青少年的品格影响着国家未来发展。 问题: 2. 青少年应具有的情怀与抱负 (1)我们要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 (2)需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积极关切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掌握相应的知识,在与世界各国青少年交流中提高我们的影响。同时,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在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提高改变世界的素质和能力。 (3)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我们要尊重差异、理解不同、包容多样文化,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承担起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 拓展空间 2013年2月,成为模拟联合国小大使的六名中国女孩收到模拟联合国国际青少年峰会的通知。同年4月,带着经过充分准备的文件,小大使们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模拟联合国国际青少年峰会活动。她们的主要议题是希望马拉维的女孩能获得受教育的权利等。马拉维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许多女孩难以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作为马拉维“大使”的六名中国女孩决心为其争取权益,她们的议题获得了多国“大使”的支持。根据投票结果,一家基金会现场捐款100万美元,以支持该国的女孩教育、环境保护、农业发展等。 六名中国女孩为什么会关心马拉维女孩的受教育问题? 有人认为,最不发达国家的教育问题是十分复杂的全球性问题,应该由政府着手解决,个人的力量无疑是杯水车薪。你认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1)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民相亲要从我们做起。我们要尊重差异、理解不同、包容多样文化,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承担起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 (2)我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 世界是多彩的,我们走向和参与世界的形式是多样的 。 我们与丰富多彩的世界紧密相连,始终与这个世界彼此互动,同呼吸,共命运 。我们要努力为世界增添光彩。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中的一员,所做的事都有可能对世界发展产生影响。 我们要从普通的事做起,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随堂练 1.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寓意( ) A.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B.只有青少年才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C.只有中国才会对青少年寄予如此高的厚望 D.青少年的成长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很重要 D 随堂练 2. 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提供了依托绢人、剪纸、鲁班锁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课程,这些课程具有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同学们参加这些课程( ) A.有利于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就是为了和非遗传承人交朋友 C.能够成为技艺高超的非遗传承人 D.主要是为了增强对中国现代艺术的认识 A 随堂练 现在中国每年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留学后回国的人也越来越多。留学回国人数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了留学人数的增长幅度。大多数留学生们想回来,一是因为祖国日益强大,国内机会多;二是华夏儿女的中国心一直没变。 据此回答 3 ~ 4 题。 随堂练 3. 如果你是中国留学生中的一员,身处异国他乡,你会( ) ①珍惜机会,勤奋学习,提高改变世界的素质和能力 ②了解人类文明进程,积极关切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掌握相应的知识 ③拥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 ④热爱祖国,在与世界各国青少年交流中提高我们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随堂练 4.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要从我们做起。为此你会( ) ①尊重他人,尊重差异 ②自觉成为中外沟通、友好往来的文明使者 ③理解不同、包容多样文化 ④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C 随堂练 5. 2018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主旨讲话中提出携手打造文化共兴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要促进中非文明交流互鉴、交融共存,为彼此文明复兴、文化进步、文艺繁荣提供持久助力,为中非合作提供更深厚的精神滋养。促进中非文明交流互鉴、交融共存,下列适合青年学生做法的有( ) ①尊重非洲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包容与中华文明的不同 ②主动做中非文化友好交流学习的使者 ③加强沟通和交流,从非洲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 ④以我为主,强行推广、宣传中华文化的优越性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D 随堂练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 围绕“做德才兼备的接班人”,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主题学习活动,同学们收集了如下事例: 1948年秋邓稼先抱着建设新中国的志向,进入美国某大学研究生院学习。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获得博士学位。同年,他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回到祖国。 1958年10月,他开始隐姓埋名,长年在大漠深处风餐露宿,开创性地研究原子弹。一次试验时发生意外,为了避免毁灭性的后果,他一个人抢上前去,抱起原子弹碎片仔细检验,由此受到致命的核辐射伤害。1985年,在弥留之际,他还用生命的智慧和最后一丝力气,与另一位专家合著了一份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向祖国献上一片赤诚。 随堂练 ( 1 )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邓稼先身上感动我们之处有哪些。 ①邓稼先为建设和保卫新中国研究原子弹,让我们感动的是他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用实际行动维护了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②邓稼先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国,并取得了巨大成就,让我们感动的是他有着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③邓稼先对我国原子弹开创性的研究,让我们感动的是他具有创新精神,积极推进了我国科技的发展;④邓稼先长年在大漠深处风餐露宿研究原子弹,让我们感动的是他具有坚强的意志,发扬了自强不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随堂练 ( 2 ) 结合材料,谈谈青少年该怎样担负起实现中国梦的重任? ①每一代青少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邓稼先在祖国一穷二白、正在用人之际,回到祖国投身原子核研究工作并奉献一生就说明了这一点。当前,我国正面临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少年接力奋斗,所以我们必须站到时代的潮头,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②要为建设祖国做好准备。邓稼先在国外求学就是为奉献祖国作准备。所以我们青少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创造自己精彩的人生。 随堂练 ( 3 ) 做德才兼备的接班人,需要我们树立热爱祖国的情怀和抱负。青少年该怎样树立热爱祖国的情怀和抱负? ①要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②在走向世界过程中,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积极关切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掌握相应的知识,在与世界各国青少年交流中提高我们的影响。同时,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在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提高改变世界的素质和能力。③在中外交往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不同、包容多样文化,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自觉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承担起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