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4.0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9最新】精选高二数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数学试卷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数列中,,则( )
A. 2 B. 3 C. 4 D. 6
【答案】C
【解析】由递推公式可得:
当时,;
当时,;
本题选择C选项.
2. 已知向量,且,则( )
A. 0 B. 4 C. 2 D.
【答案】B
【解析】由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可得:,则:
.....................
本题选择B选项.
3. 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且,则( )
- 14 - / 14
A. B. C. D.
【答案】D
【解析】结合正弦定理:可得:.
本题选择D选项.
4. 将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后得到函数的图象,则(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函数平移的性质可得:将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后得到函数的解析式为:,
即:.
本题选择A选项.
点睛:对于三角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问题,其平移变换规则是“左加、右减”,并且在变换过程中只变换其中的自变量x,如果x的系数不是1,就要把这个系数提取后再确定变换的单位和方向.另外,当两个函数的名称不同时,首先要将函数名称统一,其次要把ωx+φ变换成,最后确定平移的单位并根据的符号确定平移的方向.
5. 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2,且,则( )
A. 12 B. 13 C. 14 D. 15
【答案】C
【解析】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知:,
- 14 - / 14
结合题意可得:,
求解关于实数n的方程可得:.
本题选择C选项.
点睛:(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共涉及五个量a1,an,d,n,Sn,知其中三个就能求另外两个,体现了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
(2)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在解题中起到变量代换作用,而a1和d是等差数列的两个基本量,用它们表示已知和未知是常用方法.
6. 向量满足,则与的夹角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题意结合向量的运算法则可得:
据此有:,
设两向量的夹角为,则:,
即与的夹角为.
本题选择A选项.
7. 在斜中,角的对边分别为,,则(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得:,
- 14 - / 14
为斜三角形,则,据此有:,
结合诱导公式有:.
本题选择B选项.
8. 已知,则的终边经过点(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由二倍角公式有:,
结合角的范围可得:,
设终边上的点的坐标为,
结合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
观察所给的选项,只有D选项满足题意.
即的终边经过点.
本题选择D选项.
9. 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若,则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正弦定理角化边可得:,且,
结合余弦定理有:,
则:,
- 14 - / 14
利用两角和差正余弦公式可得:
.
本题选择D选项.
10. 在等差数列中,,则的前13项和为( )
A. 91 B. 156 C. 182 D. 246
【答案】C
【解析】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有:,
据此可得:,
本题选择C选项.
11. 已知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的一个零点可以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函数的周期为:,则:,
当时,,
则:,令可得:,
函数的解析式为:,则函数:
则函数的零点满足:,
取可得函数的一个零点为:.
- 14 - / 14
点睛:已知f(x)=Asin(ωx+φ)(A>0,ω>0)的部分图象求其解析式时,A比较容易看图得出,困难的是求待定系数ω和φ,常用如下两种方法:
(1)由ω=即可求出ω;确定φ时,若能求出离原点最近的右侧图象上升(或下降)的“零点”横坐标x0,则令ωx0+φ=0(或ωx0+φ=π),即可求出φ.
(2)代入点的坐标,利用一些已知点(最高点、最低点或“零点”)坐标代入解析式,再结合图形解出ω和φ,若对A,ω的符号或对φ的范围有要求,则可用诱导公式变换使其符合要求.
12. 如图,为了测量河对岸两点间的距离,在河的这边测定,,
,则两点间的距离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题意,,
在△BCD中,∠DBC=45°,∴,
∴,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AB2=AC2+BC2−2AC⋅BCcos45°,∴.
本题选择B选项.
点睛: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阅读理解题意,弄清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已知与未知,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2)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解三角形问题的模型.
(3)根据题意选择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 14 - / 14
(4)将三角形问题还原为实际问题,注意实际问题中的有关单位问题、近似计算的要求等.
第Ⅱ卷(共90分)
二、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3. 函数在上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正切函数在给定的定义域内单调递增,
则函数的最小值为.
14. 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若,则__________.
【答案】4
【解析】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
三角形中,据此可得:.
15. 若,则__________.
【答案】
【解析】如图所示,由可知点P是线段AB上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则
结合题意可得:.
16. 已知数列中,,则__________.
【答案】
【解析】由递推公式可得:,即:,
则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且:,
- 14 - / 14
据此可得:,
据此可得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点睛:数列的递推关系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根据给出的初始值和递推关系可以依次写出这个数列的各项,由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常用的方法有:①求出数列的前几项,再归纳猜想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②将已知递推关系式整理、变形,变成等差、等比数列,或用累加法、累乘法、迭代法求通项.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设的内角的所对的边长分别为,且.
(1)若,求;
(2)当的面积为时,求的值.
【答案】(1);(2)17.
【解析】试题分析:
(1)由题意结合正弦定理可得:;
(2)由面积公式可得:,结合余弦定理:整理可得:.
试题解析:
(1)∵,∴,
由得
(2)∵的面积,
∴,
- 14 - / 14
由余弦定理得,
∴,
解得.
点睛:1.在解三角形的问题中,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起着重要作用,在解题时要注意根据这个定理确定角的范围及三角函数值的符号,防止出现增解或漏解.
2.正、余弦定理在应用时,应注意灵活性,尤其是其变形应用时可相互转化.如a2=b2+c2-2bccos A可以转化为sin2 A=sin2 B+sin2 C-2sin Bsin Ccos A,利用这些变形可进行等式的化简与证明.
18. 已知等差数列中,.
(1)证明: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2)若在数列每相邻两项之间插入三个数,使得新数列也是一个等差数列,求新数列的第41项.
【答案】(1)证明见解析;(2)31.
【解析】试题分析:
(1)结合题意可得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则,据此计算可得: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2)结合(1)中的结论计算可得新数列的公差为,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可得:新数列的第41项是31.
试题解析:
(1)证明:设数列的公差为,
∵,∴,得,
- 14 - / 14
∴,
设,则,
∴,
即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2)解:由(1)得,
设新数列为,其公差为,则,
∴,得,
∴.
19. 已知向量,且与不共线.
(1)设,证明:四边形为菱形;
(2)当两个向量与的模相等时,求角.
【答案】(1)证明见解析;(2)或.
【解析】试题分析:
(1)结合可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由可知边长相等,则四边形为菱形.
(2)利用平面向量模的计算公式得到关于的三角方程,解方程可得:或.
试题解析:
(1)证明:∵,∴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又,∴四边形为菱形.
(2)解:由题意,得.又由(1)知 ,,
- 14 - / 14
∴,∴,得.又,∴或.
20. 已知函数.
(1)当时,若,求的值;
(2)若,求函数在区间上的值域.
【答案】(1);(2).
【解析】试题分析:
(1)化简函数的解析式,首先求得,然后结合齐次式的特征结合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可得=.
(2)整理函数的解析式为:,结合三角函数的性质可得函数在区间上的值域是.
试题解析:
,
(1)∵,∴,
∵,∴,
即,
∴
.
(2)当时,可知,
当时,,
当时,取最小值;当时,取最大值,
- 14 - / 14
∴函数在区间上的值域为.
21. 在中,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向量,且.
(1)求角的大小;
(2)若,求的值.
【答案】(1);(2).
【解析】试题分析:
(1)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为数量积等于0,结合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得到三角方程,求解三角方程可得;
(2)利用正弦定理边化角,然后结合(1)中的结论得到三角恒等式,整理计算可得.
试题解析:
(1)∵,∴,则.
∵,∴,∴,
则,又,∴,则.
(2)∵,∴.
∵,∴,
即.
∵上式不成立,即,
∴.
22. 如图,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为边上一点.
- 14 - / 14
(1)若,求的长.
(2)若是的中点,且,求的最短边的边长.
【答案】(1);(2).
【解析】试题分析:由正弦定理可得 .(1)由 ;(2)由 ,又
,易得 最短边的边长.
试题解析:,
∴,
即.
(1),∴,则,
∴,
,
∴.
(2)由得,
,∴,
则,得
∴,则,
且,
∴,∴.
- 14 - / 14
解得,∴.
∴的最短边的边长.
考点:1、解三角形;2、三角恒等变换.
- 14 - / 14
相关文档
- 2020版高中地理 模块综合检测卷 新2021-06-08 02:32:4413页
- 2020年高中化学 专题过关检测(一)物2021-06-08 02:31:5514页
- 高中数学第五章 1_1 数的概念的扩2021-06-08 02:31:4315页
- 2019高中化学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2021-06-08 02:26:175页
- 2020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2021-06-08 02:22:1311页
-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届高考复习高中2021-06-08 02:21:483页
- 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小说(2)课时2021-06-08 02:21:355页
- 高中物理 第一章 机械振动2021-06-08 02:17:572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那2021-06-08 02:17:5624页
- 2020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2021-06-08 02:16:49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