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6.50 KB
- 2021-06-08 发布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化学
时间:90分钟 分数 100
命题人: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Ag 108 Cu 64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6每题2分,17~21每题3分,共47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解质溶液导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电解的过程
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O2+2H2O+4e-=4OH-
C.粗铜精炼时,电解质溶液中铜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D.铁与稀H2SO4反应时,加入过量CuSO4溶液,可使反应速率加快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海轮外壳上镶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
B.钢铁腐蚀最普遍的是吸氧腐蚀,负极吸收氧气最终转化为铁锈
C.生铁中含有碳,抗腐蚀能力比纯铁弱
D.镀铜铁制品镀层受损后,铁制品比受损前更容易生锈
3.相同温度下,关于盐酸和醋酸两种溶液的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pH相等的两溶液中:c(CH3COOˉ)=c(Clˉ)
B.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两溶液导电能力相同
C. 氢离子浓度、体积均相同的两溶液,加适量的CH3COONa晶体,两溶液的氢离子浓度都减小
D.pH=3的两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倍后,醋酸溶液的pH比盐酸小
4.25℃时,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 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体系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左移动,c(CH3COO-)下降
B.向体系中加水稀释,平衡向右移动,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都减小
C.加入少量NaOH固体(忽略溶解热效应),平衡向右移动,水的电离程度也随之增大
D.升高体系温度(忽略醋酸挥发),溶液中H+数目增多,平衡一定向左移动
5.下列事实一定能证明HNO2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常温下HNO2溶液的pH小于7 ②用HNO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
③HNO2和NaCl不能发生反应 ④0.1mol/L HNO2溶液的pH=2.1
⑤NaNO2和H3PO4反应,生成HNO2 ⑥pH=1的 HNO2溶液稀释至100倍,pH约为2.8
A.①④⑤⑥ B.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全部
6.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NaHCO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HCO3-+ H2OCO32-+H3O+
B.NH4Cl溶于D2O中:NH4++D2ONH3·HDO+D+
C.Na2S显碱性原因:S2-+2H2OH2S+2OH-
D.向0.1mol/L、pH=1的NaHA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HA-+OH-=A2-+H2O
7.将反应Cu(s) + 2Ag + (aq) Cu 2+(aq) + 2Ag(s)设计成原电池,某一时刻的电子流向及电流计(G)指针偏转方向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KNO3盐桥中的K+移向Cu(NO3)2溶液
B.当电流计指针为0时,该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0
C.若此时向AgNO3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随着NaCl量的增加,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幅度减小→指针指向0→向左偏转
D.若此时向Cu(NO3)2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随着NaOH量的增加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幅度减小→指针指向0→向左偏转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Ca(OH)2饱和溶液加热,溶液的pH增大
B.常温下,pH=11的氨水与pH=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
C.CaCO3的水溶液导电性很弱,所以CaCO3是弱电解质
D.两种酸溶液的pH分别为a和(a+1),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则c1和c2必然存在:c1=10c2
9.常温下,有①pH=2的CH3COOH溶液;②pH=2的H2SO4溶液;③pH=12的氨水;④pH=12的NaOH溶液。相同条件下,有关上述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水电离的c(H+):①>②=③>④
B.将②、④溶液混合后,pH=7,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④
C.等体积的①、②、④溶液分别与足量铝粉反应,生成H2的量:②最大
D.向10mL上述四溶液中各加入90mL水后,溶液的pH:③>④>①>②
10.60 ℃时水的离子积Kw=3.2×10-14,则在60 ℃时,c(H+)=2×10-7mol·L-1的溶液
A.呈酸性 B.呈碱性 C.呈中性 D.无法判断
11.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 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CH3COOH,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12.LED系列产品是被看好的一类节能新产品,如图是一种氢氧燃料电池驱动LED发光的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处通入氢气,发生了还原反应:H2﹣2e﹣+2OH﹣=2H2O
B. b处通入氧气,为电池的正极
C. P﹣型半导体连接的是电池负极
D.该装置中只涉及两种形式的能量转化,电池中的KOH溶液也可用稀硫酸溶液代替
13.镁及其化合物一般无毒(或低毒)、无污染,且镁原电池放电时电压高而平稳,使镁原电池越来越成为人们研制绿色原电池的关注焦点。其中一种镁原电池的反应为xMg+Mo3S4MgxMo3S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充电时,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Mo3S4
B.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xMg-2xe-===xMg2+
C.电池放电时,Mg2+向负极迁移
D.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为Mo3S4+2xe-+xMg2+=== MgxMo3S4
14.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B.电解精炼铜时,若转移1mol电子,a极质量减少32g
C.铁表面镀铜时,a为铁,b为Cu,工作一段时间要使右池溶液复原可加入适量的CuO
D.若a、b两极均为石墨时,在相同条件下,a极产生的气体与电池中消耗的O2体积相同
15.溶于海水的CO2主要以4种无机碳形式存在,其中 HCO3-占95 % ,利用图示装置从海水中提取CO2,有利于减少环境温室气体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室排出的是NaOH 、Ca(OH)2等强碱性物质
B.装置中产生的 O2和提取的 CO2的体积比约为1:4
C.c室发生的反应为 2H2O-4e-===O2↑+ 4H+
D.电路中每有0.2mol 电子通过时,就有0.2mol阳离子从c室移至b室
16.25℃时,重水(D2O)的离子积为1.6×10-15,也可用pH值一样的定义来规定其酸碱度:pD=-lgc(D+),下列有关pD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性D2O的PD>7
②在1LD2O中,溶解0.01molNaOD,其pD值为12
③1L0.01mol/L的DCl的重水溶液,pD=2
④在100mL 0.25mol/L DCl的重水溶液中,加入50mL 0.2mol/L NaOD的重水溶液,反应后溶液的pD=2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已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分别为CH3COONa、NH3•H2O、CH3COOH、Na2SO4中的一种,相同温度下,甲与乙两种溶液的pH相同,甲与丙两种溶液中的水的电离程度相同,则丁为
A.NH3•H2O B.CH3COONa C.CH3COOH D.Na2SO4
18.某温度下,HNO2和CH3COOH的电离常数分別为5.0×10-4和1.7×10-5。将pH和体积均相同的两种酸溶液分别稀释,其pH随加水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点>c点
B. 曲线Ⅱ代表CH3COOH
C.相同体积a点的两溶液分别与NaOH恰好中和后,溶液中n(Na+)相同
D.从c点到d点,溶液中保持不变(其中HA、A-分别代表相应的酸和酸根离子)
19.下列关于下图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断开K1关闭K2,X、Y均为石墨,Z是NaCl溶液,则X 附近能得到氢氧化钠
B.若断开K1关闭K2,X是纯铜,Y是粗铜,Z是CuSO4溶液,则该装置可用于铜的精炼
C.若断开K2关闭K1,X是Cu,Y是Fe,Z是含有空气的海水,则该装置可用于保护Fe
D.若断开K2关闭K1,X是Cu,Y是Zn,Z是稀H2SO4,则在X极有气泡生成。
20.中科院某课题组将二氧化锰和生物质置于一个由滤纸制成的折纸通道内形成电池(如图所示),该电池可将可乐(pH=2.5)中的葡萄糖作为燃料获得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极为正极
B.随着反应不断进行,负极区的pH不断增大
C.消耗0.01mol葡萄糖,电路中转移0.02mol电子
D.b极电极反应式为MnO2+2H2O+2e-=Mn2++4OH-
21.一种“全氢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方向是从吸附层M通过导线到吸附层N
B.离子交换膜可阻止左边的碱性溶液和右边的酸性溶液发生中和
C.Na+从右边穿过离子交换膜向左边移动
D.正极的电极反应是H2-2e-+2OH-=2H2O
二、填空题(共5分)
22.工业上电解制碱的技术是用阳离子交换膜法,主要原料是饱和食盐水。图一为阳离子交换膜法电解原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B、C、D所对应物质化学式分别为 、 、 、 ,每通过0.1mol电子,就有0.1mol (填离子符号)通过离子交换膜。
(2)若上述电解过程中用阴离子交换膜代替阳离子交换膜(已知:3Cl2 +6OH- = 5Cl-+ClO3-+3H2
O),下列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
A.电解结束时,右侧溶液中含有ClO3—
B.电解槽内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NaCl + 3H2O NaClO3 + 3H2↑
C.用阴离子交换膜后,电解槽内两个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与原来一样
D.用阴离子交换膜后,阳离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与原来相反
(3)如果用熔融碳酸盐CO燃料电池供电,图二为其工作原理,A、B极的电极反应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2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有关电化学的问题(甲、乙、丙三池中溶质足量),当闭合该装置的电键K时,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池为______(填原电池、电解池或电镀池),通入甲醇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池中B电极为______(填“正极”、“负极”、“阴极”或“阳极”),该池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乙池中B极质量增重5.4g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2的体积为______mL(标准状况)。
(4)丙池中,C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如果起始时盛有1000 mL pH=5的硫酸铜溶液(25℃,CuSO4足量),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变为1。若要使溶液恢复到起始浓度(温度不变,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可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其质量约为___________g。
(5)若将丙池中两个电极改成等质量的Fe和Cu,实现在Fe上镀Cu,当甲中消耗1.6g甲醇时,丙中两个电极质量差为______g。
24.已知水在25 ℃和95 ℃时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1)25 ℃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__________ (填“A”或“B”)。
(2)95 ℃时水的离子积Kw=__________,c(H+)=__________
(3)25 ℃时,将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H2SO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与H2SO4溶液的体积比为_____。
(4)95 ℃时,若100 mL pH1=a的某强酸溶液与1 mL pH2=b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前,该强酸的pH1与强碱的pH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5.电离平衡常数(用Ka表示)的大小可以判断电解质的相对强弱。25℃时,有关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式
HF
CH3COOH
H2SO3
H2CO3
H2S
电离平衡
常数(Ka)
4.0×10-4
1.8×10-5
K1=1.54×10-2
K2=1.02×10-7
K1=4.4×10-7
K2=4.7×10-11
K1=9.1×10-8
K2=1.1×10-12
(1)同浓度的F-、CO32-、CH3COO-、HS-结合H+的能力最强的为__________
(2)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__________
a.HS-、SO32- b.HF、CH3COO- c.HS-、HCO3- d. HSO3-、HCO3-
(3)Na2CO3溶液通入过量H2S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OH-浓度相同的等体积的两份溶液HCl(A)和 CH3COOH(E),分别与锌粉反应,若最后仅有一份溶液中存在锌,放出氢气的质量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①反应所需要的时间E>A ②开始反应时的速率A>E
③参加反应的锌的物质的量A=E ④反应过程的平均速率E>A
⑤A溶液里有锌剩余 ⑥E溶液里有锌剩余
(5)向 0.l mol•L-1 CH3COOH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至c(CH3COOH) : c(CH3COOH-) =2 : 36,此时溶液pH = __________。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1-5 ABBCB 6-10 BCBBA 11-15 BBDDB 16-21 CDDDCB
22.(共14分)
(1)2Cl-+2H2O 电解 2OH-+H2↑+Cl2↑(2分)
NaCl NaOH Cl2 H2 Na+ (每个1分,共5分)
(2)ABC(3分)
(3)2CO+2CO32- - 4e- = 4CO2 O2+2CO2+4e- =2CO32-(各2分)
23.(共16分)
(1)原电池(1分) CH3OH+8OH--6e-═CO32-+6H2O (2分)
(2)阴极(1分) 4AgNO3+2H2O4Ag+O2↑+4HNO3 (2分)
(3)280 (2分)
(4)4OH--4e-= O2↑+2H2O或2H2O-4e-= O2↑+4H+(2分)
氧化铜(或碳酸铜)(2分) 4 g(或6.2 g)(2分)
(5)19.2(2分)
24.(共12分)
(1)A(2分)
(2)1×10−12 (2分) 1×10-6mol/L(2分)
(3)10∶1(3分)
(4)pH1+pH2=14 (3分)
25.(共11分)
(1) CO32-(2分)
(2) b(2分)
(3) H2S+CO32- =HCO3-+HS- (2分)
(4) ③④⑤(3分)
(5) 6(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