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00 KB
  • 2021-06-07 发布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9-2-2 第1课时 一次函数的概念 人教版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19.2.2 一次函数 第1课时 一次函数的概念 ‎1.一次函数的定义及解析式的特点;(重点)‎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难点)‎ ‎                  ‎ ‎[来源:Zxxk.Com]‎ 一、情境导入 ‎1.仓库内原有粉笔400盒,如果每个星期领出36盒,求仓库内余下的粉笔盒数Q与星期数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今年植树节,同学们种的树苗高约1.80米.据介绍,这种树苗在10年内平均每年长高0.35米,求树高(米)与年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算一算4年后这些树约有多高.‎ ‎3.小徐的爸爸为小徐存了一份教育储蓄.首次存入1万元,以后每个月存入500元,存满3万元止.求存款数增长的规律.几个月后可存满全额?[来源:学科网]‎ 以上3道题中的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一次函数的定义 ‎【类型一】 辨别一次函数 ‎ 下列函数是一次函数的是(  )‎ A.y=-8x    B.y=- C.y=-8x2+2 D.y=-+2‎ 解析:A.它是正比例函数,属于特殊的一次函数,正确;B.自变量次数不为1,不是一次函数,错误;C.自变量次数不为1,不是一次函数,错误;D.自变量次数不为1,不是一次函数,错误.故选A.‎ 方法总结: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结构特征:k≠0;自变量的次数为1;常数项b可以为任意实数.‎ ‎【类型二】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 ‎ 已知y=(m-1)x2-|m|+n+3.‎ ‎(1)当m、n取何值时,y是x的一次函数?[来源:Zxxk.Com]‎ ‎(2)当m、n取何值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解析:(1)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m-1≠0,2-|m|=1,据此求解即可;(2)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m-1≠0,2-|m|=1,n+3=0,据此求解即可.‎ 解:(1)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得2-|m|=1,解得m=±1.又∵m-1≠0即m≠1,∴当m=-1,n为任意实数时,这个函数是一次函数;‎ ‎(2)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得2-|m|=1,n+3=0,解得m=±1,n=-3.又∵m-1≠0即m≠1,∴当m=-1,n=-3时,这个函数是正比例函数.‎ 方法总结:一次函数解析式y=kx+b的结构特征:k≠0,自变量的次数为1,常数项b可以为任意实数.正比例函数y=kx的解析式中,比例系数k是常数,k≠0,自变量的次数为1.‎ 探究点二:根据实际问题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类型一】 列一次函数解析式 ‎ 写出下列各题中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判断y是否是x的一次函数或正比例函数?‎ ‎(1)某村耕地面积为106(平方米),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平方米)与人数x(人)之间的函数关系;‎ ‎(2)地面气温为28℃,如果高度每升高1km,气温下降5℃,气温x(℃)与高度y ‎(km)之间的函数关系.‎ 解析:(1)根据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等于总面积除以总人数得出即可;(2)根据高度每升高1km,气温下降5℃,得出28-5y=x求出即可.‎ 解:(1)根据题意得y=,不是一次函数;‎ ‎(2)根据题意得28-5y=x,则y=-x+,是一次函数.‎ 方法总结:根据实际问题确定一次函数关系式关键是读懂题意,建立一次函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实例中的函数图象要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来确定.[来源:学§科§网Z§X§X§K]‎ ‎【类型二】 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中系数的值 ‎ 已知一次函数y=kx+b中,当自变量x=3时,函数值y=5;当x=-4时,y=-9.求k和b的值.‎ 解析:把两组对应值分别代入y=kx+b得到关于k、b的方程组,然后解方程组求出k和b.‎ 解:(1)∵当自变量x=3时,函数值y=5,当x=-4时,y=-9,∴解得 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就是将自变量x的值及与它对应的函数值y的值代入所设的解析式,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解答即可.‎ 三、板书设计 ‎1.一次函数的定义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和联系 ‎3.根据实际问题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中,不仅关注学生获得的知识,而且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教学方法得当,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师生互动关系平等、和谐,所以能较好的完成知识传授与促进学生发展的任务,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来源:学#科#网Z#X#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