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41 KB
  • 2021-06-07 发布

安徽省合肥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扫描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合肥市 2020 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l00 分) 第 I 卷选择题(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 案涂在答 题卷上。) l.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子武庚于殷,修葺被纣杀害的比干之墓,打开监牢释放被囚的百姓,并散发府 库中的财物、粮食,赈济饥民和贫弱的百姓。这些举措说明 A.商朝的势力被彻底消灭 B.推行分封制势在必行 C 以殷治殷方略成效显著 D.周武王具有仁德之心 2.战国时期,庄子、荀子、韩非子等都曾评论当时各家思想,指陈其特点。这一现象 A.源于铁犁牛耕技术的全面推广 B.促使地主阶级统治得以确立 C.有助于构建传统文化基本精神 D.不利于形成独立的思想体系 3.黄留珠《秦汉仕进制度》中载:武帝元光兀年,初行孝廉之举,不是举孝与廉各一人.而是各郡国各 举一人或孝或廉或兼有孝廉二德者。据此可知 A.汉代的选官制度逐渐完备 B.孝、廉是不同的选官依据 C..懦学独尊局面的完全形成 D.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4 南北朝时期,实行租调制,其中调用丝、绢、棉、麻上缴;当时生产丝帛的地区遍及全国,丝帛还具有 实物货币的功能。这反映了 A.均田制已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B.南北方丝织业水平趋向平衡 C.社会环境影响到了经济形态 D.农民赋役负担依然十分沉重 5.唐代宫廷的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中都有多部外来乐,有来自西域的龟兹、高昌、疏勒等乐,有来自 印度、天竺、康国、安国等乐,以及来自高丽、日本、扶南等乐。促成当时音乐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 是 A.唐朝军事实力的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加强现实统治的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6 宋代一部分士大夫提倡日用之学、治生之术,积极参与以往被士大夫讥为“堕落”行为的诸如土地兼并、 商业贸易、钱财房贷等与民争利的行为。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民价值观念的转变 B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C.传统伦理道德的缺失 D 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 7.明朝设立了五军都督府,都督由皇帝亲选,官居正一品。各都督府负责某一部分军队的管理、操练等事 务。都督府有兵但无调谴权,兵部有调遣权但无兵,而且调兵必须有皇帝的命令方可。这反映了明朝 A.废除了宰相制度 B.君主权力的强化 C.边患的日益严重 D.军权的分化制衡 8. 1859 年,清政府任命李泰国为中国海关第一任总税务司,李泰国不仅“霸占”了中国海关的最大权利, 还在其任期内将司税改为税务一 J,税务司的实际地位就相当于各地海关行政最离长官。海关税务司的设 立 A.便利了英国对华倾销工业品 B.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 C.实现了中国海关近代化转型 D.打开列强进入内地的门户 9.英国近代历史教科书中涉及中国与外国冲突的记述时,多次出现“forced to”(被迫)、“weak”(虚弱) 等词,这些记述反映出 A 英国的教育领先于中国 B 教科书违背了历史事实 C.近代中外冲突过于频繁 D.列强炮火下中国的困境 10. 1876 年李圭作为中国工商界的代表,到美国费城参加世界博览会,环行地球一周后写了《环游地球新 录》,李鸿章还为之作了篇序,士大夫争相购买,坊间也相率翻版。这一现象说明 A.国人认识世界有了新的途径 B.向西方学习思潮蔚然成风 C.洋务运动推动了出版业发展 D.李鸿章的社会影响力强大 11.辛亥革命后,实业部规定,商人呈办厂矿企业,只要“资本实业于民生主义、国计前途大有裨益”的, 政府即予以批准,“力为保护”。这一规定 A.有利于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提高 B.促使官僚资本逐渐膨胀 C.说明了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出现 D.有效地改善了国计民生 12.梁启超主张用“趣味”培养国民的审美鉴赏力和感受力,提升“新民”精神内涵需求的同时并将有“趣 昧”的生活态度作为信仰。梁启超的主张 A.是根治国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B.全面嫁接了西方社会的人生观 C.旨在提升国人审美视角和能力 D.体现了救亡和启蒙的双重特征 13.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在五四运动中讲演的题目有《青岛问题》、《山东与全国之关系》、《日本的野心与 中国救亡的关系》等。这说明 A.中同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B.山东问题是五四运动导火线 C.五四运动的实质是反帝救亡 D.北大成为反帝运动的主阵地 14.1935 年毛泽东把一切拥护中国革命和建设,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纳入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并将其定义为人民。这 A.有利于构建民族命运共同体 B.明确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 C.标志着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 D.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 15.以下是 1955 年国家节约投资计划情况表,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照搬苏联建设模式 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交通事业发展迅速 D.大力推进“一五”计划 16 1990 年,我国同沙特阿拉伯建交。至此,我国已经与所有阿拉伯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说明我国 A.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友好关系 B.开展睦邻外交改善周边环境 C.延续“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方针 D.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7.《十二铜表法》规定;凡主张缔结“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契约的,负举证之责;缔结上述契约后 又否认的,处以双倍于标的罚金。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A.体现人人平等 B.注重契约精神 C.追求形式主义 D.强调轻罪重罚 18. 13 世纪初,贵族集团发起了反对英王约翰的武装起义,并迫使英王签署《大宪章》。其中规定除传统封 建捐税外,任何赋税必须经“全国公意许可”,为取得全国公意许可,需召开大会议。这表明英国 A.国王权力受法律约束 B.君主立宪政体逐步确立 C.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 D 社会契约思想开始流行 19 在中世纪封建割据和教会的影响下,国家并无主权而言。而到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们首先提出王权高于 教权、政教分离、民族统一等主张。这些主张源于 A.主权国家的形成 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底层民众的呼声 D.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 20. 1850 年法国铁路总里程从原先的 3000 多公里增加到 16000 公里。法兰西第二帝国时代,政府把承建公 司对铁路享有的专利权限延长至 99 年,并对 40 多家铁路公司进行干预融合,合并为 6 家大的铁路公司。 这些措施 A.促进了近代交通运输的发展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C.巩固了法国共和政体的稳定 D.实现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 21 1921 年的苏俄,出现了民众身着缀满补丁的衣服、以破损的器皿烹调、用开裂的杯子饮水等现象。与此 直接相关的史实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 C.世界性经济危机 D.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22 1933 年,美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志,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 蓝鹰一只 脚踩的是齿轮,一只脚踩的是闪电。蓝鹰运动旨在 A 缓和种族矛盾 B.完善能源结构 C 复兴工业经济 D.消除劳资纠纷 23.从 1958 年 9 月 14 日法国总统戴高乐和德国总理阿登纳首次会晤到 19 63 年 10 月阿登纳去职,双方会 晤达 1 5 次之多,会谈时间达 100 多小时,书信往来 40 余件。法德意在 A.摆脱美苏控制 B.谋求共同发展 C.缓和冷战形势 D.走向联合争霸 24.下图是法国著名画家亨利·马蒂斯(1869-1954)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国王的忧伤》。该作品所属画 派的特点是 A.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罪恶 B.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C.使用夸张与变形的艺术手法 D.善于捕捉光和色的瞬间变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25 题 25 分,26 题 12 分,27 题 15 分,共 52 分。) 25(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因其功能的重要,历代统治者都设立专门机构和官员以司其事,制定相应的行 为规范扣法律条文,接纳朝野研究者充实官办天文学的实力.且从财力上给予足够的支持,从而构成了相 当稳定、持久的天文学运作机制。《夏小正>记述了一年中十二个月的星象、物候、气象以及所应从事的衣 事、政事等。在西同时期实施一种颁期制度,周天子每年依据史官观象预推每一月朔的日期,连同相应的 政事向全国上下发布,全国范围内行使统一的历日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历法同天命、皇赦联系起来。至 汉代,我国已形成自己独特的天文历法体系。《汉书》中指出,历法要顺应天道,合于天行的客观规律,并 以之治天下。唐宋天文学发展迅速,僧一行的《大衍历》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历法,形成了我国成熟的历 法体系。宋代时全国约有十座大型浑仪。元代李谦在所拟《颁授时历诏》中指出:“钦天授时为立国之本”。 明清学者对律吕、大衍等历本的思想、利弊厦影响做了很好的总结。 ——摘编自陈美东《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 材料二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促使天文学从宫廷走向 民间,从官员学者走向普通民众。1 862 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天文算学馆,随后各地新式学堂破土而出,天 文、物理、化学等西方科学列入课程之中。目人主动翻译西书,出现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等官方机构和大同 译书局、南洋公学译书院等民间机构,出版包括天文学在内的西方自然科学书籍。中国学者自编学堂教科 书以及识字、歌谣、名物等读本,创办《申报》、《新闻报》等报刊,创作新式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承 载西方近代天文学知识,冲击传统封建旧识。至此,深锁在皇宫内院的天文学“飞八寻常百姓家”。 ——摘编自叶璐《晚清天文教育与天文启蒙》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天文学的功能和特点。(12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天文学出现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3 分) 26(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 世纪,在迄今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充分地展示了具有内在统一性的世界历史运动,基本上 完成了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一、20 世纪是科学技术不断取得革命性突破的时代,由此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二、20 世纪是世界体系经历裂变和重组、向全球统一的世界市场过渡的时代,奠定了经济全球化的基 础结构。 三、20 世纪是民族解放运动席卷全球的时代,殖民帝国的崩溃和殖民体系的瓦解以及在此基础上现代 民族国家的普遍建立,为世界体系的政治结构奠定了具有普遍性的单元形态。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前言》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 证充分,表述清晰。) 27.( l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0 年初,中国先后与东欧五国签订了历史类和语言类留学生的双向派遣协议、技术类留学生 的单向派遣协议。这些留学生负笈国外,开辟了新中国派遣出国留学生的先河。此后,中国政府还向苏联、 朝鲜、越南、蒙古、埃及、印度等国家派遣了留学生。在这些留学生中很多人毅然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 不惜中断国外的学业,毅然决然回到祖国参加建设。 ——摘编自李涛《中华留学教育史录》 材料二 1 978 年 12 月 26 日,新中国第一批 52 名访问学者赴美留学进修,从此揭开了中国向美国派遣 留学人员政策的序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定并实施了新的、更大规模的、全方位派遣出国留学人员的 政策,为中国当代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元素。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在外交和国际关系领域都表现出 了极大的自信和独立: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中国加入了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在内的大多数国际组织,成为 国际舞台上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极大地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 此后,出国留学出现了留学渠道逐渐增多、留学规模逐渐扩大、出国热潮逐步形成的总趋势。 ——摘编自剐艳《新中国出国留学政策变迁研究》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初期留学教育发展的意义。(9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留学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6 分) 合肥市 2020 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 48 分)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25.(25 分)(1)功能:服务国家统治;指导农业生产;维护思想统一。 (4 分) 特点:政府重视、官方主导;成就突出、领先世界;体系独特成熟、机制稳定持久;注重 实际、勤于观察;受天命思想影响。 (8 分) (2)新变化:从官方走向民间;列入学校课程;传播的载体多样;具有反封建意识。(6 分) 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西学的传播;洋务运动的推动;翻译出版业的发展;近代教育的 兴起。(7 分) 26.(12 分)示例: 观点:王斯德认为“20 世纪基本上完成了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此观点是正确 的 论证: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之所以能够在 20 世纪基本完成,主要是由于 20 世纪的世界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出现了巨大的突破。 首先,20 世纪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尤其在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现代民族国家普 遍建立,自主选择发展道路成为全球现代化必要的政治途径。其次,20 世纪随着生产要素 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特别在冷战结束后,世界市场机制得到普遍认同,经 济全球化逐渐出现高潮,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个整体。再者,20 世纪初,现代 物理学理论的创立,推动了现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为工业文明的扩展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科技发展推动全球性的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流动,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结论: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最终使世界各区域联系成一个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 整体。我们应该推动不同社会制度互容、不同文化文明互鉴、不同发展模式互惠,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 27.(15 分)(1)意义:促进新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与封 锁;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联系交流;推动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9 分) (2)原因:改革开放的推进;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