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00 KB
  • 2021-06-05 发布

2020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邓稼先教案 新人教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邓稼先》‎ 年级 七 科目 语文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邓稼先》‎ 授课类型 新课 课标依据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 方法 通过默读、精读的方式,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重点 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 难点 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媒体类型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来源 介绍 知识目标 图片 A G 拓展知识 ‎2分钟 自制 讲解 过程与方法 图片 H E 建立表象 ‎5分钟 下载 观看 过程与方法 图片 A E 帮助理解 ‎5分钟 下载 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图片 A I 升华感情 ‎2分钟 下载 5‎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5‎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了解作者笔下的邓稼先。‎ ‎1、简介邓稼先的生平。‎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1986年7月29日因病去世。‎ ‎(学生阅读相关章节,进行勾划回答)‎ ‎2、邓稼先最杰出的贡献是什么?‎ 成功地领导设计、研制并爆炸了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3、找一找,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评价邓稼先的?‎ 忠厚平实 真诚坦白 从不骄人 没有小心眼儿 忠诚纯正 朴实 没有私心 与人为善 ‎ 甘于奉献 治学严谨 实事求是 身先士卒 ‎ 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学生自主寻找回答)‎ 二、合作探究 ‎1、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来写?‎ ‎2、默读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采用同桌讨论的方式回答)‎ 三、探究写作借鉴 ‎1.结构独特,角度新颖。‎ ‎ 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小标题,通过“板块”‎ ‎1、此环节重在让学生了解邓稼先的情况。‎ ‎2、合作探究环节意在训练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 5‎ 并列的结构,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与杰出贡献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不仅刻画人物性格,赞美人物精神,而且还去探寻其缘由,多角度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 ‎2.选材精确,突出主题。‎ 邓稼先的故事很多,但作者选择最能表现其精神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如,作者用“文革”时邓稼先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和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不要围攻这两件事充分表现了他伟大的人格魅力,正是他的无私、真诚感染了所有的人。(老师讲解)‎ 四、课堂小结 同学自己总结 五、布置作业 小组合作,搜集并整理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任选其中一位科学家,由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 附:“两弹一星”人物名单 王淦昌 赵九章 郭永怀 钱学森 钱三强 王大珩 彭桓武 任新民 陈芳允 黄纬禄 屠守锷 吴自良 钱 骥 程开甲 杨嘉墀 王希季 姚桐斌 陈能宽 邓稼先 朱光亚 于 敏 孙家栋 周光召 ‎3、写作借鉴环节让学生总结写作知识。‎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