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50 KB
  • 2021-06-04 发布

【历史】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试卷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高二上学期 第一次摸底考试试卷 第I卷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这一变化体现了 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 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 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 ‎2.有学者指出:封土赐民之制,是造成春秋以来割据局面的基础。谷禄官俸制度兴起后,“臣下无土地人民以为抗上之资,任之即官,去之即民。”这一转变 A.逐渐动摇了世卿世禄制 B.巩固了西周的宗法制度 C.防止了地方势力的勾结 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3.秦统一后,秦郡的划分十分重视地理区域的作用,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这样的划分客观上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B.遵循“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C.有利于古代经济的发展 D.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 ‎4.汉武帝派董仲舒弟子吕步舒办理淮南狱案,吕步舒根据《春秋》断狱,无须奏请朝廷。“既还奏事,上皆是之。”这表明 A.儒学统治地位已确立 B.汉代政治深受儒学影响 C.汉代社会秩序较混乱 D.儒家伦理成为日常规范 ‎5.刺史是汉武帝时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西汉后期其权能有所扩大,到东汉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说明 A.中央集权推动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C.监察官位卑权重的特征得以改变 D.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所沿用 ‎6.辟举制是汉代人才选拔制度的一种,即由地方长官选拔人才。被辟举的人,被称为举荐者的故吏(也称门下),故吏一经辟置即同家臣,称举荐者为府主、举主,为其效劳,甚至生死相依,同患共难。故吏与府主的出现 A.拓宽了人才选拔范围 B.发展了贵族宗法制度 C.稳固了社会人伦秩序 D.催生了魏晋门阀士族 ‎ ‎7.魏晋之际,玄学成为文人的一种思潮。玄学家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中崇尚“清谈”。这种思潮的出现 A.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 B.是江南经济开发的结果 C.导致了国家走向分裂 D.是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 ‎8.“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对这项土地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减少了政府的收入 B.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C.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9.史载,太宗时,中书省的主要职掌是起草诏书、发号施令和参谋决策,决定大政方针。门下省的主要职责则是审核下行的诏敕,审批百司奏抄,处理日常庶政。一般政务由尚书各司商量决定后,上报到门下省。小事门下省审查通过后报皇帝“上闻”,大事则奏报皇帝批准。由此可见,唐太宗时 A.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 B.行政效率明显提高 C.确立了分层决策的机制 D.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10.唐代,在官营手工业中,以官奴婢配作坊重役。到宋代,官营手工业中官奴婢、刑徒等劳动者则完全被从民间雇佣的募匠、番匠所代替。此变化反映出 A.官府对官营手工业部门管理放松 B.当时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已经出现 C.手工业生产格局发生了质的变化 D.官营手工业者人身依附关系减轻 ‎11.宋代“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朝廷通过授予“职”来体现文官的特殊地位,其多为进士出身,如太宗时期入龙图阁者,“一经此职,遂为名流”。据此可知宋代 A.国家机关行政效率提高 B.中枢权力机构不断完善 C.科举制度功能得以加强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12.有学者认为:“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的实施威胁了中央集权 B.行省设置主要偏重于其经济职能 C.行省在地方上拥有极大的权力 D.行省与中书省相制衡以维护皇权 ‎13.1368年,明太祖发布诏令:“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这表明当时 A.主流价值观渗入政府政策 B.农民差役负担沉重 C.妇女社会地位得到了提升 D.政府注重扶贫济困 ‎14.在明代督抚始终是作为中央派遣官的身份出现的,到了清代才真正实现了地方化.成为地方大吏。督抚制度在内容上承袭了秦汉以来的近官出监地方的监察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与汉朝的分州监察的刺史制度和使者巡行制度、唐代节度使制度等都有着历史上的渊源。据此可知,明清时期的督抚制度 A.突出监察与行政分权要求 B.继承发展了前朝政治制度 C.顺应了君主专制强化诉求 D.背离了中央集权发展趋向 ‎15.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A.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B.政府抑制土地兼并 C.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D.小农经济迅速发展 ‎16.明朝理学家王艮认为“百姓日用即道”。“愚夫愚妇”都“能知能行”,“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这表明王艮的思想 A.有利于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 B.体现出浓厚的民本主义色彩 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形成了鲜明的实用主义特征 ‎1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提出“外教信睦”的方针,曾国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此后清廷“无一事无一时不守条约”。这反映了清廷 A.天朝体系开始崩溃 B.半殖民地化的完成 C.夷夏观念有所改变 D.谙熟国际外交规则 ‎18.下图中所示现象 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单位:万英镑)‎ A.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仍在继续实施 B.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借口 C.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成效显著 D.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 ‎19.“这场战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这场战争”‎ A.导致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C.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 ‎20.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接到宣战诏书的两广总督李鸿章却复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东南互保”协议,该协议的签订 A.说明地方已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 B.有利于江南地区的相对稳定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D.说明了清朝专制统治的没落 ‎21.陈旭麓指出:虽然新政产生于自上而下的过程,但160万新式学生的出现和众多八股士类的淘汰则直接和间接地牵动了整个社会。新政造就了他们,但他们又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这表明新政 A.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B.掀起了近代思想启蒙 C.形成了实业救国的高潮 D.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 ‎22.武昌起义时,武汉新军以“铁血十八星旗”作为革命的标志,其中“十八星”代表汉族聚居的十八省。但该旗帜在中华民国成立时并未获选成为中华民国国旗,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汉满蒙回藏”等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辛亥革命时期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恢复主权完整的独立国家地位 ‎ B.孙中山放弃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追求 C.辛亥革命以民族平等、团结为目标 ‎ D.革命党为维护主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 ‎23.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 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4.1947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文件,决定全面变革解放区“三三制”政权组织形式。要求“在土地改革中,应将解放区政权,改组为人民代表会议政权”;并具体规定“在乡村人民代表大会及政府委员会中,一般地贫雇农、新中农应合占三分之二,旧中农及其他劳动分子应占三分之一”。这反映出 A.中共坚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正式形成 C.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D.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转变 第Ⅱ卷(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选举”作为中国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有一个更替嬗变的发展过程。‎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可以说是由统治者自上而下地来选择治理者,或者说是以“贤”选“贤”。……西汉时岁举和特举“贤良方正”“明法”诸科并行,地方官掌握着较大的选举权。魏晋时代,实际选举权掌握在豪门世家手中。唐代选举权收归中央,士民可以自由投考。宋代通过锁院、糊名、誊录等方式形成“取士不问家世”的局面……北宋入宋史的官员有46.1%来自寒族。‎ ‎——摘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 材料二 选举政治是孙中山及革命党人共同追求的目标。……孙中山指出“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民国初年参议员选举法有44条,众议院议员选举法有121条,国会组织法22条。‎ ‎——摘编自谢冬慧《我国选举制度的近代嬗变》‎ 材料三 很多地区在普选运动中,发展了互助组,整顿和新建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扩大了生产。通过普选宣传动员,使他们懂得普选的意义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好处。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和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得以实现。各级选举委员会提出了“‎ 整顿作风,迎接普选”的口号,开展普选,整顿干部作风。‎ ‎——摘编自熊秋良《“选举下乡”与建国初期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到唐宋时期“选举”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初年选举制度嬗变的历史背景。(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初期“选举下乡”的意义。(4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并且接受得愈早愈速就愈好。‎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2分)‎ 选考题:共15分。请从2道历史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7.【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03年9月,清廷发布上谕:“现振兴商务,应设立商部衙门”。商部成立后,下设的保惠司主要管理其下属的各商务局、商务所、商务学堂、招商工作以及负责外国优秀人才的选聘等事宜;通艺司则主管机器制造、铁路、轮船、开矿等工艺技艺;会计司则主要负责对货币、银行、度量衡等的监管。1903年《奖励华商公司章程》和1906年的《奖励商勋章程》相继问世。清廷逐步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主联合的商会组织,工商界人士同时指出商会的成立“内可与政府通商人之情况,外可与各国持商务之交涉”;此外,清廷还创办商务学堂、高等实业学堂等新式商业学堂。1903年,清政府颁布《商人通律》;之后,又颁布了《公司律》和《商标注册试办章程》;1904年商部奏准颁布《矿务暂行章程》规定“洋商如愿附股,即为甘认此章程,一律遵守勿越”,规范了矿务的创办与开采等的基本原则;1906年颁布《破产律》规定了政府对于破产企业的基本处理原则;此外还颁布了一些奖励创办和发展工商业的章程。‎ ‎——摘编自何军国《试析清末新政与晩清国民经济近代化》‎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初清政府调整工商业的主要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初清政府调整工商业的意义。(9分)‎ ‎28.【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唐甄认为,“枫桥之市,粟麦壅积;南濠之市,百货不行,良贾失业,不得凯归”这些伤百姓之财的状况的出现,就是因为货币制度存在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唐甄提出“救今之民,当废银用钱,以谷为本,以钱辅之”。他希望在全国适合养蚕的地方推广养蚕技术,用这种技术带动士农工商各个阶层的可能发展,这样就不会有懒惰的情况出现,各个行业的百姓都能有富足的生活。唐甄希望社会能够给予百姓足够的关注,给予百姓生活上权利上相对的平等,所以唐甄针对社会不平等现象具体提出了抚恤孤寡,减轻徭役等措施。‎ ‎——摘编自刘耀蔚《唐甄政治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唐甄提出的“富民”主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唐甄的“富民”主张。(9分)‎ 参考答案 ‎1-5BACBA 6-10DDBCD 11-15CCABA 16-20BCBCB 21-24DDAD ‎25.(25分)‎ ‎(1)变化:选举方式由地方推荐到中央考试选取;选举标准由注重品行到门第,再到才学(或:由注重世家到不问出身):选举程序趋向严密:选举范围逐渐扩大(或:寒族在选举中的比例越来越高)。(任意3点6分)‎ 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提升读书人政治参与的兴趣;扩大官吏来源,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趋向相对公正平等。(任意3点6分,如学生单纯从科举制的角度作答减半给分)‎ ‎(2)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国家宪政水平提升,国民民主法治意识增强:西方民主思想和制度的传播;中国传统选举的影响。(任意3点9分)‎ ‎(3)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发展生产;有利于巩固政权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公民的民主权利意识,树立其当家作主的思想:有利于整顿干部的作风。(任意2点4分)‎ ‎26.示例一:‎ 观点: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发展。(2分)‎ 阐释:①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开始出现,民族意识开始萌芽,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②中日甲午战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民族意识日益觉醒,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救亡斗争。③20世纪30年代,日本法西斯不断扩大侵华,中国人民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极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④20世纪40年代,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赢得了民族独立,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任意三点10分)‎ 示例二:‎ 观点:中国近代化的历程。(2分)‎ 阐释: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渐进过程。(1分)‎ ‎①器物层面——洋务运动;(3分)‎ ‎②制度层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3分)‎ ‎③文化层面——新文化运动。(3分)‎ 示例三:‎ 观点:近代中国的救亡之路。(2分)‎ 阐释: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各阶级不断探索的救亡史。(1分)‎ ‎①洋务运动——师夷长技;(3分)‎ ‎②戊戌变法——君主立宪;(3分)‎ ‎③辛亥革命——民主共和;(3分)‎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3分)‎ ‎(任意三点)‎ ‎27.(15分)‎ ‎(1)措施:调整、整顿工商业管理机构;鼓励创办工商企业及其辅助杋构,奖励工商;加强政府引导,颁布管理工商实业的相关章程法令。(6分)‎ ‎(2)意义:推动了中国经济管理体制的近代化;为近代中国培养大批经济人才;肯定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为近代中国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经济近代化进程;客观上也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9分)‎ ‎28.(15分)‎ ‎(1)主张:注重商品流通,变更货币制度,废银用钱;教给百姓生存技术,避免因为懒惰而荒废事业;追求社会平等,加强社会救济,尊重百姓生活。(6分)‎ ‎(2)评析:唐甄的“富民”主张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发展;他提出士农工商的各阶层发展,充分体现了他重视发展商品经济的“农商并重”思想;他追求生活平等的思想在当时起到早期思想启蒙的作用;他的“富民”主张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在当时根本无法实现。(9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