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50 KB
  • 2021-06-04 发布

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19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汉和东汉各历时约两百年,中间经过新莽的中断15年,如果视为一个朝代,则它连亘4个多世纪,为上承秦始皇下迄满清两千年来帝祚最长的一个朝代。中国的人口,经过东汉的休养生息,渐渐恢复到西汉原状。官方的统计,常有讹漏,至汉亡时仲长统估计,应逾千万户。则两汉在正常状态下,人口总数应当是5000万到6000万之间,公元前及公元后并无显著的差别。‎ 以疆域及兵力威势之所及而言,则两汉间的变动亦少。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也能大概维持。汉武帝还要竭全国之力伐匈奴。这游牧民族在王莽后永远的分为南北,给东汉窦宪一个绝好的机会。他在公元89年的北征,出塞三千里,他的部下更追逐五千里,以致于北单于“不知所终”。西汉既有张骞之通西域,东汉则有班超打破他的纪录。只是东汉有一个边疆问题,其棘手的程度,为西汉所无,此即青海草原地区的羌人。这些藏族游牧民族,没有统一的组织,各部落时合时分。草原地带既无法占领,东汉的移民实边也极耗费。招羌人内属不仅无实效且有后患,汉亡之前董卓的拥兵自重,即靠羌人编成的部队撑腰。‎ 在当时人看来,两汉实际上只是一个朝代。光武帝刘秀,出自汉文景帝的苗裔,也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他在洛阳重建太庙之后,只奉祀西汉的君主到元帝为止。因为对光武讲,其后各帝均为同辈和晚辈。光武更将篡权吕后的灵位撤去,而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灵主。因之他自己更是公元前建国以来从父系母系上讲都是名正言顺一脉相传的继承人。‎ 10‎ 最近几十年来的考古所得,已给我们一个体会汉朝日常生活的机会。汉朝一般人的思想,认为生与死没有绝大的差别。阴冥虽有蛇鬼妖孽,生人也要对死者祭祀供献,却用不着洗罪感恩皈依超度。因为如此,所以汉代坟墓里缺乏我们今日认为有宗教性的标帜与装潢,却有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镌刻。可以说汉朝四百多年内,文化生活已有长足的进步。在多方面讲,中等以上住户的生活,较之近世纪,已无显著差别。中外学者一致将这成就归功于两汉的重农政策。看来,中国的初期统一,以淳朴雷同的法制加于广大的地区,不是完全没有好处。同时在这种原始的重农政策之下,东汉与西汉,也确实有承前接后的联系。若非如此,则其人口与版图,就甚难如此互相凑合。‎ 从现代的眼光看来,西汉帝国仍在草创时代,各种统治办法离不开一种试验性质。东汉则在帝国的粗胚胎稳定之后,由于立法不能展开,因而也没有创制机会。君权既要保持各地方的对称与均衡,就无从分割,也不能根据实况合理化。这情形曾引起仲长统说,三公都是虚设,到头仍是寡头政治。同时官僚机构的组织,由上至下,只用刑法做主宰,没有民法的支持。法律既不能相次展开,民间经济发达到某种程度,政府在技能上无力处理社会所产生之各种繁复问题。严格讲来,东汉或后汉只有起首的三个君主有所作为;此即光武帝刘秀的“中兴”,明帝刘庄的用严刑峻法巩固其帝国与章帝刘坦的重申儒家宗旨。这样看来,东汉的历史没有写得好,也不足为怪。一个国家的法制逾400年没有实质的改进,其行政不能表现活跃与生机,只好说是时势所必然。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过东汉的休养生息,人口数量渐渐恢复到西汉原状。虽然官方的统计,常有讹漏,但是据仲长统估计,汉亡时人口应逾千万户。‎ B.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能够大概维持,而东汉对匈奴仍需武力讨伐,在疆域及兵力影响方面东汉与西汉相比没有变化。‎ C.东汉有一个棘手的边疆问题,青海草原地区的羌人过着游牧的生活,无统一组织,各部落时合时分,该地区无法占领,也难以移民。‎ D.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重建太庙之后,只奉祀西汉的君主到元帝为止,而将吕后的灵位撤去,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灵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羌人区域无法占领也不易移民实边的情况下,汉朝招羌人内属,也会带来后患,董卓就曾依靠羌人拥兵自重,威胁汉朝的统治。‎ 10‎ B.汉代坟墓里缺乏宗教性的标帜与装潢,是因为当时一般人虽然也相信阴间地府之类的说法,要祭祀供献死者,但认为生与死没有绝大的差别,用不着洗罪感恩皈依超度。‎ C.东汉时由于由上至下的官府司法机构主要用刑法治理,没有民法的支持,所以当民间经济发达到某种程度,政府在技能上无力处理社会所产生之各种繁复问题。‎ D.两汉法制逾400年没有实质改进,其行政不能表现活跃与生机,表现在东汉就是只有起首的三个君主有所作为,这是时势所必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出身和他在太庙的奉祀情况来看,他是公元前建国以来从父系母系上讲都是名正言顺一脉相传的继承人。‎ B.两汉的疆域及兵力威势相差不大,汉武帝竭全国之力伐匈奴,东汉曾击退匈奴数千里,致北单于“不知所终”,东汉出使西域也曾有过破纪录的表现。‎ C.中国的初期统一,以淳朴雷同的法制加于广大的地区,两汉的重农政策既体现出这一特点,也促进了许多住户生活水平的提高,这说明这种统治政策很好,两汉一直贯彻这一政策是英明的。‎ D.仲长统认为,三公都是虚设,国家仍是寡头政治,这是他根据当时君权无从分割、也不能根据实况合理化而得出的结论。‎ 二、古文阅读(81分)‎ ‎(一)课内文言文积累(各3分,共42分)‎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氾水(fàn) 栖息(qī) 游说(shuǒ) 夜缒而出(zuì)‎ B.彘肩(zhǐ) 官宦(huàn) 更改(gèng) 失其所与(yǔ)‎ C.厚遗(wèi) 骨髓(suǐ) 鲰生(zōu) 樊於期 (wū)‎ D. 唾弃(tuò) 濡缕(rǘ) 沟壑(huò) 飨士卒(xiǎng)‎ ‎5.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10‎ A 共其乏困 今往而不反者 因击沛公于坐 B 秦伯说,与郑人盟 失其所与,不知 距关,毋内诸侯 C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张良出,要项伯 D 沛公起如厕 令将军与臣有郤 卒起不意 ‎6.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度我至军中(估计) 关山度若飞(越过) 尽失其度(制度) B 故幸来告良(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C 荆轲遂就车而去(登上) 一蹴而就(成功) 轲自知事不就(完成)‎ D 吾属今为之辱(被) 不足为外人道也(向、对、跟) 我为鱼肉 (称为)‎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以其无礼于晋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沛公居山东时 ‎8.下列各句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群臣侍殿上者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若属皆且为所虏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D.大王来何操 ‎9.下列句子属状语后置的一句是( )‎ A此天子气也 B毋从俱死也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将军战河北 ‎10.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活用情况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项伯杀人,臣活之 安能屈豪杰之流 B常以身翼蔽沛公 吾得兄事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发尽上指冠 若入前为寿 沛公已去,间至军 D越国以鄙远 太子迟之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1.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12. 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沛公安在?B、亚父南向坐C、吾谁与归?D、籍何以至此?‎ ‎13.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 赵氏求救于齐 C.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10‎ ‎1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B. C.D. ‎15.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1)顷之,烟焰张天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6)臣请入,与之同命 (7)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8)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9)怅恨久之 (10)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A.(1)(9)/(2)(10)/(3)(5)/(4)/(6)(7)(8)     B.(1)(3)/(2)/(4)(5)/(7)(10)/(6)(8)(9)     C.(1)(9)/(2)/ (3)(5)/(4)(6)(10)/(7)(8) D.(1)(3)/(2)(10)/(5)(8)/(4)(6)/(7)(9)‎ ‎16.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1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D.“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9分)‎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10‎ ‎。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沛公从百余骑     从:跟从 B.谢无有闭关事 谢:谢罪 C.高祖尝病甚, 恶见人 恶:讨厌 D.与沛公有隙 隙:隔阂 ‎1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B.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C.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D.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樊哙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教材中的《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本文与之相比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精神疲惫。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垂名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异,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5分)‎ 译文:                                      ‎ 10‎ ‎(2)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5分)‎ 译文:                              ‎ ‎(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各2分,共10分)‎ ‎2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 ‎ ‎23.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 ‎ ‎2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 ‎25. 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 ‎26、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 ‎(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27.《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2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 ‎29、《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然能乐观向上的诗句是: ‎ ‎30、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 ‎3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 ‎ ‎32、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33、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34、《陋室铭》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35、《望岳》“ 。”与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和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有异曲同工之妙。‎ ‎36、风萧萧兮易水寒, 。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 三、写作(60分)‎ ‎37、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10‎ ‎ 命题作文:《给我崇拜的大师的一封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0‎ 莆田六中2019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答案 一、1、B(原文是“以疆域及兵力威势之所及而言,则两汉间的变动亦少”)‎ ‎ 2、C(根据原文,“同时官僚机构的组织,由上至下,只用刑法做主宰,没有民法的支持。法律既不能相次展开,民间经济发达到某种程度,政府在技能上无力处理社会所产生之各种繁复问题。”)‎ ‎ 3、C(原文是“不是完全没有好处”,还说“一个国家的法制逾400年没有实质的改进,其行政不能表现活跃与生机”)‎ 二、(一)、4.C 5.D (郤—隙 趣—取)(A 共—供 倍—背 坐—座 B 说—悦 知—智 距—拒 内—纳 C 孰—熟 蚤—早 要—邀)6.B 7.B 8. C。A项,省略句,“以(之)为”。 B项是被动句。C项,定语后置句,“(知其事者)宾客”。D项宾语前置句,“大王来操何”。9.D A、判断句 B、省略句 C、被动句10.C A、使动用法 B、名词做状语 D、意动用法 C、形作名、名作动、名作状11.C、被动句 A、B、D:判断句12、.A动词宾语前置,B、C、D:介词宾语前置 13.D 宾语前置14. 解析:选B。B项,①②均为介词,用。A项,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他。C项,①兼词“于何”,从哪里;②句末语气助词。D项,①连词,表转折,却;②连词,表承接。15.C16.D(①连词,表顺承关系,“来”;②连词,表转折关系,“却”;③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17.A “纪传体”应为“编年体”‎ ‎(二)、18、解析:选A。A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可知,“从”为使动用法,使……跟从。‎ ‎19、解析:选C。这段话与《鸿门宴》里面的内容有所不同,先说项羽,再说亚父欲杀沛公,后写项庄,最后说项伯。根据文意即可断开。‎ ‎20、解析:选D。D项,“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垂名汉廷”不正确,因为原文中“岂自知附骥之尾”的意思是“依附他人而成名”。‎ ‎21、解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等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有:辞、特、计事、顾、绝。‎ 答案:(1)樊哙说道:“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碗酒吗!”‎ ‎(2)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 ‎(三)翻译:1、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2、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3、现在人家正是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 ‎4、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5、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四)默写2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8、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6、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士皆瞋目。‎ ‎ ‎ 10‎ 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以杀狗卖狗肉为生,曾经和汉高祖一起隐藏在乡间。当初跟从高祖在丰县起兵,攻取了沛县。高祖做了沛公,就以樊哙为舍人。接着,他跟随沛公攻打胡陵、方与,回过头来又镇守丰县,在丰县城下,击败了泗水郡郡监所带领的军队。……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来到项营,通过项伯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项羽设宴犒赏军中将士,正在大家喝得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想谋杀沛公,命令项庄拔剑在席前起舞,想乘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却一再挡在沛公的前面。当时只有沛公和张良在酒宴席中,樊哙在大营之外,听说事情紧急,就手持铁盾牌来到大营前。守营卫士阻挡樊哙,樊哙径直撞了进去,站立在帐下。项羽注视着他,问他是谁。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称赞道:“真是个壮士!”(说罢)就赏给他一大碗酒和一条猪前腿。樊哙举杯一饮而尽,然后拔出宝剑切开猪腿,把它全部吃了下去。项羽问他:“还能再喝一碗吗?”樊哙说道:“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碗酒吗!况且我们沛公首先进入并平定咸阳,露宿霸上,以此来等待您的到来。大王您今天一到这里,就听信了小人的胡言乱语,跟沛公有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又要四分五裂,百姓们都怀疑是您一手造成的啊!”项羽听罢,沉默不语。沛公借口要上厕所,暗示樊哙一同离去。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了。……以前在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禁之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群臣中如绛侯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进宫。这样过了十多天,樊哙就推开宫门,径直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看到高祖一人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樊哙等人见到皇帝之后,痛哭流涕地说:“想当初陛下和我们一道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么样的壮举啊!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惫不堪啊!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再说您难道不知道赵高作乱的往事吗?”高祖听罢,于是笑着从床上起来。‎ ‎……‎ 太史公说:“我曾经到过丰沛,访问当地的遗老,观看原来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居住的地方,打听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所听到的真是令人惊异呀!当他们操刀杀狗或贩卖丝缯的时候,难道他们就能知道日后能附骥尾,垂名汉室,恩德惠及子孙吗?”‎ 1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