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7.45 KB
- 2021-06-04 发布
2020
语文高考冲刺诗歌鉴赏复习
读懂诗家语(一)
先
“
懂
”
后
“
答
”
——
古诗词鉴赏规律
熟知“诗家语”
【
诗家语
】
诗的艺术语言
,
具有
含蓄性,跳跃性,凝练性。
“它常常是不合法的,它常常是不合理的,它常常是无言的。即
无法,无理,无言
。”
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
。
(
注意
重要字词、语序、省略)
诗歌的
短小凝练
常会
省略
很多信息。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常会
打乱语序
。
补充省略!
还原语序!
读诗思路:
重要词语
!
诗歌语言主要
特点:
读诗歌,要读懂
——
1
、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诗歌的)
大意
: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
、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
意境
(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
情感
(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
思想
(态度、观点)
初识
“诗家语”
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
、晓镜但愁云鬓改,月吟应觉月光寒。
3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4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5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6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7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8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读 懂
“诗家语”
例
1
、
春风又
绿
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使
……
变绿;
例
2
、
晓
镜
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镜:照镜子
一、 诗家语
——
词性的改变
试判断一下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名作动
病树前头万木春
名作形
朱颜君未老,白发我先秋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形容词使动
艰难苦恨繁霜鬓
形容词意动
锦帽貂裘
春
秋
轻
繁
做一做:找出下面活用的词: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春风又绿江南岸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改变词性
的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
诗眼
”
悦
空
暗
老
肥
绿
冷
炼字!
读 懂
“诗家语”
例
3
、竹喧
归
浣女,莲动
下
渔舟。
浣女
归
竹喧,渔舟
下
(顺流而下)
莲动。
例
4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天外 七八个星,山前 两三点雨。
二、诗家语
——
语序的颠倒
练习:
1
、竹
怜
新雨后,山
爱
夕阳时。
2
、香
生
帐里雾,书
积
枕边山 。
3
、香稻
啄
余鹦鹉粒,碧梧
栖
老凤凰枝。
(诗人)
怜
新雨后竹,
爱
夕阳时山。
帐里
生
香雾,枕边
积
书山。
鹦鹉
啄余
香稻粒,凤凰
栖老
碧梧枝
为押韵和平仄
为何会如此?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正序
”
应为
:
过属国居延
还原语序!
“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
杜甫。
谁不为这奇妙的诗情画意所倾倒?
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
如天上坐船,似雾中看花”
。
“
不知人面
去何处
,桃花依旧(在)春风(中)
笑
”。
崔护
《
题都城南庄
》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状语放在宾语的位置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晴川
(
晴朗的原野上
)
汉阳树
历历
(
可数
)
,
鹦鹉洲
芳草萋萋。
”
“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像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回顾课本:
主语后置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香雾
湿云鬟
,清辉
寒玉臂
。
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
这里的“湿”和“寒”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宾语前置
神游
故国
,应笑我
多情
,华发早生。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
按句意实为“
看(
君
)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
”。
宾语“
渊明
”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
原来作者用他们二人来比喻友人陈亮,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
再看
: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长云
雪山暗
,遥望
孤城玉门关
。
“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关。
“
定语挪前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
意即“
一月夜飞渡镜湖
”。
定语挪后
多重倒装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
“
正序
”
应为
:
“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了他,酒朋诗侣。
”
(
“
正序
”
应为
:
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酒朋诗侣,香车宝马,来相召,(我)谢(绝)了他。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摇曳碧云斜
碧云摇曳斜
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
,
最终消沉在天边。结句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
,
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练习:
指出下列诗句的正序读法。
古人写诗改变词序语序,固然出于诗歌语言新奇的需要,但主要出于以下需要:
第一,是声律的要求。
第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
小结:
读 懂
“诗家语”
例5、竹径通幽处,禅房( )花木深。
例
6
、山河破碎( )风飘絮,
身世浮沉( )雨打萍。
例
7
、草枯( )鹰眼疾,
雪尽( )马蹄轻。
三、
诗家语
——
句子成分的省略
5、藏于
6
、像
7
、所以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补充省略
省主语
我在
小楼听一夜春雨,
有人
明朝
在
深巷卖杏花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省介词
野旷天低
(于)
树
新城道中
【
苏轼
】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钲(
zhēng
)
,
一种铜制乐器。
饷
——
给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
不是两个意思而是四个意思,云不是披的主语,日也不是挂的主语,
岭上积聚了晴云好像披上了絮帽,树头初升了太阳好像挂上了铜钲。
谓语不全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
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
, 甚至可以
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
。
“
桃李
春风
一杯酒
,
江湖
夜雨
十年灯
”
“
楼船
夜雪
瓜洲渡
,铁马
秋风
大散关
”
。
意象组合
读 懂
“诗家语”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四、 诗家语
——
画面的“跳跃”
(我在)
松下问童子
:
师往何处去?
(童子)
言:师采药去。
问
(师)
采药在何处?
(童子):
只在此山中。
问:前山抑后山?
(童子):
云深不知处。
练习: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浓睡:酣睡
昨夜雨疏风骤,
(我)
浓睡
残酒
不消
。
(我)
试问卷帘人,
( 海棠花怎么样?)
(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我)
知否?知否
?
(海棠花)
应是绿肥红瘦”。
如何
读懂
一首诗歌
1
、知晓
“活用”,
还原词性
2
、识别
“倒装”
,
还原语序
3
、注意
“省略”,
补足成分
4
、留意
“空白”,
补足空白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