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4.21 KB
  • 2021-06-03 发布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 七年级下册生物提纲 第一章 人的生活需要营养 第一节食物的营养成分 ‎ 食物中含有的六类营养物质为: 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 ‎⒈既能构成细胞 糖 类(主要是淀粉):主要功能 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 又能提供能量 脂 肪: 主要功能 备用的能源物质 ‎ 蛋白质:主要功能 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 ‎ ‎⒉可以 构成细胞 ,但不能 提供能量 的营养:水和无机盐 ‎⑴水:约占体重的 60~70 %作用: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参与各项生命活动 ‎⑵无机盐:如钙是牙齿和骨骼的组成成分;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①缺钙:儿童易得 佝偻病 ,老人或妇女易得 骨质疏松症 ‎ ‎②缺铁易得: 缺铁性贫血 ‎③缺碘:成年人易得 地方性甲状腺肿 ,儿童易得 呆小症 ‎ ‎⒊既不能 构成细胞 又不能 提供能量:维生素。人体每日需要量很 少 ,但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⑴维生素A:来源:肝脏、鱼肝油、胡萝卜、玉米(胡萝卜、玉米不含维生素A,但含 胡萝卜素 可转化为维生素A) 缺乏症: 皮肤干燥 、 夜盲症 、干眼症 ‎⑵维生素B1:来源:豆类、谷物、糙米(既粗粮) 缺乏症: 神经炎 、 脚气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⑶维生素C:来源:新鲜的 蔬菜 和 水果 缺乏症: 坏血病 (即:皮下、牙龈出血)‎ ‎⑷维生素D:来源:肝脏、鱼肝油、鸡蛋 缺乏症: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⑴消化道:包括 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 ‎⑵消化腺:⑴位于消化道外的大腺体(有导管):‎ 唾液腺(分泌 唾液 ,内含唾液淀粉酶 消化 淀粉 )、‎ 肝脏 (分泌 胆汁 ,不含消化酶,但可以乳化 脂肪 )、‎ 胰腺 (分泌 胰液 ,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 ‎⑵位于消化道内的小腺体(无导管):‎ 胃腺(分泌胃液,含有 胃蛋白酶,初步消化 蛋白质 )、‎ 肠腺(分泌 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⑶消化道部分: ‎ ‎①口腔内有:牙齿(咀嚼食物)和舌(搅拌食物) ②咽、食道:食物的通路 ‎③胃(主要作用: 暂时贮存 食物 、也可 初步消化和吸收 )‎ ‎④小肠(起始部分称为 十二指肠):(作用:是 消化和吸收 的主要场所)‎ ‎⑤大肠(开端部分叫盲肠,其上又有阑尾):形成 粪便 ,也可 吸收 ⑥肛门(排出粪便)‎ ‎2、消化方式⑴ 物理性 消化→牙齿 咀嚼 、舌的 搅拌 、胃肠的 蠕动 、 胆汁 的乳化 ‎⑵ 化学性 消化→分泌 消化酶 把 大分子 物质→ 小分子 物质 ‎3、消化过程: ⑴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 ‎⑵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 1‎ ‎⑶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 + 脂肪酸 ‎ ‎⑷水、无机盐、维生素为小分子物质不用消化,直接吸收到血液 ‎4、能消化的器官:⑴口腔(淀粉→麦芽糖)⑵胃(蛋白质)⑶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器官)‎ ‎5、营养物质的吸收:‎ ‎⑴概念:营养物质通过 消化道壁 进入 循环 系统的过程。主要在 小肠 中进行 ‎ ⑵能吸收的器官: ①胃(少量的 水 、 无机盐 、 酒精 )‎ ‎ ②小肠(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 ③大肠(少量的 水 、 无机盐 、 维生素 ) ‎ ‎6、淀粉最初被消化是在 口腔 (如乙图)‎ 蛋白质最初被消化是在 胃 (如丙图)‎ 脂肪最初被消化是在 小肠 (如甲图)‎ ‎7、特殊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消化液是 肠液 、 胰液 ;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胆汁 ‎3、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① 面积大:内表面有 皱襞和绒毛 增大了面积 ②长 ③壁薄:毛细血管壁、小肠绒毛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小肠适于消化的特点:① 面积大 ② 长③消化液多(3种)(肠液、胰液 、胆汁)‎ ‎8、消化器官中,既能消化又能吸收的是 胃、 小肠;只能消化不能吸收的是 口腔;只能吸收不能消化的是 大肠 ;既不消化又不吸收的是 咽 、 食道 。‎ ‎9、‎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化学性消化。利用的是淀粉遇碘液变 蓝 的原理来检验:‎ ‎⑴1号试管可作为2号试管的对照,其中变蓝的试管是 1 号。原因: 淀粉遇碘液变蓝 ‎ ‎ 不变蓝的试管是 2 号。原因: 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分解了 ‎ ‎⑵把试管放在 37 ℃温水中,是模拟的 人体 的温度。此时酶的活性最 强 ‎ 高温会破坏酶的活性,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 ‎⑶若在1号试管中加入馒头碎屑,2号加入馒头块,都加入唾液后放入37℃水中10分钟后,‎ 冷却后都滴加2滴碘液,则 1 号试管不变蓝,说明碎屑比较容易消化。碎屑模拟的是 牙齿 的咀嚼和舌 的搅拌,为 物理 性消化。‎ ‎10、肝炎病人不能吃油腻的食物,否则会消化不良。原因:肝脏分泌的 胆汁 较少,不能把脂肪分解为 脂肪微粒 ,使得脂肪在体内难于消化。‎ ‎11、有些药物带有胶囊(淀粉囊),这样可以减少对 胃 的刺激,‎ 原因:淀粉不能被 胃 消化,只有到达 小肠 后才能被消化吸收。‎ 第二章 人的生活需要空气 第一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人体的呼吸系统由 呼吸道 (包括: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和 肺 组成。‎ 主要结构是 肺(作用:与外界进行 气体交换 ),肺的基本单位是 肺泡 ‎ ‎2、呼吸道不仅仅是气体的通道,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 温暖 (毛细血管)、清洁 (鼻毛)、 湿润 (黏膜)。‎ ‎3、人第一次呼吸:在出生前胎儿通过 胎盘 从母体获得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故不用肺呼 吸。出生后的第一次啼哭,使得空气进入 肺 里,开始了用 呼吸 系统进行呼吸。‎ ‎4、吃饭说笑可能会窒息:原因: 咽 是食物和空气进入的共同通道,若吃饭时说笑,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的入口,会使食物进入 气管 ,引发危险。‎ ‎5、肺泡适合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①数量 多 ②外包 毛细血管网 ‎ ‎③壁薄: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很 薄 ,只有一层 上皮细胞 构成。‎ ‎6、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呼吸运动 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 呼 气和 吸 气两个过程,‎ 呼吸运动是呼吸肌(包括 肋间肌 和 膈肌 )活动的结果,其过程如下:‎ 吸气:呼吸肌(肋间肌、膈肌)收缩→胸廓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气体入肺 呼气:呼吸肌(肋间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减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增大→气体出肺 ‎7、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扩散作用: 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8、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发生在 肺泡 与 血液 之间,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过程:肺泡中的 氧气 扩散进入 血液 ,血液中的 二氧化碳 扩散进入 血液 ,‎ 结果:血液中的 氧气 含量增多,二氧化碳 含量减少。即 静脉血变成 动脉血。‎ ‎9、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 组织细胞 与 血液 之间,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过程:血液中的 氧气 扩散进入 血液 ,组织细胞里的 二氧化碳 扩散进入 血液 ,‎ 结果:血液中的 二氧化碳 含量增多,氧气 含量减少。即 动脉血变成 静脉血。‎ ‎10、人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浑浊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二氧化碳 ‎ ‎11、人体O2最多的部位是 肺泡 ,CO2最多的部位是 组织细胞 (产生CO2的源头)。‎ ‎12、 呼吸的全过程 空气呼吸道肺泡肺泡外毛细血管血液循环→组织处毛细血管组织细胞 即: 肺的通气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第二节 人体怎样获得能量 ‎1、能量的摄取:①食物的热价是指1克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 ‎②糖类的热价是17.15千焦/克,蛋白质的热价是17.15千焦/克,脂肪的热价是38.91千焦/克。‎ ‎2、能量的释放:在细胞内利用 氧 将 有机物 氧化分解,产生 二氧化碳和水 ,并释放 能量,用于 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和 保持体温 。‎ ‎3、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年龄、性别、体质、活动强度。‎ 第三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1、在新鲜的人的血液中放入 抗凝剂 ,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出现 分层 现象。‎ 上层淡黄色液体为 血浆 (占55%),下层暗红色物质为 红细胞 (占45%)‎ 中间的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为 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中成分最多的物质为 血浆 ‎ 2、 组成:① 血浆 (主要是 水,其余为 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 ‎②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 血液 ①运输(①血浆:运载 血细胞 ,运输 养料和废物 ;②红细胞:运输 O2 )‎ 功能 ②防御、保护(①白细胞:吞噬病菌 、②血小板:促进 止血,加速血液凝固 )‎ ‎3、血液为什么是红的?红细胞中含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血红蛋白 。‎ 什么是动脉血、静脉血?①与氧结合形成 鲜红 色的 动脉 血。‎ ‎②与氧分离形成 暗红 色的 静脉 血。‎ ‎4、血细胞比较表:‎ 数量 体积 细胞核 功能 常见病 红细胞 ‎(3.5~5.5)×1012个/L 较大 无 运输O2‎ 少时(贫血)‎ 白细胞 ‎( 5~10)×109个/L 最大 有 吞噬病菌 多时(急性炎症)‎ 血小板 ‎(1.5~3.5)×1011个/L 最小 无 止血、凝血 少时(流血不止)‎ 血红蛋白 ‎(110~160)g/L 运输O2‎ 少时(缺铁性贫血)‎ ‎4、贫血分为两种:缺 红细胞 和缺 血红蛋白 。应补充含 铁质 、 蛋白质 丰富的食物。‎ ‎5、血浆:血液 未凝固 时的淡黄色液体 血清:血液 凝固 时的淡黄色液体 ‎1、血型是奥地利科学家 兰德斯坦纳 发现的,他将血液分为 A型 、 B型 、 AB型 、 O型 四类型,这就是 ABO 血型系统。‎ ‎2、输血的原则:应以输 同型 血为原则,否则会出现 红细胞 凝集现象。‎ ‎3、我国实行 无偿献血 制度,提倡 18 ~ 55 周岁的健康公民 自愿 献血。每次献血 200 ~ 300 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7% ~ 8% 。‎ 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器官 ‎1、血管:分为 动脉 、 静脉 、 毛细血管 人皮肤下的“青筋”是 静脉 ,可进行静脉注射。四肢的静脉内含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 类型 示意图 管壁 管腔 弹性 血液流速 动脉 离心 厚 小 大 快 静脉 ‎ 向心 薄 大 小 慢 毛细血管 极薄 极细 无 极慢 ‎2、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 ‎①细 ②薄 ③慢 ④多、广 ‎ ‎①管腔 极细 (只允许红细胞 单行 通过)→导致管内血液流动速度 最慢 。 ‎ ‎②管壁 极薄 (只一层 上皮细胞 构成) ③数量 多 ,分布 广 ‎ ‎3、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毛细血管前面是动脉后面是静脉)‎ ‎4、分析下列情况是哪种血管受损: ⑴血液少量渗出——毛细血管 受损 ‎ ‎⑵喷射出鲜红色的血液—— 动脉 受损,在尽心端止血。‎ ‎⑶缓缓地流出暗红色血液—— 静脉 受损,在远心端止血。‎ ‎5、如图为在四肢 静 脉的内表面的 静脉瓣 ,有防止 血液倒流 的作用 ‎6、心脏位于 胸 部的 左 侧,形状象桃子,大小和你的拳头相似。‎ ‎7、心脏内有四个腔,分为两房:① 左心房 、③ 右心房 两室:② 左心室 、④ 右心室 ‎ ‎8、心脏上连着五种血管,分为两动脉:⑤ 主动脉 、⑥ 肺动脉 ‎ 三静脉:⑦ 肺静脉 (4条)、⑧ 上腔静脉 、⑨ 下腔静脉 ‎9、心脏的结构部分: ‎ ‎⑴如何分清心脏的左右?方法:手捏法 捏下部的心室,厚而硬的为 左 侧,另一侧为 右 侧,与我们的左右方向相 反 规律1:上房下室,左右颠倒 ‎⑵由此可知:①②侧为 左 侧,③④侧为 右 侧。‎ ‎⑶心壁由心肌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 厚 ,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 厚 ,心脏中壁最厚的地方是 左心室 的壁。‎ ‎⑷心脏四个腔之间的关系:左右两侧腔不通,同侧的腔相通 ‎⑸心脏所连的血管:‎ 最粗大的血管⑤ 主动脉与心壁最厚的腔② 左心室 相连;‎ ‎⑥ 肺动脉 与④ 右心室 相连。‎ ‎③ 右心室 上连着上下两条血管⑧ 上腔静脉 ⑨ 下腔静脉 ‎ ‎① 左心房上连着4条小血管⑦ 肺静脉 ‎ 规律2:房连静(脉),室连动(脉)‎ ‎⑹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⑩房室瓣,它只能向 心室 开 在心室和动脉之间有——⑾ 动脉瓣 ,它只能向 动脉 开。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 倒流 ‎ ‎⑺心脏里的血液流动方向为:静脉 → 心房 → 心室 → 动脉 ‎ ‎5、心脏的作用:为血液循环提供 动力 ‎ 图1为左右 心房 收缩将血液压至左右 心室 ‎ 图2为左右 心室 收缩将血液压至两个动脉 图3为全心 舒张 血液经静脉被吸入到 心房 ‎ ‎6、心脏注水实验:看上图当我们从⑦注入清水时,水会从 ⑤ 流出从⑥注入清水时,水会从 ⑥ 流出(原因:有 动脉瓣 阻挡)‎ ‎7、人体中有三种瓣膜: 动脉 瓣、 静脉 瓣、 房室 瓣,其中名称与位置一致 的瓣为 静脉 瓣、 房室 瓣,而 动脉 瓣并不在动脉里,而在 心脏 里。‎ 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 ‎1、体循环:从② 左心室 出发经 ⑤⑦⑩到③ 右心房 血液: 动脉 血变为 静脉 血(在⑦发生物质交换)‎ ‎ 意义:给组织细胞送去氧气和养料带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2、肺循环:从④ 右心室 出发经 ⑨⑧⑥ 到① 左心房 血液: 静脉 血变为 动脉 血(在⑧发生气体交换) ‎ 意义:给血液补充 氧 气 两循环的中的规律 (1)体循环是从 左 心室到 右 心房;(规律:对角线规律) ‎ 肺循环是从 右 心室到 左 心房;‎ ‎⑵血液循环模式图中 左半部分是鲜红色的 动脉 血;右半部分是暗红色的 静脉 血 ‎ 规律:左动(脉血)右静(脉血)‎ ‎⑶肺循环中的血管:肺动脉流 静脉 血,肺静脉流 动脉 血 ‎ 体循环中的血管:主动脉流 动脉 血,上下腔静脉流 静脉血 规律: 肺反体同 (肺循环中血液与血管相反,体循环中血液与血管相同)‎ ‎⑷两循环中血液性质改变都是在 毛细血管 处,并 同时 进行。在肺部的毛细血管处进行了 气体 交换,在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进行了 物质 交换(包括气体交换和营养、废物的交换)‎ ‎4、经过小肠后血液中的 氧 气少了, 二氧化碳 气体多了,但是 营养 物质多了。‎ ‎5、若从上肢注射药物,药物通过 上腔静脉 静脉到心脏,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 右心房 ‎ ‎ 从小肠来的营养,从各器官产生的废物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 右心房 ‎ ‎6、心率:心脏在 每分钟 内跳动的次数(平均 75 次/分);‎ ‎7. 血压与脉搏 血压:是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测量:可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_处测得。表示:收缩压/舒张压 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达最高值,叫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达最低值,叫舒张压。健康成年人收缩压正常值是:12-18.7千帕,舒张压为8-12千帕。‎ 脉搏:既指动脉的搏动。(每分钟脉搏搏动次数与心率相同)中医上“切脉”血管为桡动脉 第四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 排泄 :将代谢终产物(CO2 、 水 、 无机盐 、 尿素)排出体外的过程。 ‎ ‎ 排遗 :将 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排出体外的过程。如: 排便 ‎ ‎2、排泄三途径:①皮肤:可以排 汗 ( 水 、 无机盐 、 尿素)‎ ‎ ②呼吸系统:可以排 CO2、 水 ‎ ‎③泌尿系统(最主要):可以排 尿 ( 水 、无机盐 、尿素 )‎ ‎3、泌尿系统包括:肾脏( 形成 尿液)、输尿管( 输送 尿液)、膀胱( 暂时贮存 尿液)‎ 尿道( 排出 尿液)。最主要的器官是 肾脏 ‎ ‎4、肾是形成 尿液 的器官,人体有 2 个肾。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叫做 肾单位 。‎ 每个肾包括大约 100万 个肾单位。肾单位由 肾小球 、 肾小囊 、 肾小管 组成 ‎5、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 废物 的作用,而且还能调节体内 水 和 无机盐 的平衡。‎ ‎6、肾单位模式图:‎ ‎⑴① 入球小动脉 ② 出球小动脉 ③ 肾小球 ④ 肾小囊 ‎ ‎⑤肾小管周围的 毛细血管 ⑥ 肾小管 ⒁ 肾静脉 ‎ 其中 ③④⑥ 三个结构(写序号)合称为肾单位 ‎⑵人体内约有 200 万个肾单位,它们是形成尿的 基本 单位。‎ ‎⑶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 毛细血管 球。这些毛细血管的 另一端汇集成 出球小动脉 。‎ ‎⑷①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内流动着的都是 动脉 血。‎ ‎② 出球小动脉 两端连的都是毛细血管。‎ ‎③肾单位中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 肾小管周围 的毛细血管,血液由 动脉 血→ 静脉 血 ‎④从肾静脉流出的血的特点:含有尿素最 少 (最干净)的 静脉 血。‎ ‎7、关于尿液的形成过程:‎ ‎⑴肾小球的 过滤 作用: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⑦ 水 ⑧ 无机盐 ⑨ 葡萄糖 ⑩ 尿素 )被过滤到④ 肾小囊 中,形成 原尿 。而大分子物质 血细胞 和 大分子蛋白质 未被过滤(体积太大)‎ ‎⑵肾小管的 重吸收 作用:原尿中有用成分(如:⑾大部分 水 、⑿全部 葡萄糖 、⒀部分 无机盐 )被重吸收,而无用成分(少量水、部分无机盐、全部尿素 )经肾小管后形成 尿液 ‎ ‎8、若尿中发现血细胞或蛋白质则是 肾小球 病变;若尿量突增则可能是 肾小管 病变 ‎9、血浆、原尿、尿液的区分:‎ ‎ 成分最多最全的液体是 血浆 ;蛋白质极少或无其它成分都有的是 原尿 ‎ ‎ 成分最少最简单的液体是 尿液 (没有 蛋白质 (未被过滤)和 葡萄糖 (被重吸收)‎ ‎10、原尿最初产生的部位是 肾小囊 ;尿液最初产生的部位是 肾小管 ‎ ‎11、尿中尿素浓度比原尿 高 (原因:由于原尿在流经 肾小管 时大部分的 水 被 肾小管 ‎ 重吸收 而尿素量不变,从而使尿素的浓度 升高 )‎ 第五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的激素调节 ‎1、人体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2、外分泌腺:分泌物通过 导管 排出去,如汗腺、唾液腺、肝脏等。‎ 3、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如:垂体、甲状腺、胰岛、胸腺、肾上腺、睾丸、卵巢。‎ ‎4、内分泌腺分泌的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叫 激素,它可以调节人体的 新陈代谢 、生长发育 和 生殖。‎ ‎5、被称为“内分泌腺之首”的腺体是垂体。可分泌生长激素,并可调节其它内分泌腺的活动。 ‎ 失常:幼年多→ 巨人症 ;幼年少→ 侏儒症 (个子矮小,但智力等正常)‎ ‎ 成年多→ 肢端肥大症 ‎ ‎6、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是 甲状腺 。能分泌 甲状腺 激素:作用(2个促进1个提高)‎ 促进 发育 ,促进 新陈代谢 ,提高神经系统的 兴奋性 ‎ ‎ 失常:成年多→甲亢;幼年少→呆小症(个子矮小,智力低下);‎ 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 碘 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最常用的补碘方法是食用 加碘盐 。‎ ‎7、胰岛:分泌 胰岛素 调节血糖代谢( 降低 血糖浓度)。少时易患 糖尿病 ‎ 问:1、胰腺中包括的腺体:既有消化腺(能分泌 胰液 ,进入 消化道 发挥作用);‎ 又有内分泌腺: 胰岛 (能分泌 胰岛素,要进入 血液 才能发挥作用)‎ 附表: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比较表 名称 腺体 作用 过少 过多 生长 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侏儒症 幼年巨人症;‎ 成年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 激素 甲 状 腺 促进新陈代谢,‎ 促进生长发育,‎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呆小症;‎ 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 成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胰岛素 胰岛 调节糖的代谢 糖尿病 低血糖 第二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1、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 神经系统: 脊髓 和 脑 (包括: 大脑 、 小脑 、 脑干 )‎ ‎ ‎ 周围 神经系统: 脑神经 和 脊神经 ‎ ‎2、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 结构: 细胞体:内有 细胞核 ‎ ‎ 突起:分为树突(多而短)和轴突(少而长)‎ 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树突→胞体→轴突 ‎3、几个概念的区分:‎ ‎⑴神经纤维: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构成。‎ ‎⑵神经:由许多 神经纤维 聚在一起,外包 结缔组织膜 而成。‎ ‎⑶神经末梢: 神经纤维 末端的细小分支。‎ ‎⑷灰质:神经元胞体汇集而成,白质:神经纤维构成,起传到作用。‎ ‎⑸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内,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汇集 而成,调节人体的某项生理功能。‎ ‎4、脊髓的结构包括 灰质 (内)和 白质(外),灰质由胞体构成,白质由神经纤维构成。‎ ‎5、脊髓的灰质内有 低级 神经中枢,调节某些基本生理活动,具有反射功能;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具有传导功能; 脑 与躯体、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是脊髓。‎ ‎ 大脑:有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具有躯体感觉、躯体运动、语言、视觉、听觉等中枢,是调节人体各项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6、脑 小脑:使运动 协调 、 准确 ,维持身体的 平衡 ‎ ‎ 脑干:调节人体 基本生命 活动的中枢(调节 心跳 、 呼吸 、 血压 等活动)‎ ‎7、如图为大脑皮层上重要的神经中枢 ‎①运动中枢 ②感觉中枢 ③听觉中枢 ④视觉中枢 ⑤语言中枢.‎ ‎ 语言 中枢是人类特有的。‎ ‎8、打字员可熟练地打字,是由 大脑 发动, 小脑 协调,躯体运动 中枢、躯体感觉中枢 和 语言中枢共同参与完成的。‎ ‎9、汽车司机看到红灯急刹车,首先要用视觉中枢,还要用语言中枢 ‎ (理解红灯所代表的含义)最后再用 运动 中枢完成刹车。‎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概念:人和动物通过 神经 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 刺激 作发生的有规律的 反应 ‎ ‎ 思考:向日葵向着太阳转动花盘、草履虫吞噬细菌不是反射。原因:无神经系统的参与。‎ ‎2、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5部分:① 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 反射类型 形成时间 神经中枢 等级 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 小脑、脑干、脊髓 低级 条件反射 后天形成 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高级 ‎3、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吸吮反射等。‎ ‎4、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条件反射,它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5、人类除了对具体信号(如食物的气味、形状、颜色等)产生条件反射外,还能对语言和文字产生条件反射,这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最突出特征,与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有关。‎ ‎6、①脊髓可控制: 排尿、排便、 缩手、眨眼、膝跳 等反射 ‎②小脑可控制: 平衡 反射 ‎③脑干可控制: 呼吸、心跳、 血液循环、血压 等反射;‎ ‎④大脑可控制: 运动、感觉、听觉、视觉、语言 等反射。‎ ‎7、膝跳反射实验: ⑴成功要求:①被实验者的腿一定要 放松 (解除 脑 对 脊髓 的控制)‎ ‎⑵效果:小腿会 无意识快速跳起 ②用手掌内侧边缘快速叩击被实验者的 膝盖下面的韧带 ‎ ‎8、⑴手被针刺先缩手后感到疼,缩手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疼说明脊髓具有传导功能 ‎⑵如图:脊髓从胸断完全横断的病人,会出现 ①③④ 的现象 ‎①大小便失禁(神经中枢在脊髓,但会受大脑控制)②上肢瘫痪 ③大脑不能指挥下肢运动 ④下肢感觉丧失 ⑤下肢无膝跳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 ‎9、小学生会算2+3=5与小狗会算2+3=5原因一样吗? 不一样 ‎ 原因:小学生是对数字 含义 发生的反应,小狗是对数字 形状 发生的反应 ‎10、吃梅止渴是 非条件 的反射,望梅止渴和谈梅止渴都是 条件 的反射。‎ ‎ 但望梅止渴是人和动物 都有 的反射,而谈梅止渴是对 语言文字 产生的条件反射,人类 特有 。‎ 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1、眼的主要结构是眼球,此外还有一些附属结构,包括使眼球运动的肌肉,保护眼球的眼睑、睫毛、结膜和泪器等。‎ ‎2、眼球壁包括角膜(无色透明,保护眼球)、巩膜(白色,坚韧)、虹膜(调节瞳孔大小)、脉络膜(营养视网膜,造成暗室)、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视网膜(形成物像,产生冲动)。‎ ‎3、内容物包括房水(透光,润滑眼球)、晶状体(折光)、玻璃体(折光)。‎ ‎4、视觉的形成过程为: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视觉)。‎ ‎5、近视的成因是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成像在视网膜前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远视反之。‎ ‎6、把眼睛比作相机,晶状体相当于镜头,瞳孔相当于光圈,视网膜相当于胶卷。‎ ‎ 外耳:耳郭、外耳道 ‎7、耳的结构 中耳:鼓膜、鼓室、听小骨 ‎ 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8、听觉的形成过程为: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耳蜗(感受声音信息)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大脑的一定区域(产生听觉)。‎ ‎9、‎ 结构 功能 耳 外耳 耳郭 收集并传导声波 外耳道 引导声波传至鼓膜 中耳 鼓膜 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 鼓室 与咽鼓管相通,调节气压 听小骨 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内耳 半规管 探测头部运动方向 前庭 耳蜗 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第五节 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 ‎1、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表现在:科学用脑;保证睡眠; 参加运动;远离毒品。‎ ‎2、用脑的正确方法是:勤于用脑和善于用脑,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劳逸结合和动静交替,保持健康心态。‎ 第六章 免疫与健康 ‎1、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功能是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和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功能是使人体产生抗体,清除病原体。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淋巴结、脾脏)‎ 前两道防线属于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属于 特异性免疫 。‎ ‎2、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 ‎ 特异性免疫:后天获得,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3、免疫的功能包括防御、自我稳定、免疫监视 。‎ ‎4、抗体与抗原:①抗原:是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对人体来说,病原体、寄生虫、异型血液、异体组织、某些药物或食物都可能是抗原物质。‎ ‎②抗体:是指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而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③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抗原,抗原被消灭后,抗体并不会消失,而继续留在人体内 ,但存留时间有长有短。‎ ‎5、计划免疫是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将有关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预防接种,使其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功能。‎ 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 第七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人对资源的利用: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使再生性资源能保持其再生能力,非再生性资源不知过渡消耗,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 ‎3、人类应该怎么做?‎ ‎ 人类利用资源时应该做到科学合理、权衡利弊。保护生物圈应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