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00 KB
  • 2021-06-03 发布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19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 语 文 试 卷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l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 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特续性。‎ 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 20 / 20‎ 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衷。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 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 ‎(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 要因素。‎ B.中国是所有国家中历史最长的国家,因此,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C.一个大国的气质必然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有其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D.从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 重要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 B.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C.文章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 D.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 / 20‎ A.如果一个大国没有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 B.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无法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持续稳定的 大国气质。‎ C.只有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D.中国所表现出来的“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 行为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 听海的心 迟子建 十一年前,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海湾,我遇见一对特殊的看海人。 ‎ 那该是一对母子吧?‎ 一个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扶着一个穿黑袍的老妪,从一辆破烂不堪的轿车下来,缓缓走向海滩。中年男人弯着腰,耷拉着脑袋,步态疲沓;老妪则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 ‎ 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 ‎ 海上波涛翻卷,鸥鸟盘旋,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扶着她的男人,不时在她耳边低语着什么,她也不时回应着什么。 ‎ 从他们驾驶的汽车和衣着来看,他们是生活中穷苦的人,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摒弃贫者,它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 ‎ 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鼻子是嗅觉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另外的灯,将会变得异常明亮!站在海边的老妪,她的视觉之灯熄灭了,但依赖听觉,她依然能听到大海的呼吸;依赖嗅觉,她仍能闻到大海的气息;而她只要弯下腰来,掏一捧海难的沙子,就能知道大海怎样淘洗了岁月,她的触觉之灯也依然是明媚的。 ‎ 我相信那个老妪感受到的大海,在那个静谧的午后,比我们所有人都要强烈,因为她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 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够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 ‎ 我热爱大自然,因为自童年起,它就像摇篮一样,与我紧紧相拥。 ‎ 20 / 20‎ 在故乡的冬天,雪花靠着寒流,一开就是一冬!雪花落在树上,树就成了花树了;雪花落在林地上,红脑门的山雀就充当画师,在雪地留下妖娆的图画了;而雪花落在屋顶上,屋顶就戴上一顶白绒帽了!‎ 在大雪纷飞的时令,我们喜欢偎在火炉旁,听老人们讲神话故事,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在故事中,一个僧人走在夕阳里,突然就化做彩云了;而一条明澈的溪水,是一颗幽怨的少女灵魂化成的。山川草木和人,生死转换,难解难分!听过这样的故事,我往往不敢睡觉,怕一觉醒来,自己成了一棵树,或是一条河。虽然树能招来美丽的鸟儿,河流里有色彩绚丽的鱼,但我更爱家人,更爱我家院子里的狗! ‎ 当春风折断了雪花的翅膀,冰封了一冬的河流就开了!雪化了,这样的神话故事也就结束了。人们不必居于屋内,用故事打发长冬了。大家奔向森林,采集可食之物,野菜野果,木耳蘑菇,甚至花朵,一个在山里长大的孩子,在用脚翻阅大自然的日历时,认知了自然。我们知道采花时怎样避开马蜂的袭击,又不扫它的兴;知道去河岸采臭李子时,怎样用镰刀头敲击铁桶,会赶走贪吃的熊;知道在遭遇蛇时,怎样把它甩开;知道从山里归来时,万一身上被蜱虫附着,怎样用烧红的烟头把它们烫跑。 ‎ 热爱大自然的人,一定会记得雷切尔·卡森的名字,她的不朽之作《寂静的春天》,是这位伟大女性,满怀悲悯地敲给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的晚钟,她是环境保护的先驱者和实践者,她的《惊奇之心》,像一座魔法小屋,吸引你走进去。雷切尔·卡森曾说,假使她对仙女有影响力,她希望上帝賜给每个孩子以惊奇之心,而且终其一生都无法摧毁,能够永远有效对抗以后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摆脱一切虚伪的表象,不至于远离我们内心的源泉。 ‎ 雷切尔·卡森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半个世纪了,但她的作品带来的潮汐,一直回荡在我们耳畔,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看一眼头顶的月亮,让我们能够满怀柔情,把一颗清晨的露珠当花朵来看待。看到她用朴素纯净的文字勾勒的那片缅因州的海,我蓦然想起了在都柏林海湾相遇的那位看海的盲人老妪,这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我心中,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 雷切尔·卡森是大自然的修士,把芬芳采集,播撒给世人。所以她的音容失明于这个世界了,但她作品的光辉,从未落入黑暗之中。 ‎ 我们在捧读她著作的时候,依然能够感受到,她那颗勃勃跳动的听海的心! ‎ ‎(选自《青年博览》2017年第19期)‎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 / 20‎ A. 文章开头对母子动作神态做了精细描写,以中年男人精神的萎靡来反衬盲人老妪精 神的昂扬,制造悬念,激发读者强烈的好奇心,也凸显了本文的主旨 B. 文章说“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这一思想洋溢 着“万物有灵”的神秘气息,给本文带来了瑰丽的神话色彩,令人神往。‎ C. 文章语言华丽,综合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诗性与智性有机融合, 细腻而又张扬。‎ D. 文章看似散漫,其实匠心独运。从都柏林的海湾到作者故乡的雪原,再到那片缅因 州的海,文笔洒脱自如,而精神贯通,充分体现了现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 ‎5.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含意。(5分)‎ ‎6. 文章以“听海的心”为标题,有何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10月19日表示,过去5年是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5年,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今年上海和浙江试点已经落地,但是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目前,在浙江和上海,都出现了有关高考物理选考科目人数下降的争议,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根据淅江省教育考试院、淅江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共29.13万考生(其中25.01万人报名普通高校招生),在后3门(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中自主选择3门)选择中相关科目排位如下:1.生物12.53万(50%);2.化学12.5万(50%)3.地理11.95万(47.79%);4.历史10.88万(43%);5.政治10万(40%);6.物理8.95万(35.78%);7.技术7.2万(29%)。也就是说,新高考中,选考物理的仅8.9万人,比例仅占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的36%。‎ 根据上海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在2017年5万名上海高考学生中,相关科目的选考人数如下:政治14834人,历史20151人,地理29628人,物理19218人,化学22314人,生物24175人。从中可见,物理也排在第5位,低于地理、生物、化学、历史科目的选考人数。‎ ‎(网易新闻)‎ 20 / 20‎ 材料二:‎ 为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唯分数论,我国于2014年启动新高考改革,但是,由于整体的高考录取制度未变,仍旧按总分排序录取学生,因此,新高考出现新的应试倾向,学生为了获得高考高分而放弃重要的科目学习,比之前的问题更严重一一以前毕竟所有理科学生(在各省考生中约占70%)都要学物理,而新高考改革后,只有30%多的学生选择物理。‎ 这也提醒我国教育部门和学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不能仅靠调整考试科目。以前,学习文科的学生即便考出高分,也不一定就有很深的人文底蕴;同样,学习理科的学生也不一定就有很高的科学素养。现在,文理融合之后,只要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科目和人文社会科学科目主要目的还是应试,文理融合、3+3选择的改革价值就难以实现,学生会功利选科,家长们也鲜有考虑孩子以后的素养问题。‎ ‎(环球时报)‎ 材料三:‎ 柯桥中学打造了“科普讲座进校园”活动,邀请北大、清华、浙大等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走进中学校园,为学生带来最新科技前沿和人文发展动态,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素养,人大附中也开启“新教育讲堂”系列讲座,并以“科学家谈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作为开篇。‎ 柯桥中学校长杨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为了吸引孩子们选物理,学校专门组建了物理学科实验室;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组建社团,学校提供老师和资金、场地等全方位的支持,当地政府也增加投入,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给孩子们更好的学习体验。人大附中也开发了一系列课程启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发掘学生在科学技术专业上的潜能。‎ 洪文认为,对于多数需要学习物理学科的专业来说,应该将物理列为“必考”科目,而不是可选项。他说,上海新高考改革第二年,要求选考物理的高校比例上升后,考生选择物理科目的比例也相应提升到了40%。这是一个可以作为参考的有益尝试。‎ ‎(人民网)‎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 / 20‎ A. 材料三举了柯桥中学和人大附中的例子,举例角度相同,但例子的丰富恰好说明了 名校在发掘自身潜力应对教改缺陷上有相同的思路。‎ B. 材料二在谈到物理遇冷现状后,深挖了遇冷背后的原因,采用了层进式结构,这是 时评常用的结构。‎ C. 材料一用引言论、列数字的方法客观介绍了上海、浙江物理选考人数下降的情况。‎ D. 三则材料都报道同一热点事件,但内容侧重点不同,材料一放在发现问题上,材料 二材料三放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教育部承认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 B. 材料二认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不可能从文科和理科的学习中获得。‎ C. 材料二谈到新高考改革的目的在于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促进文理融合,破除 唯分数论。‎ D. 材料二认为只要高考按总分排序录取考生的制度不变,那么应试的倾向就不可能有 本质的改变。‎ E. 材料三谈到有专家认为,报考高校理科专业的考生应该必须选考物理,这是一个有 益的尝试。‎ ‎9. 上海、浙江的高考改革物理遇冷,对教育改革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程师孟。字公辟,吴人。进士甲科。累知南康军、楚州,提点夔路刑狱。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乃至。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师孟曰:“必俟报,饿者尽死矣。”竞发之。‎ 徙河东路。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 20 / 20‎ ‎,可溉灌。师孟劝民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裒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为度支判官。知洪州,积石为江堤,浚章沟,揭北闸,以节水升降,后无水患。判三司都磨勘司。接拌契丹使,萧惟辅曰:“白沟之地当两属,今南朝植柳数里,而以北人渔界河为罪。岂理也哉?”师孟曰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腾口说讵欲生事耶惟辅愧谢 出为江西转运使。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加直昭文馆,知福州,筑子城,建学含,治行最东南。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域,及交址陷邕管,闻广守备固,不敢东。时师孟已召还,朝延念前功,以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判都水监。‎ 贺契丹主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东向。师孟曰:“是卑我也。”不就列,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涿人移雄州以为言,坐罢归班。‎ 复起知越州、青州,遂致仕,以光禄大夫卒,年七十八。师孟累领剧镇,为政简而严,罪非死者不以属吏,得豪恶必痛惩艾之,至剿绝乃已,所部肃然。洪、福、广、越为立生祠。‎ ‎(《宋史·程师孟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3分)‎ A. 师孟曰/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腾口说讵/欲生事耶/惟 辅愧谢/‎ B. 师孟曰/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腾口说讵/欲生事耶/惟 辅愧谢/‎ C. 师孟曰/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腾口说/讵欲生事耶/惟 辅愧谢/‎ D. 师孟曰/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腾口说/讵欲生事耶/惟 辅愧谢/‎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治所,古代一般指地方政府驻地。包括省治、府治、州治、县治等。朝廷在设置具 体的地方政府驻地时往往会有地理位置、经济、军事等多种考量。‎ B.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一 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20 / 20‎ C. 日昃,是早晨的意思,“昃”意指太阳从东方升起。文中说程师孟和对方据理力争, 从早晨一直到傍晚,不肯让步。‎ D. “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文中说洪、福、 广、越四州为纪念程师孟的功绩而为他立了祠堂。‎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程师孟面对困难敢于迎难而上。广州城被贼寇毁坏,老百姓们恐怖逃窜,有人说这 里土质疏松恶劣,无法筑城。程师孟用六年时间建造了西城,加强了广州的守备。‎ B. 程师孟注重民生工程的建设。说服山西百姓出钱开渠筑堤,并将治水经验编辑成书 向州县颁发推广,在洪州修筑江堤、疏通沟渠,消除水灾祸患。‎ C. 程师孟为政讲究灵活变通。在渝州任职时,恰逢凶年歉收,官府不愿赈济百姓,他 便假借朝廷的名义,调用储备粮,有人劝阻他,他却为了群众义无反顾。‎ ‎ D. 程师孟处理外交事务不卑不亢,坚守气节。在去祝贺契丹主诞辰时,面对契丹方面 安排座次的傲慢刁难态度,程师盂据理力争,坚决不入席。‎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 ‎(2)师孟累领剧镇,为政简而严,罪非死者不以属吏,得豪恶必痛惩艾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14-15题。‎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①‎ 苏轼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②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③。‎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④?‎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路经惶恐滩时所作。据《××县志》载“赣州二百里至岑县,又一百里至万安,其间有滩十八……滩水湍急,惟黄公为最甚。”南方人读“黄公”如“惶恐”,因被称作惶恐滩。②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③石鳞: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④‎ 20 / 20‎ 典出《论语》,孔子曾问路于隐士长沮、桀溺,二人因不同意孔子的救世主张,故意不做正面回答,只说:“你是知道渡口的,何必问我们呢?”‎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七千里”极力渲染被贬之遥,“二毛”指头发黑白相杂的老人,说明诗人已至暮 年。“一叶身”形象地表现诗人飘零的现状。‎ B. 首联集工巧的对仗、生动的夸张、形象的双关、强烈的对比多种修辞于一体,并巧 用数字,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处境。‎ C. 把“黄公滩”叫做“惶恐滩”,虽是口音之误,却能涉及身世国事,颇有意趣,所 以为后人认可并应用。如文天祥诗中就有“惶恐滩头说惶恐”。‎ D. 颈联中“帆腹”是说船帆受风,如大腹鼓起。这一联写舟行所见所感,整首诗的格 调也随之变化,由雄放转为凄苦。‎ E. 尾联中“便合”意即“正应当”,“知津”反用孔子的典故,表现了诗人面对人生 劫难时,顽强的意志和达观的态度。‎ ‎15. 诗人在这首诗中寄寓的情感复杂多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而对复杂变化的世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亚洲前途在哪里?习近平主席在新一届博鳌论坛中引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给出答复:“我们要‘ ’,善于拨云见日,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大势。”‎ ‎(2)李白《蜀道难》中用“ , ”说明了黄鹤、猿猱这样会飞能爬的动物都难越过蜀道,从而突出了蜀道高峻。 ‎ ‎(3)《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19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我校实际,广开言路,各抒己见,就教学设施、校园安全、教 学质量等方面的问题献计献策。‎ ‎②这场全民性的自发地捍卫经典作品、呵护民族历史的行动令人欣慰,这表明中国人再 也不复当年的浑浑噩噩、麻木冷漠。‎ 20 / 20‎ ‎③特朗普面对媒体,是一言不合就横眉怒怼,尤其最近一段时间,他与媒体之间的关系 愈发剑拔弩张。正因为如此,特朗普毫无争议地成了媒体头条的主角。‎ ‎④鲁勇走上“部长通道”,谈到残疾人权益保护工作时,他向大家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 “我期待和大家一起,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展示我国文明进步的新成果,带动更多人 关心关爱残疾人事业。”‎ ‎⑤有些人对《黄河大合唱》进行了所谓的“创新”,或把歌词改得面目全非,或用夸张 的动作引人发笑,这实在是对经典的践踏。‎ ‎⑥上个世纪以来,传统文化日渐式微,诗词也难逃厄运。近来,唱古诗突然热闹了起来, 央视的的《经典咏流传》、天津卫视的《千年之约》成功举办,令人欣慰。‎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②③⑤ D. ①③⑥‎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中央多次出台反腐倡廉文件,三令五申,严禁收受贿赂,可是有些人不顾中央的谆谆 告诫,依然顶风违纪,不肯收手。‎ ‎②园林建成后,近处的亭阁台榭与远处的竹林草坪水乳交融,各处的雕刻、碑石、小桥、 流水,也无不与园林整体风格相谐调。‎ ‎③中国文化的隐寓比兴的手法再次显露了其传达幽微、表意真切的功能,虽羚羊挂角, 无迹可寻,又开冥发悟,洞穿透彻。 ‎ ‎④尽管安格尔善于把握古典艺术的造型美,自认为是一位承继大卫传统的历史画家,但 毋庸置疑的是,他最伟大的遗产是肖像画。‎ ‎⑤“喜得龙”曾是路人皆知的服装品牌,但是在电商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它未能与时俱 进,最终破产了,真是令人遗憾。‎ ‎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金正恩举行会谈,习近平总书记和夫人彭丽媛为金正恩委员长 和夫人李雪主举行欢迎宴会并共同观看文艺演出,文艺工作者粉墨登场,节目异彩纷呈。‎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1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耐克公司高级副总裁肖恩·欧哈伦表示,贸易战对双方都不利,美国单方面行动必 将产生负面后果,不仅损害美国消费者和进口商利益,也会损害中方利益。‎ 20 / 20‎ B. 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在完成了冰雪艺术画廊的施工后,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兴 奋地徜徉其间,犹如置身于北国童话世界。‎ C. 修改宪法是时势之举。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做出 新规范,才具有持久生命力。这次修宪,正是对此的贯彻落实。‎ D.《声临其境》冲那些匠心独具的演员给浮躁的娱乐圈扎扎实实上了一课——为作品添 彩增色的,不是浮华的形式,而是内在的魅力。‎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野蛮摇晃樱花树、硬闯校大门的行为,应纳入旅游部门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 纳入记录,并加强处罚力度,让当事人为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付出代价。‎ B.校服作为一种身份标识,能够提高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有助于建构不 同学校之间的区隔与界限。同一个学校的学生,一样的校服体现出一种平等的意识。‎ C.网瘾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成长,他们一旦罹患网瘾,不仅生理和心理健康会受到严 重损害,还会消耗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 D.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一直在努力挖掘文物背后的时代精神、人文价值、艺术造诣, 力图让故宫的文化资源得到更好地呈现与利用。‎ ‎21.根据材料,下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当下,铁路快餐饱受诟病和指责,若要继续抢占市场,铁路快餐就只能求新求变,做到以乘客为中心和“需求为王”,拓展品种和样式,增强品质和口感,形成具有差异性和特色性的铁路快餐文化。铁路市场化改革“依旧在路上”,铁路快餐进行“人工煸炒”只是一个方面,系统性和全局性改革依旧任重道远。 ‎ A.铁路快餐受到了广大乘客的一致指责,饱受诟病,不得人心。 ‎ B.铁路快餐要以乘客为中心和“需求为王”,求新求变才有市场。‎ C.铁路快餐进行“人工煸炒”的改革,但其改革“依旧在路上”。 ‎ D.铁路快餐必须要继续抢占市场,形成特色性的铁路快餐文化。 ‎ 20 / 20‎ ‎22. 下面文字是第三季诗词大会结束后,记者专访诗词亚军彭敏时,彭敏所说的一段话。但是他的感悟未必适合每一个人。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 我是一个风险偏好者,如果不是我的这个性格的话,就不会有命运的转机。性格里有这种敢闯的基因,如果你已经历了一千次的失败,但最后绝对会成功,这时你的机会就来了。其实我参加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对我这个年纪来讲,也是一件冒险的事。一般来说30多岁的人不说功成名就,生活也相对平稳,不会和一帮初中生高中生比诗词,不会和90后各种比拼,一不小心还会被斩于马下,输了的话影响心情。但是不折腾的话,是看不到人生的希望在哪里的。‎ ‎①如果不是风险偏好这个性格,未必不会有后面的转机。‎ ‎② 。‎ ‎③ 。‎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要求:结合图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20 / 20‎ ‎××县中学2019届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9分,每小题3分)‎ ‎1.A(B项,原文第二段说的是“”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 C项,一个大国的气质基于其文化传统,但并非所有大国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D项因果颠倒,应是“中华文明的独特的价值体系影响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2.B(不是逐层深入)‎ ‎3.D(“以和为贵”“自强不息”都是中国人行为方式的表现,它们都影响到中国的大国气质,但直接说“‘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属于以偏概全)‎ ‎4. C( “文章语言华丽”有误,从文章来看,其语言是清新淡雅的,并不以华丽为重;“细腻而又张扬”错误,应该是“细腻而又深沉”,并不“张扬”) ‎ ‎5. 该句采用比喻(暗喻)的修辞方法(1分),用“灯”来比喻人感悟烛照自然的各种身体感官,揭示出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1分)。无论是肉体的残缺,物质生活的贫困,还是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尘世生活的虚伪表象,都无法阻断人与自然的血肉联系。只有拥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自然才会向我们敞开它的怀抱,从而展示它全部的瑰丽和神奇(3分)。 ‎ ‎6.‎ 20 / 20‎ ‎ (1)结构形式上,“听海的心”构成全文的行文线索,将母子、童年的“我”、美国环保先驱蕾切尔•卡森有机串联起来,从而使文章首尾呼应,收放自如,一气呵成。“听海的心”将“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连接起来,塑造了盲人老妪和雷切尔•卡森这两位女性形象,展现出“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3分)‎ ‎(2)思想内容上,“听海的心”有力揭示了散文的主旨,人只有用心感悟自然,聆听自然的脉动,才能抗衡尘世生活的倦怠和幻灭,从而为人类的前行提供不竭的动力。同时也暗含着作者对物质至上的现代文明的痛苦反思,表现出作者重构人类精神家园的美好愿望。(3分)‎ ‎7.C(材料一介绍上海浙江物理选考科目人数下降用了列数字,但没有引言论。开头引教育部长的话是说明髙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 ‎8. BE(B项,“不可能”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学习文科的学生即便考出高分,也不一定就有很深的人文底蕴;同样,学习理科的学生也不一定就有很高的科学素养”。E项,曲解文意,应该是“需要学习物理学科的专业) ‎ ‎9. ①要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唯分数论,必须改变整体的高考录取制度(2分);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仅靠调整高考考试科目,还要通过开展校园讲座、组建社团、开设小本课程等一系列活动来辅助。(3分)‎ ‎10. D ‎ ‎11. C(日昃 :太阳偏西,下午二时左右) ‎ 20 / 20‎ ‎12. C (“官府不愿赈济百姓”不正确,原文“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 ‎ ‎13. (1)袁州出现盗贼,州中官吏充当内应,所以很长时间抓不到盗贼,程师孟把几名奸吏绑起来送进监狱,盗贼立即被擒。(“发”“耳目”“械”,句意2分)‎ ‎(2)程师孟多次主管情况复杂的重镇,治理政务简明严肃,处理不够死罪的犯人都不通过属下狱吏。抓到强横残暴的恶人必定痛加惩治。(“累”“剧”“属”,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程师孟,字公辟,吴(江苏)人。考中进士甲科。历任知南康军、楚州知州、提点夔州路刑狱。沪地的戎人多次侵犯渝州边界,提点刑狱使的治所在万州,与渝州相距遥远,每次边境有警报,往往过了一整天才能传到。程师孟奏请把治所移到渝州。夔州没有常平仓储粮,师孟建议设置常平仓。恰逢灾年,赈济灾民的仓粮不够,师孟立即违制开放其他储粮,而不事先上报。主管的官吏很害怕,告诉他不可如此,师孟说:“假如一定要等到上报后才能开放,饥民们早死光了!”终于将这些储粮分发下去。‎ 移任河东路。山西地区土山很多,旁边联接山谷中的河流,春、夏之际,天下大雨,水流象黄河一样混浊,俗称“天河”‎ 20 / 20‎ ‎,可以用来灌溉。程师孟说服当地人民出钱开渠筑堤,用河水中的淤泥改造出一万八千顷良田,并把这些事情聚集起来写了一本《水利图经》,向州县颁发。任度支判官,洪州知州,聚积石块修筑江堤,疏通章沟,揭开北闸,用来控制水位的升降,此后没再发生水灾。担任判三司磨勘司,负责迎接和陪同契丹使节,契丹使节肖惟辅说:“白沟地区应由两国共管,现在宋朝在那里种植了几里长的柳树,却认为契丹人在界河里捕鱼有罪,哪有这样的道理?”师孟说:“两国都应当信守誓约,涿郡有档案可供审查,您置双方誓书于不顾,空口乱说,难道是想滋生事端吗?”肖惟辅惭愧道歉。‎ 出任江西转运使。袁州出现盗贼,州中官吏充当内应,所以很长时间抓不到盗贼,程师孟把几名奸吏绑起来送进监狱,盗贼立即被擒。加直昭文馆的头衔,任福州知州,修筑内城,兴建学校,政迹在东南地区堪称第一。移任广州,州城被贼寇毁坏,一旦有警报,老百姓们恐怖逃窜,风水先生接踵而至,都说这里土质疏松恶劣,无法筑城。程师孟在广州六年,建造了西城。等到交趾攻陷邕管,听说广州守备十分坚固,不敢再向东。当时程师孟已经被召回,朝廷念他以前的功劳,任命他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主持都水监事务。‎ 受命前去祝贺契丹皇帝的生日,到了涿州,契丹设宴,迎接的人居正南方向豚州官向西,宋朝使节面向东。程师孟说:“这是藐视我们宋朝。”不肯就列,从中午争到傍晚,随从的人惊恐失色,师孟说话的口气更加严厉,喝斥契丹迎接的人更改方向,于是改为跟迎接者东西相向。第二天,琢州人在城郊为他饯行,程师孟骑马疾驰而过,不予理睬,涿州人移告到雄州,师孟因此罢守本官。‎ 20 / 20‎ 又起任越州、青州的知州,于是退休,以光禄大夫的头衔去世,终年七十八岁。程师孟多次主管情况复杂的重镇,治理政务简明严肃,处理不够死罪的犯人都不通过属下狱吏。抓到惯于隐藏的首恶必定痛加惩治,直到剿灭干净方才罢休,所辖地区肃然听命。洪、福、广、越四州都为他立了祠堂。‎ ‎14. BD(B项,“形象的双关”错误,“一叶身”是比喻;D项,应该是“由凄苦转为雄放”) ‎ ‎15. (1)暮年遭贬的孤独凄苦。首联诗人用“七千里外”和“十八滩头”、“二毛人”和“一叶身”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自己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孤苦。‎ ‎(2)思乡之情。“山忆喜欢劳远梦”写自己因思念故乡而忧思成梦,“劳远梦”可见思乡情切。‎ ‎(3)对仕途险恶的忧虑,对国事的忧愤。“惶恐”一语双关,借地名来表达对自己当下处境艰难忧虑,“泣孤臣”表达虽然自己对朝廷一片忠心,无奈当时党争激烈,令正直之臣动辄得咎,无故遭贬。‎ ‎(4)豁达洒脱。颈联显示出诗人顺风行舟观赏美景的快意,不肯把自己埋没在痛苦之中,尾联诗人更是豁达的表示,自己可以为官府充当水手,因为自己一生经历的风浪多的是,岂止是略识途而已,这点打击算不了什么。(每点2分,答到三点即可满分)‎ ‎16.(1)不畏浮云遮望眼 ‎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 ‎(3)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20 / 20‎ ‎17.C(①“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不合语境。②浑浑噩噩: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使用正确。③剑拔弩张: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对方摆开了阵势,形势紧张,一触即发。使用正确。④不情之请:指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自谦之词,对象用错。⑤面目全非:样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使用正确。⑥日渐式微:是指事物逐渐地由兴盛而衰落。使用正确)‎ ‎18.A(①谆谆告诫:表示教诲不倦的样子,恳切耐心地劝告。本成语语气较温和,不带有强制性,所以在此不正确。②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亭阁台榭与竹林草坪并非一处,所以不正确。③羚羊挂角:指羚羊夜宿时,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后比喻文艺作品意境超脱,不着形迹。正确。④毋庸置疑:指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⑤路人皆知:比喻人人皆知的野心。感情色彩与语境不合。⑥粉墨登场:多指坏入乔装打扮,登上政治舞台,也指单纯的化装登台表演。使用正确。)‎ ‎19.D(A项,不合逻辑,“不仅损害美国消费者和进口商利益,也会损害中方利益”的递进关系反了。B项,中途易辙。前句的主语是博览会,尚无谓语部分,后面就改成了以“游客”为主语。 C项,成分残缺,应为“顺应时势之举”。)‎ ‎20.A(B项搭配错误,“提高”改为“增强”。 C项语序不当。“生理和心理健康会受到严重损害”与“消耗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轻重颠倒,应互换位置。D项“挖掘”与“造诣”搭配不当)‎ 20 / 20‎ ‎21.B(A项只是指明了铁路快餐要改革的原因。C项只是陈述铁路快餐改革没有终点。根据逻辑关系,文段主要是先写铁路快餐因为受到乘客的指责,所以其改革必须以乘客为中心,求新求变。D项中的“必须”过于肯定,文中有“若要”,说明的是假设关系)‎ ‎22. (1). ②如果已经历了一千次的失败,未必最后就会成功。 (2). ③如果不折腾,未必看不到人生的希望在哪里。‎ ‎23.【写作】(60分)评分标准参考高考评分细则。‎ ‎【写作提示】作文题是图画材料作文题,由两幅画构成。第一幅画是写小时候妈妈对自己的照顾,第二幅画是写现在自己对妈妈的照顾,两幅图画构成逻辑关系。弄清两幅图画的时间对比及内容比对是立意的关键。可以立意为:“学会感恩”“亲情的伟大”“角色的互换”责任不可丢”等等。还可思考人类深层的传承问题等,如“个人只是人类传承链条中的一环”。‎ 20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