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50 KB
- 2021-06-03 发布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文科)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A.老三 B.老四 C.老大 D.老二
2、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
A. 加强诸侯王的势力
B. 剥夺王国的封地
C. 分割王国的封地
D. 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
3、地理环境对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古代雅典实行民主政治,而古代中国却走上了中央集权道路。导致雅典实行实行民主政治的自然地理因素有( )
① 山地多②港湾多③岛屿多④人口众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对罗马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的法典
B. 对后世影响广泛
C. 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强调“上帝万能”
D. 成为维系统治的有效工具
5、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与这一思想最相似的是(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6、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说的台词应该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C.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D.天行有常
7、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8、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 )
A.“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9、假如李贽能穿越时空,他会极力反对的事件或者现象是( )
A.商鞅变法 B.花木兰替父从军
C.梁祝化蝶相随 D.对贞节牌坊的颂扬
10、标志着我国古代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主要计算工具、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制记数系统来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著作是( )
A.《綴术》B.《周髀算经》C.《九章算术》D.《齐民要术》
11、下列科技著作中吸取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对古今中外农业做出全面评价与总结,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的著作是( )
A.《农政全书》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D.《授时历》
12、汉字构型独特,数量繁多,是一种形、义、音紧密结合的单体文字,记录着世界上最大一支人群的“母语”。其演变的脉络是( )
A.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B.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
C.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
D. 甲骨文——隶书——篆书——金文
13、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名句分别属于:( )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14、 《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小说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还蕴含着作者对现实的洞察和批判。这些作品创作于( )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15、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哲学家是( )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智者学派
16、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发展有着及其深远影响的是( )
A.但丁的诗B.莎士比亚的戏剧C.薄伽丘的小说 D.米开朗琪罗的雕刻
17、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 )
A. 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复兴 B.封建文化的复兴
C.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D. 现代文化的兴起
18、启蒙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 自然科学的发展 B.封建制度的腐朽衰落
C.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 D. 摆脱封建思想束缚的需要
19、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
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20、下表是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评出的千年最伟大思想家,对此评论错误的是( )
A.马克思跃居排名榜首,主要是他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爱因斯坦排在第二位,主要是他提出的相对论完全否定了牛顿的力学体系
C.牛顿排在第三位,是因为他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
D.达尔文排在第四位,是因为他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论
21、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在这种“令人极度失望”的社会背景下兴起的文学流派是( )
A.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B.浪漫主义、印象主义
C.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D.古典主义、解冻文学
22、有一位作家在其作品中用了大量篇幅来表现人们的意思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情节淡化,时空错位,你认为该作品应该属于哪一文学流派( )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浪漫主义
23、鸦片战争后,编写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李鸿章 D.康有为
24、“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副对联中的“先行者”是( )
A.洪秀全 B.梁启超 C.孙中山 D.毛泽东
25、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的最主要不同点是( )
A.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C.主张节制资本 D.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
2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同的特征是( )
A.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27、香港电视连续剧《寻秦记》的男主角项少龙,从21世纪穿越时空回到了秦朝统一前。为这种文学艺术表现手法提供科学依据的是( )
A.基因改造工程 B.空间控制理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28、明明的爸爸在青春年华时由于学校教学秩序混乱,广大教师受到摧残,而失去了接受科学教育的机会。据此你可以判断其原因是( )
A.“文革”的破坏B.“教育大革命”C.教师力量不足 D.教育经费困难
29、1957年周恩来总理看绍剧《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留影。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双百”方针
D.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高涨
30、中国文学艺术出现百花齐放春天是在( )
A.建国初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第Ⅱ卷 (非选择题40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3题,共4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1、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图二所示的唐朝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4分)如何评价这一制度?(4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 军机处设置于哪一朝代?(2分)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32、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普罗塔戈拉的一个著名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智者学派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伦理规范等,热衷于探讨政治和法律问题。
角色——教师,任务——培养公私兼顾、能言善辩的好公民,目的——参与雅典的民主政治。
——以上材料出自岳麓版、人教版和人民版教科书内容
材料二 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提出:美德即知识;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知道得越多,才知道得越少。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归纳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问题所关注的侧重点。 (6分)
(2) 概括指出材料二中体现的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2分)
(3)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观点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清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材料二 李鸿章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材料三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才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初刊自序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倭仁的观点,归纳其所持观点的理由。(4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观点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鸿章的观点。(4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派别的观点?在“富强之本”的认识上,这一派别又有哪些新的主张?(4分)
(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在对待“西学”认识上的发展趋势。(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C
A
C
B
A
D
C
D
C
A
A
C
D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C
B
B
C
C
B
C
B
C
D
A
C
D
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科)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31、(1)秦朝(2分)。三省六部制(2分)。完整的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4分)
(2)废除丞相;裁撤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殿阁大学士。(答出任意两点记4分)
(3)清朝(2分)
(4)皇权不断强化(或相权逐渐削弱;或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分)
32、(1)人的价值、作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人的教育(6分)
(2)崇尚知识(2分)
(3)希腊民主政治的需求(2分)
33、(1)观点:不主张学习西方。理由:①中国有人才。②学习西方会丧失独立。(4分)
(2)变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评价:学习西方是对的,只学技术不改制度不够彻底。(4分)
(3)早期维新派。新主张:主张学习西方制度、改革政治。(4分)
(4)①从不主张学习西方到学习西方的变化趋势。②学习西方的层次从器物到制度逐步加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