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 MB
- 2021-06-02 发布
秘密★启用前
2018-2019学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201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
合题目要求的。多选、不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为某地局部区域某月份平均气温(单位:℃)分布图,读图完成 1—2 题。
1.控制图中abc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及数值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2.图中R地的气温数值,可能是
C.纬度
D.海陆位置
A.16 B. 20
下图为某地夜长年内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 3—4 题。
C.23
D.27
3.该地的纬度是
A. 90°N B. 66°34′ N
4.关于地球上昼夜现象的说法正确是( )
C. 90°S
D. 66°34′S
A.夏至日,地球上昼半球大于夜半球
B.冬至日,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
C.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D.越靠近直射点,白昼时间越长
下图为 2019 年 4 月 6 日 17 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
读图回答 5—7 题。
5.当甲地经历A天气系统过境时,其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表述正确的是
A.气温逐渐降低 B.气压逐渐升高 C.狂风暴雨
6.图中虚线范围内为受天气系统影响,某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该灾害可能是
D.连日阴雨
A.沙尘暴 B.干旱 C.风暴潮
7.此季节,乙地的农民在播种时,常采用地膜覆盖措施,该措施的目的不包括
D.泥石流
A.提高土壤温度 B.保持土壤水分 C.提高土壤肥力
D.促进土壤发育
2017 年 11 月 28 日,位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上的某火山发生了自 11 月 21 日开始喷发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喷发,受其影响,巴厘岛国际机场一度关闭。据此回答 8—9 题。
8.巴厘岛位于
A.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附近有海沟
B.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有海沟
C.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附近有海岭
D.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有海岭
9.火山喷发期间,火山灰的扩散方向是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渔汛是指水生经济动物高度集中于某水域,适于大量捕捞的时期。下图中甲、乙两渔场渔汛成因类似但时间差异显著,且渔汛期海雾多发。据此完成 10—11 题。
10.乙渔场的多雾期一般出现在
A.1 月 B.4 月 C.7 月 D.10 月
11.甲、乙两渔场渔汛时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表层水温 B.大气环流 C.光照强度 D.人类活动
死海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盐度最高的湖泊,其湖面和湖岸之间常有微风。近 50 年来,死海湖面迅速下降,湖水盐度升高。下图为死海水系略图。读图,完成 12—14 题。
12.图中
A.约旦河自南向北流动
B.加利利湖为咸水湖
C.死海以雨水补给为主
13.图中死海含盐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D.湖泊分布与断层有关
①湖泊周围,植被覆盖率低
②气候干旱,蒸发量大
③地壳运动,湖水下渗较多
④河流淡水注入量减少
A.①② B. ②④
14.图示死海湖区
C. ③④ D. ①③
A.白天微风向湖中心辐合
B.夜晚微风由湖中心向外辐散
C.微风风向昼夜大致相同
D.微风是地面性质差异引发的
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北半球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变化。读图回答 15—16 题。
15.该水库储水量
A.3 月份最多 B.6 月份最少
16.该水库所在区域的陆地自然植被带是
C.4 月和 5 月一样多
D.3 月和 9 月一样多
A.温带荒漠带 B.热带雨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乙丙两河分水岭甲山森林破坏严重,近年来甲山实行了全面封山育林,森林植被得以恢复。图中岩层 1 和岩层 3 为透水岩层,岩层 2 和岩层 4 为不透水岩层。若区域降水量不变,降水最终都转化为径流。据此完成 17—18 题。
19.甲山没有岩层 1,原因最不可能是
A.地势抬高,没有沉积过程
B.地壳下沉,沉积物增多
C.缺乏动力,沉积物无来源
20.甲山地森林植被恢复后,可推断出
D.地壳抬升,被完全侵蚀
A.乙河平均水位下降
B.丙河流量明显增加
C.两条河流河道变窄
D.两河径流总量减少
沉积地层剖面及其中的地质构造,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据此完成 19
—20 题。
19.根据该地层剖面顺序判断,C层所处的海陆境是
A.深海 B.浅海
20.从E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过程是
C.陆地
D.无法判迷
A.一直上升 B.一直下降
C. 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要素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 21—22 题。
21.图中①~④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
B.洪涝灾害加剧、调蓄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C.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D.粮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
22.关于图示地理环境要素间关系揭示的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B.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是不一样的
C.地理环境某要素变化可使其他要素相应变化
D.某地理环境的改变会导致其他环境的变化
下图表示“四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如果四座山地的相对高度接近,但由于受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自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不同,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3—24 题。
23.四座山地中纬度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4.若丙山地山顶有终年积雪,下列关于该山雪线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
A.南坡雪线低,因为是向阳坡 B.南坡雪线低,因为降水较多
C.北坡雪线高,因为是迎风坡 D.北坡雪线高,因为植被丰富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右图是亚洲内陆典型植被骆驼刺示意图(骆驼刺,是一种自然生长的耐旱植物,根系一般长达 20 米,从沙漠深处吸取地下水份和营养,因为这种植物茎上长着剌状的很坚硬的小绿叶,故叫骆驼剌)。读图回答 25—26 题。
25.与该植被生长地区气候特征最相近的是
26.研究者发现,最近几年该类植被地下部分分支减少,据此可推测当地自然环境特征的变化是
A.降水增多 B.光照增强 C.风沙加重 D.气温降低
天山雪莲生长在海拔 2400-4000 米,雪线以下的高寒山区,因为过度采挖,现已濒临灭绝,可喜的是人工种植技术取得了突破。下图为天山博格达峰的自然带分布图,完成 27—28 题。
27.位于天山北麓的奇台县,人工种植天山雪莲最需要克服的是
①光照强烈
②气温较高
③土壤肥力差
④病虫害多
A.①③
28.甲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草原草甸
B.阔叶林
C.硬叶林
D.雨林
读某类型森林海拔与地理位置分布相关示意图,回答 29—30 题。
29.该森林类型可能是
A.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30.读图,以下地区该森林可能有广泛分布的是
A.(25°N,100°E),海拔 3500 米 B.(35°N,110°E),海拔 3000 米 C.(45°N,120°E),海拔 2500 米 D.(55°N,130°E),海拔 2000 米
Ⅱ卷(综合题,共40分)
31.(22 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塔希提岛是南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亚群岛 118 个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为一火山岛,面积 1042 平方千米,人口 12.27 万。该岛总体上降水丰富,但图中气象站监测到当地降雨集中在 12 月至次年 3
月。许多热带花卉生长在岛上整个岛屿的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塔希提已成了重要的花卉基地。下图示意塔希提岛位置、地形和河流分布。
(1) 据图说明塔希提岛冬夏季所受气压带和风带状况。(4 分)
(2) 图中气象站监测到当地降雨集中在 12 月至次年 3 月,试分析原因。(6 分)
(3) 塔希提岛海岸线多以海浪侵蚀与海浪沉积地貌为主,试举例说明。(4 分)
(4) 阐释塔希提岛成为重要花卉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8 分)
33.(18 分)巴塔哥尼亚地区南部以荒漠为主,内流区域狭小。发源于阿根廷西部冰川国家公园的圣克鲁斯河流河水清澈,河中生物很少。
(1) 分析巴塔哥尼亚地区南部荒漠的形成原因。(6 分)
(2) 一般来说,荒漠地区河流多为内流河,而该地区多外流河,试分析原因。(6 分)
(3) 请你对“河中生物很少”做出合理的解释。(6 分)
一、选择题 地理参考答案
1——5 CABCD 6——10 ADBCA 11——15 BDBDA
16——20 CBDCD 21——25 CBABC 26——30 ADADC
二、综合题
31.
(1) 当地冬季时,盛行东南信风(2分);当地夏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2分)。
(2) 3月至12月,盛行东南信风,受山地阻挡,背风坡降水相对少(2分);
12月至次年3月,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南移(2分),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上升气流(2分),降水丰富。
(3) 在海浪携带泥沙沉积作用下,形成宽阔的海滩和沙丘(2分);在海浪侵蚀作用下,形成海蚀地貌,如海蚀洞和海蚀拱桥(2分)。
(4) 沿海地带地势较平坦(2分),所处纬度偏低,光热充足(2分),降雨丰富,湿润(2分);火山灰土壤肥沃(2分),有高差较大的山地,花卉品种多(2分)。
32.
(1)荒漠的成因:安第斯山阻挡西风(2分)从太平洋带来的水汽,降水少(2分); 位于安第斯山东侧,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蒸发量大(2分)。
(2)安第斯山冰川较多,冰川融水形成众多河流(2分)。地势西高东低(2分),大陆轮廓东西狭窄(2分),利于河流向东注人大西洋,形成外流河。
(3)巴塔哥尼亚地区气候干旱,河流主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河水清澈,营养物质来源少(2分);中下游流经荒漠地区,营养物质补充少(2分);冰川融水水温低,不利于生长、繁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