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 MB
  • 2021-06-01 发布

2017-2018学年山东省禹城市综合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17-2018学年山东省禹城市综合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2.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3.唐代的佛教与道教都强调自己的师承与宗脉。韩愈则强调儒家思想经历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至孔孟的传递顺序,“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并宣称:“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韩愈这样做的目的是 A.仿照佛道做法,追溯儒学源流 B.抬高孔子地位,宣扬格物致知 C.顺应三教合一,汲取佛道精髓 D.建立儒学道统,树立自身权威 ‎4.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佛、道思想销声匿迹 C.程朱理学逐步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5.李零在《绝地天通:研究中国早期宗教的三个视角》中谈到:“中国礼仪的特点是,它既拜神,也拜人,早期是拜‘天、地、祖’,晚期是拜‘天、地、君、亲、师’。总趋势是‘天、地’淡出,下降;‘祖’变成‘君、亲、师’,上升。”由此可见,中国的礼仪 A.没有任何宗教色彩 B.程序日益繁琐复杂 ‎ C.宗法观念日趋淡薄 D.日益重视人伦秩序 ‎ ‎6.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 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7. 宋人刑昺上疏称:“大臣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A. 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 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 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 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8.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 ‎9.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元杂剧“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说明元代杂剧 A. 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 B. 为民间艺术家所创作 C. 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 D. 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 ‎10.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 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 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 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 ‎11.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B.都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12.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 B.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人非工具”‎ C.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D.资本主义萌芽——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 ‎13.在1987年,英国发行了一套纪念《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300周年的邮票。其中,如图纪念的科学成果是 ‎ ‎ A. 自由落体运动 B.万有引力定律 ‎ C.运动三大定律 D.狭义相对论 ‎14.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机械特色不同 B.构成材料不同 ‎ C.交通工具不同 D.能源动力不同 ‎15.《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写道:“他在小说结构方面匠心独运,小说结构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并善于将集中概括与精确描摹相结合,以外形反映内心本质等手法来塑造人物,他还善于以精细入微、生动逼真的环境描写再现时代风貌。”符合这一特征的文学流派的名著是 A.《唐璜》   B.《西风颂》 ‎ C.《人间喜剧》 D.《等待戈多》‎ ‎16.“谁能了解我的音乐,谁便能超越常人无以摆脱的苦难。”这句话反映了贝多芬音乐的特点是 A.体现了他强烈的反封建与争民主的精神 B.其作品体现了英雄主义气息 C.其作品体现乐观主义气息 D.其作品中蕴含着深沉的哲理 ‎17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东西方两部著名的话剧《茶馆》和《等待戈多》的剧照,当时两剧在中国和西方上演时均引起轰动,他们的共同之处是 A.属于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 B.描写了社会历史演变 C.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D.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18.下图为毕加索的两幅画作。下列关于其艺术特征的概括,正确的是 ‎ ‎ ‎       弹曼陀铃的少女   怀孕的情人 A.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客观世界 B.用夸张的形式表现主观情感 C.以严整和谐的画面表达理性 D.用奔放的笔法和色彩表达情感[]‎ ‎19.英国小说《哈利·波特》长期不为中国读者所了解,但自从把它搬上银幕之后,这部小说在各大书店高居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这说明了 A.小说的影响力远远小于电影 B.电影作为大众容易接受的传媒,促进了其他艺术的推广 C.电影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技的发展 D.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 ‎20.在谈到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洋务派同改革派的真正差异不过在于:前者只布新而不除旧,后者布新同时除旧。”维新派“布新”的表现是 A.发展近代工业 B.创办新式学校 C.实行民主政治 D.编练新式军队 ‎21.近代中国,新兴的知识分子不仅公开介绍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及政治制度,而且宣称:中国的哲学、伦理观念、自然科学、社会学说和制度,都应该彻底重估,参考西方重新创造。这些主张 A.催生了洋务运动 B.促成了戊戌变法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 D.指导了辛亥革命 ‎22.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 ‎□□根本上感觉不足。”此处省略的三个词分别是 A. 器物 制度 文化 B.器物 文化 制度 C.文化 制度 器物 D.制度 文化 器物[]‎ ‎23.陈先初先生在《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中提到“在新文化运动向前推进的同时,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它们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势……民主观念又开始了新的转变”。这里“新的转变”是指 A.实践英国自由主义民主 B.效仿法国激进主义民主 C.实行德国保守主义民主 D.追求俄国苏维埃式民主 ‎2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A.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第26题26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52分)‎ ‎25.(26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呈现出的文学艺术也各种各样,据此阅读下列材料并试着回答问题。‎ 材料一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 ——节选《儒林外史》‎ ‎(1)根据材料一中的细节描写判断其文学特色?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具有这种文学特色的社会原因是什么?(6分)‎ 材料二“虽然我感觉我的灵魂的归宿是痛苦,却绝不作它的奴隶。许多种痛苦在追逐我,它们可以压碎我,我不会求情,可以折磨我,但却不能征服,我想着的是你,而不是那伤痛。‎ ‎——节选拜伦的《给奥古斯达的诗章》‎ ‎(2)根据材料概括“拜伦式英雄”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具有这种特点的社会原因是什么(8分)‎ 材料三:你在干什么?我在等待戈多。‎ 他什么时候来?我不知道。。。‎ 我是在等待我的戈多,我却真的不知道他会什么时候来。‎ 他告诉过我,他会来,让我在这里等他。我答应他,等他。‎ 我毫无指望的等着我的戈多,‎ 这种等待注定是漫长的,‎ 我在深似地狱的没完没了的夜里等待,‎ 生怕在哪个没有星光的夜里就会迷失了方向,‎ 开始是等待,‎ 后来我发现等待成为了习惯。。。 ——节选《等待戈多》‎ 材料四 ‎ ‎ ‎ ‎《格尔尼卡》 《毕加索自画像》‎ ‎(3)根据材料三、四,推测其所属文学艺术流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该流派出现的社会背景是什么?(8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人类文化艺术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怎样的特点?(4分)‎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伏尔泰 ‎ ‎“孔夫子不徽爱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沙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 毛泽东 ‎ ‎“秦始皇比孔于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都欲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 ‎ ‎《论语》 ‎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僵。”“‎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 ‎“历史解释”是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据此,根据材料三,选定孔子思想的一个角度,确定主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判。(12分)‎ ‎(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27.(14分)阅读以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材料二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 材料三 今天我们办学,一定要有加州理工学院的那种科技创新精神,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我回国这么多年,感到中国还没有一所这样的学校,都是些一般的,别人说过的才说,没说过的就不敢说,这样是培养不出顶尖帅才的。我们国家应该解决这个问题。你是不是真正的创新,就看是不是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而不是别人已经说过的东西我们知道,没有说过的东西,我们就不知道。所谓优秀学生就是要有创新。没有创新,死记硬背,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学生。 ——钱学森 ‎(1)李约瑟难题第一段提到,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在科技方面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请为此提供史实依据。(6分)‎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回答,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是什么?(2分)17——18世纪的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哥白尼”、“伽利略”式的科学家?试结合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进行分析说明。(6分)‎ ‎ ‎ 高二期中测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 1——5 CADCD 6——10 BCCDA 11——15 BBBDC ‎ 16——20 CCBBC 21——25 CADA ‎26.(26分)(1)文学特色:批判现实主义(2分)‎ 社会原因:明清社会繁荣的背后蕴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4分)‎ ‎(2)特点:追求自由、平等、幸福,个性孤傲、倔强、狂热、浪漫、叛逆。(2分)‎ 原因:18、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此起彼伏,革命或改革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的美好景象;面对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私有横流的社会现象,人们倍感失望,对现实的不满反映在文学领域中就出现了“拜伦式英雄”的人物形象。(6分)‎ ‎(3)流派:现代主义(现代派)(2分)‎ 背景:20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阶段,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冷战等);人们陷入了怀疑、迷茫、苦闷之中,造成了人们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对现实生活产生了消极、悲观和失望情绪。这种心理表现在文学艺术上就出现了现代主义。(6分)‎ ‎(4)特点:时代性和多样性(多元化)。(4分)‎ ‎27.(26分)评分说明:主题明确(2分);分析合理、有论有史、层次分明、逻辑顺杨(6分);评判准确全面(4分)。‎ 示例一 :‎ 主题:孔子的道德观(2分) ‎ 分析:①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统治者的道德是引导百姓道德的风向标。 ‎ ‎②伏尔泰认为孔子的道德是纯粹的道德,没有神秘色彩,符合理性、顺应自然。 ‎ ‎③毛泽东认为孔子倡导的道德具有虚伪性。(6分) ‎ 评判: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但孔子道德经过历代学者改造是封建伦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孔子道德具有普世价值,与西方的宗教神学相比具有明显进步性,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4分) ‎ 示例二: ‎ 主题:孔子的法治思想。(2分) ‎ 分析:①孔子认为执法要得当,刑罚不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 ‎ ‎②伏尔泰认为孔子对古代法律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 ‎③毛泽东认为孔子不重视法律,忽视法律的作用。(6分) ‎ 评判:孔子看到了法治对社会治理的作用,但其法治思想是先礼后法;孔子的法治思想对启蒙运动传播法治思想提供了例证。(4分)‎ ‎28.(14分)答案(1)史实:①西汉时期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造纸术(领先欧洲1000多年)‎ ‎②唐朝时期中国发明了火药,14世纪后传入欧洲(比欧洲领先了近500年)‎ ‎③北宋时期中国最早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领先了400余年)(6分)‎ ‎(2)重要条件:不盲从权威,敢于创新。分析说明:政治上君主专制达到了历史顶峰,严重阻碍了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经济上农耕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受到严重阻碍,新经济、新技术难以发展;文化上程朱理学和科举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6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