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9.00 KB
  • 2021-05-28 发布

最新高中语文精品课件《赠黎安二生序》

  • 9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赠黎安二生序》 2021-3-26 1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一)赠黎安二生序 曾 巩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 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 读其文,诚宏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 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余言以为赠。余曰:“余 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 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余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 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2021-3-26 2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 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 乎?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 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 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 为何如也?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1.对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辱以顾余 顾:顾念。 B.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 得:契合。 C.孰有甚于予乎 甚:超过。 D.患为笑于里之人 患:担心。 2021-3-26 3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解析】 顾:给……看,拜访。 【答案】 A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      孰能讥之乎其 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其生       送其行以敛赀财 并示苏君赠二生以遂书 ,       日省乎已而君子博学 不知合乎世而知信乎古,       师之所存也所存之道 既得之于心矣知生之余 , , 2021-3-26 4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从蜀郡给曾巩写信极力赞扬蜀郡士子黎生和安生,后经曾 巩了解,这两人确实有才华,由此可知苏轼是一个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B.黎生和安生的文章气势宏壮,意味深长,善于反复辨析,把事 理说得很深透,堪称蜀地优秀学子,但黎生只补了个司法参军,安生没 有录用,作者对此深为惋惜。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解析】 B项两者都为表目的的连词。A项前者“一定”,表祈使的副 词;后者“难道”,表反诘语气的副词。C项前者为转折关系连词;后 者为递进关系连词。D项前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后者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不译。 【答案】 B 2021-3-26 5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C.为解除同乡邻里的疑惑误解,黎生向曾巩求文,曾巩对此觉得 可笑,但他不是笑黎生,而是为自己也不被世人理解而好笑。 D.作者认为自己是世间最迂阔的人,作者在明贬暗褒中包含着对 当时浅薄文风的不满。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解析】 “安生没有录用,作者对此深为惋惜”属无中生有。 【答案】 B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 (2)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2021-3-26 6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5.文中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 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作者曰:“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 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请据此推知作者写此序的目的。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答案】(1)他从蜀地写信寄到京城给我, 赞扬蜀地的学士黎生、安生。 (2)如果你们拿了我的话回去,将要得到更多的责怪,岂能只停留在 讥笑上呢? 【答案】 本文主旨在于勉励黎、安二生要坚持学习古文,反对俗文。 2021-3-26 7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第一节 ………………………………………………(3) 第二节 ………………………………………………(7) 2021-3-26 8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1.关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的判定。 解答此类题最深的体会是,不能仅从虚词本身着眼,应将虚词放在 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思考。具体来说,考虚词实际上是考对虚词前后语 境的理解,当两个虚词所处的语言环境完全相同时,两个虚词才可视为 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有的同学认为只要两个虚词翻译出来的意义完全 相同,就可视为全同,这是不准确的。例如“他在教室里”“他在教室 里读书”两个句子中的“在”意义相同,但它们所处的语法地位不同, 一个作句子的谓语,是动词词性,一个处在状语的位置,是介词词性。 下面再举例说明: (1)故以羊易之也/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这两个“以”字后都带了名词组成介宾短语,这个介宾短语又都处 在动词前,都表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凭借,都可以翻译为 “用”“拿”,所 第一节 解题精要指导 2021-3-26 9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以这两个“以”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完全相同的。 (2)作《师说》以贻之/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第一个“以”字前后是两个动作,“以”后的动作是“以”前动作 的目的;第二个“以”字前后也是两个动作,但“以”后动作是“以” 前动作的结果,因此这两个“以”字意义和用法都是不同的。 (3)故以羊易之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初看,这两个“以”字是完全相同的,都构成介宾短语,都处在谓 语动词前,但是它们表示的语法意义并不相同。第一个“以”字表动作 的凭借,第二个“以”字表动作的方式,第一个“以”字翻译为 “用”“拿”,第二个以翻译为“按照”,所以这两个“以”字的意义 和用法是完全不同的。 综上所述, 判定两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完全相同, 应主要从虚词 所处的语言环境(语法环境)去思考, 读懂了整个句子, 就理解了虚词。 第一节 解题精要指导 2021-3-26 10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2.关于文言文的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有许多原则,什么“信、达、雅”,什么“增、删、 留、补、换”等,归结起来就是一条:按照现代汉语的思维把文言文句 子的意思说清楚说明白,力争字字落实。遵循这一条总原则,哪怕句中 某个词语弄不懂,但只要能理解整个句子大概的意思,就能基本翻译出 这个句子,得分也不会低。 看下面的翻译实例: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 外变故。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做状)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坐在屠者的 面前。 第一节 解题精要指导 2021-3-26 11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3)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4)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委婉)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 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1)句中的“非常”属古今异义词,(2)句中的“犬”名词作状语, (3)句中的“瑾”“瑜”属于比喻用法,(4)句中的“见背”“夺母 志”属于委婉说法,(5)句存在主谓倒装,这些与现代汉语思维有差别 的地方,翻译时都必须按现代汉语的思维予以调整,即翻译出来要是规 范的现代汉语语言。 第一节 解题精要指导 2021-3-26 12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二)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 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霈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 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 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 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①,若有所责, 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 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2021-3-26 13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工②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 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 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 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③,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 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 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 道未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霈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 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 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 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 (略有删减)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2021-3-26 14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注] ①惠然见临:指谦恭求教。②工:精进;成就。③子云、仲 淹:即指扬雄、王通。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莫有开之使前者 开:开导。 B.修材不足用于时 材:才能。 C.若有所责 责:责怪。 D.而至者鲜焉 鲜:少。 【解析】 责:要求,责求。 C 2021-3-26 15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2.下列各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解析】 D项两者都意为“在”,介词。A项前者表承接;后者表转折。 B项前者“的”,结构助词;后者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 项前者“以,因”,介词;后者“地”,表修饰。 D       不至者而修学道 读之而发       少进焉之又以励修 文传之徒见前世       模言语以方勉焉 至此以何       为道于而又志 而溺于所止所悦于不甘 , 2021-3-26 16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3.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 章应该追求道。 B.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 了文采。 C.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霈然有不可御之势”,可 见他并不反对文采。 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 里空谈作文。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解析】 文中说“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所以“文章也就自 然有了文采”错误。 B 2021-3-26 17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 (2)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3)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未 足也。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答案】(1)世上要想凭借(别人的)赞誉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凭借 (别人的)力量然后来求得提升的,能从我这里取得什么呢? (2)圣人的文章,虽然是(一般人)不能赶得上的,然而大概说来, 道理懂得很多的人,他的文章自然不难达到好的水平。 (3)这就是足下所说的整天不从书房走出来,下笔时还是不能随心 所欲、挥洒自如,这是因为道理不够充分啊。 2021-3-26 18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5.作者在文中以孔子、孟子和杨雄、王通为例,意在证明什么样的 观点?请简要述之。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答案】 通过正反对比,意在证明“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的观 点,提倡要写好文章,应重视实践,重视道的追求。 (三)游龙井记 秦 观 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 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 中泉也。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 有龙居之。 2021-3-26 19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 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晴之 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 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 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 故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 内无靡曼①之诱, 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 井其尤者也。夫畜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 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 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 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2021-3-26 20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②之,庶几有慰夫 所谓龙者。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 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 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 壮如钱塘,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 绪余,以泽于万物。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 曰:“唯唯。” [注] ①靡曼:美丽。②咒:祷告。 2021-3-26 21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纡徐以成文 徐:缓缓。 B.而不克以为泉 克:能够。 C.乘高而望之 乘:凭借。 D.自天竺谢讲事 谢:辞去。 【解析】 乘:登上。 C 2021-3-26 22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A项两者都是表凭借的介词,可译为“用”。B项前者表并列; 后者表承接。C项前者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者结构助 词,可译为“的”。D项前者表处所;后者表比较,可译为“比”。 A       浮屠法环而咒之以又率其徒 言尽也以而不可       望之而乘高 不迫而漫衍       德至矣之此泉 有龙不谬之然后知井       此于又何以加虽古有道之士 他祠不获于祷雨 , 2021-3-26 23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描写了秀丽多姿的西湖景色, 汹涌澎湃的钱塘大潮, 作者认 为正是这两处景点太出色, 使人们无法再注意它们附近还有没有泉水了。 B.作者介绍了不在钱塘江和西湖旁的龙井所在之地, 那里曲折幽静, 附近山上有很多泉水,其中龙井泉因水源丰富、永不干涸而最为著名。 C.作者说龙井是神灵之口,不容置疑,再加上曾有人见到过有龙 显灵,所以人们深信传说真实可信,龙井之名也因此载誉天下。 D.文章记游龙井,兼有议论和描写。作者并不着力描绘其美景, 而刻意宣扬其品德。描写部分用长短错落的对句,富有诗意和美感。 【解析】 “大闻于时”是当时很有名,“载誉天下”中的“天下”在文 中没有根据。 C 2021-3-26 24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2)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 皆取道井旁。 【答案】 (1)(人们)于是在这里祈祷,这祈祷就总会应验,所以 (世上)相传认为有龙居住在这里。 (2)寿圣院离龙井泉一里路,凡是山里的人要去钱塘办事或者有游 客要去寿圣院的,都从龙井经过。 5.作者借辩才法师之口赞扬了龙井的哪些美德?作者赞美龙井美德 的意图是什么? 【答案】 作者借辩才法师之口赞美了龙井的以下美德:像西湖一样立场 坚定;像钱塘江一样威武不屈;积蓄水源,滋润万物。作者赞美龙井意 在讽刺社会上那些缺少气节、自私自利的人。 2021-3-26 25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四)李姬传 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 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①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 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皎爽 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②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 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 初,皖人阮大钺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③,屏居金陵,为清议④所斥。 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钺不得已,欲侯生为解 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 2021-3-26 26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钺意。姬私语侯生曰: “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 其人有高义, 闻吴君尤铮铮, 今皆与公子善, 奈 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 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 所见岂 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 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 因辞去, 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 名文藻,雅不减中郎⑤。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 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 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 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 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2021-3-26 27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注] ①陈贞慧:字定生,明末宜兴人,与侯方域、冒襄、方以智 同称复社“四公子”。②玉茗堂:汤显祖的书斋名,此用来代汤显祖的 四个传奇剧。③论城旦:指阮大钺被废为平民。④清议:公正的评论。 ⑤中郎:指左中郎将蔡邕。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 善:交情好。 B.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 首:首先揭发。 C.公子盍叩之 叩:警告。 D.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 昵:讨好。 【解析】 叩:询问。 C 2021-3-26 28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解析】 D项两者都为表对象的介词,“替、给”。A项前者“是”; 后者“成为”。B项前者“因”;后者表目的的连词,“来”。C项前者 “于是,就”;后者“沿袭”。 D       刎颈之交为卒相与欢 亦侠而慧其养女为姬 , ,       消忧以乐琴书 阮公负至交乎以奈何       遗策因蒙故业 不复通辞去因 , ,       击破沛公军为旦日飨士卒 解之为欲侯生 , 2021-3-26 29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香出生低贱,从小就聪明伶俐,性格开朗豪迈与众不同。十 三岁时,她开始学唱汤显祖的传奇剧本,唱腔很准;特别擅长弹琵琶, 可又从不轻易弹奏。 B.李香能明辨是非。她从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中看出了 阮大钺的目的,并劝侯生不要因为阮大钺而辜负了自己的朋友,最后使 得说客王将军无功而去。 C.李香有情有义。侯生科举不中,她在桃叶渡摆酒,弹唱琵琶曲, 肯定侯生的“才名文藻”不逊于蔡邕。想到一别相见无期,她一方面希 望侯生不要忘了她所弹唱的琵琶曲,另一方面也表明为了知己不再唱歌 的决心。 2021-3-26 30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D.李香言而有信。侯生去后,田仰拿着三百两银子请她见一面, 被李香坚决地拒绝了。田仰说李香的坏话中伤她,李香感叹田仰和阮大 钺是一路货,表示自己决不会背弃诺言。 【解析】 文中没有说她从中看出了阮大钺的目的。 【答案】 B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 耶? (2)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 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2021-3-26 31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5.侯生赴考名落孙山。李香在桃叶渡设宴饯行,还特地为他唱了一 曲《琵琶记》。请根据文意猜测《琵琶记》的大概内容,并说说李香为 侯生唱《琵琶记》的用意。 【答案】(1)况且公子你出身世家,颇负名望,怎能去结交阮大钺呢? 公子读遍万卷诗书,见识难道还不及我一个女人吗? (2)李香叹道:“田仰难道和阮大钺有什么不同吗?我以往所赞赏 侯公子的是什么?现在(如果)仅认为那点银子有利可图就前往相见, 这是我对侯生负心呀!”最后没有前去。 【答案】 《琵琶记》大概内容为讽刺蔡邕讨好董卓而失去气节的事情。 李香为侯生唱《琵琶记》意在鼓励侯生正视人生挫折,不要依附权贵, 始终保持自己的气节。 2021-3-26 32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五)复庵记 顾炎武旧中涓①范君养民,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 冠②。数年,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名曰复庵。华下之贤士大夫多与之 游,环山之人皆信而礼之。而范君因非方士者流也。幼而读书,好《楚 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为东宫③伴读。方李自成之挟东宫二王以 出也,范君知其必且西奔,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将尽厥职焉。乃东宫 不知所之,而范君为黄冠矣。 太华之山,悬崖之巅,有松可荫,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税于官, 不隶于宫观之籍。华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创是庵而居之。有屋三楹,东 向以迎日出。 2021-3-26 33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余尝一宿其庵,开户而望大河之东,雷首之山,苍然突兀,伯夷、 叔齐之所采薇而饿者,若揖让乎其间,固范君之所慕而为之者也。自是 而东,则汾之一曲,绵上之山,出没于云烟之表,如将见之。介子推之 从晋公子,既反国而隐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又自是而东, 太行、碣石④之间,宫阙山陵⑤之所在,去之茫茫而极望之不可见矣。相 与泫然,作此记,留之山中。后之君子登斯山者,无忘范君之志也。 [注] ①中涓:宫中太监。②黄冠:代指道士。③东宫:太子所居 之宫,也指太子。④碣石:位于河北昌黎。⑤宫阙山陵:指明朝故都的 皇宫和皇陵。 2021-3-26 34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 克:能够。 B.将尽厥职焉 厥:他的。 C.既反国而隐焉 反:通“返”,回到。 D.相与泫然 泫:雾气潮湿。 【解析】 泫:流泪。 D 2021-3-26 35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解析】 B项两者都为用在主谓之间的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的结构助词。 A项前者表并列;后者表递进。C项前者表目的的连词;后者“用,拿”。 D项前者表处所;后者“同,与”,表对象。 B       日参省乎已而君子博学 礼之而环山之人皆信       不传也久矣之师道 挟东宫二王以出也之方李自成       十五城请易璧以愿 迎日出以东向       君于故燕王欲结 云烟之表于出没 2021-3-26 36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范养民,从小读书,喜好《楚辞》及诸子经书,涉猎广泛,学 问渊博。在朝为官做太子少傅,后来弃官离家来到华山当道士,仍受到 当地人们的尊敬。 B.像古代的伯夷、叔齐那样住在山野,采集着野菜,并且互相谦 让着吃,这样的生活,本来就是范养民的心愿。 C.即使天气晴明,雾气散尽,站在华山顶上东望,也仍望不见 “宫阙山陵”的半点影子,但范养民一定曾多次长久地东望过。 D.全文的中心是描述庵的规模和环境,主旨是歌颂和赞美庵主范 养民的人品和操守。 2021-3-26 37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范君因非方士者流也。 (2)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 (3)后之君子登斯山者,无忘范君之志也。 【解析】 A项中的范养民是位太监,并没有做官,也没有弃官。B项中 的伯夷叔齐住在山上采野菜,只是为了表明不食周粟,不与周朝合作, 互相谦让是在谦让君位。而范养民的心愿即是不与清朝合作。D项全文 的中心主旨是表达了作者的复国之志。而范养民及复庵只是表达文章中 心的材料。 【答案】 C 2021-3-26 38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5.简要概述本文的内容和写作意图。 【答案】 (1)但是范先生凭借的并不是方士道人那类人的道术。 (2)(这些)都是范先生希望达到但并没有实现的心愿啊。 (3)后来登山的诸位君子啊,不要忘却范先生的心愿啊! 【答案】 本文记叙了复庵的创建经过,着重赞扬范养民的爱国心情,号召 “后之君子”继续斗争,完成范君反清复明的未遂之业。 2021-3-26 39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六)诚 信 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则 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 “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霸乎?”管仲曰:“此极非其善 者,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不能 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 使小人参之,害霸也。”晋中行穆伯攻鼓①,经年而弗能下,馈间伦曰: “鼓之啬夫②,间伦知之。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穆伯不应,左 右曰:“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 “间伦之为人也, 佞而不仁, 若使间伦下之,吾可以不赏之乎?若赏之, 是赏佞人也。2021-3-26 40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夫穆伯, 列国之大夫,管仲,霸者之良佐,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 乎为四海之大君,应千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将有所间乎? 若欲令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必怀之以德,待之以信,厉之以义,节之以 礼,然后善善而恶恶,审罚而明赏。则小人绝其私佞,君子自强不息, 无为之治,何远之有?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 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③,将何望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注] ①鼓:城邑名。②啬夫:秦汉时的乡官,这里指掌管鼓城的 官员。③永锡祚胤:锡,赐福;祚,赐福、保佑;胤,子孙后代。 2021-3-26 41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请无疲士大夫 疲:疲惫。 B.将有所间乎 间:离间。 C.厉之以义 厉:通“励”,勉励。 D.审罚而明赏 审:清楚地。 【解析】 疲:使动用法,“让……疲惫”“使……辛苦”。 A 2021-3-26 42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解析】 B项两者都为定语后置的标志。A项前者“向”;后者“被”; C项前者表并列;后者表转折;D项前者“用”,介词;后者“来”,表 目的。 B       外欺于张仪郑袖于故内惑 管仲曰于昔齐桓公问 ,       筋骨之强利之蚓无爪牙 盛之而可使巍巍至德 ,       臆断其有无而事不目见耳闻 恶恶而然后善善 ,       贻之以师说作 德以必怀之 》《 2021-3-26 43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3.下列不属于穆伯不同意让间伦去攻打鼓城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鼓之啬夫,间伦知之。 B.间伦之为人也,佞而不仁。 C.若赏之,是赏佞人也。 D.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 【解析】 穆伯不让间伦通过游说的方式拿下鼓城,是担心间伦拿下鼓城 后的赏赐问题,如果给予赏赐,那赏赐了奸佞小人,会助长奸佞之风, 如果不给予赏赐,又会使国家失信。BCD三项都与之有关。A项是说间 伦对鼓城的掌管者非常了解,是间伦能够说动从而拿下鼓城的条件,与 穆伯担心的诚信问题没有直接关系,故选A。 A 2021-3-26 44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晋中行穆伯攻鼓,经年而弗能下。 (2)虽得鼓,将何用之? (3)则小人绝其私佞,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治,何远之有? 【答案】 (1)晋时的中行穆伯攻打鼓城,攻了一年也没有攻下来。 (2)即使我得到了鼓城,又有什么用? (3)那么,小人放弃了他们的奸诈,君子自强不息,那种不必费力 的治理局面,还会等多久呢? 5.请简要概括本节选文段的主旨。 【答案】 治国要以诚信为本,当政者要防范小人破坏诚信。 2021-3-26 45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七)谏说之难 韩 非 作《说难》,而死于说难,盖谏说之难,自古以然。至于知其所欲 说,迎而拒之,然卒至于言听而计行者,又为难而可喜者也。 秦穆公执晋侯,晋阴饴甥①往会盟,其为晋游说无可疑者。秦伯曰: “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曰必报仇,君子曰必报德。”秦伯 曰:“国谓君何?”曰:“小人谓之不免,君子以为必归。以德为怨, 秦不其然。”秦遂归晋侯。秦伐赵,赵求救于齐,齐欲长安君为质。太 后不肯,曰:“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后盛气而胥之 入,知其必用此事来也。左师徐坐,问后体所苦,继乞以少子补黑衣② 之缺。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乎?”曰:“甚于妇人。”然后及其女 燕后,乃极2021-3-26 46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 何以自托于赵?”于是后曰:“恣君之所使。”长安遂出质。范雎见疏 于秦,蔡泽入秦,使人宣言感怒雎,曰:“燕客蔡泽,天下辩士也。彼 一见秦王,必夺君位。”雎曰:“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吾 皆摧之,是恶能夺我位乎?”使人召泽,谓之曰:“子宣言欲代我相, 有之乎?”对曰:“然。”即引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事。雎知泽欲困 己以说,谬曰:“杀身成名,何为不可?”泽以身名俱全之说诱之,极 之以闳夭、周公之忠圣。今秦王不倍功臣,不若秦孝公、楚越王,雎之 功不若三子,劝其归相印以让贤。雎竦然失其宿怒,敬受命,延入为上 客。卒之代为秦相者,泽也。秦始皇迁其母,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 者杀之。”死者二十七人矣。茅焦③请谏,王召镬将烹之,焦数以桀、 纣狂悖之行,言未绝口,王母子如初。 2021-3-26 47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阴饴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 其所谓劘④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 时也。 (选自《容斋随笔·谏说之难》,有删改) [注] ①阴饴甥:人名。②黑衣:指宫廷中的黑衣卫士。③茅焦: 人名。④劘(mó):切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秦穆公执晋侯 执:捉拿。 B.秦遂归晋侯 归:放回。 C.后既寤 寤:醒悟。 D.众口之辩,吾皆摧之 摧:促使。 2021-3-26 48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解析】 C项两者都表凭借,可译为“用、拿”。A项前者意为“在”, 后者意为“比”。B项前者表并列;后者表修饰。D项前者代词,“他”; 后者衬音助词。 C 【解析】 摧:击败,打垮。 【答案】 D       妇人于甚 说难于而死       胥之入而后盛气 可喜者也而又为难       太后事谏者杀之以敢 说以雎知泽欲困己       泽也代为秦相者之卒 周公之忠圣以闳夭之极 , 、 2021-3-26 49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阴饴甥借用了晋国国内君子与小人的不同说法,在会盟中极力 劝谏秦穆公要注重两国关系,道理正当充足,最终使晋侯平安归国。 B.触龙利用父母关爱子女的人之常情,巧妙导入,晓之以理,最 终说服了赵太后,使她同意派长安君到齐国当人质,保全了赵国。 C.蔡泽先以保全性命、名声之说打动范雎,再拿范雎艰难的处境 与商鞅、吴起和文种的情况进行比较,使范雎立刻让出秦国相位。 D.茅焦不惧秦王汤镬之刑的恐吓,通过援引夏桀、殷纣狂乱悖理 的事例来劝谏秦王,终于促使秦王收回成命,与母亲和好如初。 【解析】 蔡泽劝说的直接结果是范雎请他做了上宾,而不是立刻让出了 秦国的相位。 C 2021-3-26 50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以德为怨,秦不其然。 (2)继乞以少子补黑衣之缺。 (3)雎竦然失其宿怒,敬受命,延入为上客。 【答案】 (1)把感恩变成怨恨,秦国不会这样吧。 (2)接着请求让(自己的)小儿子补充宫廷中黑衣卫士的空缺。 (3)范雎肃然起敬,没有了原先的恼怒,恭敬地听取(他的)意见, 请(他)入府做上宾。 2021-3-26 51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5.本文题目为“谏说之难”,但本文叙述的几个事例都是谏说成功 的事例。文中谏说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具体说明。 【答案】 阴饴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他们 都能根据进谏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突破口。至于茅焦,表面上看是强 谏,其实他也是揣摩了始皇不愿被人当作桀、纣之类的暴君的心理才成 功的。由此可见,谏之难,难在不能知己知彼。如果知己知彼,因势利 导,则谏不难。(大意对即可) 2021-3-26 52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八)真州东园记 欧阳修 真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龙图 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 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 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 “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 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敞其中以为清 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芙渠芰荷之滴沥,幽兰白芷之芬芳,与 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 光2021-3-26 53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水光日影,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静,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 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 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盖其一二之略 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而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 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 其为吾书其大概焉。”又曰:“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 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树日益以 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而皆去也,岂不眷于是 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予以为三君子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于其职,知所后先,使上下 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之 2021-3-26 54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贤士大夫,共乐于此;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 庐陵欧阳修记。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 图:打算。 B.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 敞:扩大。 C.真,天下之冲也 冲:要冲,交通枢纽。 D.足以相济 济:帮助,增益。 【解析】 图:描绘,绘制。 A 2021-3-26 55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C项两者都是介词,译为“替、给”。A项前者意为“他们”; 后者意为“那”。B项前者表承接;后者表并列或递进。D项前者“在”, 表处所;后者表对象。 C       暇日其而因 相得之欢其三人者乐       无辛苦愁怨之声东南六路之人而 日往游焉而以作东园 ,       之书为乃 吾书其大概焉为其       是哉于岂不眷 此于吾与之共乐 2021-3-26 56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篇独出心裁、别具风格的亭园记。作者并未到真州东园 实地游览,只是根据许子春的介绍加上作者自己的想象而写成。 B.作者笔下的百亩东园,显得景物富丽、气象万千,文中不仅写 了园中的亭阁台池、江水画舫、佳花美木等静物,而且描绘了水光日影、 远响清风、鱼鸟浮沉等动景。 C.作者在文中不仅描绘了眼前景物的鲜明可爱,而且描绘了过去 景色的荒凉可憎,甚至园中建筑的位置,也一一作了介绍,读来使人历 历在目。 D.文章最后没有赞叹美景的可观,而是对三人轻轻加以赞叹,赞 叹其才之贤治之美,卒章显志。 【解析】 根据许子春送来的图画加上其介绍而写成。 A 2021-3-26 57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 之舟。 (2)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而逐鱼鸟之浮沉,其 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 【答案】(1)高台上,建拂云亭供人远眺;清池边,筑澄虚阁供人俯瞰 池水;在水上,停着画舫供人乘坐游览。 (2)假如登上高台,眺望远近的山河美景,嬉戏水中,追逐浮沉的 鱼鸟,那些景物的情趣以及登临的乐趣,游览者各自会有不同的收获。 5.简要概括作者乐于为真州园作记的原因。 【答案】 作者认为这三个同心协力尽到一个地方官的职责后修园休息、 与人同乐是值得肯定的,作者为他们作记,意在鼓励他们这种为民谋福、 与民同乐的精神。 2021-3-26 58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九)游三游洞记 刘大櫆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 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 登陆,循仄径曲折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 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 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 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 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 逢逢然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 2021-3-26 59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 径,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刺史,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乐 天携其弟知退,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 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及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 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 而至于此乎?偕予而来者,学使陈公之子曰伯思、仲思。予非陈公,虽欲 至此无由,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 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若予者,虽其穷幽陟险, 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者大邑,则好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2021-3-26 60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 炙其光。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 缒:攀登。 B.乃伛俯径石腹以出 伛俯:弯腰。 C.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 适:恰好。 D.偕予而来者 偕:陪同,一起。 【解析】 缒: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 A 2021-3-26 61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解析】 B项两者都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项前者意为 “于是”;后者意为“但是,然而”。C项前者意为“写”;后者意为 “担任”。D项前者意为“于是”;后者意为“凭借”。 B       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乃顾 伛俯径石腹以出乃       适去适来何异之与虫鸟 流离而至于此乎之谁使予       忠州刺史为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 诗文以纪之为或       人以显因而地得 共游此洞因 2021-3-26 62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3.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白居易、元稹以及白居易的弟弟三人曾经来这个山洞游览,因 此这个洞被作者命名为三游洞。 B.根据文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推测,三游洞的洞口在某一座山的山 腰绝壁之上,没有路途直接到达,所以需要借用绳索攀援而下。 C.文章将对探胜过程的简洁叙述,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写,同清 晰透辟的议论有机结合起来,彼此照应,既以凝练精美的文字给人以美 感,又以意味深长的哲理给人以启迪。 D.文中提到,学使陈公因为需要忠于职守,没能亲自陪伴作者出 行,于是派了他的两个儿子和作者一起游览三游洞。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解析】 三游洞的命名并非出自作者,作者只是知道三游洞命名的原因。 A 2021-3-26 63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折以上。 (2)其后,欧阳永叔及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 (3)若予者,虽其穷幽陟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答案】 (1)又弃船上岸,沿着窄窄的山路盘旋上山。 (2)那以后,欧阳永叔及黄鲁直二人都因被贬流落外地,先后来到 这个地方。 (3)像我这样的人,即使走遍幽奇的山水,登上险峻的地方,(但) 与虫鸟随意地飞来飞去又有什么不同呢? 2021-3-26 64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5.作者在文中发表了怎样的感叹?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答案】 作者由三游洞因为有白居易等三人到此一游而扬名天下这一情 况,联想到许多名山大川因为处在荒遐僻陋之地而少有人来,或者来者 并非名士贵人而不能使之出名,委婉地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 (关键词语“怀才不遇”,大概意思对即可) (十)尚节亭记 刘 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 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 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 或以之惩志而自警, 进德修业, 于是乎有裨焉。 2021-3-26 65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 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 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 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 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 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 则为瞒为液②,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2021-3-26 66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 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 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 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 亦远哉? 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 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 ①大易:指《易经》。②瞒、液:竹身上溢出的汗液;下文 中的“瘿肿”,指竹身上生出的赘瘤;“樛屈”指枝干弯曲的坏草木。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2021-3-26 67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鲜:少。 B.是诚有大过人者 过:经过。 C.必有义焉,不可胶也 胶:拘泥。 D.岂苟然哉 苟:随意。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解析】 过:超过。 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      孰能讥之乎其可以无悔矣 谖草取其忘忧芳其故兰取 , ,       不传也久矣之师道 柔体而虚中为物之竹 , 2021-3-26 68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C. D. 【解析】 A项前者“它的”,代词;后者“难道”,副词。B项两者都 是取消独立性。C项两者都是“用、拿”,表凭借。D项两者都是“就”。       一少牢告庙以则遣一从事 之比德而自励以或       不困则行前定 过则在曾子在子思则宜, 【答案】 A 3.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尚节亭”得名原因的一项是 ( ) A.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 B.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 也。 2021-3-26 69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C.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 D.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解析】 这句是解释人们用玉石做佩饰,用象牙做环圈,用倾斜的器具 放在座位右边作摆设的原因。 【答案】 C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 (2)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 节也。 (3)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 2021-3-26 70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5.文中说“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根据文章,你认为作者推崇 的“节”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答案】 (1)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好的德行而借以自勉,有的人拿它 来惩戒不良的想法而借以自警。 (2)竹子这种植物,体质柔弱,当中还是空的,柔美却不会被风雨 摧残折断,原因是它有节。 (3)所以得到这个节的中和之道,就可以畅旺茂盛,枝条通达,而 长成美好的植物。 【答案】 以义为重,做事不要过分,即要恪守中庸之道。 2021-3-26 71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十一)送李材叔知柳州序 曾 巩 谈者谓南越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异。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车 船未行,辄已屈指计归日。又咸小其官,以为不足事。其逆自为虑如此, 故其至皆倾摇解弛①,无忧且勤之心。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 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故越与闽、蜀, 始俱为夷,闽、蜀皆已变,而越独尚陋,岂其俗不可更与?盖吏者莫致 其治教之意也。噫!亦其民之不幸也已。 彼不知繇京师而之越,水陆之道皆安行,非若闽溪、峡江、蜀栈之 不测。则均之吏于远,此非独优欤?其风气吾所谙之,与中毗亦不甚异。 起居不违其节,未尝有疾。苟违节,虽中州宁能不生疾邪!其物产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2021-3-26 72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之美,果有荔子、龙眼、蕉、柑、橄榄,花有素馨、山丹、含笑之属, 食有海之百物,累岁之酒醋,皆绝于天下。人少斗讼,喜嬉乐。吏者唯 其无久居之心,故谓之不可。如其有久居之心,奚不可邪? 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今大者专一州, 岂当小其官而不事邪?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 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于治,居闽蜀上,无不幸之叹,其事出千余年 之表,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然非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者不能也。官于 南者多矣,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材叔又与其兄公翊仕同年,同用荐者为县,入秘书省,为著作佐郎。 今材叔为柳州,公翊为象州,皆同时,材又相若也。则二州交相致其政, 其施之速、势之便, 可胜道也夫!其越之人幸也夫!其可贺也夫!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2021-3-26 73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注] ①倾摇解弛:心绪不宁,精神懈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越与闽、蜀,始俱为夷 故:过去。 B.其风气吾所谙之 谙:熟悉。 C.今大者专一州 专:独断专行。 D.材叔又与其兄公翊仕同年 仕:做官。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解析】 专:掌管。 C 2021-3-26 74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解析】 D项两者都表处所,“在”,介词。A项前者“他们”,代词; 后者“大概”,表猜测。B项前者“但是”,转折连词;后者表并列的 连词。C项前者“去,到”,动词;后者“的”,结构助词。 D       越之人幸也夫其 逆自为虑如此其       驱于治而为越人涤其陋俗 越独尚陋而蜀皆已变闽 ,、       巨细可知也之则其美 越之彼不知繇京师而       南者多矣于官 天下于皆绝累岁之酒醋, 2021-3-26 75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3.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谈及柳州人民的不幸,评论历代柳州任职官吏。 B.文章第二段重点突出柳州物产之美,批驳“谈者”“南越偏且 远”的言论。 C.文章第三段以古之官吏的敬业精神勉励李材叔在柳州要大有作 为。 D.文章第四段简述李材叔兄弟事略,以二李上任为越州之幸。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解析】 文章第二段重点突出柳州物产之美,是为了宽慰李材叔之心。 B 2021-3-26 76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越独尚陋,岂其俗不可更与? (2)吏者唯其无久居之心,故谓之不可。 (3)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答案】(1)但越地偏偏还崇尚陋习,难道是越地的风俗不能改变吗? (2)在这里做官的人只因他没有长期任职的心思,因此就说这地方 难有作为。 (3)我深深明白那才干锋芒崭露、远远超过众人,而且能行用我的 主张的人士,只有李材叔罢了。 5.分条陈述作者鼓励李材叔安心到柳州做官的理由。 【答案】 赴任之途没有闽溪、峡江、蜀栈那样险恶;风气与中州差不多; 物产丰饶;易于取得政绩。 2021-3-26 77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十二)竹溪记 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 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 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 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 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 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 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 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 将不胜笑也。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2021-3-26 78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事之好丑, 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 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 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 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 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 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 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 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 其为不知竹一也。君生长于纷华, 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2021-3-26 79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 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 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 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薪:柴草。 B.而间谓余曰 间:间隙,这里指偶然。 C.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 适:舒适、快乐。 D.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 徼:边界。 【解析】 薪:动词,把 ……当作柴薪。 A 2021-3-26 80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C项两者意为“就”。A项前者作代词,“它的”;后者“其” 作副词,表祈使语气,“希望”。B项前者“为”作介词,表被动;后 者“为”作动词,“建”。D项前者“因”作连词,“因此”;后者 “因”作介词,“趁此”。 C       为我记之其甥 所生之地其然穷       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为其 京师与江南人所贵为诚       与客吟啸其中则暇 物去乡则益贵益贱则人去乡 ,       善遇之因不如 自谓竹溪主人因 2021-3-26 81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最能说明京师人和任君爱竹的根本原因的 一组是 ( ) A. B. C. D. 【解析】 京师人爱竹的根本原因是摆阔;任君爱竹的根本原因是欣赏竹子 的清高孤傲。 B    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 辄不惜数千钱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    之士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 与奇花石等耳欲以此斗富,    石之胜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 又槁以死然才遇霜雪,    而不欲以告人独有所深好于竹 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 , 2021-3-26 82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4.翻译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 (1)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 (2)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 (3)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答案】(1)我想大概也与竹子在江南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关键词: “意”“之”“甚异”) (2)那么那些京城人难道也是能了解竹并且珍爱它们的吗?(关键 词:“彼”“知”“贵”) (3)任君也将竭尽其力予以收集,然后心里才高兴。(关键词: “犹”“致”“快”) 2021-3-26 83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5.本文名为“记”,与一般的叙事散文有何区别?请简要分析。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答案】 本文名为“记”,实则是一篇议论文,文章并未把重点放在中 心事件(舅父任光禄治园植竹)上,也未记叙事件的始末,而是通过对 世俗不知竹而盲目贵竹、贱竹现象的针砭,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偏见的不 满,也赞扬了任光禄孤高独立的人品。 (十三)施 琅 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人。初为明总兵郑芝龙部下左冲锋。顺治 三年,师定福建,琅从芝龙降。从广东,戡定顺德、东莞……成功窜踞 海岛,招琅,不从。成功执琅,并絷其家属。琅以计得脱,父大宣、弟 显及子侄皆为成功所杀。康熙元年,迁水师提督。时成功已死, 其子经率 2021-3-26 84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众欲犯海澄。琅遣守备汪明等率舟师御之海门,斩其将林维,获战船、 军械。七年,琅密陈经负隅海上,宜急攻之。召诣京师,上询方略。琅 言贼兵不满数万,战船不过数百,经智勇俱无。若先取澎湖以扼其吭, 贼势立绌;倘复负固,则重师泊台湾港口,贼分则力薄,合则势蹙,台 湾计日可平。事下部议,寝其奏。因裁水师提督,授琅内大臣,隶镶黃 旗汉军。二十年,经死,子克爽幼,诸将郑国轩、冯锡范用事。内阁大 学士李光地奏台湾可取状,因荐琅习海上事,上复授琅福建水师提督, 谕相机进取……二十二年六月,琅自桐山攻克花屿、猫屿、草屿,乘南 风进泊八罩。琅遣游击蓝理以鸟船进攻,敌舟乘潮四合。琅乘楼船突入 贼阵,流矢伤目,血溢于帕,督战不少却,遂取澎湖,国轩遁归台湾。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2021-3-26 85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克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 到台湾。克爽率属剃发,迎于水次,缴延平王金印。台湾平,自海道报 捷。疏至正中秋,上赋诗,旌琅功,复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遣侍郎 苏拜至福建,与督抚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琅疏言台 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并绘图以进。上命允行。琅又疏 请克爽纳土归诚,应携族属俱诣京师。诏授克爽公衔。人谓琅必报父仇, 将致毒于郑氏。琅曰:“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吾所以衔 恤茹痛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 (节选自《清史稿·施琅传》)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2021-3-26 86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戡定顺德、东莞 戡:实地考察。 B.成功执琅,并絷其家属 执:捉拿。 C.事下部议,寝其奏 寝:停息。 D.上赋诗,旌琅功 旌:表彰。 【解析】 戡:用武力平定叛乱。 A 2021-3-26 87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解析】 B项前者意为“用,凭”;后者为表目的连词。A项两者都意 为“他的”。C项两者都意为“对”。D项两者都意为“他”,代人。 B       愤其以舒退而论书策 家属其并絷成功执琅 , ,       塞官责以留待限期 计得脱以琅 ,       世于溪虽莫利 郑氏于将致毒       使归赵之不如因而厚遇 之宜急攻琅密陈经负隅海上 , , 2021-3-26 88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3.下列表明施琅在平定台湾问题上“既有远谋,又英勇作战”的一 组是 ( ) ①顺治三年,师定福建 ②琅遣守备汪明等率舟师御之海门,斩其将林维 ③召诣京师,上询方略 ④贼分则力薄,合则势蹙,台湾计日可平 ⑤血溢于帕,督战不少却 ⑥上赋诗,旌琅功,复授靖海将军 ⑦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 ⑧琅又疏请克爽纳土归诚,应携族属俱诣京师 2021-3-26 89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④⑤⑦⑧ D.③⑤⑥⑦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解析】 ④⑦⑧表现施琅平定台湾之远谋,⑤表现施琅英勇作战。 【答案】 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先取澎湖以扼其吭,贼势立绌。 (2)琅乘楼船突入贼阵,流矢伤目,血溢于帕,督战不少却,遂取澎 湖。 (3)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事 重,不敢顾私也。 2021-3-26 90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5.简要概述施琅在台湾问题上所作出的贡献。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答案】(1)假如先攻下澎湖,用来扼住他们的咽喉,敌人的形势立刻 难以支撑了。 (2)施琅乘坐主帅大船冲进敌阵中,一只眼睛被飞箭射中,鲜血流 满了手巾,他继续督战,毫不退却,于是攻取了澎湖。 (3)孤岛台湾刚刚回归,一旦出现杀戮(降者)的事,担心人心不 会顺从,我忍受哀伤和悲痛的原因,是以国事为重,不敢顾及私怨呀! 【答案】 帮助清朝政府收复了台湾;在有人提出迁其人、弃其地时,坚 决反对,避免了台湾从祖国领土分割出去的可能。 2021-3-26 91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十四)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 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 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 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 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 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 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 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 以为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2021-3-26 92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 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 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 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 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 汲营营?而忽焉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 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 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①,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 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2021-3-26 93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 警焉。 [注] ①东阳徐生:即徐无党,欧阳修的学生。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 一:都。 B.少者犹三四十篇 犹:还。 C.鸟兽好音之过耳也 好:喜欢。 D.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 恃:依赖。 【解析】 好:好听的,悦耳的。 C 2021-3-26 94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均为结构助词,取消主谓之间的独立性。B项均为连词, 前者表转折,后者表结果。C项均为连词,前者表转折,后者表修饰。D 项前者为助词,表停顿;后者为代词,代草木、鸟兽、庸人。 A       于事之施 为物之鸟兽草木、       又有能有不能也则 同则而为死       存也而能不朽 不朽而虽死       同归于泯灭者三 者而忽焉以死 2021-3-26 95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用大量篇幅论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者之所以不朽 的原因,并将“修之于身”放在最高位置,“见之于言”放在第三,明 显流露出了重道轻文的思想。 B.本文第三段认为立言“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于此可见,文 章难工,传世尤其不易,这是自古以来文章之士的悲哀,作者借此警示 徐无党,同时以自警。 C.文章通过比较法层层筛选,一步一步推出中心,首先则拿“施 事”与“见言”比较,再拿“施事”“见言”与“修身”比较,从而突 出修身为首要之道。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2021-3-26 96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D.本文题旨深刻,表达显露,愤语遍布全篇,愤愤之气溢于笔端, 但是对学生徐无党却是爱深言切,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充分体现了欧 阳修的宗师风范。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解析】 “愤语遍布全篇”与文章不相符。 【答案】 D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 (2)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 (3)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 2021-3-26 97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返回目录 5.文章第一段把“立言”与“立德、立功”并列为不朽之因,但第 三段又讲“言不可恃”,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答案】 (1)都归于腐烂败坏消灭净尽罢了。 (2)他和人相处时,就整天沉默,像愚笨的人。 (3)又与世人忙忙碌碌、苦心钻营有什么分别呢? 【答案】 表面矛盾,实则不矛盾;作者认为“立言”可以不朽,不过 “立言”有可能成功,有可能不成功,而“立德”则肯定有收获。所以 说“立言”是不朽之因,又说“不可恃”。 2021-3-26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