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50 KB
  • 2021-05-28 发布

第8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 8 课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材分析】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节课,也 是本单元的总结课,它将直接揭示物体沉浮的秘密——密度。它是在学生在了解 了物体的沉浮与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有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物体 的沉浮还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探索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 ——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鉴于五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 平,始终没有出现密度一词,而是从物体的重量和体积两个变量去描述密度概念, 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 本课从相同体积的物体的重量比较中,指向密度概念。通过固体和液体的密 度比较,液体和液体的密度比较,最后把物体的沉浮现象归结为密度原因。因此 密度是本单元的核心科学概念。至于用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来解释沉浮现象,最终 也归结为物质密度的原因,因为液体的密度不同,才引起浮力的大小变化。本课 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第二部 分是“进行推测与验证”;第三部分是“沉浮原理的应用”;第四部分是“整个单 元的总结”。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 只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可以在本课中让学生观察同 一个马铃薯两种不同的沉浮表现来引入,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直奔探究主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知道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 中上浮。 3.知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 / 5 在液体中上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整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 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 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准备】 钩码、弹簧秤、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实验记录单、马铃薯、量筒、 天平秤、烧杯。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1、讨论:马铃薯在有的液体中下沉,在有的液体中上浮,是不是马铃薯在 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小? 2、讨论:怎样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3、用钩码代替马铃薯进行研究。按照第 6 课学过的方法,分别测量钩码在 清水、浓盐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然后把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原来 的推测。 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 / 5 清水 浓盐水 浓糖水 酒精 在液体中的 重量 受到的浮力 4、根据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进一步类推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 力大小情况,从而验证学生原来的推测。(建议:在这个分组实验中,测量钩码 在酒精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活动,只要有一个小组完成即可,这样可以节约实验材 料,又不影响验证的结果。) 二、推测与验证: 1、思考: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什么会不同呢?影响马铃薯浮 力大小的原因是什么? 2、从马铃薯和液体的重量去比较会有什么结果?比较重量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要在同体积的情况下比较重量。) 3、推测同体积的清水和浓盐水重量是否相同,进一步推测与同体积的马铃 薯比较,重量是否相同。 4、如果要验证我们的推测,那么怎样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 的轻重? 5、用天平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得出数据。 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比较 马铃薯 清水 浓盐水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4 / 5 重量 6、分析表中的数据,我们知道马铃薯沉浮的秘密了吗?物体的沉浮与液体 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这就是造成马铃 薯沉浮变化的原因。 三、判断塑料块的沉浮: 1、观察教科书提供的资料,判断塑料块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并说说 判断的理由。 2、观察教科书第 20 页中间的 2 张图片,根据这些物体的沉浮关系,我们能 判断这些物体的轻重吗?注意:判断轻重的前提条件是同体积。 四、沉浮原理的应用: 比重计的作用可以教师讲解为主,或者用多媒体课件配合讲解。 五、整个单元的总结: 这是对整个单元的科学概念的梳理和总结。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简单到复杂 进行梳理,从现象到本质进行梳理。可以设计一些有层次的问题进行整理: 1、怎样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的沉浮现象?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 3、石块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石块与水的轻重比较有关) 4、木块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木块与水的轻重比较有关) 5、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物体与水的轻重比较有关) 6、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物体与液体的轻重比较 有关) 【板书设计】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 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5 / 5 测力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