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00 KB
  • 2021-05-28 发布

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参考1寓言二则——亡羊补牢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校组织的“双优课”评选活动中,展示给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我亲切、谦 和的教态赢得了老师们的赞许,同时对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我 非常满意的是学生们的表现,学习兴致高涨,参与意识强烈,发散思维活跃、学习效果良好。 一节课的教学安排,老师可以精心准备,但课上的突发事件(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或是无关的), 往往让老师始料未及,怎样巧妙的处理好,就要看老师的应变能力,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继 而就本课书的教学,发表几点不成熟的见解: 1、目标明确,方法落实: 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这既是寓言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寓言学习的方法, 老师把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清晰地教给孩子,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扎实进行,落实有效。从题 目激趣导入,探究“寓言”的意思,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引导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寓言的 道理,并创设平台,多次引导学生把读懂故事内容与感悟故事蕴涵的道理交织深化,使目标 的落实到位。 2、循环反复,螺旋深化: 简单的环节,训练却绝不简单,训练在反复中提高。 第一,教学中多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生字词的学习:在课文中整体认读、在具体的语 句中读准确、在探究中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反复的认知重现,对孩子学习掌握生字是积极的, 第二,读故事,悟出道理,却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多次的相互碰撞:读故事,体会 人物的心理;懂道理,找语句体会;创设口语交际训练平台,把故事与道理相融合,每一次 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 3、结合教材特点,选择学法,但切入点的问题缺少讨论的价值: 这节课环节清楚紧凑,老师以“问题:养羊人两次丢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先自己在文 中找,再在小组里交流。还有就是老师对养羊人有一种评价,不知对不对,待你们解决完第 一个问题后告诉你们,帮我分析一下。”为切入点,引导孩子读故事,在生生的合作学习和 师生的交流探究中,巧妙的使孩子读懂了故事,体会了寓意。这种探究合作学习在此运用得 如此自然与高效。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但是我觉得作为切入点的问题过于简 单,因此关于这个问题的小组讨论的意义不大。 4、教学无小事,更应关注细节: 课后,学生向我指出课堂上我出现的问题,例如:甲同学在读“则”时,发音不准,我 没有及时纠正;乙同学在对养羊人评价时,说了一个同学们不理解的成语,教师忽视了这一 环节,含糊而过,给同学带来了学习上的阴影。这些只是学生给我提出的,可能还有一些细 节出现了纰漏,作为“当局者”的我也没有意识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 悉心聆听、快速分析、及时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