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00 KB
- 2021-05-28 发布
第 7 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 4 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掌握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方法,会解答一些
数学问题。
2、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能通过小数加法解决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出示例 4 。
教师:请同学们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学生:根据题意可知,小丽有 10 元钱,买一个文具盒花去 6.8 元后,
她还想用剩下的钱买一本笔记本和一支铅笔,求小丽剩下的钱够不够
买这两样文具。如果小丽想不带橡皮的铅笔换成带橡皮的铅笔,她的
钱够不够。
2、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要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否够买笔记本和铅笔,首先要求小丽剩下的
钱是多少,再计算出笔记本和铅笔的价钱,然后用小丽剩下的钱与笔
记本、铅笔的总价进行比较,最后判断出小丽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
样文具。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否购买笔记本和带橡皮的铅笔的方法与前
面相同。
3、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方法:
方法一:10-6.8=3.2(元)
2.5+0.6=3.1(元)
3.1<3.2,买绿色铅笔够了。
如果换成带橡皮的铅笔,
2.5+1.2=3.7(元)
3.7>3.2,钱不够。
方法二:10-6.8=3.2(元)
3.2-2.5=0.7(元)
0.7>0.6,买铅笔够了
0.7<1.2,买带橡皮的铅笔不够。
2.5+1.2=3.7(元)
3.7>3.2,所以钱不够。
4、对比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内容和例 3、例 4,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和不同点。(相同点: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低位算起;都是满十
进 1,退 1 当十。不同点:教师应到学生观察例 3、例 4,做小数加、
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结合第 97 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边提出问题边解答,师生互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同桌互相合作,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估价编题,并说出解题过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下面三件商品的单价按要求填在括号里。
魔方 小布熊 布娃娃
7.8 元 3.7 元 5.2 元
(1)买一个魔方和一个小布熊一共花( )元。
(2)买一个魔方和一个布娃娃一共花( )元。
(3)买一个布娃娃比买一个小布熊贵( )元。
四、归纳总结
1、在解决有关小数加、减法的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选
择不同的解题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2、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可以用来互相检验
相关文档
- 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课堂2021-05-28 17:42:3016页
- 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课堂2021-05-28 16:32:4518页
-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堂教学课2021-05-28 15:35:0717页
-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2021-05-28 15:02:18442页
-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堂教学课2021-05-28 14:49:4513页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堂教学2021-05-28 14:41:5812页
- 部编版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堂教2021-05-28 14:31:1915页
- 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课堂2021-05-28 14:19:0226页
- 部编版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堂教2021-05-28 14:15:3023页
- 部编版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堂教2021-05-28 14:12:48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