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1 KB
  • 2021-05-28 发布

《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郑人置履》 教学设计之一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郑人置履》 教学设计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明确学习方法 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是怎么学习寓言的?(使学生知 道,学习寓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 本课的两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使学生 知道,学习文言文要把语句读通顺,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最 后达到熟读成诵。学习本课,首先要读懂、读通,然后讲寓言故 事,明白其中道理,最后读熟并能背诵。) 二、读通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 先学《矛与盾》。教师范读,领读。使学生读准字音,知 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语气。 2 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然后,整体感知寓 言大意,试着说一说。 三、读懂课文,对照注释自悟句意文意 1 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 2 小组合作练习说句意,提出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词句。 3 全班交流质疑。教师重点指导难句:“吾盾之坚,物莫能 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何如?”引导学生注意三句中“之”字的意思。 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灵活 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4 把句子意思连起来,练习讲寓言故事。先自己讲,再指名 讲。评议:讲得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受到启发 1 小组讨论:(1)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 一下教训;(2)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2 班级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 不实事求是,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告诫人们说话、 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 五、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1 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演读(分叙述人,卖矛与盾的人, 观看的人),体会寓言的情境。 2 练习背诵课文。 3 读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自读自悟,读通、读懂每句话 1 学习《郑人买履》。学生自读课文,边读句子边看注释, 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 2 全班交流:句子怎么读,句子是什么意思;学生评议,教 师点拨引导。 一句一句地研读,指导理解句子意思、读通顺。使学生领悟, 只有理解词句的意思,才能把语句读得正确、通顺。 重点指导难句:“至之市而忘操之。”“何不试之以足?”引 导学生注意“之”字的意思。 二、讲寓言故事,理解寓意,联系生活想开去 1 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再小组讲,全班讲。 2 小组、班级讨论: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从这则寓 言联系生活想开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的一个什么道理?举 出实例说一说。 教师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种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 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 注重实际。 三、熟读、背诵课文,领悟、积累语言 1 练习读熟;分角色演读,体会寓言意境。 2 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中的五个句子,练习说句意, 注意比较认识“之”字的不同意思。 3 练习背诵,指导写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