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0 KB
  • 2021-05-28 发布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圆的周长 |青岛版(五四学制) (2)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圆的周长 教学内容:课本 7、8 页的内容,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的:1、结合具体情景,通过动手拼摆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 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2、在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的计算。 教学难点:建立圆周率的概念。 教具、学具:米尺、不同直径的圆三个,线、一角硬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情景图,观察情景图,从图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祭天台上层的周长是多少? 祭天台中层的周长是多少? 祭天台下层的周长是多少? 求它们的周长就是圆形的周长,圆形的周长怎样求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1.圆周长的意义。 教师介绍: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可用字母“C”来表示。 2.圆周率的意义。 要想知道圆的周长是多少?那么可以怎样做? (1)出示一铁圈。 要想求这个圆的周长,我们可以把它剪开拉直,量出它的周长。 (2)出示一圆片。 要想求这个圆的周长,我们可以怎样做? 用双面胶布绕圆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在黑板上滚动一周,让胶布贴在黑板上,然 后量这胶布的长度(由曲转化为直来测量。) 问:你能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吗?试量一量你手中硬币的直径和周长。 学生按书本上的方法,量出硬币的直径和周长。填写在课本的表格中。 学生填写完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结出: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 3 倍多一些,就是说它们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 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 “π”是多少呢?约 1500 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发现了圆周率应在 3.1415926~ 3.1415927 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 6 位小数的人,他得出这样精确 值的时间比外国数学家早了一千年,现在人们已经用计算机算出它的小数点后面上亿位。但 是,在计算时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π=3.14。 3.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因为:圆的周长=直径的 3 倍多一些。 所以: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即:C=πd 或 C=2πr 4.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应用。 现在你会回答刚才我们提出的三个问题了吗? 生独立解答,并进行交流。 绿点问题让学生小组内完成,并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 1、2、3 题。 1、2 题要让学生仔细看清题,分析每提给出的是半径还是直径,然后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 计算。 第 3 题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求“绕石碾走一圈至少是多少米?”就是求石碾的周长,然后让学 生独立完成。 四、总结: 学生回顾本节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圆的周长是小学阶段最后掌握的有关周长的知识,此时学生已有长、正方形 周长作基础,学生已有能力自己去研究这部分知识。所以在引入部分,我设计了 正方形与圆形的龟兔赛跑路线,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为圆周长的学习打下伏笔。 通过比赛是否公平引出周长概念。问:正方形周长与谁有关?有什么关系?为学 生研究圆周长指明方向。这种研究方法对研究圆的周长有效,对发规其他知识也 有效,这节课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方法。 2、层层深入,突破难点。 本节课有两个难点:如何测量出圆的周长?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 3 倍多一些。我采用了逐一突破的方法,层层深入。首先让学生发现尺不能直接测 量出圆的周长。从而使学生想出用测绳、用滚动等方法化曲为直。这时候教师再 让学生测量投影上的圆、运动的圆,学生面前又出现新的问题,这使学生感到必 须探索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规律。这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圆的周长与谁有关。再 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周长与直径的倍数 关系。 3、充分发挥合作意识。 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是合作精神,因此本节课多次让学生合作去发现、解 决问题,同时我及时给予帮助指导。不仅让学生学会合作,而且让学生在合中提 高效率。如在测量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时,提醒学生分工,但测量遇到不便 时能合作操作,既提高效率,又保障正确性。 4、努力方向。 上课中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操作时动作慢并较僵硬,这说明在平时的 课堂中缺乏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的基本素质有待提高,如教学语言不够生动活泼,板书不 够工整、漂亮,在教学设计上还能再加以创新,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